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发光蚯蚓--磷微蠕蚓(Microscolex phosphoreus)体腔细胞的超微结构
1
作者 修立辉 梁醒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0-145,共6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磷微蠕蚓(Microscolex phosphoreus)的体腔细胞进行观察,基于各种细胞的形态特征、胞质内细胞器和颗粒组成、伪足形状及行为特征等将其归纳为三类:黄色细胞、阿米巴样细胞、粒细胞。从外观上看,黄...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磷微蠕蚓(Microscolex phosphoreus)的体腔细胞进行观察,基于各种细胞的形态特征、胞质内细胞器和颗粒组成、伪足形状及行为特征等将其归纳为三类:黄色细胞、阿米巴样细胞、粒细胞。从外观上看,黄色细胞由几个个体较大的黄色细胞体组成,其细胞质内缺少细胞器;阿米巴样细胞呈明显球形或椭圆形的花朵状,经常可见几个至十几个细胞形成聚合体,胞质内细胞器丰富;粒细胞胞质的颗粒是其主要特征,其星状伪足常处于细胞一端,细胞质内细胞器含量比较丰富。本文将磷微蠕蚓的三类细胞与其它种蚯蚓中相关体腔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异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蚯蚓 磷微蠕蚓 体腔细胞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毛丽春 修立辉 胡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87,共5页
该实验分离鉴定了高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并探究其产酶条件。采用3种培养基进行分离筛选。经菌落形态观察、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在系统分类地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适产酶条件。结果表明,从西岭山原始森林保护区土壤中筛选到1株高... 该实验分离鉴定了高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并探究其产酶条件。采用3种培养基进行分离筛选。经菌落形态观察、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在系统分类地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适产酶条件。结果表明,从西岭山原始森林保护区土壤中筛选到1株高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其最适产酶条件:碳源为麦麸,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接种量为2%(V/V),初始pH值为7,产酶时间为48h。在此条件下,酶活最高可达2.76U/mL。酶学特性研究显示,在pH5.0、温度60℃条件下CMCase酶活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纤维素酶 分离 菌株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