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关藤注射液联合GC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修俊青 李亮 刘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4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通关藤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肿瘤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 目的探讨通关藤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肿瘤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单纯GC方案化疗,研究组行GC方案+通关藤注射液联合治疗。记录两组不良反应,评价近期疗效,观察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研究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期后,两组CD3^(+)、CD4^(+)占比及CD4^(+)/CD8^(+)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CD8^(+)占比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周期后两组机体功能健康状况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Ⅲ~Ⅳ度恶心呕吐、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下降,而Ⅰ~Ⅱ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关藤注射液联合GC方案治疗晚期NSCLC可获得更佳的近期疗效,改善T淋巴亚群分布,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并能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关藤注射液 GC化疗方案 晚期肺癌 T淋巴细胞亚群 毒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分型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亮 修俊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4期178-180,共3页
目的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超声诊断特点,总结其声像学特征,提高此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44例PCM的临床资料,统计病变数目同时总结记录超声图像... 目的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超声诊断特点,总结其声像学特征,提高此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44例PCM的临床资料,统计病变数目同时总结记录超声图像特点。结果彩色多普勒显示Ⅰ型:乳晕处可见导管扩张,1例(占2.2%);型:囊、实性肿块回声,16例(占36.5%),往往与乳头及乳晕处导管相连;Ⅲ型:稍高或不均匀回声肿块回声,14例(占31.8%),部分可见导管与乳晕区或乳头区相连;Ⅳ型:可见部分或者完全液化脓肿样回声,13例(占29.5%)。结论PCM超声图像特点有其病程、病理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发现病灶,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彩色多普勒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静止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亮 修俊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5期153-155,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静止期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弹性成像特点,探讨弹性成像技术对静止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外科就诊的120例(120个肿块)可疑乳腺炎症或乳腺癌的患... 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静止期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弹性成像特点,探讨弹性成像技术对静止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外科就诊的120例(120个肿块)可疑乳腺炎症或乳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包括常规超声检查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不同超声方式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截断值为2.44,敏感度为65.0%,特异性为73.3%;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截断值为1.74,敏感度为76.7%,特异性为96.7%。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为鉴别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与乳腺癌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浆细胞性乳腺炎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臂试验在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亮 修俊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5期131-133,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束臂试验在多普勒超声诊断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盗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证实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 目的探讨束臂试验在多普勒超声诊断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盗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证实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共62例,分别进行双侧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血流方向、速度及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的测量,并在束臂试验后观察频谱形态的变化。结果完全型盗血20例,部分型盗血18例,隐匿型盗血20例,无明显盗血4例;采用束臂试验后17例隐匿型盗血图像转化为部分型盗血。结论超声能够通过椎动脉血流方向及血流频谱形态变化准确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束臂试验对超声诊断是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狭窄 超声诊断 束臂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