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户外型AGV越障仿真方法与实验研究
1
作者 赵英博 修世超 +1 位作者 洪远 步新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7-1114,共8页
针对改善户外型自动导引车(AGV)的避振性和通过性的技术发展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款户外型AGV的随动轮避振系统,并以此为研究对象,根据车辆悬架动力学理论,为其构建了7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以及各方向运动的微分方程.并基于Simulink软件环境... 针对改善户外型自动导引车(AGV)的避振性和通过性的技术发展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款户外型AGV的随动轮避振系统,并以此为研究对象,根据车辆悬架动力学理论,为其构建了7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以及各方向运动的微分方程.并基于Simulink软件环境建立了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以三角波输入为路面激励,对评价AGV稳定性的3个指标进行仿真分析.对AGV的越障通过性进行了实验,同时进行了AGV越障仿真方法效率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AGV簧载质量最大位移均值为13.42 mm,本文建立的仿真模型的预测误差为4.6%,小于传统Adams软件的仿真预测误差.使用本文设计的基于Simulink的越障仿真方法比传统的Adams仿真方法节省了设计人员约28%的工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型 自动引导车 7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越障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表层硬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修世超 白斌 +1 位作者 张修铭 刘明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0,共5页
融合了预应力磨削与磨削淬硬技术原理,提出一种预应力淬硬磨削技术方法.以工件淬硬层组织形貌、分布特征、厚度、硬度等为研究对象,开展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试验研究,并与单纯磨削淬硬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加工条件下,预... 融合了预应力磨削与磨削淬硬技术原理,提出一种预应力淬硬磨削技术方法.以工件淬硬层组织形貌、分布特征、厚度、硬度等为研究对象,开展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试验研究,并与单纯磨削淬硬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加工条件下,预应力淬硬磨削加工表面在宏观上具有与磨削淬硬加工表面相同的金相组织形貌与分布,组织为亚温淬火组织.与磨削淬硬工艺相比,预应力淬硬磨削工艺对磨削热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预应力淬硬磨削试件的淬硬层硬度、厚度略小于磨削淬硬试件,但表面硬度可以达到常规完全淬火硬度;该研究工作可为开发预应力淬硬磨削工艺及工件表面质量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磨削 复合加工 淬硬层 金相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理论模型修正方法 被引量:19
3
作者 修世超 李长河 蔡光起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70-773,共4页
大多数计算磨削表面粗糙度的理论公式都是基于砂轮表面磨粒与工件表面的几何创成机理建立的.理论公式虽然计算精度较高,但由于对一些磨削条件的简化,特别是假定工件表面全部由切削过程完成而忽略了材料的塑性隆起变形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大多数计算磨削表面粗糙度的理论公式都是基于砂轮表面磨粒与工件表面的几何创成机理建立的.理论公式虽然计算精度较高,但由于对一些磨削条件的简化,特别是假定工件表面全部由切削过程完成而忽略了材料的塑性隆起变形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使其计算结果往往小于实际表面粗糙度数值.分析了磨削加工表面塑性隆起对轮廓最大谷底高度的影响,提出了计算磨削表面粗糙度数值的塑性影响系数及其理论修正公式,并给出了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表面粗糙度 塑性隆起 轮廓谷底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点磨削磨削液射流特性及喷嘴极限位置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修世超 李长河 +1 位作者 庞子瑞 蔡光起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3-396,共4页
快速点磨削是一种新型高速/超高速磨削加工技术,由于砂轮极高的线速度会在砂轮周围产生高速旋转的空气带,对磨削液注入磨削区产生阻碍作用,降低磨削液进入磨削区的比率,因而会对磨削过程和加工的绿色度产生影响.在对磨削液喷射过程的射... 快速点磨削是一种新型高速/超高速磨削加工技术,由于砂轮极高的线速度会在砂轮周围产生高速旋转的空气带,对磨削液注入磨削区产生阻碍作用,降低磨削液进入磨削区的比率,因而会对磨削过程和加工的绿色度产生影响.在对磨削液喷射过程的射流结构与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圆形紊动射流速度分布场进行了解析与仿真.根据等压力原理,建立了磨削液能够冲破高速空气带而进入磨削区所必需的喷嘴出口速度模型.通过射流核心区速度的分析,建立了磨削液喷嘴极限位置的工程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快速点磨削实验机床磨削液供给参数的设计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点磨削 高速/超高速磨削 磨削液 紊动射流 喷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深条件下磨削表面完整性变化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修世超 白斌 +1 位作者 韦建很 刘明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27-1330,共4页
