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之善恶判断与尼采的伦理观念
1
作者 俞兆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清末民初,鲁迅因心态上的“绝望”,对旧有伦理准则产生怀疑,传统的善变成了恶,而习俗的恶则变成了善。这一善恶的价值重置,源自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对传统伦理观念的颠覆。鲁迅揭示了“看客”“奴才式的破坏者”“合群的自大者”这... 清末民初,鲁迅因心态上的“绝望”,对旧有伦理准则产生怀疑,传统的善变成了恶,而习俗的恶则变成了善。这一善恶的价值重置,源自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对传统伦理观念的颠覆。鲁迅揭示了“看客”“奴才式的破坏者”“合群的自大者”这些类型的“平庸之恶”,对“国民性”的“弱点”起到刮骨疗毒功效。鲁迅进而揭示了令人更为惊惧恐怖的传统习俗之“恶”,它不但形成外在伦理法规,还潜移默化为“集体无意识”,渗入国民的精神内里,即构成“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它杀人不见血迹,夺魂不见影踪,如同“铁屋”般笼罩着你。鲁迅这一反陈规旧习的善恶判断,深隐着尼采反世俗的愤激与颠覆性的伦理叛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尼采 善恶重置 平庸之恶 传统习俗之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厌弃”厦门大学吗?
2
作者 俞兆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45,共14页
多年来,学界流传厦大苛待鲁迅,故而鲁迅厌弃厦大而去之说;但鲁迅1929年在北平的演讲词,却说在厦大是“极爽快的”,二者之间的是非正误,应在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考证后方可做出判断。诸如林语堂说逼鲁迅搬到“理学院大厦的地窖”,与史实存... 多年来,学界流传厦大苛待鲁迅,故而鲁迅厌弃厦大而去之说;但鲁迅1929年在北平的演讲词,却说在厦大是“极爽快的”,二者之间的是非正误,应在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考证后方可做出判断。诸如林语堂说逼鲁迅搬到“理学院大厦的地窖”,与史实存在出入;陈敦仁描述鲁迅掏出铜板拍在案上怒斥校长,和顾颉刚的版本有别等当深入辨析,在文中一一展开。鲁迅离开厦大原因,略有八点:鲁迅自述的与现代评论派的冲突;厦大校方薄待鲁迅;林语堂的国学院削减经费说;急于和许广平相聚;向往南方的革命;气候环境不适应;教授的自由流动性;专事教书或创作之纠结。此八点不存在何为“主导”,聚为合力,随生活之流运行。鲁迅说他和厦大是一种“‘缘份’,有好的,有坏的,不可一概论也”,此语可为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厦门大学 生活环境 人事纠葛 缘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语言的组合张力 被引量:2
3
作者 俞兆平 《当代文坛》 1986年第5期27-31,66,共6页
一 黑格尔在《美学》中论析道:各门艺术类型“之所以有它的确定的性格,是由于它所用的是某一种确定的外在材料,以及这种特殊材料所决定的使它得到充分实现的表现方式。”作为艺术传达媒介的物质材料及其表现方式决定了各艺术类型的特殊... 一 黑格尔在《美学》中论析道:各门艺术类型“之所以有它的确定的性格,是由于它所用的是某一种确定的外在材料,以及这种特殊材料所决定的使它得到充分实现的表现方式。”作为艺术传达媒介的物质材料及其表现方式决定了各艺术类型的特殊定性。当我们漫步在艺术殿堂,注目于建筑物的空间比例、形体结构,揣摩着绘画的点线交错、色彩浓淡,品味着乐曲的节奏往复、旋律升降时……无不感到由种种艺术媒介以其最佳的配搭方式、组合规律所呈示出的美的魅力。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张力 诗歌语言 错置 舒婷 杨炼 抽象词 语言组合 形容词 艺术类型 主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的浪漫主义与政治学的浪漫主义 被引量:1
4
作者 俞兆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5-155,共1页
在美学史上,浪漫主义是最复杂的课题之一。仅就初期来说,当时法国侧重政治革命,德国侧重思想革命,英国侧重产业革命,因此,各国的浪漫主义思潮也就各呈异态。法国就有以卢梭为代表的抗衡人类文明异化的浪漫主义,以雨果为代表的反... 在美学史上,浪漫主义是最复杂的课题之一。仅就初期来说,当时法国侧重政治革命,德国侧重思想革命,英国侧重产业革命,因此,各国的浪漫主义思潮也就各呈异态。法国就有以卢梭为代表的抗衡人类文明异化的浪漫主义,以雨果为代表的反抗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的浪漫主义;德国有康德、谢林、施勒格尔、诺瓦利斯等为代表的“浪漫哲学”或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浪漫主义 政治学 浪漫哲学 情感 文艺体系 价值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间的敞明——郭风审美观的一个侧面
5
作者 俞兆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3-46,共4页
“他面目清癯,眼神里有时闪灼一种因饱经世患而谙于世事的睿智”(《论历史》),这是郭风先生最新的一幅“自画像”。确乎如此,只要你能有机会与他进入一场带有某种超然意味的交谈,只要你能品味、揣摩他近十年来发表的散文诗作,或随笔、文... “他面目清癯,眼神里有时闪灼一种因饱经世患而谙于世事的睿智”(《论历史》),这是郭风先生最新的一幅“自画像”。确乎如此,只要你能有机会与他进入一场带有某种超然意味的交谈,只要你能品味、揣摩他近十年来发表的散文诗作,或随笔、文论,你就会感触到一种老人所特有的执著的睿智,一种带着诗意温柔的哲理穿透力,一种使“在”之本体于瞬间中敞开与澄明的美的召唤力。他会忽然念及七十年代下放于闽北山村的一个清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诗 七十年 语言 美学观念 五十年代 境界 随笔 宗教 花朵 审美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的抽象
