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7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徐复祚的《南北词广韵选》和曲韵论
1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徐复祚的《南北词广韵选》丰富和完善了沈璟的《南词韵选》,增收了北曲和散曲,为作家填词作曲提供了用韵规范和借鉴。徐复祚也主张以中州韵作为南曲的标准曲韵,他的《南北词广韵选》也以《中原音韵》确立的十九个韵部为准来设置韵部。...
徐复祚的《南北词广韵选》丰富和完善了沈璟的《南词韵选》,增收了北曲和散曲,为作家填词作曲提供了用韵规范和借鉴。徐复祚也主张以中州韵作为南曲的标准曲韵,他的《南北词广韵选》也以《中原音韵》确立的十九个韵部为准来设置韵部。在对范曲的评点中,他提出要分清曲韵、诗韵、词韵,不能相叶,主张不能因韵绌辞、因律害义,指出了南曲曲韵的特征,对曲韵的韵位作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祚
曲韵论
《南北词广韵选》
《南词韵选》
中州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先舒的《南曲正韵》和曲韵论
2
作者
俞为民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3期67-82,114,115,共18页
《南曲正韵》是一部南曲专用韵谱。由于毛先舒认为四声韵系是语音之“正音”,而《洪武正韵》是四声韵系的韵谱,因此,他将《洪武正韵》作为设置韵部和收列韵字的主要依据,《南曲正韵》的二十二个韵部便是据《洪武正韵》设置的。他认为,...
《南曲正韵》是一部南曲专用韵谱。由于毛先舒认为四声韵系是语音之“正音”,而《洪武正韵》是四声韵系的韵谱,因此,他将《洪武正韵》作为设置韵部和收列韵字的主要依据,《南曲正韵》的二十二个韵部便是据《洪武正韵》设置的。他认为,曲韵的“正音”不能以地域来确定,应根据语音本身的自然规律来确定,若是以地域而定“正音”,那东、西、南、北,皆是土音,不是“正音”,只有融合了各地的土音,在此基础上制定的韵,才是“正音”。由于南曲采用了四声韵系为标准语音,故南曲不同于北曲,四声齐备,有入声字。南曲的入派三声,是南曲自身演唱作腔的需要,以与缠绵婉转的旋律相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音韵》
正音
入派三声
《南曲正韵》
《洪武正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24全国南戏展演“戏话泉州” 海丝戏剧研讨会专家谈
3
作者
叶小钢
王安葵
+3 位作者
俞为民
宋官林
黎继德
王评章
《福建艺术》
2024年第5期7-14,共8页
我对泉州戏曲的印象。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国音乐家协会以及我本人一直以来都特别关注戏曲音乐研究。戏曲是非常具有民族性的艺术,由声腔、曲牌、场景音乐等构成完整的音乐体系,每个剧种不仅与民间音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并...
我对泉州戏曲的印象。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国音乐家协会以及我本人一直以来都特别关注戏曲音乐研究。戏曲是非常具有民族性的艺术,由声腔、曲牌、场景音乐等构成完整的音乐体系,每个剧种不仅与民间音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各个剧种的音乐背后蕴含着强大的地方表演及演唱的特点,锣鼓的铿节奏都有很大的差异,可以说九州大地南腔北调,从京剧、越剧、粤剧、川剧、秦腔这些大剧种到遍布全国的300多个剧种都是一片中国传统音乐的浩瀚海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音乐体系
戏曲音乐
中国音乐家协会
民间音乐
场景音乐
泉州戏曲
中国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餐食品制作课程教学精品菜创新研究及教学应用
4
作者
王德君
王秋
+2 位作者
庞龙
俞为民
王宁
《中国食品工业》
2025年第9期155-157,共3页
本文聚焦中瑞酒店管理学院中餐食品制作课程,深入研究教学精品菜的创新与教学应用,旨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菜品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通过选取教学精品菜肴的研发和教学过程,讲解菜品知识、饮食文化、食...