磨削表面强化后的残余应力及表面层硬度的改变是评价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的重要指标,并对零件的疲劳强度、耐磨损性能等影响显著.针对工程中更为多见的小切深磨削工艺过程,基于45钢试件磨削加工试验,以磨削变质层的金相组织、厚度、表面... 磨削表面强化后的残余应力及表面层硬度的改变是评价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的重要指标,并对零件的疲劳强度、耐磨损性能等影响显著.针对工程中更为多见的小切深磨削工艺过程,基于45钢试件磨削加工试验,以磨削变质层的金相组织、厚度、表面硬度和残余应力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了小切深条件下磨削表面变质层组织特征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小切深干磨削条件下,工件表层存在残余拉应力,应力值随磨削深度的增加或工件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工件表面变质层厚度随磨削深度的增加或工件速度的减小而增大.试验结果说明,在小切深干磨削条件下,合理确定磨削用量及砂轮特性参数等,可使工件表层产生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强化 小切深 表面完整性 表面硬度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冲击原理的磨削接触区及磨削力建模 被引量:1
6
作者 修世超 刘明贺 +1 位作者 张修铭 白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磨削力是滑擦、耕犁及切削三个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仅对切削阶段进行研究通常造成切削力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较大;因此本文考虑磨削接触区冲击效应对整个平面磨削加工过程的影响,将接触区划分为冲击区和切削区两部分.通过分析磨粒在冲... 磨削力是滑擦、耕犁及切削三个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仅对切削阶段进行研究通常造成切削力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较大;因此本文考虑磨削接触区冲击效应对整个平面磨削加工过程的影响,将接触区划分为冲击区和切削区两部分.通过分析磨粒在冲击区内对工件产生的冲击载荷的变化情况,建立了单颗磨粒的冲击载荷模型及参与冲击的磨粒数目模型,并结合磨削力在切削区的变化情况,构建磨削力理论计算模型及总磨削力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磨削 接触区 磨削力建模 冲击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面磨削动态热力耦合效应及对表面去除过程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修世超 卢跃 +1 位作者 孙聪 李清良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9-394,400,共7页
针对端面磨削加工接触表面热力学分布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热力耦合效应的理论建模方法.首先,建立多颗磨粒运动轨迹数学模型;其次,基于磨粒运动轨迹与磨粒高度的动态分布特征对加工工件磨削力进行解析求解;根据求得的磨削力,运用有限差... 针对端面磨削加工接触表面热力学分布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热力耦合效应的理论建模方法.首先,建立多颗磨粒运动轨迹数学模型;其次,基于磨粒运动轨迹与磨粒高度的动态分布特征对加工工件磨削力进行解析求解;根据求得的磨削力,运用有限差分法(FDM)对端面磨削工件表面动态热力耦合过程进行分析;最后,分别采用有限元法(FEM)和端面磨削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动态热力耦合的均一化程度会引起加工工件表面轮廓高度的差异性,减小砂轮转速可改善加工工件表面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面磨削 动态热力耦合效应 运动轨迹 磨削力 工件表面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轮约束磨粒喷射加工接触区压力场建模与验证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长河 蔡光起 +1 位作者 修世超 刘枫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205,共4页
根据Navier-Stokes方程和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建立了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中砂轮与工件楔形接触区流体动压力的三维数学模型;对楔形接触区三维流体动压力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流体动压力随砂轮速度的提高,最小间隙的降低而增加... 根据Navier-Stokes方程和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建立了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中砂轮与工件楔形接触区流体动压力的三维数学模型;对楔形接触区三维流体动压力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流体动压力随砂轮速度的提高,最小间隙的降低而增加,最大压力峰值发生在砂轮与工件最小间隙区域,且在该区域压力梯度变化明显。