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肢蹄结实度的遗传解析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候利娟 张徐非 郭源梅 《猪业科学》 2013年第12期94-97,共4页
肢蹄软弱一直困扰着世界养猪业,给世界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肢蹄结实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性状,因此,对该性状的遗传解析面临着巨大挑战。通过对猪肢蹄结实度的遗传解析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猪肢蹄结实度遗传... 肢蹄软弱一直困扰着世界养猪业,给世界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肢蹄结实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性状,因此,对该性状的遗传解析面临着巨大挑战。通过对猪肢蹄结实度的遗传解析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猪肢蹄结实度遗传解析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蹄结实度 遗传解析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芜猪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肉质性状种质资源比较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杨杰 周李生 +7 位作者 刘先先 马焕班 谢贤华 熊信威 候利娟 黄弋轩 陈从英 麻骏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52-1759,共8页
本研究旨在对中国地方品种莱芜猪和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的多个肉质性状进行准确的评估,并分析不同品种、性别和肌肉组织对肉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宰前活重相近的264头莱芜猪和610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在同一屠宰场屠宰,并测定其眼肌面积... 本研究旨在对中国地方品种莱芜猪和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的多个肉质性状进行准确的评估,并分析不同品种、性别和肌肉组织对肉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宰前活重相近的264头莱芜猪和610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在同一屠宰场屠宰,并测定其眼肌面积、pH、肉色、肌内脂肪(IMF)含量、大理石纹、水分含量及滴水损失等多项肉质指标,再对这些表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内IMF含量和滴水损失的变异程度均大于30%,提示通过品种内选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猪肉的IMF含量及滴水损失,并提高肉品质的均一性;品种间比较发现,除眼肌面积外,莱芜猪的各项肉质指标均优于杜长大(P<0.01),尤其是莱芜猪的平均IMF含量是杜长大的6倍多,其平均滴水损失不到杜长大的1/3,提示若将莱芜猪的肉质优良基因导入到商品猪中可以较大幅度地改善商品猪的肉品质。就性别而言,阉公猪的IMF含量要高于母猪(P<0.05),但其他性状基本上无显著差异(P>0.05)。眼肌大理石纹评分高于半膜肌,而终pH相反。此外,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增加IMF有利于提高终pH和减少滴水损失。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莱芜猪和杜长大猪的肉质特性认识,并为今后它们的肉质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 杜长大 肉质性状 肌内脂肪含量 滴水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像素法活体测量猪耳朵面积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怀谷 张徐非 +3 位作者 候利娟 洪渊 任军 郭源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4-1029,共6页
探讨活体测量猪耳朵面积的测定方法。首先对27个绘制在方格纸上的不规则图形采用方格纸法和像素法进行面积测量,比较这2种方法在测量结果和测量时间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与此同时也比较了5种不同的图像处理软件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然... 探讨活体测量猪耳朵面积的测定方法。首先对27个绘制在方格纸上的不规则图形采用方格纸法和像素法进行面积测量,比较这2种方法在测量结果和测量时间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与此同时也比较了5种不同的图像处理软件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然后对77头猪的右耳面积在屠宰前后分别用像素法和方格纸法进行活体和屠体测定,比较活体和屠体测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结果显示,方格纸法和像素法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995,但是方格纸法的测量时间明显高于像素法,前者平均用时约5 min/头,后者平均用时均不足2 min/头。这5种图像处理软件测量的耳面积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且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991 2以上。虽然活体测量的面积显著高于屠宰后测量的面积,但是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898 7。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在屠体测量耳面积时,像素法可以替代方格纸法,以提高测量速度。鉴于活体测量与屠宰测量之间的高相关性,可以用活体测量替换屠体测量,这不但避免了屠宰,降低了测量的成本,而且可以动态地检测耳面积随日龄的变化。另外也可为其他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活体测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面积测量 方格纸法 像素法 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10个重要经济性状的聚类分析来探讨中国地方猪种的分类 被引量:1
4
作者 邱恒清 候利娟 郭源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7-1134,共8页
利用体尺、繁殖、生长和屠宰四类共10个重要经济性状的最新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把94个地方猪种(群)分成6类。第I类繁殖力高,第II类生长速度快,第III类综合性能好,第IV类过渡型,第V类屠宰率高,第VI类型体型小。黔东花猪、圩猪和乐平花猪... 利用体尺、繁殖、生长和屠宰四类共10个重要经济性状的最新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把94个地方猪种(群)分成6类。第I类繁殖力高,第II类生长速度快,第III类综合性能好,第IV类过渡型,第V类屠宰率高,第VI类型体型小。黔东花猪、圩猪和乐平花猪与平均品种的欧氏距离最短,为中国地方品种的中心品种。东乡花猪与乐平花猪之间的欧氏距离较大,聚类结果也不在同一类中,因此把东乡花猪归入乐平花猪并不合理。本聚类结果,为中国地方猪种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方猪种 聚类分析 中心品种 欧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