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以来我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分析与应对 被引量:2
1
作者 俞国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4,共12页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之根。为摸清我国1880多万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家底”,我们藉助元分析研究方法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本研究检索时间为2000—2022年,以2000年进入新世纪作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社会转...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之根。为摸清我国1880多万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家底”,我们藉助元分析研究方法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本研究检索时间为2000—2022年,以2000年进入新世纪作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社会转型或社会变迁),横跨22年。根据文献检索与筛选标准,1096篇纳入效应量的元分析,被试总人数573609名。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检出率较为突出心理健康问题是抑郁问题、强迫问题、焦虑问题;小学教师检出率较为突出心理健康问题是强迫问题、抑郁问题、躯体化问题和焦虑问题;中学教师检出率较为突出心理健康问题是睡眠问题、强迫问题、抑郁问题;大学教师检出率较为突出心理健康问题为睡眠问题、强迫问题、抑郁问题、焦虑问题。据此,提出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打好“组合拳”,即国家层面政策先行、学校层面适度减负、家庭层面期望合理,以此扼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恶化趋势,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固本强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师群体 检出率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问题的当代诠释:学理与系统视角 被引量:11
2
作者 俞国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3,共15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从多维的系统角度重新诠释。就心理健康问题的性质而言,要反对诊断主义、还原主义、教育万能论等“本本主义”倾向;就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而言,它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发展系统;就心理健康...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从多维的系统角度重新诠释。就心理健康问题的性质而言,要反对诊断主义、还原主义、教育万能论等“本本主义”倾向;就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而言,它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发展系统;就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而言,它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生态系统;就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机制而言,它是一个集文化潮流、时代变迁等社会心理因素叠加的复杂系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就事论事”,心理健康问题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应该是一个有章可循的系统工程,需要创新系统思维,以学校教育、卫生健康、社会建设三个领域为横坐标,以个体、人际、群体、社会和环境五个维度为纵坐标,纵横交错、抓住结点,“综合治理、网格化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问题 系统视角 本本主义 生态系统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三位一体”教师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被引量:3
3
作者 俞国良 《教育家》 2024年第10期1-1,共1页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心理健康是健康学校的基础、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近期,笔者和课题组运用元分析研究方法,对2000—2022年间我国50多万大中小幼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心理健康是健康学校的基础、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近期,笔者和课题组运用元分析研究方法,对2000—2022年间我国50多万大中小幼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为16%(排除幼儿教师的检出率为17.8%),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各类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强迫问题20.5%、抑郁18.8%、焦虑16.1%、躯体化14.4%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心理健康 幼儿教师 心理健康问题 职业群体 分析研究方法 教师群体 三位一体 立教之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科支撑:德育论与课程论 被引量:4
4
作者 俞国良 何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3期4-11,共8页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及其研究范式的变革,将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从2024年1月起,“主编访谈”栏目邀请俞教授畅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交叉融合研究与学科支撑,以期推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程序的完整性、研究结果的规范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以及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支撑 德育论 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科支撑:应用心理学 被引量:2
5
作者 俞国良 何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0期4-10,共7页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及其研究范式的变革,将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支撑 应用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科支撑:基础心理学 被引量:2
6
作者 俞国良 何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4期4-9,共6页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及其研究范式的变革,将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从2024年1月起,“主编访谈”栏目邀请俞教授畅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交叉融合研究与学科支撑,以期推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程序的完整性、研究结果的规范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以及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支撑 基础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诠释:教育效能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俞国良 何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22期4-11,共8页
新时代大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本期访谈,俞国良教授依据中职学校和高等学校的调研数据,对心理健康教育效能进行了深入剖析,从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指标,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实施效能和教育管理... 新时代大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本期访谈,俞国良教授依据中职学校和高等学校的调研数据,对心理健康教育效能进行了深入剖析,从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指标,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实施效能和教育管理效能入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内涵进行了重新诠释: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第一受益者,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主要贡献者,管理者是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核心设计者,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集大成者。这一探讨不仅为高校和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提升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效能 心理健康教育效能 新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科支撑:心理健康教育学 被引量:1
8