6
作者 俞兆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8-21,64,共5页
一 “诗的抽象是什么?”以往的理论这样作答:通过诗中具体形象或情感的概括,达到对诗所展现的艺术对象本质的概念把握。这种观念由来已久,正如韦勒克所指出的那样:“通常人们把文学看作是一种哲学的形式,一种包裹在形式中的‘思想’;通... 一 “诗的抽象是什么?”以往的理论这样作答:通过诗中具体形象或情感的概括,达到对诗所展现的艺术对象本质的概念把握。这种观念由来已久,正如韦勒克所指出的那样:“通常人们把文学看作是一种哲学的形式,一种包裹在形式中的‘思想’;通过对文学的分析,目的是要获得‘中心思想’。研究者用这类概括性的术语对艺术品加以总结和抽象往往受到鼓励。”但问题在于这种“中心思想”,这种本质把握,往往只是一种哲学样式的概念抽象,而非真正的艺术抽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抽象 论诗 音乐性 概念抽象 别林斯基 意绪 普列汉诺夫 知性直观 情感生活 理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象诗论
7
作者 俞兆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13,共5页
在诗歌艺术中,有重理性节制的古典主义诗作,有重知觉把握的现实主义诗作,有重情感直抒的浪漫主义诗作,有重理性异化的现代主义诗作。但以上各种类型的诗作,其创作主体均处于与对象客体分立的状态,或置身于对象之外,以自我的理智意识涵... 在诗歌艺术中,有重理性节制的古典主义诗作,有重知觉把握的现实主义诗作,有重情感直抒的浪漫主义诗作,有重理性异化的现代主义诗作。但以上各种类型的诗作,其创作主体均处于与对象客体分立的状态,或置身于对象之外,以自我的理智意识涵盖、牢笼客体,或也投身于对象,但却把主体的情感、意志外加、化染于客体。总之,诗人所把握的对象是被动的,是受制于诗人主体的。诚然,主体精神的外化,是艺术生成的渊源,但是人的审美需求是一个奇妙的复合体,在强烈地展现诗人主体性的同时,能否有一种与对象客体保持和谐、融合的平行观照的审美方式呢?这也就是意象主义诗作产生的内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诗 诗人主体 审美观照 蔡其矫 意象主义 对象客体 审美需求 意志 浪漫主义 当代诗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工人巧日争新——人民大会堂里的磨漆画与寿山石雕新作
8
作者 俞兆平 《福建艺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0-31,共2页
在民族文化史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画是在民间艺术创造的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萌生和发展起来的。民间美术与文人画艺术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渗互融的关系。汉唐期间,不少民间优秀画工被召入宫廷作御用“黄衣画工”,与士大夫御用画家并肩作画... 在民族文化史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画是在民间艺术创造的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萌生和发展起来的。民间美术与文人画艺术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渗互融的关系。汉唐期间,不少民间优秀画工被召入宫廷作御用“黄衣画工”,与士大夫御用画家并肩作画,艺术上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是必然的,最具代表性的当推吴道子,画风豪放洒脱,泼辣畅快,形象简练夸张,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召入宫廷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漆画 寿山石雕 人民大会堂 武夷 民间艺术 文人画家 画工 民族文化史 御用 民间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说环境艺术雕塑
9
作者 俞兆平 《福建艺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1-22,共2页
台湾来了两位朋友,一位是意大利翡冷翠国际缪斯学院院士、著名的雕刻艺术家屠国威,一位是力倡“整合艺术”、常出任台湾“艺术行动”策划的著名诗人杜十三。陪着他们在厦门大学校园里转悠,交谈之中,方知他们加入了新开办的“珍传艺术文... 台湾来了两位朋友,一位是意大利翡冷翠国际缪斯学院院士、著名的雕刻艺术家屠国威,一位是力倡“整合艺术”、常出任台湾“艺术行动”策划的著名诗人杜十三。陪着他们在厦门大学校园里转悠,交谈之中,方知他们加入了新开办的“珍传艺术文化事业公司”,专门从事建筑物与环境空间的艺术规划、布局与设置等,以求使建筑与艺术结合为一体。从他们带来的《工商时报》上得知,台湾立法院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供公众使用及公有建筑物之所有人应设置艺术品美化建筑物与环境,其价值不得少于该建筑物建设经费的百分之一。”由此,台湾的环境艺术的创造、设置的前景看好,珍传艺术文化公司便应运而生,它将在台湾的建筑业中显示身手。曾参与意大利“太阳场”的巨型现代艺术石雕群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艺术 环境雕塑 建筑物 雕塑艺术 艺术文化 象征意蕴 抽象形式 城市建设 经济职能 建筑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