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客运专线引入郑州枢纽方案与客运站选址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俞添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53,共6页
北京—广州和徐州—兰州两条客运专线在郑州枢纽内接入交汇的方案众多且较复杂,在分析枢纽客运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客运站选址和客运专线引入郑州枢纽的方案进行比选研究。
关键词 客运专线 郑州枢纽 客运站 方案比选 客运站选址 线路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德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俞添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4-26,共3页
中德高铁车站到发线有效长计算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计算站台长度,站台长度等于列车全长加上停车余量。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为有效长的计算内容不一样,国铁高速车站有效长包含ATP需要防护距离及过走距离,而德铁高速车站... 中德高铁车站到发线有效长计算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计算站台长度,站台长度等于列车全长加上停车余量。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为有效长的计算内容不一样,国铁高速车站有效长包含ATP需要防护距离及过走距离,而德铁高速车站有效长不包含ATP需要防护距离及过走距离,这是因为双方的设计理念不同,国铁标准设计的车站行车能力大得多。由于国铁高速规范和列车系统对安全防护距离的不一致,建议专项研究过走距离的取值问题,统一设计标准。本文对中德铁路车站到发线有效长技术细节对比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展示我国高铁发展的最新成果,完善高铁技术标准体系,以及加快实施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并在利比亚高速铁路和沿海铁路两个项目中得到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高速铁路 车站到发线 有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铁路口岸站站型方案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俞添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5,共5页
在分析铁路口岸站的功能需求基础上,认为铁路口岸站除了主要技术作业功能要求外,还应具有客运作业和物流作业等功能。通过对霍尔果斯口岸站平面布置方案的研究,提出纵列式站型方案、分场纵列式之正线外包方案、分场纵列式之正线一侧式方... 在分析铁路口岸站的功能需求基础上,认为铁路口岸站除了主要技术作业功能要求外,还应具有客运作业和物流作业等功能。通过对霍尔果斯口岸站平面布置方案的研究,提出纵列式站型方案、分场纵列式之正线外包方案、分场纵列式之正线一侧式方案3种方案。经过对3种方案的比选,推荐采用分场纵列式之正线一侧式方案,阐述了推荐方案的主要技术作业和物流作业功能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口岸站 物流 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模糊综合判断法评价直通运输实施条件 被引量:2
4
作者 吕叶 俞添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6-129,136,共5页
研究目的:实施国铁和企业之间的直通运输,可以实现铁路运量的持续增长,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开展直通运输。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企业开行直通运输的实施条件,以决策企业是否适于开展直通运输。研究结论:对于企业是否... 研究目的:实施国铁和企业之间的直通运输,可以实现铁路运量的持续增长,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开展直通运输。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企业开行直通运输的实施条件,以决策企业是否适于开展直通运输。研究结论:对于企业是否宜于推行直通运输,可以采用模糊综合判断法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有关影响因素建立评价因素集,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评语集,再将由此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和各因素的权重集通过加权平均算子进行综合评价计算,最终得到决策结果。本文通过实例计算,证明综合模糊判断法能够为直通运输的实施与否提供较有效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通运输 实施条件 模糊综合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高铁箱梁顶升平移纠偏关键控制参数及结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江江 俞添 陈占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受周边环境变化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高铁桥梁地段出现了较大的横向偏移。为获得运营高铁箱梁顶升平移纠偏施工中的关键控制参数,通过建立轨-梁-墩实体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轨道结构的应力变化规律,提出单次最大顶升及... 受周边环境变化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高铁桥梁地段出现了较大的横向偏移。为获得运营高铁箱梁顶升平移纠偏施工中的关键控制参数,通过建立轨-梁-墩实体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轨道结构的应力变化规律,提出单次最大顶升及平移量;同时选取施工期间最不利工况,检算不同偏移量下轨道结构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随着顶升高度和平移量增加,轨道结构应力逐渐增大,为尽量减小纠偏施工对轨道结构的影响,建议最大顶升高度和单次最大平移量为10 mm,单个“天窗点”累计平移量控制在20 mm以内;箱梁和桥墩应力以及支座反力随支座支撑状态和偏移量的增大逐渐增加,以箱梁拉应力和支座反力作为控制条件,在不降速运行情况下,为保证轨道结构的稳定性,可实施的最大纠偏量为80 mm。本研究成果可为运营高铁箱梁顶升平移纠偏施工提供关键控制参数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营高铁 箱梁顶升平移 数值模拟 关键控制参数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