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俞伟杨 何登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110-4111,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2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与同期保守治疗的41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术后1~2d疼痛完...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2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与同期保守治疗的41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术后1~2d疼痛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1例,轻度缓解6例,无效0例。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32,P<0.05,见表1)。经皮椎体成形术组与保守治疗组比较症状缓解时间早,下床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椎体成形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保守治疗组有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掌握其应用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黄文君 何登伟 +3 位作者 李檬 俞伟杨 朱科军 刘飞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35-1038,共4页
自Galiebert1987年将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成功应用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后,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ecture,OVCF),因其能安全高效缓解骨折椎体疼痛而... 自Galiebert1987年将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成功应用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后,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ecture,OVCF),因其能安全高效缓解骨折椎体疼痛而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所采用。然而,伴随着手术而出现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new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ecture,OVCF),因其能安全高效缓解骨折椎体疼痛而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所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骨折 胸腰椎压缩骨折 术后继发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n Neck病6例总结 被引量:4
3
作者 何登伟 俞伟杨 +1 位作者 朱烨 朱科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7-167,共1页
VanNeck病是一种发生于坐骨耻骨结合处的骨骺病,于1924年由VanNeck首先确认,并提供了病理诊断,故后人以其名字命名该病。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9)国内报告病例42例.所以该病临床上并不多见.有时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关键词 VanNeck病 CHKD期刊 全文数据库 病理诊断 报告病例 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一次性皮肤伸展修复较大四肢软组织缺损
4
作者 何登伟 朱烨 俞伟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1-612,共2页
目的:观察术中利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19例四肢创伤等原因引起的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4例,女5例。年龄21~68岁,平均37.8岁。软组织缺损原... 目的:观察术中利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19例四肢创伤等原因引起的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4例,女5例。年龄21~68岁,平均37.8岁。软组织缺损原因,创伤11例,褥疮5例,肿瘤切除3例。皮肤缺损范围10.0cm×5.0cm~12.0cm×10.0cm。结果:19例患者术中经一次性皮肤伸展后可直接缝合创面两侧皮肤而完全修复创面,术后15~21d拆线。17例创口Ⅰ期愈合,1例拆线过早,有两针裂开,1例局部创口皮缘坏死,该2例经换药2周后愈合。结论:术中利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创面是治疗因张力较大而无法直接缝合的四肢皮肤创面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皮肤伸展术 创面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