本文聚焦中瑞酒店管理学院中餐食品制作课程,深入研究教学精品菜的创新与教学应用,旨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菜品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通过选取教学精品菜肴的研发和教学过程,讲解菜品知识、饮食文化、食品安全,并开展菜品创新设计,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过程与结果评价保障教学质量。课程的创新实践不仅推动了中餐烹饪教学发展,也为弘扬中华饮食文化、满足市场对高端餐饮管理人才的需求提供助力,为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精品菜
菜品创新
教学应用
课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戏流变考述——兼谈南戏与传奇的界限
被引量:
23
5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53,43,共11页
本文认为 ,南戏与传奇是同一种戏曲形式 ,南戏发展到明代 ,分化为民间南戏与文人南戏两大类 ,由于创作目的的不同 ,两者在题材、人物形象、语言、音律等方面都出现了差异 ,但这种差异尚不影响两者在文体与乐体上的不同 .到了清代中叶 ,...
本文认为 ,南戏与传奇是同一种戏曲形式 ,南戏发展到明代 ,分化为民间南戏与文人南戏两大类 ,由于创作目的的不同 ,两者在题材、人物形象、语言、音律等方面都出现了差异 ,但这种差异尚不影响两者在文体与乐体上的不同 .到了清代中叶 ,民间南戏也出现了分化 ,一路仍以原有的形式流传 ,一路则在文体与乐体上皆出现了变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传奇
分流
变异
民间南戏
文人南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昆曲的现代性发展之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
17
6
作者
俞为民
《文化艺术研究》
2011年第1期133-155,共23页
昆曲不仅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集大成者,而且也汇集了中国古代文学、音乐、歌舞以及其他表演艺术的精华,这是其在新时期能得以现代性发展的基础。昆曲的现代性发展,必须遵循昆曲的艺术规律,保持其本质特征。昆曲内容上的创新,应创作出具有...
昆曲不仅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集大成者,而且也汇集了中国古代文学、音乐、歌舞以及其他表演艺术的精华,这是其在新时期能得以现代性发展的基础。昆曲的现代性发展,必须遵循昆曲的艺术规律,保持其本质特征。昆曲内容上的创新,应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为今天的观众所喜闻乐见的昆曲剧本;表现形式上的创新,应在不失昆曲的艺术特征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昆曲的表演手段,以适应当代观众的欣赏需求。昆曲《十五贯》的改编成功,是借助了当时特定的政治理念;而青春版《牡丹亭》的盛行,则是以时尚和青春为依托,后者的发展模式更具有可持续性,既通过对昆曲古典名作的改编演出,培养了一批年青昆曲演员,同时也培育了一大批热爱昆曲的年青观众,这也是今后昆曲改革应予以重视和借鉴的。另外,昆曲在其现代性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要走向世界,融入到国际现代剧坛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现代性发展
《十五贯》
青春版《牡丹亭》
国际剧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代夏庭芝《青楼集》研究
被引量:
5
7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0-147,共8页
元代夏庭芝的《青楼集》记载了一百多位杂剧艺人的生平与表演技艺,卷首的《青楼集志》简要论述了元代杂剧的渊源与产生过程,总结了杂剧在内容与艺术形式上的特征。作者参照史传的体例,以人立目,系以小传。在小传中,一方面翔实地记载了...
元代夏庭芝的《青楼集》记载了一百多位杂剧艺人的生平与表演技艺,卷首的《青楼集志》简要论述了元代杂剧的渊源与产生过程,总结了杂剧在内容与艺术形式上的特征。作者参照史传的体例,以人立目,系以小传。在小传中,一方面翔实地记载了杂剧艺人的生平与生态,另一方面,也记载她们的表演技艺,并提出了自己的戏曲表演艺术理论。《青楼集》虽是以记载史料为主,但在这些史料中,也闪烁出一些理论的光彩,为我们在当下研究元代戏曲演员们的生活以及表演技艺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为中国古代戏曲表演理论体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夏庭芝
元杂剧
《青楼集》
表演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昆曲的现代性发展之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
7
8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8,共8页
昆曲的现代性发展,首先是内容的创新与发展,主要就落实在昆曲剧目的建设上。其次,昆曲的现代性发展还要求表现形式的创新,在不失昆曲的艺术特征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昆曲的表演手段。
关键词
昆曲现代性
戏曲发展
戏曲改革
戏曲创新
戏曲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南京书坊刊刻戏曲考述
被引量:
13
9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6-53,共8页
明代南京书坊所刊刻的戏曲居全国坊刻戏曲之首。本文对明代南京书坊的兴起原因及其刊刻的戏曲加以了考述,指出了各家书坊刊刻戏曲的特色。
关键词
明代南京书坊
戏曲刊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生旦为主的戏曲脚色体制的形成
被引量:
4
10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2-147,共6页
中国戏曲以生旦为主的脚色体制最初是在宋元时期的杂剧与南戏中确立的,杂剧是因作家自娱所需及为歌妓展现歌唱技艺而设置的,故杂剧只限正末或正旦唱,其他脚色"悉为之外脚"。南戏则是出于"娱人"的需要而设的,在剧情...