除了在砂轮宽度边缘产生侧泄外,在砂轮宽度方向流体动压力分布规律相同。随着砂轮与工件之间最小间隙的减小,动压力峰值区域曲线变窄;对砂轮与工件之间楔形区域形成的流体动压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依据Navier-Stokes方程和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建立的动压力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理论模型能很好的预测接触区流体压力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砂轮 楔形接触区 流体动压力 理论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力耦合磨削表层残余应力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修铭 刘莉娟 +1 位作者 修世超 白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58-1762,共5页
为研究磨削后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分布特征需要先进行磨削区温度场的分析.通过建立磨削区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和传热模型,应用ANSYS分析不同磨削参数对磨削区温度场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磨削深度对最高温度的影响最大.结合磨削过程中产生的... 为研究磨削后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分布特征需要先进行磨削区温度场的分析.通过建立磨削区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和传热模型,应用ANSYS分析不同磨削参数对磨削区温度场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磨削深度对最高温度的影响最大.结合磨削过程中产生的磨削力,用APDL程序对磨削区的热-力耦合场进行ANSYS分析,获得工件在恢复室温时磨削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状态,揭示热-力耦合情况下对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形成的影响机制.通过残余应力试验对比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验证了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温度 残余应力 数值模拟 热力耦合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面磨削加工工件表面材料的去除机理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聪 李清良 +1 位作者 修世超 刘宏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3-398,共6页
就端面磨削加工中材料去除不均匀、平面度不达标现象,提出了一种多磨粒材料去除率的计算方法.首先,在考虑磨粒尺寸、位置的前提下,建立了端面磨削砂轮表面磨粒分布的数学模型.其次,推导了多磨粒在工件表面的动力学轨迹方程,并在此基础... 就端面磨削加工中材料去除不均匀、平面度不达标现象,提出了一种多磨粒材料去除率的计算方法.首先,在考虑磨粒尺寸、位置的前提下,建立了端面磨削砂轮表面磨粒分布的数学模型.其次,推导了多磨粒在工件表面的动力学轨迹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工件表面材料的去除率模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端面磨削工件表面去除效果呈现一定的不均匀性,往往中心位置区域去除率较低,形成了"中凸"现象,且工件表面轮廓的高度差随着转速比的增加而增大,可在加工过程中适当降低转速比,以提高工件表面轮廓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面磨削 轨迹方程 去除率 中凸现象 转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液参数对磨削强化表面微结构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修铭 修世超 王雨时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91-1495,共5页
针对磨削强化过程中磨削液对磨削力和磨削温度场的影响,建立非调质45钢的磨削强化过程的仿真模型,分析不同磨削液参数对工件表面温度场及加工后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后,选择不同磨削液参数对45钢工件进行平面磨削强化试验,研究加工后工件... 针对磨削强化过程中磨削液对磨削力和磨削温度场的影响,建立非调质45钢的磨削强化过程的仿真模型,分析不同磨削液参数对工件表面温度场及加工后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后,选择不同磨削液参数对45钢工件进行平面磨削强化试验,研究加工后工件表面硬度值及其表面完整性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工件表面微结构损伤与磨削深度有密切的联系,在磨削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磨削液能有效降低表面微结构损伤,但削弱了在工件表面上由磨削热产生的强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强化 磨削液 表面残余应力 硬度 微结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磨削纹理特征及对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晁彩霞 杨圣淼 修世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6-849,共4页
