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氨酯共聚硅氧烷在织物风格整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必洋 夏虎 +1 位作者 倪丽杰 胡同坤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0,共5页
分别以自制3种结构(支化型、网络微交联型、链式行星型)的非离子聚氨酯共聚硅氧烷NPU-Si系列和阳离子聚氨酯共聚硅氧烷CPU-Si系列共6支纺织品风格整理剂,与市售氨基硅油(AJ)复配后对织物进行整理,并分析织物表面元素分布、折皱回复角、... 分别以自制3种结构(支化型、网络微交联型、链式行星型)的非离子聚氨酯共聚硅氧烷NPU-Si系列和阳离子聚氨酯共聚硅氧烷CPU-Si系列共6支纺织品风格整理剂,与市售氨基硅油(AJ)复配后对织物进行整理,并分析织物表面元素分布、折皱回复角、亲水性、抗静电性和综合手感。结果表明:NPU-Si系列能有效提高织物的亲水性、抗静电性和弹性;CPU-Si系列产物中,经CPU-Si-B(阳离子支化型)整理后的织物抗皱性最好,经纬向折皱回复角由原布的107.2°提高至190.0°。NPU-Si与CPU-Si系列产物均能提升织物的柔软感、顺滑度和蓬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共聚硅氧烷 亲水 高弹 抗静电 手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盐增稠剂及其复合体系应用性能
2
作者 许琳 马琦 +3 位作者 董中华 吴静怡 徐舒颍 倪丽杰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0,共5页
以含四种常见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和聚丙烯酸盐增稠剂的印花糊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复配,测试了复合物的成糊率、流变性、耐盐性等主要应用性能指标。研究表明:30%聚丙烯酸盐增稠剂拼混70%海藻酸钠的复合糊料可... 以含四种常见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和聚丙烯酸盐增稠剂的印花糊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复配,测试了复合物的成糊率、流变性、耐盐性等主要应用性能指标。研究表明:30%聚丙烯酸盐增稠剂拼混70%海藻酸钠的复合糊料可使前者的耐盐性能显著提升,复合糊料的活性及分散白糊的耐盐黏度保留率分别为88%、90%,色浆印花黏度指数达到0.61~0.66;30%聚丙烯酸盐与70%羧甲基纤维素钠拼混后,在不影响两者成糊率的情况下,复合糊料的活性及分散白糊的耐盐黏度保留率分别为71%、78%,色浆印花黏度指数达到0.32~0.44,具有较佳的综合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增稠剂 印花 聚丙烯酸盐增稠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黏合剂的制备 被引量:5
3
作者 倪丽杰 杨振 权衡 《印染》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4,共4页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以D4及乙烯基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单体,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为基本聚合单体,丙烯酸(AA)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活性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复合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复合AEO)为乳...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以D4及乙烯基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单体,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为基本聚合单体,丙烯酸(AA)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活性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复合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复合AEO)为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制备环保型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黏合剂;研究了D4、催化剂、偶联剂、引发剂对单体转化率及凝胶率的影响,比较了其与普通丙烯酸酯黏合剂及环保型丙烯酸酯黏合剂的耐沾污性、高温泛黄性、耐水性和手感等应用性能。结果表明,D4的接枝量为5%,偶联剂用量为1%时,制得的黏合剂综合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印花 黏合剂 聚丙烯酸酯 有机硅 改性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阳离子聚氨酯对羊绒针织物起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建平 李庆文 +3 位作者 施伟利 倪丽杰 喻亚格 权衡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20-24,共5页
以自制的反应性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对纯羊绒针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研究整理剂对纯羊绒针织物整理效果及其服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理剂最佳的应用工艺下(整理剂质量浓度50g/L、浴比1:35、整理液pH5.5、40℃下处理20min、10... 