中国戏曲以生旦为主的脚色体制最初是在宋元时期的杂剧与南戏中确立的,杂剧是因作家自娱所需及为歌妓展现歌唱技艺而设置的,故杂剧只限正末或正旦唱,其他脚色"悉为之外脚"。南戏则是出于"娱人"的需要而设的,在剧情上反映下层观众的愿望,在表演形式上重视舞台效果,故南戏以生、旦为主角,又不排斥限制其他脚色的作用,凡上场的脚色都可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脚色制
生旦
元杂剧
南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曲曲调的组合形式考述
被引量:
3
11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本文通过对元杂剧的曲调组合形式的考察,总结了北曲曲调的组合规律,认为北曲联套的核心是曲韵,其构成形式为曲组与只曲、尾声的组合,其中曲组有稳固型与松散型两大类,尾声也有本调类尾声与以曲调代作尾声之分。
关键词
北曲曲调
曲韵
曲组
只曲
尾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胡祗遹的戏曲理论
被引量:
2
12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115,180,共5页
胡祗遹一生虽不曾染指杂剧创作,但他对杂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强调和推重杂剧的教化功能,是其杂剧理论的核心内容,围绕这一核心观点,他又提出了"九美说"和要求杂剧内容的广与奇的主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胡祗遹
艺术理论
“乐音与政通”
“九美说”
杂与奇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世德堂本《荆钗记》考
被引量:
2
13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130,共7页
世德堂本《荆钗记》在曲体上具有夹白繁多、曲白混唱和插入北曲的特征,据此世德堂本应是余姚腔的改本。作为余姚腔改本,除了曲体上改动外,世德堂本在剧情和排场上也作了改动,即改动情节安排和增改故事情节。与其他明刊本相比,世德堂本...
世德堂本《荆钗记》在曲体上具有夹白繁多、曲白混唱和插入北曲的特征,据此世德堂本应是余姚腔的改本。作为余姚腔改本,除了曲体上改动外,世德堂本在剧情和排场上也作了改动,即改动情节安排和增改故事情节。与其他明刊本相比,世德堂本与接近元本系统的影钞本差异较小,而与汲古阁本等其他明刊本差异较大,世德堂本应属于接近元本系统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艺术作品
《荆钗记》
世德堂本
曲体特征
余姚腔改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南音三籁》的性质与曲学成就
被引量:
2
14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23,共8页
《南音三籁》从其所选收的内容来看,也是一部曲体文学选本,但从编选者的动机与体例来看,实是一部选本型的曲谱,编者从曲牌、句式、平仄、衬字、韵位等方面,对一些具体的曲律加以了考订与论述,为作家填词作曲和演唱者度曲演唱提供了规范...
《南音三籁》从其所选收的内容来看,也是一部曲体文学选本,但从编选者的动机与体例来看,实是一部选本型的曲谱,编者从曲牌、句式、平仄、衬字、韵位等方面,对一些具体的曲律加以了考订与论述,为作家填词作曲和演唱者度曲演唱提供了规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濛初
《南音三籁》
戏曲艺术
选本型曲谱
曲学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戏《东窗事犯》的流传与衍变
被引量:
2
15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5,91,共7页
南戏《秦太师东窗事犯》最初产生于元代,在流传过程中,先是在明代初年,周礼将其改编为《岳飞东窗事犯》,突出了岳飞破虏尽忠报国的情节;后无名氏又据《岳飞破虏东窗记》改编成《精忠记》,增加了兀术差人送蜡书和疯和尚赠诗给秦桧的情节...