快速点磨削主要用于轴类零件表面的加工,但由于砂轮存在点磨削变量角度,加工表面纹理特征不同于常规外圆磨削.通过点磨削几何学分析,建立了点磨削纹理方向计算模型,分析了点磨削纹理特征及影响因素.根据外圆磨削试验加工工件表面的实际... 快速点磨削主要用于轴类零件表面的加工,但由于砂轮存在点磨削变量角度,加工表面纹理特征不同于常规外圆磨削.通过点磨削几何学分析,建立了点磨削纹理方向计算模型,分析了点磨削纹理特征及影响因素.根据外圆磨削试验加工工件表面的实际测量数值与点磨削纹理特征的模拟结果,分析了纹理方向对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纹理方向的工件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不同,在垂直于运动速度方向的剖面内,对于表面粗糙度数值存在最优纹理方向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点磨削 点磨削变量角度 纹理方向 表面粗糙度 评定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聚类的绿色工艺评价样本分类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宇钢 修世超 王柯元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7-391,共5页
针对绿色工艺评价样本具有不确定性、多维性以及量纲差异大的特点,为实现样本的合理分类,提出一种基于核的模糊可能性聚类新算法.该方法将核模糊聚类算法、可能性聚类算法和减法聚类算法相结合,以提高聚类的准确率;使用聚类有效性指标... 针对绿色工艺评价样本具有不确定性、多维性以及量纲差异大的特点,为实现样本的合理分类,提出一种基于核的模糊可能性聚类新算法.该方法将核模糊聚类算法、可能性聚类算法和减法聚类算法相结合,以提高聚类的准确率;使用聚类有效性指标作为分类条件,自适应确定最佳分类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并将该算法运用在绿色工艺评价样本分类中,得到了较好的分类效果,验证了算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模糊聚类 可能性聚类 减法聚类 有效性指标 绿色工艺 样本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深条件下磨削加工表面的温度场及表面完整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明贺 韦建很 +1 位作者 张修铭 修世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74-1478,共5页
基于矩形热源模型对小切深磨削加工表面温度场进行了建模及数值仿真.采用45钢作为工件材料,研究了磨削过程中不同磨削参数条件下工件表层温度场分布规律及表层金相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在小切深条件下,磨削区的最高温度随着磨削深度的增... 基于矩形热源模型对小切深磨削加工表面温度场进行了建模及数值仿真.采用45钢作为工件材料,研究了磨削过程中不同磨削参数条件下工件表层温度场分布规律及表层金相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在小切深条件下,磨削区的最高温度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或者工件速度的降低而增大,磨削深度对表层最高温度的影响大于工件速度的影响;工件速度对表层温度梯度的影响大于磨削深度的影响,磨削区温度并未完全达到相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深 磨削 温度场 表面完整性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轴承磁化方向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谭庆昌 孟慧琴 +1 位作者 修世超 彭履忠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9-63,共5页
采用等效磁荷理论,对永磁轴承的磁化方向进行了研究,证明了在磁轴承几何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磁体径向磁化或轴向磁化对轴承承载力和刚度没有影响。这使得磁轴承的理论研究和制造技术得到了简化。
关键词 承载力 磁化方向 永磁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区气流运动特性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宇钢 裴少勇 修世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4,共4页
在对磨削区气流运动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应用FLUENT仿真软件建立磨削区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不同工作条件下磨削区气流的压力及速度分布特性.结合磨削加工实验,研究磨削区气流运动对工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并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在对磨削区气流运动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应用FLUENT仿真软件建立磨削区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不同工作条件下磨削区气流的压力及速度分布特性.结合磨削加工实验,研究磨削区气流运动对工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并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磨削区气流运动会阻碍磨削液有效进入磨削区.当磨削液喷入方位接近砂轮与气流运动的速度同向区时,可提高工件表面质量,磨削液的利用效果好,磨削过程绿色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运动 磨削液 绿色度 仿真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SI304/低碳钢真空扩散焊接头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须强 王大伟 修世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59-1763,共5页
