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俞辉明 房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将同期收治的82例腮腺肿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分别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及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6 a。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面瘫、Frey综合征、面部塌...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将同期收治的82例腮腺肿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分别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及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6 a。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面瘫、Frey综合征、面部塌陷畸形、口干、耳大神经损伤)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腮腺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肿瘤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腮腺全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腮腺多形性腺瘤4例 被引量:3
2
作者 俞辉明 傅成扬 《罕少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副腮腺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对收治的4例副腮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例中男女各2例,年龄30~36岁,均以一侧面部肿块就诊。术前确诊1例。治疗在局麻下,均采取口内切口将肿瘤切除。术后无面神经功能障碍、面部无... 目的探讨副腮腺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对收治的4例副腮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例中男女各2例,年龄30~36岁,均以一侧面部肿块就诊。术前确诊1例。治疗在局麻下,均采取口内切口将肿瘤切除。术后无面神经功能障碍、面部无疤痕。结论腮腺导管造影结合细针吸细胞学检查是术前确诊副腮腺肿瘤的理想方法。口内切口为手术首选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腮腺瘤 多形性腺瘤 腮腺导管造影 诊断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及意义
3
作者 俞辉明 傅成扬 +2 位作者 夏光明 房进 尤建国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例口腔癌患者,对其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口腔癌患者术前红细胞c3受体花环形成率(RBC—C3bRR)、红细胞粘附...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例口腔癌患者,对其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口腔癌患者术前红细胞c3受体花环形成率(RBC—C3bRR)、红细胞粘附肿瘤细胞花环率(RBC—TRR)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红细胞吸附免疫复合物花环形成率(RBC—ICR)高于正常组(P〈0.01)。术后RBC—C3bRR、RBC—TRR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RBC—ICR较术前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手术切除肿瘤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改善作用。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红细胞免疫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下岛状皮瓣联合口腔修复膜重建腭洞穿型缺损患者术后语音功能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汉前 俞辉明 +2 位作者 刘家武 房进 毛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4-66,共3页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皮瓣联合口腔修复膜重建腭洞穿型缺损患者术后语音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13例应用颏下岛状皮瓣联合口腔修复膜重建腭洞穿型缺损患者,选用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采用主观判听法检测患者的语音清晰度;应用纤维鼻咽镜检查...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皮瓣联合口腔修复膜重建腭洞穿型缺损患者术后语音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13例应用颏下岛状皮瓣联合口腔修复膜重建腭洞穿型缺损患者,选用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采用主观判听法检测患者的语音清晰度;应用纤维鼻咽镜检查重建的腭缺损鼻侧面的愈合及腭咽闭合情况,并对过高鼻音及鼻漏气情况进行评判。结果术后随访8-30个月、中位20个月。13例患者语音清晰度为86.5%±2.43%,其中1例重度语音障碍(语音清晰度为34.5%),其余患者语音清晰度正常。3位语音清晰度判听者判听的一致性较好(Cronbach'sα系数为0.786)。13例患者中,10例无过高鼻音、3例存在轻度过高鼻音;1例患者存在明显鼻漏气;10例达到完全腭咽闭合、2例为边缘型腭咽闭合、1例存在腭咽闭合不全。3位医师对纤维鼻咽镜检查结果评判的一致性很好(Cronbach'sα系数为0.801)。结论颏下岛状皮瓣联合口腔修复膜重建腭洞穿型缺损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语音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质量 腭缺损 重建外科手术 腭缺损修复术 颏下岛状皮瓣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术后颊黏膜缺损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汉前 俞辉明 +1 位作者 刘家武 房进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4期32-34,共3页
目的 评价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术后颊黏膜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9例口腔癌患者行口腔鳞癌扩大切除术,对颊黏膜缺损采用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制备岛状肌皮瓣最小为4 cm × 6 cm,最大为5cm×10cm.结果 9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 目的 评价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术后颊黏膜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9例口腔癌患者行口腔鳞癌扩大切除术,对颊黏膜缺损采用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制备岛状肌皮瓣最小为4 cm × 6 cm,最大为5cm×10cm.结果 9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术后发生暂时性面神经下颌缘支麻痹,3个月后恢复,2例发生颌下区积液,经拆除切口缝线2针、引流后痊愈.随访时间6 ~ 12个月,9例颊部两侧基本对称,吞咽及咀嚼功能恢复满意,开口度达2.5指2例,达3指7例.供区瘢痕隐蔽,仰头无明显受限,未发现肿瘤局部及颈部复发.结论 采用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术后黏膜缺损具有血供可靠、邻近受区、制备方便、皮瓣成活率高的特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鳞癌 外科手术 颏下岛状肌皮瓣 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下岛状皮瓣与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术后缺损的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汉前 俞辉明 毛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比较颏下岛状皮瓣与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术后缺损的结果。方法:2009年5月~2011年8月,69例口腔鳞癌术后缺损采用颏下岛状皮瓣或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比较2种修复方法的皮瓣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口腔功能恢复及复... 目的:比较颏下岛状皮瓣与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术后缺损的结果。方法:2009年5月~2011年8月,69例口腔鳞癌术后缺损采用颏下岛状皮瓣或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比较2种修复方法的皮瓣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口腔功能恢复及复发情况。结果:69例患者中,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32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37例。颏下岛状皮瓣组与游离前臂皮瓣组在平均皮瓣大小(32.78cm2 VS 48.27cm2)、平均手术时间(351min VS 508min)、平均住院日(13.06dVS 17.48d)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患者总的并发症发生相似,但颏下岛状皮瓣组发生颌下区积液的比例较高(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口腔功能恢复及肿瘤复发方面无差异。结论: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可作为口腔鳞癌术后中小型缺损修复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皮瓣 桡侧游离前臂皮瓣 修复 口腔缺损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涡轮钻联合超声骨刀对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的效果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金伟 张琴 +2 位作者 陈海苏 于保军 俞辉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1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究高速涡轮钻联合超声骨刀对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100颗)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高速涡轮钻)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高速涡轮钻联合超声骨刀对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100颗)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高速涡轮钻)和观察组(高速涡轮钻联合超声骨刀),各5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总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与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症状严重度量表得分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速涡轮钻联合超声骨刀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与机体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涡轮钻 超声骨刀 下颌低位阻生智齿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