南戏《秦太师东窗事犯》最初产生于元代,在流传过程中,先是在明代初年,周礼将其改编为《岳飞东窗事犯》,突出了岳飞破虏尽忠报国的情节;后无名氏又据《岳飞破虏东窗记》改编成《精忠记》,增加了兀术差人送蜡书和疯和尚赠诗给秦桧的情节。昆曲折子戏《扫秦》实是元杂剧《东窗事犯》的第二折,《秦本》则是出于昆曲艺人的独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窗事犯》
《岳飞破虏东窗记》
《精忠记》
昆曲折子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戏《荆钗记》在川剧高腔中的流传和变异
被引量:
2
16
作者
俞为民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22-39,共18页
《荆钗记》是川剧高腔的传统经典剧目,先后有四种本子,它们皆是根据艺人的抄本整理的演出本。改编者都结合舞台演出的实际,对南戏原作的结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音乐体制等作了改编,在艺术形式上融入了川剧高腔的艺术特征。而在对南戏...
《荆钗记》是川剧高腔的传统经典剧目,先后有四种本子,它们皆是根据艺人的抄本整理的演出本。改编者都结合舞台演出的实际,对南戏原作的结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音乐体制等作了改编,在艺术形式上融入了川剧高腔的艺术特征。而在对南戏原作加以改编时,由于出自不同的艺人和改编者之手,故各种本子有着不同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荆钗记》
川剧高腔
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曲调句式研究
被引量:
2
17
作者
俞为民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1期99-137,共39页
长短句体的曲调腔格,首先体现在句式即每曲句字、字节、句段、对偶、韵位上。曲调的句字长短不一,且每一种句字都有自己的构成形式与功用。曲调的字节即句字的节读,是曲调句子的构成形式,曲调的板式是依据字节来安排的。字节的不同,板...
长短句体的曲调腔格,首先体现在句式即每曲句字、字节、句段、对偶、韵位上。曲调的句字长短不一,且每一种句字都有自己的构成形式与功用。曲调的字节即句字的节读,是曲调句子的构成形式,曲调的板式是依据字节来安排的。字节的不同,板位也异。曲调句段的设置与构成,多与曲调所表达的内容有关,短句段节奏较快,宜于叙事;长句段节奏舒缓,宜于写景抒情。曲调的对偶较诗为自由,且形式多样,主要有合璧对、鼎足对、扇面对、重叠对、连璧对、救尾对等类型。曲调的韵位按其所在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句中韵位与句末韵位两类。又句末韵位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于句段末的主韵位,主韵位必须用韵;另一类是用于分句句末次韵位,根据不同的曲句来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字
字节
句段
对偶
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开先的曲学实践与戏曲理论
被引量:
1
18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167,共6页
李开先虽以诗文著称,为"嘉靖八才子"之一,但他一生酷爱戏曲,主持曲社,看戏听曲,编撰剧本。在戏曲理论上,推崇戏曲和俗曲的文学地位,强调戏曲的劝惩功能,提倡本色通俗的戏曲语言。这些理论对扭转明代前期的"以时文为南曲&...
李开先虽以诗文著称,为"嘉靖八才子"之一,但他一生酷爱戏曲,主持曲社,看戏听曲,编撰剧本。在戏曲理论上,推崇戏曲和俗曲的文学地位,强调戏曲的劝惩功能,提倡本色通俗的戏曲语言。这些理论对扭转明代前期的"以时文为南曲"的创作倾向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理论
李开先
艺术创作
《宝剑记》
劝惩功能
本色语言
艺术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初南戏汇考
被引量:
2
19
作者
俞为民
《文化艺术研究》
2015年第2期31-54,共24页
明初南戏是南戏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剧作,其中有全本留存者41种,全本已佚但尚有散出或零曲留存者36种,全本已佚者25种。
关键词
明初南戏
全本留存
散出或零曲留存
全本已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文人对南戏民间性的切割和提升
被引量:
1
20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169,共8页
明代文人在参与南戏(传奇)的创作、观赏与演唱活动的同时,为了给自己从事南戏(传奇)创作、观赏与演唱活动正名份,明代文人对南戏所具有的民间性作了切割,不仅在理论上提升南戏在文坛上的地位,而且对早期民间艺人所作的旧本南戏与南戏的...
