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胺草磷对蝌蚪的毒性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俞满根 熊件妹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92-94,共3页
通过甲基胺草磷对蝌蚪的毒性试验,确定了甲基胺草磷对蝌蚪毒性等级为中毒农药,LC_(50)为6.1108ppm,95%置信区间为:5.8492~6.3841ppm,17%甲基胺草磷乳剂在水田中使用每亩有效成份用量100~150g 对蝌蚪比较安全,但必须田间保持5cm 左右... 通过甲基胺草磷对蝌蚪的毒性试验,确定了甲基胺草磷对蝌蚪毒性等级为中毒农药,LC_(50)为6.1108ppm,95%置信区间为:5.8492~6.3841ppm,17%甲基胺草磷乳剂在水田中使用每亩有效成份用量100~150g 对蝌蚪比较安全,但必须田间保持5cm 左右的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胺草磷 蝌蚪 毒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隆对旱作不同品种抑制作用的研究
2
作者 俞满根 熊件妹 +1 位作者 李火苟 桂爱礼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6-29,共4页
在室内测定了甲磺隆对 2 2个旱作品种种苗根长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甲磺隆对红圆叶苋菜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当甲磺隆浓度为 0 .1 0 49μg/kg时 ,抑制率高达2 9.2 % ;而豇豆最为耐药 ,当甲磺隆浓度为 40 0 μg/kg时 ,抑制率只有 54 .4... 在室内测定了甲磺隆对 2 2个旱作品种种苗根长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甲磺隆对红圆叶苋菜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当甲磺隆浓度为 0 .1 0 49μg/kg时 ,抑制率高达2 9.2 % ;而豇豆最为耐药 ,当甲磺隆浓度为 40 0 μg/kg时 ,抑制率只有 54 .4%。甲磺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随着浓度的增大 ,对旱作种苗根长的抑制作用逐步加大 ,浓度对数与抑制率之间呈不对称的S型曲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隆 旱作 品种 抑制作用 根长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缘蝽的生活史及防治简报 被引量:1
3
作者 俞满根 《江西植保》 2001年第2期58-58,57,共2页
关键词 辣椒害虫 瘤缘蝽 生活史 生活习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药害及其预防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俞满根 《江西植保》 2001年第4期134-135,共2页
关键词 农作物 药害 症状类型 预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枯灵、络氨铜防治棉苗病害试验
5
作者 俞满根 熊件妹 王润华 《生物灾害科学》 1994年第3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络氨铜 抗枯灵 棉苗立枯病 死苗率 防病效果 棉花种子 可湿性粉剂 精细化工厂 多南 病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蒌蒿精油化学成分及其对棉铃虫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保同 汤丽梅 俞满根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4-255,共2页
关键词 蒌蒿精油 化学成分 棉铃虫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对甲磺隆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火苟 熊件妹 +1 位作者 俞满根 桂爱礼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13-316,共4页
通过测定 10科 33个作物品种对甲磺隆敏感性 ,结果表明 :(1)水稻品种的敏感性 ,早稻比晚稻敏感 ,常规稻比杂交稻敏感。 (2 )蔬菜和旱作品种的敏感性不同科间有较大差异 ,同一科属类内 ,除十字花科外 ,差异相对较小。 (3)在所有被测品种... 通过测定 10科 33个作物品种对甲磺隆敏感性 ,结果表明 :(1)水稻品种的敏感性 ,早稻比晚稻敏感 ,常规稻比杂交稻敏感。 (2 )蔬菜和旱作品种的敏感性不同科间有较大差异 ,同一科属类内 ,除十字花科外 ,差异相对较小。 (3)在所有被测品种中 ,以京丰 1号甘蓝最敏感 ,IC50 =2 .2 6 2 8μg/kg ,其次为十月红油菜 ,IC50 =2 .86 2 5 μg/kg ,它们同属十字花科芸苔属。 (4)较高浓度的甲磺隆对作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而较低浓度的甲磺隆 (浓度在 0 .6 5 5 4μg/kg以下时 )则对某些品种 (约 1/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隆 作物 敏感性 安全性 水稻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药害及其预防技术(续)
8
作者 俞满根 《江西植保》 2002年第1期26-29,共4页
关键词 作物 药害 预防技术 补救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病原真菌研究初报 被引量:1
9
作者 唐祥宁 俞满根 +3 位作者 刘文越 陈瑶 刘远洲 张应烙 《江西植保》 2002年第1期7-10,共4页
本项研究涉及的 A、B两株棉铃虫病原真菌对棉铃虫有较强的致病力 ,根据 A菌株的形态特征及培养性状 ,参考有关文献 ,初步鉴定为 Paecilomycesheliothis Brown et Smith(棉铃虫拟青霉 )。B菌株与 A菌株是否为同种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试... 本项研究涉及的 A、B两株棉铃虫病原真菌对棉铃虫有较强的致病力 ,根据 A菌株的形态特征及培养性状 ,参考有关文献 ,初步鉴定为 Paecilomycesheliothis Brown et Smith(棉铃虫拟青霉 )。B菌株与 A菌株是否为同种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试验表胆 ,A、B两个菌株对蔗糖、葡萄糖都能利用 ,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连续光照则促进子实体的分化和形成。 A菌株分生孢子比 B菌株更易萌发 ,经2 4 h测定 A菌株的孢子萌发率为 4 1.4 %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病原真菌 培养性状 形态特征 棉花害虫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百合主要害虫的发生为害与防治初报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晓芬 华建良 +3 位作者 林怀蔚 俞满根 章志英 蒋佩兰 《生物灾害科学》 1997年第4期9-9,共1页
关键词 发生为害 主要害虫 百合鳞片 百合鳞茎 江西农业 地下害虫 南昌市郊区 田间调查 药剂处理 水旱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