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俞娉 吴佳丽 李利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5期679-679,共1页
关键词 格列吡嗪控释片 血糖控制不良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治疗 疗效观察 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患 控制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美脲联用甘精胰岛素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郑凤鸣 吴佳丽 +1 位作者 俞娉 于冰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IG组)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组(NPH组),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联...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IG组)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组(NPH组),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BG、HbAlc均明显下降,但IG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P<0.01)。结论格列美脲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安全有效,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精胰岛素 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格列美脲 糖尿病2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清心肌酶谱的异常表现及其意义
3
作者 郑凤鸣 李鹏 +1 位作者 周智林 俞娉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3期217-217,共1页
关键词 脑梗塞 急性期 血清 心肌酶谱异常 临床意义 脑-心综合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霁 俞娉 +2 位作者 李利 于冰 宣蓉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6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住院治疗的〉60岁2型糖尿病患者294例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BDI-Ⅱ)进行自评,根据评分分为并发抑郁综合征组和不并发...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住院治疗的〉60岁2型糖尿病患者294例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BDI-Ⅱ)进行自评,根据评分分为并发抑郁综合征组和不并发组;此外本研究还自制人口学及健康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健康状况,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时间、是否吸烟、体质指数(BMI)、糖尿病痛程、糖尿病并发症情况(≤1/≥2)、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种类(≤1/≥2)、是否使用胰岛素,同时嘱患者在此期间定期(每隔3个月)回医院随访,抽血了解血糖控制情况(HbAlc%〈7/≥7)和血皮质醇情况(8:00、16:00和00:00),用服药依从量表(MMAS-8〈6/≥6)了解患者药物依从水平。结果29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120例(40.82%)患者并发了抑郁综合征。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女性、教育程度低、家庭每月经济收入、工作状态、是否有抑郁症家族史、人际关系状态、有≥2个的并发症、服药依从性低和肥胖(BMI≥30kg/m2)的老年2型糖尿病容易并发抑郁综合征,而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病程及其它因素与并发抑郁综合征相关性不大;且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得教育水平低、从不运动、有≥2个的并发症和服药依从性低与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综合征患者的相关程度最高。并发抑郁症组患者皮质醇在8:00、16:00和00:00均显著高于不并发组,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重点关注教育水平低、有≥2个的并发症和服药依从性差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提倡多运动,以降低其并发抑郁症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2型糖尿病 抑郁 皮质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脂肪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5
作者 马朝 李新征 +3 位作者 张雅琴 俞娉 俞海燕 吴佳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4期11-14,30,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JS/TEN)患者血清中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脂联素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自2019年1—12月共收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20例,按前瞻性队... 目的分析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JS/TEN)患者血清中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脂联素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自2019年1—12月共收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20例,按前瞻性队列研究分为四组,正常组57例、2型糖尿病(T2DM)组46例、SJS/TEN伴发类固醇糖尿病患者(SDM)组8例、SJS/TEN组9例,观察并记录四组人群的基本资料,计算相应的体重指数(BMI)并比较组间差异;比较四组人群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分析其差异性;测定四组人群的血清瘦素、瘦素受体和脂联素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分析SJS/TEN伴发SDM患者血清瘦素、瘦素受体和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SJS/TEN伴发SDM组BMI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JS/TEN伴发SDM组和T2DM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T2DM组比较,SJS/TEN伴发SDM组和SJS/TEN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JS/TEN伴发SDM组患者和SJS/TEN组患者的血清中瘦素水平与T2DM组及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瘦素受体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T2DM组(P<0.01),SJS/TEN组患者的脂联素水平低于T2DM组(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与SJS/TEN伴发SDM组患者的瘦素、瘦素受体和脂联素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证实SJS/TEN与代谢性疾病具有相关性,胰岛素抵抗可能是SJS/TEN伴发代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并且这些细胞因子可能与SJS/TEN伴发代谢性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胰岛素抵抗 血清脂肪细胞因子 类固醇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