作者 俞国良 何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期4-10,共7页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及其研究范式的变革,将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从本月起,主编访谈栏目将邀请俞教授畅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交叉融合研究与学科支撑,以期推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程序的完整性、研究结果的规范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以及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支撑 交叉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学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课程的新诠释:活动理论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俞国良 何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25期4-11,共8页
推进与深化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心理健康课程入手;提高与促进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效能,则需要从加强心理健康课程活动入手。本期访谈,俞国良教授以列昂节夫提出的活动理论为学理支撑点,深刻剖析了心理健康课程的多元属性:它既是综合素质提... 推进与深化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心理健康课程入手;提高与促进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效能,则需要从加强心理健康课程活动入手。本期访谈,俞国良教授以列昂节夫提出的活动理论为学理支撑点,深刻剖析了心理健康课程的多元属性:它既是综合素质提升的综合课程,也是塑造正确“三观”的德育课程;既是助力学生成长的成长课程,也是促进“健康与幸福”的辅导课程;更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着眼于学生的道德认知与健全人格发展的实践课程。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各学科之基,呼唤系统规划与持续创新,以共同构建学生心灵的坚固防线,引领其健康成长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 活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从系统视角重新诠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俞国良 何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9期4-11,共8页
在当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的社会背景下,深入理解与重新诠释心理健康问题的本质和成因,是寻找有效解决途径和制定针对性策略的先决条件。俞国良教授对此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见解,他反对诊断主义、还原主义以及教育万能论等“本本主义... 在当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的社会背景下,深入理解与重新诠释心理健康问题的本质和成因,是寻找有效解决途径和制定针对性策略的先决条件。俞国良教授对此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见解,他反对诊断主义、还原主义以及教育万能论等“本本主义”倾向,强调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发展系统、一个生态系统,更是一个复杂系统,提倡采用一种创新的系统思维,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卫生健康和社会建设三个领域,并围绕个体、人际、群体、社会和环境五个维度进行“综合治理”。本期访谈将深入探讨俞教授的这些观点,以期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领域的挑战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问题 系统视角 本本主义 生态系统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幸福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俞国良 何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31期4-10,共7页
在数字化浪潮中,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数字幸福感不仅关乎个体在数字世界中的情绪体验,更是联接现实与虚拟的桥梁。它强调平衡数字联接与断联,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本期访谈,俞国良教授引入数字幸福感这一新兴观点,系统阐... 在数字化浪潮中,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数字幸福感不仅关乎个体在数字世界中的情绪体验,更是联接现实与虚拟的桥梁。它强调平衡数字联接与断联,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本期访谈,俞国良教授引入数字幸福感这一新兴观点,系统阐述了数字幸福感的概念、与传统幸福感的异同及其动态系统模型,诠释了数字幸福感在未来数字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剖析了数字幸福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重视数字幸福感的功效、建立健全数字心理健康教育、完善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而响应数字心理健康的时代号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幸福感 数字心理健康 数字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科支撑:教育社会学与学校卫生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俞国良 何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6期4-11,共8页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及其研究范式的变革,将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从2024年1月起,主编访谈栏目邀请俞教授畅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交叉融合研究与学科支撑,以期推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程序的完整性、研究结果的规范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以及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支撑 教育社会学 学校卫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科支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国良 何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7期4-10,共7页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及其研究范式的变革,将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支撑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困难学生的概念诠释与教育干预:心理健康视角
14
作者 俞国良 《今日教育》 2024年第10期30-34,共5页
“学习困难(learning difficulty)”,在国外学术界、教育界多称为“学习不良(learning disability)”或“学习障碍(learning disorder)”,而我国研究者、教育者更愿意统称为“学习困难”。随着世界各国对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呼声越... “学习困难(learning difficulty)”,在国外学术界、教育界多称为“学习不良(learning disability)”或“学习障碍(learning disorder)”,而我国研究者、教育者更愿意统称为“学习困难”。随着世界各国对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基础教育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孜孜追求的共同目标。我国自20世纪后期,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日益增多,特别是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困难学生 世界各国教育 概念诠释 学习障碍 教育干预 孜孜追求 学习不良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5
作者 俞国良 何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28期4-10,共7页
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风险与日俱增的现代社会,“不确定性”挑战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威胁已不容忽视,尤其影响儿童、青少年及高敏感人群。本期访谈,俞国良教授将基于不确定管理理论与生命史理论,探讨“不确定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 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风险与日俱增的现代社会,“不确定性”挑战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威胁已不容忽视,尤其影响儿童、青少年及高敏感人群。本期访谈,俞国良教授将基于不确定管理理论与生命史理论,探讨“不确定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访谈中,俞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倡导个体应首先学会“准确识变”,通过调整内在认知框架,减少不合理预期与担忧;进而“科学应变”,通过提升自我认知、情绪调节及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个体在不确定环境中的适应力与韧性。同时,俞教授还强调了“家校社”联动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同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搭建起坚实的防护网,构建一个充满支持与温暖的“确定性”环境,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在风雨中稳健前行,享受真正的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不确定性 环境风险 不确定管理理论 生命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如何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6