明代文人在参与南戏(传奇)的创作、观赏与演唱活动的同时,为了给自己从事南戏(传奇)创作、观赏与演唱活动正名份,明代文人对南戏所具有的民间性作了切割,不仅在理论上提升南戏在文坛上的地位,而且对早期民间艺人所作的旧本南戏与南戏的演唱形式也作了改编与改革,通过对南戏全方位的包装和提升,终于成功地将南戏与其原始的"民间性"作了切割,完成了从民间南戏到文人南戏的转型,也使得戏曲史上失去了民间南戏这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南戏
民间性
理论提升
改编旧本
改革唱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徐复祚的《南北词广韵选》和曲韵论
1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基金
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曲韵谱研究与新编”(项目编号:24AB005)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徐复祚的《南北词广韵选》丰富和完善了沈璟的《南词韵选》,增收了北曲和散曲,为作家填词作曲提供了用韵规范和借鉴。徐复祚也主张以中州韵作为南曲的标准曲韵,他的《南北词广韵选》也以《中原音韵》确立的十九个韵部为准来设置韵部。在对范曲的评点中,他提出要分清曲韵、诗韵、词韵,不能相叶,主张不能因韵绌辞、因律害义,指出了南曲曲韵的特征,对曲韵的韵位作了说明。
关键词
徐复祚
曲韵论
《南北词广韵选》
《南词韵选》
中州韵
Keywords
Xu Fuzuo
Rhyme Theory
Selected Rhymes of Southern and Northern Lyrics
Selected Rhymes of Southern Lyrics
Zhongzhou Rhyme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先舒的《南曲正韵》和曲韵论
2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3期67-82,114,115,共1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课题“曲韵研究”(项目编号:19VJX14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南曲正韵》是一部南曲专用韵谱。由于毛先舒认为四声韵系是语音之“正音”,而《洪武正韵》是四声韵系的韵谱,因此,他将《洪武正韵》作为设置韵部和收列韵字的主要依据,《南曲正韵》的二十二个韵部便是据《洪武正韵》设置的。他认为,曲韵的“正音”不能以地域来确定,应根据语音本身的自然规律来确定,若是以地域而定“正音”,那东、西、南、北,皆是土音,不是“正音”,只有融合了各地的土音,在此基础上制定的韵,才是“正音”。由于南曲采用了四声韵系为标准语音,故南曲不同于北曲,四声齐备,有入声字。南曲的入派三声,是南曲自身演唱作腔的需要,以与缠绵婉转的旋律相合。
关键词
《中原音韵》
正音
入派三声
《南曲正韵》
《洪武正韵》
Keywords
Zhongyuan Yinyun
canonical sounds
three entering tones
Canonical Rhymes of Nanqu
Canonical Rhymes of Hongwu
分类号
J809.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24全国南戏展演“戏话泉州” 海丝戏剧研讨会专家谈
3
作者
叶小钢
王安葵
俞为民
宋官林
黎继德
王评章
机构
中国文联
中国音乐家协会
不详
温州大学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
福建省剧协
出处
《福建艺术》
2024年第5期7-14,共8页
文摘
我对泉州戏曲的印象。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国音乐家协会以及我本人一直以来都特别关注戏曲音乐研究。戏曲是非常具有民族性的艺术,由声腔、曲牌、场景音乐等构成完整的音乐体系,每个剧种不仅与民间音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各个剧种的音乐背后蕴含着强大的地方表演及演唱的特点,锣鼓的铿节奏都有很大的差异,可以说九州大地南腔北调,从京剧、越剧、粤剧、川剧、秦腔这些大剧种到遍布全国的300多个剧种都是一片中国传统音乐的浩瀚海洋。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音乐体系
戏曲音乐
中国音乐家协会
民间音乐
场景音乐
泉州戏曲
中国戏曲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餐食品制作课程教学精品菜创新研究及教学应用
4
作者
王德君
王秋
庞龙
俞为民
王宁
机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食品工业》
2025年第9期155-157,共3页
文摘
本文聚焦中瑞酒店管理学院中餐食品制作课程,深入研究教学精品菜的创新与教学应用,旨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菜品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通过选取教学精品菜肴的研发和教学过程,讲解菜品知识、饮食文化、食品安全,并开展菜品创新设计,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过程与结果评价保障教学质量。课程的创新实践不仅推动了中餐烹饪教学发展,也为弘扬中华饮食文化、满足市场对高端餐饮管理人才的需求提供助力,为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教学精品菜
菜品创新
教学应用
课程实践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戏流变考述——兼谈南戏与传奇的界限
被引量:
23
5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53,43,共11页
文摘
本文认为 ,南戏与传奇是同一种戏曲形式 ,南戏发展到明代 ,分化为民间南戏与文人南戏两大类 ,由于创作目的的不同 ,两者在题材、人物形象、语言、音律等方面都出现了差异 ,但这种差异尚不影响两者在文体与乐体上的不同 .到了清代中叶 ,民间南戏也出现了分化 ,一路仍以原有的形式流传 ,一路则在文体与乐体上皆出现了变异 .