以自制的反应性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对纯羊绒针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研究整理剂对纯羊绒针织物整理效果及其服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理剂最佳的应用工艺下(整理剂质量浓度50g/L、浴比1:35、整理液pH5.5、40℃下处理20min、100℃烘干),可显著提高羊绒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其起毛起球等级从2.0级提高到4.0级,且织物的手感和白度等风格不受整理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阳离子聚氨酯 羊绒针织物 抗起毛起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助剂及活性单体对聚丙烯酸酯粘合剂应用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权衡 杨振 倪丽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7-129,共3页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以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为基本聚合单体,丙烯酸(AA)、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活性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合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复合AEO)为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以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为基本聚合单体,丙烯酸(AA)、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活性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合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复合AEO)为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制备了5组聚丙烯酸酯粘合剂。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活性单体对单体转化率及粘合剂的黏合性、耐沾污性、高温泛黄性和耐水性等应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乳化剂及活性单体的配比与用量、引发剂的用量对丙烯酸酯单体的乳液聚合反应及其应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乳化剂 引发剂 活性单体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对棉织物湿摩擦牢度的提升 被引量:8
6
作者 章婧 权衡 +1 位作者 倪丽杰 梁英 《印染》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9-32,共4页
采用聚醚与甲苯-2,4-二异氰酸酯预聚,线性或交联性单体扩链,制备了亲水性的聚氨酯,以改善棉织物湿摩擦牢度性能较差的问题。在浸渍、浸轧工艺下测试了不同结构水性聚氨酯对湿摩擦牢度的提升性能,结果表明:软硬段比例为6∶4,阳离子单体... 采用聚醚与甲苯-2,4-二异氰酸酯预聚,线性或交联性单体扩链,制备了亲水性的聚氨酯,以改善棉织物湿摩擦牢度性能较差的问题。在浸渍、浸轧工艺下测试了不同结构水性聚氨酯对湿摩擦牢度的提升性能,结果表明:软硬段比例为6∶4,阳离子单体质量分数为3.0%和交联性单体4.0%~5.0%进行扩链,质量浓度为70g/L时,深色棉布湿摩擦牢度可提升1.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助剂 水性聚氨酯 耐湿摩擦色牢度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yuansol FL含氟活性染料的冷轧堆染色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沙振中 祝超 +4 位作者 刘振国 庄传勇 倪丽杰 权衡 朱平 《印染》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9-31,43,共4页
研究Liyuansol FL含氟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并将其应用于冷轧堆染色工艺。结果表明,Liyuansol FL染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耐碱性,较高的固色率和较低的直接性,竭染率高,染色重现性好;冷轧堆染色织物的耐水洗色牢度可达到5级,湿摩... 研究Liyuansol FL含氟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并将其应用于冷轧堆染色工艺。结果表明,Liyuansol FL染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耐碱性,较高的固色率和较低的直接性,竭染率高,染色重现性好;冷轧堆染色织物的耐水洗色牢度可达到5级,湿摩擦牢度较好,单色最高可达4级,耐日晒色牢度优异,单色最高可达6~7级。Liyuansol FL染料的综合性能较好,适合冷轧堆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活性染料 染色 冷轧堆法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烷基双子季铵盐对棉纤维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浩 王小如 +1 位作者 朱媛 倪丽杰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4-47,共4页
为探究季铵盐中疏水长链对棉织物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减少活性染料染色用盐量,制备了具有不同长链烷基的双子型季铵盐,研究了分子的亲疏水性对其在棉纤维上吸附行为的影响,分析了在改性条件下季铵盐的吸附行为,进而研究了棉纤维在改性前... 为探究季铵盐中疏水长链对棉织物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减少活性染料染色用盐量,制备了具有不同长链烷基的双子型季铵盐,研究了分子的亲疏水性对其在棉纤维上吸附行为的影响,分析了在改性条件下季铵盐的吸附行为,进而研究了棉纤维在改性前后的染色过程和染色效果:结果表明:在无盐或少盐的情况下,改性后棉织物的上染速率和平衡上染百分率均明显提高;在季铵盐浓度仅为0.5 mmol/L时,其改性后织物的上染行为和染色效果与常规染色工艺几乎无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季铵盐 长链烷基 棉织物 改性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支化聚氨酯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林雪晴 马琦 +2 位作者 邹春梅 谭小琴 倪丽杰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48,52,共5页
