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l-time PCR法检测水产品中异鳞蛇鲭、棘鳞蛇鲭源性成分 被引量:6
1
作者 信红梅 姚琳 +5 位作者 陆键萍 曲梦 江艳华 李风铃 郭莹莹 王联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73-280,共8页
目的:建立异鳞蛇鲭、棘鳞蛇鲭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方法:对比异鳞蛇鲭、棘鳞蛇鲭、大西洋鳕等18种鳕鱼及易掺假品种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 目的:建立异鳞蛇鲭、棘鳞蛇鲭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方法:对比异鳞蛇鲭、棘鳞蛇鲭、大西洋鳕等18种鳕鱼及易掺假品种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设计异鳞蛇鲭、棘鳞蛇鲭物种特异性引物/探针,建立两种鱼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评估其特异性、绝对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用该方法对50份市售标称“鳕鱼”制品进行检测,评估其实际使用效果。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绝对灵敏度为0.002 ng/μL(异鳞蛇鲭)和0.0002 ng/μL(棘鳞蛇鲭),相对灵敏度均达0.01%,满足实际检测需求。在50份市售样品中检出1份含异鳞蛇鲭成分,1份含棘鳞蛇鲭成分,与测序比对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异鳞蛇鲭和棘鳞蛇鲭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水产品掺杂使假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鳞蛇鲭 棘鳞蛇鲭 油鱼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COI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COⅠ、Cyt b和16S rRNA基因在6种金枪鱼鉴定中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陆键萍 姚琳 +6 位作者 信红梅 曲梦 江艳华 李风铃 郭莹莹 王联珠 许加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81,共9页
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及16S rRNA基因对主要渔获区的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马苏金枪鱼(Thunnus maccoyii)、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大目金枪鱼(Thunnus obesus)、长鳍金枪鱼(Thun... 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及16S rRNA基因对主要渔获区的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马苏金枪鱼(Thunnus maccoyii)、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大目金枪鱼(Thunnus obesus)、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和正鲣(Katsuwonus pelamis)6种重要的生食金枪鱼及其易混品种的物种鉴定和进化分析的适用性。采用3对通用引物对6种金枪鱼共63个样品的COⅠ、Cyt b和16S rRNA 3种序列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并运用DnaSP 5.10、Mega 7.0等软件进行了DNA序列分析、遗传差异分析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16S rRNA较为保守,不能很好区分6种金枪鱼,且不能对同一物种不同地理群体进行聚类分析;Cyt b和COⅠ配合使用能很好区分6种金枪鱼,且存在一定同一物种地理群体聚类的趋势。建议COⅠ与Cyt b基因联合用于上述6种金枪鱼的分子鉴别研究。本研究为生食金枪鱼及其制品的物种鉴定及金枪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 分子鉴定 COⅠ Cyt b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金枪鱼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差异性研究
3
作者 曲梦 姚琳 +6 位作者 陆键萍 信红梅 江艳华 李风铃 郭莹莹 石学香 王联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1461-1467,共7页
目的比较捕捞于不同海域不同品种的6种金枪鱼的脂肪酸种类与含量。方法收集来源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大目金枪鱼(Thunnus obesus)、马苏金枪鱼(Thunnus maccoyii)... 目的比较捕捞于不同海域不同品种的6种金枪鱼的脂肪酸种类与含量。方法收集来源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大目金枪鱼(Thunnus obesus)、马苏金枪鱼(Thunnus maccoyii)、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鲣鱼(Katsuwonus pelamis)6种金枪鱼,采用三氟化硼甲醇甲酯化金枪鱼肌肉组织的脂肪酸,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甲酯含量;再通过SPSS 24对各脂肪酸组成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种金枪鱼肌肉脂肪酸种类与含量丰富,蓝鳍金枪鱼、大目金枪鱼等5种金枪鱼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明显高于鲣鱼,蓝鳍金枪鱼的不饱和脂肪酸种类最多且含量最高,捕捞于太平洋海域的大目金枪鱼、黄鳍金枪鱼的不饱和脂肪酸种类明显多于其他海域,人工饲养的马苏金枪鱼(太平洋)比野生马苏金枪鱼(印度洋)的不饱和脂肪酸种类丰富;6种金枪鱼主要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20:0与所测的9种脂肪酸呈负相关,C18:1与C18:2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0~1.000),C14:0与C17:1呈负相关,与其他8种脂肪酸呈正相关。结论6种金枪鱼存在脂肪酸种类与含量的差异,不同海域与不同养殖方式下的金枪鱼脂肪酸的种类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 脂肪酸 气相色谱 显著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