关键词
南戏
传奇
分流
变异
民间南戏
文人南戏
Keywords
Nan Xi
Chuan Qi
Disintegration
Change
Folk Nan Xi
Literati Nan Xi
分类号
J809.248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昆曲的现代性发展之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
17
6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2011年第1期133-155,共23页
基金
2006年教育部重大社科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之一章
文摘
昆曲不仅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集大成者,而且也汇集了中国古代文学、音乐、歌舞以及其他表演艺术的精华,这是其在新时期能得以现代性发展的基础。昆曲的现代性发展,必须遵循昆曲的艺术规律,保持其本质特征。昆曲内容上的创新,应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为今天的观众所喜闻乐见的昆曲剧本;表现形式上的创新,应在不失昆曲的艺术特征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昆曲的表演手段,以适应当代观众的欣赏需求。昆曲《十五贯》的改编成功,是借助了当时特定的政治理念;而青春版《牡丹亭》的盛行,则是以时尚和青春为依托,后者的发展模式更具有可持续性,既通过对昆曲古典名作的改编演出,培养了一批年青昆曲演员,同时也培育了一大批热爱昆曲的年青观众,这也是今后昆曲改革应予以重视和借鉴的。另外,昆曲在其现代性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要走向世界,融入到国际现代剧坛之中。
关键词
昆曲
现代性发展
《十五贯》
青春版《牡丹亭》
国际剧坛
Keywords
Kun Opera
modern development
Acquittal
The Peony Pavilion in youth version
global stage of dramas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代夏庭芝《青楼集》研究
被引量:
5
7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0-147,共8页
基金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国家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项目批准号:10AB002)阶段性成果
国家"985工程""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金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元代夏庭芝的《青楼集》记载了一百多位杂剧艺人的生平与表演技艺,卷首的《青楼集志》简要论述了元代杂剧的渊源与产生过程,总结了杂剧在内容与艺术形式上的特征。作者参照史传的体例,以人立目,系以小传。在小传中,一方面翔实地记载了杂剧艺人的生平与生态,另一方面,也记载她们的表演技艺,并提出了自己的戏曲表演艺术理论。《青楼集》虽是以记载史料为主,但在这些史料中,也闪烁出一些理论的光彩,为我们在当下研究元代戏曲演员们的生活以及表演技艺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为中国古代戏曲表演理论体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内容。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夏庭芝
元杂剧
《青楼集》
表演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
Keywords
Drama Art
Xia Tingzhi
Yuan Drama
" Qinglou Collection"
Performing Theory
分类号
J803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昆曲的现代性发展之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
7
8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8,共8页
基金
国家"985"工程"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昆曲的现代性发展,首先是内容的创新与发展,主要就落实在昆曲剧目的建设上。其次,昆曲的现代性发展还要求表现形式的创新,在不失昆曲的艺术特征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昆曲的表演手段。
关键词
昆曲现代性
戏曲发展
戏曲改革
戏曲创新
戏曲艺术
Keywords
modernity of the Kunqu opera
development of the Xiqu opera
reform of the Xuqu opera
innovation of the Xiqu opera
分类号
J80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南京书坊刊刻戏曲考述
被引量:
13
9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6-53,共8页
文摘
明代南京书坊所刊刻的戏曲居全国坊刻戏曲之首。本文对明代南京书坊的兴起原因及其刊刻的戏曲加以了考述,指出了各家书坊刊刻戏曲的特色。
关键词
明代南京书坊
戏曲刊本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生旦为主的戏曲脚色体制的形成
被引量:
4
10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2-147,共6页
基金
国家"985"工程"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中国戏曲以生旦为主的脚色体制最初是在宋元时期的杂剧与南戏中确立的,杂剧是因作家自娱所需及为歌妓展现歌唱技艺而设置的,故杂剧只限正末或正旦唱,其他脚色"悉为之外脚"。南戏则是出于"娱人"的需要而设的,在剧情上反映下层观众的愿望,在表演形式上重视舞台效果,故南戏以生、旦为主角,又不排斥限制其他脚色的作用,凡上场的脚色都可唱。