作者 俞国良 何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34期4-9,共6页
在当今社会转型加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与学术难题逐渐浮出水面,亟待解决。其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其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 在当今社会转型加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与学术难题逐渐浮出水面,亟待解决。其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其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准确地理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内涵,有效把握两者的特点、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俞国良教授研究团队对该领域研究成果中两者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以期客观地澄清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从而为教育工作者在兼顾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服务 创造力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2000~2022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成佳 黄潇潇 俞国良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3,共9页
整合和分析中国内地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及其原因,是针对性地改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2000~2022年间相关研究的元分析表明:(1)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抑郁(11.2%)、焦虑(8.2%)、强迫问题(8.1%)、... 整合和分析中国内地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及其原因,是针对性地改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2000~2022年间相关研究的元分析表明:(1)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抑郁(11.2%)、焦虑(8.2%)、强迫问题(8.1%)、躯体化问题(6.6%)、敌对问题(6.4%)、偏执问题(5.7%);(2)城市地区躯体化、强迫、敌对和偏执问题检出率高于农村;(3)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随年代逐渐上升,其中抑郁和强迫问题最为显著;(4)测量工具和检出标准是检出率差异的关键因素。因此,呼吁研究者开发精确测量工具,统一检出标准,增加对城市地区幼儿教师的关注,有效遏制幼儿教师抑郁、强迫问题的增长趋势,为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 检出率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2000~2022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晓琪 黄潇潇 俞国良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为澄清我国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强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保健工作提供可靠数据遵循,对2000~2022年间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1)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 为澄清我国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强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保健工作提供可靠数据遵循,对2000~2022年间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1)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睡眠问题(36.4%)、强迫问题(23.0%)、抑郁(20.1%)、焦虑(18.9%)、偏执问题(17.4%)、敌对问题(16.7%)、躯体化问题(16.6%);(2)学校类别、出版年代、测量工具、检出标准、检出时间是导致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结果差异的关键因素。总体来看,我国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待提升。未来应加大对初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制定适合的测量工具并统一筛查标准,推动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筛查、诊断和干预常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教师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 检出率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大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2000~2022 被引量:1
19
作者 邵蕾 黄潇潇 俞国良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为考察我国大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情况,采用元分析方法对2000年至2022年发表的检出率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睡眠问题(22.6%)、强迫问题(22.3%)、抑郁(21.3%)、焦虑(18.6%)、... 为考察我国大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情况,采用元分析方法对2000年至2022年发表的检出率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睡眠问题(22.6%)、强迫问题(22.3%)、抑郁(21.3%)、焦虑(18.6%)、躯体化问题(15.3%)、偏执问题(14.1%)和敌对问题(14.0%)。(2)出版年代、测量工具、学校类型和经济区域是影响大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大学教师的焦虑问题随年代呈上升趋势;焦虑、抑郁和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与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密切相关;普通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普遍高于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东部地区教师的焦虑和抑郁问题比中西部教师更严重。未来应开发专门针对大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测查工具,增加对普通高校和东部地区高校教师的心理援助,遏制大学教师焦虑的蔓延趋势,实现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 检出率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2000~2022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潇潇 靳娟娟 俞国良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2,共9页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在既有研究中存在较大分歧,难以准确掌握其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为明确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整体检出率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对2000~2022年检索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1)小学教师心理健...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在既有研究中存在较大分歧,难以准确掌握其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为明确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整体检出率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对2000~2022年检索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1)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强迫问题(23.5%)、抑郁(18.3%)、躯体化问题(15.9%)、焦虑(14.7%)、敌对问题(13.8%)和偏执问题(12.4%)。(2)出版年代、测量工具和检出标准是影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3)不同检出时间、性别、经济区域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我国小学教师除强迫问题及抑郁检出率偏高外,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尚可。结果提示未来研究应明晰检出标准,选择适合目标群体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此外还应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防止教师抑郁、强迫问题转化为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 检出率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