为探究聚氨酯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离子性及反应性对其乳化性和耐盐性的影响,以三乙醇胺(TE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端羟烃基聚硅氧烷3667、聚乙二醇(PEG2000)、溴代正丁烷、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分别制备了非离子型聚氨酯改性有机... 为探究聚氨酯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离子性及反应性对其乳化性和耐盐性的影响,以三乙醇胺(TE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端羟烃基聚硅氧烷3667、聚乙二醇(PEG2000)、溴代正丁烷、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分别制备了非离子型聚氨酯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C、阳离子型聚氨酯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BC-1以及反应型聚氨酯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RBC。通过FT-IR和1H NMR对三种聚氨酯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其表面张力、稳泡性、乳化性和耐盐性。结果表明:BC、BC-1、RBC聚氨酯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分别为43.1 mN/m、46.9 mN/m、41.8 mN/m;BC、RBC聚氨酯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泡沫稳定性较好,达到80%以上;BC-1、RBC聚氨酯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乳化稳定性时间分别为42.74 s、49.30 s;三种聚氨酯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NaCl、CaCl2的耐受程度可达到120g/L,在纺织印染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有机硅 多支化聚氨酯 反应性 阳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染料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小强 权衡 +1 位作者 朱建华 倪丽杰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3,共3页
介绍自制改性水性PU活性染料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的应用及性能。提升剂使用于活性染料染色的纯棉和及其混纺织物,其湿摩擦色牢度提高1级以上,可达到3级以上。分析了影响湿摩擦牢度提升剂WPU效果的各种因素,确定了最佳处理工艺条件,采用浸... 介绍自制改性水性PU活性染料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的应用及性能。提升剂使用于活性染料染色的纯棉和及其混纺织物,其湿摩擦色牢度提高1级以上,可达到3级以上。分析了影响湿摩擦牢度提升剂WPU效果的各种因素,确定了最佳处理工艺条件,采用浸轧工艺,烘干温度为80℃,焙烘温度为110-120℃,处理液pH值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湿摩擦牢度 改性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阳离子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柔软剂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
11
作者 权衡 钱赛龙 +2 位作者 刘诗楠 邹春梅 倪丽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28,共8页
针对聚硅氧烷与聚氨酯分子极性差异较大、二者的复配物在焙烘过程中易发生微相分离导致纺织品的亲水性和手感均差的问题,以三乙醇胺、羟烃基硅油、聚乙二醇2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原料,设计合成了非线性阳离子型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柔... 针对聚硅氧烷与聚氨酯分子极性差异较大、二者的复配物在焙烘过程中易发生微相分离导致纺织品的亲水性和手感均差的问题,以三乙醇胺、羟烃基硅油、聚乙二醇2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原料,设计合成了非线性阳离子型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柔软剂。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棉织物和锦纶/氨纶织物的柔软整理。分析了整理后织物的形貌、元素分布、折皱回复角、亲水性和综合手感。结果表明:氨基硅油(AS)与支化型阳离子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柔软剂(BS)复配物的最大质量损失速率温度由AS的334℃提升至397℃,且该复配物整理后的锦纶/氨纶织物表面硅元素的质量分数由1.4%降低至0.8%;经支化结构阳离子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柔软剂(BS)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190.0°、锦纶/氨纶织物的亲水时间为20.1 s;BS与AS复合后整理织物,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129.1°,锦纶/氨纶织物的亲水时间为48.6 s。与用氨基硅油整理相比,经非线性阳离子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柔软剂与氨基硅油的复配物整理,锦纶/氨纶织物的亲水性、弹性、平滑度、蓬松感和暖感都有明显提升,其在高级时尚服装面料和运动服装面料领域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软剂 有机硅改性 改性聚氨酯 非线性结构 抗皱 亲水性 锦纶/氨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与聚氨酯分子间纠缠对织物风格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辉 刘诗楠 +1 位作者 许琳 倪丽杰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43,共6页
