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季积雪期燃煤排放的人为氯对大气ClNO_(2)的贡献
1
作者 谢胜金 齐虹 +5 位作者 修艾军 张学磊 卢露 蒋金攀 刘一鸣 李思婷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6-1369,共14页
五氧化二氮(N_(2)O_(5))和硝酰氯(ClNO_(2))已被确定为污染的对流层中重要的活性氮物质.ClNO_(2)是高活性氯自由基的前体,影响大气的氧化过程.本研究开展了N_(2)O_(5)和ClNO_(2)的长时间序列野外观测,并结合CAMx三维数值模型,对京津冀... 五氧化二氮(N_(2)O_(5))和硝酰氯(ClNO_(2))已被确定为污染的对流层中重要的活性氮物质.ClNO_(2)是高活性氯自由基的前体,影响大气的氧化过程.本研究开展了N_(2)O_(5)和ClNO_(2)的长时间序列野外观测,并结合CAMx三维数值模型,对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积雪期ClNO_(2)浓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T09方案在模拟ClNO_(2)浓度上优于YU20方案,这是由于积雪期大气中气溶胶表面形成冰膜,从而改变了气溶胶的含水量,影响了N_(2)O_(5)的吸附性(γN_(2)O_(5))和ClNO_(2)的产率(φClNO_(2)).燃煤过程中人为氯排放的主要物种HCl、PCl和Cl_(2)的年排放量显著,分别为180.53Gg、20.51Gg和7.29Gg.积雪覆盖条件下,沿海城市地区,温度升高导致雪粒表面液态水增多,增强了N_(2)O_(5)的水解作用.同时,耦合燃煤排放的氯化物并纳入地表的非均相N_(2)O_(5)化学反应,显著提升了ClNO_(2)的模拟精度,表明人为氯排放在特定区域对ClNO_(2)浓度具有决定性影响.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大气氧化性及其控制策略提供关键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积雪 燃煤排放 人为氯 数值模拟 N_(2)O_(5) ClN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市餐饮源PM2.5和VOCS排放清单 被引量:21
2
作者 吴雪伟 陈卫卫 +4 位作者 王堃 修艾军 张世春 赵红梅 张学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82-2889,共8页
采用自下而上的四种不同清单编制方法(以人口、就餐次数、用油量和灶头为核算基准),评估了长春市辖区2014年不同餐饮活动(家庭餐饮、社会餐饮和食堂餐饮)的大气污染物PM_(2.5)和VOC_S的排放量,编制了餐饮源大气污染物PM_(2.5)和挥发性... 采用自下而上的四种不同清单编制方法(以人口、就餐次数、用油量和灶头为核算基准),评估了长春市辖区2014年不同餐饮活动(家庭餐饮、社会餐饮和食堂餐饮)的大气污染物PM_(2.5)和VOC_S的排放量,编制了餐饮源大气污染物PM_(2.5)和挥发性有机物(VOC_S)排放清单,并分析了餐饮源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4年长春市辖区餐饮源PM_(2.5)总排放量183~770t,VOC_S总排放量9~586t;长春市辖区餐饮源PM_(2.5)和VOC_S的最大排放源是家庭餐饮,其贡献率分别为74%~81%和28%~78%,食堂餐饮的贡献率分别为8%~22%和3%~26%,社会餐饮的贡献率分别为2%~17%和2%~69%;排放强度空间分布表明,长春市辖区餐饮源污染物在排放区域上:朝阳区>南关区>绿园区>二道区>宽城区>双阳区;时间变化特征显示,日变化峰值为07:00~08:00,11:30~12:30,18:00~20:00;周变化中周三、周六和周日排放量较大;季节变化中,冬季排放强度高于其他季节,其中十二月份贡献率最大(9.98%);不同方法计算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中,以人口为基准的不确定性最大,VOC_S的不确定性为302%,以用油量为基准的不确定性最小,PM_(2.5)和VOC_S的不确定性分别为31%和61%,可以作为区域餐饮源大气污染物清单推荐方法.未来的工作将侧重于典型餐饮源本地排放因子的测定,从而有效减少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市 大气污染物 空气质量 餐饮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Fourier展开式最佳截断项数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修艾军 廖洞贤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08-320,共13页
本文用理论估计及数值实验两种方法研究了有限调和分析中考滤资料误差情况下如何确定Fourier展开式最佳截断项数的问题。理论估计表明最佳截断项数与物理量本身的变化及资料的误差有关。数值实验的结果证实了这一点。
关键词 大气 最佳截断项数 FOURIER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时空特征:基于国内外清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萌铎 陈卫卫 +3 位作者 高超 张学磊 姜怡冰 修艾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40-1948,共9页
基于国内外4类常用的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EDGAR: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CEDS:社区排放数据系统;MIX:亚洲排放清单;PKU-FUEL:全球燃料排放数据),对东北区域5类人为排放源(工业源、能源、交通运输源、生活民用源和农业源)的8种污染物(PM... 基于国内外4类常用的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EDGAR: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CEDS:社区排放数据系统;MIX:亚洲排放清单;PKU-FUEL:全球燃料排放数据),对东北区域5类人为排放源(工业源、能源、交通运输源、生活民用源和农业源)的8种污染物(PM2.5、PM10、SO2、NOx、NMVOCs、NH3、OC和BC)从排放总量、来源贡献和时空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污染物排放主要以SO2、NOx和NMVOCs为主,工业、能源和交通运输为主要贡献源;PM2.5和PM10主要来自生活民用源和工业源,贡献率前者大于后者。