关键词
戏曲脚色制
生旦
元杂剧
南戏
分类号
J820.9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曲曲调的组合形式考述
被引量:
3
11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元杂剧的曲调组合形式的考察,总结了北曲曲调的组合规律,认为北曲联套的核心是曲韵,其构成形式为曲组与只曲、尾声的组合,其中曲组有稳固型与松散型两大类,尾声也有本调类尾声与以曲调代作尾声之分。
关键词
北曲曲调
曲韵
曲组
只曲
尾声
分类号
J617.16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祗遹的戏曲理论
被引量:
2
12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115,180,共5页
基金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国家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项目批准号:10AB002)阶段性成果
国家"985工程""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胡祗遹一生虽不曾染指杂剧创作,但他对杂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强调和推重杂剧的教化功能,是其杂剧理论的核心内容,围绕这一核心观点,他又提出了"九美说"和要求杂剧内容的广与奇的主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胡祗遹
艺术理论
“乐音与政通”
“九美说”
杂与奇
中国传统文化
Keywords
Hu Qiyu
Music Relates Close to Politics
Discourse upon Nine Beauty
Miscellaneous and Amazing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世德堂本《荆钗记》考
被引量:
2
13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130,共7页
基金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南戏文献全编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ZD114)阶段性成果
2014年度浙江省社科规划优势学科重大资助项目"南戏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4YSK06ZD)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世德堂本《荆钗记》在曲体上具有夹白繁多、曲白混唱和插入北曲的特征,据此世德堂本应是余姚腔的改本。作为余姚腔改本,除了曲体上改动外,世德堂本在剧情和排场上也作了改动,即改动情节安排和增改故事情节。与其他明刊本相比,世德堂本与接近元本系统的影钞本差异较小,而与汲古阁本等其他明刊本差异较大,世德堂本应属于接近元本系统的版本。
关键词
戏曲艺术
艺术作品
《荆钗记》
世德堂本
曲体特征
余姚腔改本
Keywords
" The Romance of a Hairpin"
Shide Tang Version
Features of Qu Form
Adapted Yuyao Version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南音三籁》的性质与曲学成就
被引量:
2
14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23,共8页
基金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艺术学国家一般项目"中国古代曲体文学格律研究"(项目编号:07BZW030)
国家"985工程""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金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南音三籁》从其所选收的内容来看,也是一部曲体文学选本,但从编选者的动机与体例来看,实是一部选本型的曲谱,编者从曲牌、句式、平仄、衬字、韵位等方面,对一些具体的曲律加以了考订与论述,为作家填词作曲和演唱者度曲演唱提供了规范与借鉴。
关键词
凌濛初
《南音三籁》
戏曲艺术
选本型曲谱
曲学成就
Keywords
LING Meng - chu
Nanyinsanlai
art of the Xiqu opera
collection of musical scores
achievement in the music study
分类号
J80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戏《东窗事犯》的流传与衍变
被引量:
2
15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5,91,共7页
基金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南戏文献全编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ZD114)
2014年度浙江省社科规划优势学科重大资助项目"南戏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4YSK06ZD)
2015年温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南戏<琵琶记>在地方戏中的流传与变异"(项目编号:15jd04)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南戏《秦太师东窗事犯》最初产生于元代,在流传过程中,先是在明代初年,周礼将其改编为《岳飞东窗事犯》,突出了岳飞破虏尽忠报国的情节;后无名氏又据《岳飞破虏东窗记》改编成《精忠记》,增加了兀术差人送蜡书和疯和尚赠诗给秦桧的情节。昆曲折子戏《扫秦》实是元杂剧《东窗事犯》的第二折,《秦本》则是出于昆曲艺人的独创。
关键词
《东窗事犯》
《岳飞破虏东窗记》
《精忠记》
昆曲折子戏
Keywords
Dong Chuan Shi Fan