由于氨基硅油与一般亲水性树脂的复配物在织物表面的干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相分离,难以利用该复配物改善纺织品的亲水性与风格。采用多羟基聚醚、端羟烃基聚硅氧烷、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制备非线性有机硅水性聚氨酯,并用于氨基硅油的复配... 由于氨基硅油与一般亲水性树脂的复配物在织物表面的干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相分离,难以利用该复配物改善纺织品的亲水性与风格。采用多羟基聚醚、端羟烃基聚硅氧烷、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制备非线性有机硅水性聚氨酯,并用于氨基硅油的复配改性。通过SEM、EDS、TG以及DSC对复配物与其整理后的织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有机硅聚氨酯可以有效与氨基硅油形成分子间纠缠,显著降低两者的微相分离。织物亲水性达到97.9 s,折皱回复角提升到62.0°,表现出新颖的高弹柔软风格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聚氨酯 氨基硅油 分子纠缠 风格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及其共混物在锦纶/氨纶织物上的迁移与分布 被引量:2
13
作者 权衡 任敬之 +4 位作者 陈文龙 袁辉 谢南平 巫若子 倪丽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120,共6页
为探究嵌段硅油及其复合改性物在锦纶/氨纶织物表面上的存在状态,以指导产品研发及生产实践,通过对整理后锦纶/氨纶纤维表面C、N、O、Si元素相对占比的变化进行研究,解析了嵌段硅油及其与聚氨酯改性有机硅的复合物在锦纶/氨纶织物表面... 为探究嵌段硅油及其复合改性物在锦纶/氨纶织物表面上的存在状态,以指导产品研发及生产实践,通过对整理后锦纶/氨纶纤维表面C、N、O、Si元素相对占比的变化进行研究,解析了嵌段硅油及其与聚氨酯改性有机硅的复合物在锦纶/氨纶织物表面的分布状态,并预测了整理后锦纶/氨纶织物的风格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聚醚嵌段硅油及其复合改性物在锦纶/氨纶纤维上的分布并不均匀,存在显著的“纵向层次”;柔软剂分子间的纠缠作用能够保证改性剂与嵌段硅油高分子良好的相容性和共混改性效果,且复合改性效果与热处理工艺具有明确、显著的相关性;对柔软整理后的织物进行快速强制冷却,有利于嵌段硅油与改性剂分子之间的强制互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硅油 柔软剂 复合改性 锦纶/氨纶织物 风格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木质壳色素提取及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芳美 陈洁 +1 位作者 肖力 倪丽杰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42,共4页
为提升核桃木质壳的利用价值以及拓展天然染料来源,探究了核桃木质壳色素提取工艺并考察了其对棉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NaOH浓度为1.0 g/L,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100℃,时间为60 min时,所得提取液对棉织物染色性能最佳;棉织物预... 为提升核桃木质壳的利用价值以及拓展天然染料来源,探究了核桃木质壳色素提取工艺并考察了其对棉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NaOH浓度为1.0 g/L,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100℃,时间为60 min时,所得提取液对棉织物染色性能最佳;棉织物预处理阳离子改性剂为1.0 g/L,在80℃染色60min时,染色织物K/S值可达1.75;采用同媒染色法,FeSO_(4)用量为2%,提取液用量为30%时,染色织物K/S值为1.34,提高了色素利用率;所得染色棉织物色牢度达到了纺织品服用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木质壳 色素 提取 染色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乳化剂对有机硅阳离子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越 陈洁 +2 位作者 杨明星 孙庆诚 倪丽杰 《印染助剂》 CAS 2021年第1期40-43,47,共5页
采用阳离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_4)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KH602)进行乳液共聚,合成了一系列氨基改性有机硅乳液。采用种子乳液半连续滴加制备工艺,研究了复合乳化剂对... 采用阳离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_4)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KH602)进行乳液共聚,合成了一系列氨基改性有机硅乳液。采用种子乳液半连续滴加制备工艺,研究了复合乳化剂对有机硅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乳化剂以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631)和异构醇醚1306、异构醇醚1308复配时,合成的微乳液离心稳定性、耐酸碱稳定性和耐热稳定性均良好,且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最小达到77.1 nm;全棉漂白针织物用乳液整理后无明显的黄变现象,并具有蓬松柔软的手感,平滑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阳离子 乳液聚合 复合乳化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类无氟防水剂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希萌 王佳 +4 位作者 谭小琴 黄朝坤 郭昆吾 徐鉴 倪丽杰 《印染助剂》 CAS 2021年第9期17-21,共5页