辽宁省污染物(除NH3外)排放最大,其次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东四盟市,冬季排放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NH3主要来自农业源,排放峰值发生在5~7月;各清单间排放总量和来源贡献差异明显,EDGAR和PKU清单对NH3估算差异度为170.3%;SO2、NOx、BC和OC的排放差异度均在30%以上。不同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的使用是造成清单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以掌握东北污染状况,了解清单差异,为本地化清单工作开展提供研究方向,同时也可为模式模拟合理选择清单数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NH3 空气质量 数值模拟 活动水平 排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CMAQ评估秸秆禁烧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杜亚彬 赵红梅 +1 位作者 张学磊 修艾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578-5588,共11页
基于本地化的秸秆露天焚烧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采用空气质量模式WRF-CMAQ,定量评估秸秆禁烧管控对东北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2013~2020年东北地区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总量整体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每年的秸秆焚烧集中... 基于本地化的秸秆露天焚烧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采用空气质量模式WRF-CMAQ,定量评估秸秆禁烧管控对东北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2013~2020年东北地区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总量整体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每年的秸秆焚烧集中期为春耕前(3月和4月)和秋收后(10月和11月).2017年秸秆焚烧集中期内,秸秆露天焚烧对东北三省的CO和PM_(2.5)浓度的贡献率分别为24.01%和39.98%,农作秸秆露天焚烧是造成东北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相同气象条件下,2019年秸秆焚烧集中期,秸秆焚烧对东北三省大气中CO和PM_(2.5)浓度的贡献率较2017年同期分别下降了9.58%和13.95%,表明2019年的秸秆禁烧政策有效改善了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同时,若东北三省均实施吉林省2019年的秸秆禁烧管控政策,则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将会进一步改善.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禁烧管控 WRF-CMAQ 空气质量 生物质燃烧 排放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秋末长春地区重霾成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雪伟 陈卫卫 +3 位作者 鲍秋阳 于洋 高超 修艾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50,共8页
采用多源数据和产品(地面监测、气象、卫星遥感和颗粒物组分信息),详细分析了2017年秋末长春地区发生的霾污染过程及成因.结果表明:2017年秋末发生了两次(10月14—21日和23—29日)持续时间较长的霾污染过程,均以细粒子(PM2.5)污染为主;... 采用多源数据和产品(地面监测、气象、卫星遥感和颗粒物组分信息),详细分析了2017年秋末长春地区发生的霾污染过程及成因.结果表明:2017年秋末发生了两次(10月14—21日和23—29日)持续时间较长的霾污染过程,均以细粒子(PM2.5)污染为主;气象资料显示,霾污染过程期间伴随着较高的相对湿度(59%))、较低的风速(<2.8 m/s)和边界层高度(<927 m);卫星火点监测数据显示,长春的西南(四平市)和东南(榆树市)方向均有较多的秸秆焚烧事件;PM2.5源解析表明,中度及重度污染情况下秸秆露天焚烧是主要的污染源(37.4%),燃煤源、机动车和扬尘分别占26%,15.4%和8%.加强控制区域尺度的秸秆焚烧、重污染企业错峰生产和减少区域散煤用量是长春地区霾污染防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霾过程 气象因素 污染物特征 源解析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欧拉型污染物沉降的中尺度模式 被引量:6
7
作者 秦瑜 修艾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02-612,共11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欧拉型的污染物中尺度数值模式,用以研究大气中污染物的输送、转化和干、湿沉降。模式以Anthes等人发展的中尺度气象模式为基础,加入了污染物质量守恒方程组。在方程中包括了源发射率、物质的平流和湍流输送和参数化的气... 本文提出了一个欧拉型的污染物中尺度数值模式,用以研究大气中污染物的输送、转化和干、湿沉降。模式以Anthes等人发展的中尺度气象模式为基础,加入了污染物质量守恒方程组。在方程中包括了源发射率、物质的平流和湍流输送和参数化的气相化学转化和干沉降。作为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在三维的中尺度模式中嵌入一个一维时变的雨云物理和化学模块,用以研究污染物的湿沉降。用这个模式讨论了湿沉降规律和中国东部地区的污染物浓度和干湿沉降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雨化学 欧拉型 污染物 沉降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