采用真空扩散焊接方法连接AISI304奥氏体不锈钢和低碳钢异种材料.在焊接温度和焊接压力恒定的条件下,研究焊接时间对ASTM304/低碳钢异种材料扩散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焊接温度850℃,焊接压力10 MPa,焊接时间60 min条... 采用真空扩散焊接方法连接AISI304奥氏体不锈钢和低碳钢异种材料.在焊接温度和焊接压力恒定的条件下,研究焊接时间对ASTM304/低碳钢异种材料扩散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焊接温度850℃,焊接压力10 MPa,焊接时间60 min条件下AISI304奥氏体不锈钢/低碳钢异种材料实现了良好的扩散结合,其强度和韧性均超过低碳钢母材水平.接头抗拉强度达到440 MPa,拉伸断裂发生在低碳钢一侧.在扩散焊高温环境下,界面附近有碳化物偏析现象,析出相为脆硬的Cr23C6,脆硬相的出现导致界面韧性下降,延长焊接时间可有效避免有害化合物Cr23C6的析出,冲击韧性达到120.5 J/cm2,冲击断口在低碳钢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低碳钢 真空扩散焊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液中磁性颗粒成链与团聚的临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良 肖萍 +1 位作者 王任胜 修世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3-388,共6页
热运动对纳米级磁流变液系统的颗粒团聚行为和宏观流变特性扰动影响不可忽视.为研究施加外磁场后系统微结构与热运动间的关系,探讨在不同颗粒粒径情况下热运动能量在系统总能量中的占比.采用CCD设计方法,分析Monte Carlo仿真获取的颗粒... 热运动对纳米级磁流变液系统的颗粒团聚行为和宏观流变特性扰动影响不可忽视.为研究施加外磁场后系统微结构与热运动间的关系,探讨在不同颗粒粒径情况下热运动能量在系统总能量中的占比.采用CCD设计方法,分析Monte Carlo仿真获取的颗粒位形信息,生成关于外磁场磁感应强度、颗粒粒径和体积分数的系统热耦合系数<λ>回归模型;成链团聚的临界颗粒粒径计算值比文献经验值高出约23%,证实在考虑系统内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纳米级磁流变液具有更严格的流变现象临界发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热耦合系数 中心组合设计 试验设计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表面粗糙度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雨时 宋建伟 +1 位作者 邢韵 修世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78-1282,共5页
以预应力淬硬磨削条件下试件表面粗糙度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5钢试件进行预应力淬硬磨削试验并进行表面粗糙度测量,分析了预应力淬硬磨削工艺参数(预应力、磨削深度、进给速度等)对试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粗糙度在试... 以预应力淬硬磨削条件下试件表面粗糙度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5钢试件进行预应力淬硬磨削试验并进行表面粗糙度测量,分析了预应力淬硬磨削工艺参数(预应力、磨削深度、进给速度等)对试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粗糙度在试件表面分布并不均匀,其数值基本上都是从切入区到切出区逐渐增大的;适当增加预拉应力数值可以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有效抑制试件表面微观裂纹的扩展,降低磨削温度,改善试件表面质量;预应力淬硬磨削中磨削深度和进给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与普通磨削一致,即随着磨削深度和进给速度增加表面粗糙度数值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淬硬磨削 表面粗糙度 微观形貌 复合加工 磨削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淬硬磨削工件淬硬层深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斌 张陈 修世超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4,共7页
预应力淬硬磨削是一种将磨削、残余应力控制及表面淬火三者集成于一体的复合加工技术.基于45#钢工件预应力淬硬磨削试验,以工件的淬硬层深度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研究加工过程中预应力与磨削深度对工件淬硬层深度的影响... 预应力淬硬磨削是一种将磨削、残余应力控制及表面淬火三者集成于一体的复合加工技术.基于45#钢工件预应力淬硬磨削试验,以工件的淬硬层深度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研究加工过程中预应力与磨削深度对工件淬硬层深度的影响与作用.结果表明:淬硬层由硬化区及过渡区组成,在此次研究范围内,预应力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硬化区,而磨削深度的影响可扩散至整个淬硬层.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磨削深度对硬化区深度有显著性影响;当显著性水平放宽到α=0.06时,预应力对硬化区深度有显著性影响,而磨削深度对整个淬硬层深度有显著影响,但二者对淬硬层深度均匀性均无显著性影响.随磨削深度的增加,淬硬层深度变大;随预应力的增加,硬化区深度变小.该研究为预应力淬硬磨削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试验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硬层 预应力 磨削 方差分析 复合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