为优化聚丙烯酸酯类无氟防水剂配方,研究聚乙烯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烷基烯酮二聚体用量及热固温度对防水性能的影响。对聚丙烯酸酯类无氟防水剂乳液的稳定性、织物防水性、织物与水的接触角等性能进行表征,得出优化制备配方及... 为优化聚丙烯酸酯类无氟防水剂配方,研究聚乙烯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烷基烯酮二聚体用量及热固温度对防水性能的影响。对聚丙烯酸酯类无氟防水剂乳液的稳定性、织物防水性、织物与水的接触角等性能进行表征,得出优化制备配方及整理工艺。结果表明:当丙烯酸十八酯(SA)用量为75.00%(对单体总质量,下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用量为15%、烷基烯酮二聚体(AKD)用量为10%、乳化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AEO-9质量比3∶11)用量为8.75%、保护胶体聚乙烯吡咯烷酮(K30)用量为1.25%时,单体转化率可达95%以上;当焙烘温度为185~190℃、焙烘时间为5 min时,整理织物的防水性能达4.5级,表面静态接触角达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无氟防水剂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型聚氨酯软链段对其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刘遥 殷映婷 +2 位作者 孙庆诚 权衡 倪丽杰 《印染》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1-43,55,共4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聚氨酯硬链段,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聚醚三醇ZC330、聚醚二醇N220、端羟基聚硅氧烷PPC和端羟基聚顺丁二烯HTPB为聚氨酯软链段,合成了一组软链段结构不同的水性聚氨酯。通过对样品乳液进行粒径、表面张力、稳定性...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聚氨酯硬链段,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聚醚三醇ZC330、聚醚二醇N220、端羟基聚硅氧烷PPC和端羟基聚顺丁二烯HTPB为聚氨酯软链段,合成了一组软链段结构不同的水性聚氨酯。通过对样品乳液进行粒径、表面张力、稳定性及胶膜性能的测试,探究了水性聚氨酯软链段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软单体的亲水性越强,乳液粒径分布越窄且平均粒径越小,但胶膜拒水性相对较差;以疏水性PPC为软单体,胶膜拒水效果明显较好,样品乳液粒径分布较均匀,但分布较宽且平均粒径较大;以疏水性HTPB为软单体,乳液粒径分布不均匀、粒径分布宽且不规则,但胶膜耐水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剂 水性聚氨酯 软链段 性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顺丁二烯改性聚醚型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洁 肖力 +1 位作者 章婧 倪丽杰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2-46,共5页
为探讨端羟基聚顺丁二烯(HTPB)链节对聚醚型水性聚氨酯应用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用量的HTPB对水性聚氨酯乳液黏度、粒径及胶膜力学性能和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TPB含量的增加,试样胶膜的拉伸强度和耐水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为探讨端羟基聚顺丁二烯(HTPB)链节对聚醚型水性聚氨酯应用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用量的HTPB对水性聚氨酯乳液黏度、粒径及胶膜力学性能和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TPB含量的增加,试样胶膜的拉伸强度和耐水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HTPB接入量在7%时,改性水性聚氨酯胶膜的综合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5.0 MPa,断裂伸长率为608%;试样胶膜在水中浸泡72 h后的吸水率为13%;HTPB的用量明显地影响软段相区和软、硬相区的共混性。软段相区的均匀共混能改善胶膜的拉伸强力和耐水性能,而软、硬相区的共混则有助于提高胶膜的耐水性能,但却会降低胶膜的断裂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羟基聚顺丁二烯 聚醚型水性聚氨酯 改性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合成增稠剂结构对应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佳 刘希萌 +4 位作者 黄朝坤 谭小琴 刘小川 吴静怡 倪丽杰 《印染助剂》 CAS 2021年第9期26-29,共4页
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6000制备增稠剂预聚体,并用长链烷基醇封端,形成增稠剂支化臂;以不同多元醇对支化臂进行扩链,得到具有亲水核及疏水臂的缔合型非离子增稠剂。采用FTIR对增稠剂结构进行表征,测试原糊黏度、耐盐性、黏度... 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6000制备增稠剂预聚体,并用长链烷基醇封端,形成增稠剂支化臂;以不同多元醇对支化臂进行扩链,得到具有亲水核及疏水臂的缔合型非离子增稠剂。采用FTIR对增稠剂结构进行表征,测试原糊黏度、耐盐性、黏度保留率、流变性以及增稠剂粒径分布,研究不同多元醇扩链剂及增稠剂支化结构对主要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支化结构的非离子增稠剂T-PUT性能较线性结构增稠剂L-PUT好。L-PUT的6%原糊黏度仅为44.6 mPa·s,PVI值为0.91,而T-PUT的6%原糊黏度高达70100.0 mPa·s,PVI值仅0.14;含盐量为0.5 g/L的T-PUT原糊黏度保留率达68.49%,说明T-PUT具有良好的增稠性能、流变性能和耐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稠剂 黏度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