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的风力机叶尖小翼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玲 岳旭 修栋波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58-1564,共7页
以WindPACT 1.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以厚度、锥度、倾斜角度为参数进行正交试验来设计叶尖小翼,并对叶片进行双向流固耦合计算。结果表明:添加小翼后叶片的振动频率下降,叶尖小翼最大拉应力为58.707 MPa,最大压应力为29.87 MPa,说明叶... 以WindPACT 1.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以厚度、锥度、倾斜角度为参数进行正交试验来设计叶尖小翼,并对叶片进行双向流固耦合计算。结果表明:添加小翼后叶片的振动频率下降,叶尖小翼最大拉应力为58.707 MPa,最大压应力为29.87 MPa,说明叶片材料能够达到强度要求,不会发生断裂;随着叶尖小翼的厚度、锥度和倾斜角度增加,拉应力和压应力随之增大;对于叶尖小翼的变形,倾斜角度影响最大,锥度其次,厚度影响最小;双向流固耦合可以得到比单向流固耦合更为精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叶尖小翼 双向流固耦合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定常尾迹对复合角度叶片传热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玲 修栋波 +1 位作者 吴闯 郭瑞红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9,共7页
应用标准k-ε紊流模型及SIMPLE算法,在非定常环境下,通过直径分别为2,4,6mm的圆柱(尾迹宽度)来模拟燃气轮机静叶产生的尾迹,分析1个周期内展向倾角为45°时,射流孔中心线与叶片表面的夹角分别为30°,45°,60°的3种复... 应用标准k-ε紊流模型及SIMPLE算法,在非定常环境下,通过直径分别为2,4,6mm的圆柱(尾迹宽度)来模拟燃气轮机静叶产生的尾迹,分析1个周期内展向倾角为45°时,射流孔中心线与叶片表面的夹角分别为30°,45°,60°的3种复合角度动叶表面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1个周期内动叶全表面努塞尔数明显不同;随着动叶复合角度的增大,尾迹使压力面传热效果增强,吸力面传热效果减弱;不同宽度尾迹对压力面传热效果的影响明显高于吸力面,而尾迹宽度为4mm时,下游动叶全表面的传热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动叶 全表面 复合角度 尾迹宽度 传热性能 努塞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角对涡轮发动机导叶端壁气膜冷却的影响
3
作者 张玲 修栋波 石景开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5年第4期36-40,共5页
采用Standard k-ε紊流模型,并结合SIMPLE算法对流场进行迭代求解。研究了燃气轮机导叶端壁圆柱形冷却孔在4种不同入射角度a=25°、a=30°、a=35°和a=45°时的端壁气膜冷却效果,并分析了典型工况下不同角度的涡量分布... 采用Standard k-ε紊流模型,并结合SIMPLE算法对流场进行迭代求解。研究了燃气轮机导叶端壁圆柱形冷却孔在4种不同入射角度a=25°、a=30°、a=35°和a=45°时的端壁气膜冷却效果,并分析了典型工况下不同角度的涡量分布,以及叶片压力面、吸力面的温度场。结果表明,叶片两侧马蹄涡会夹裹着冷却射流向吸力面偏移,马蹄涡对冷却射流的影响能力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而减弱。当M=2.0,α=35°时反向对称涡作用最小,冷却效果最好。端壁冷却射流喷射时,叶片压力面会产生一个低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角 端壁 气膜冷却效率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