Dong Chuan Ji
Jing Zhong Ji
Selected Scene from Kun Opera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戏《荆钗记》在川剧高腔中的流传和变异
被引量:
2
16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22-39,共18页
基金
温州市201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宋元四大南戏在地方戏中的流变"(项目编号:17WSK03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荆钗记》是川剧高腔的传统经典剧目,先后有四种本子,它们皆是根据艺人的抄本整理的演出本。改编者都结合舞台演出的实际,对南戏原作的结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音乐体制等作了改编,在艺术形式上融入了川剧高腔的艺术特征。而在对南戏原作加以改编时,由于出自不同的艺人和改编者之手,故各种本子有着不同的特色。
关键词
南戏
《荆钗记》
川剧高腔
改编
Keywords
nanxi
J in g ch a iji
Chuanju gaoqiang
adaptation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曲调句式研究
被引量:
2
17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1期99-137,共39页
文摘
长短句体的曲调腔格,首先体现在句式即每曲句字、字节、句段、对偶、韵位上。曲调的句字长短不一,且每一种句字都有自己的构成形式与功用。曲调的字节即句字的节读,是曲调句子的构成形式,曲调的板式是依据字节来安排的。字节的不同,板位也异。曲调句段的设置与构成,多与曲调所表达的内容有关,短句段节奏较快,宜于叙事;长句段节奏舒缓,宜于写景抒情。曲调的对偶较诗为自由,且形式多样,主要有合璧对、鼎足对、扇面对、重叠对、连璧对、救尾对等类型。曲调的韵位按其所在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句中韵位与句末韵位两类。又句末韵位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于句段末的主韵位,主韵位必须用韵;另一类是用于分句句末次韵位,根据不同的曲句来设置。
关键词
句字
字节
句段
对偶
韵位
Keywords
word number
phrases
paragraph
antithesis
rhyme location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开先的曲学实践与戏曲理论
被引量:
1
18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167,共6页
基金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国家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项目编号:10AB002)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李开先虽以诗文著称,为"嘉靖八才子"之一,但他一生酷爱戏曲,主持曲社,看戏听曲,编撰剧本。在戏曲理论上,推崇戏曲和俗曲的文学地位,强调戏曲的劝惩功能,提倡本色通俗的戏曲语言。这些理论对扭转明代前期的"以时文为南曲"的创作倾向起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理论
李开先
艺术创作
《宝剑记》
劝惩功能
本色语言
艺术作品
Keywords
Li Kaixian
Baofian Ji
Warning Function
Natural Language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初南戏汇考
被引量:
2
19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2015年第2期31-54,共24页
基金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南戏文献全编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3&ZD114)
2014年浙江省社科规划优势学科重大资助项目"南戏传播研究"(项目批准号:14YSK06ZD)阶段性成果
文摘
明初南戏是南戏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剧作,其中有全本留存者41种,全本已佚但尚有散出或零曲留存者36种,全本已佚者25种。
关键词
明初南戏
全本留存
散出或零曲留存
全本已佚
Keywords
Southern Opera in Early Ming Dynasty
plays preserved as a whole
remained pieces
the lost whole plays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文人对南戏民间性的切割和提升
被引量:
1
20
作者
俞为民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169,共8页
基金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戏文献全编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ZD114)阶段性成果
2014年度浙江省社科规划优势学科重大资助项目"南戏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4YSK06ZD)阶段性成果
2015年度温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南戏<琵琶记>在地方戏中的流传与变异"(项目编号:15jd04)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明代文人在参与南戏(传奇)的创作、观赏与演唱活动的同时,为了给自己从事南戏(传奇)创作、观赏与演唱活动正名份,明代文人对南戏所具有的民间性作了切割,不仅在理论上提升南戏在文坛上的地位,而且对早期民间艺人所作的旧本南戏与南戏的演唱形式也作了改编与改革,通过对南戏全方位的包装和提升,终于成功地将南戏与其原始的"民间性"作了切割,完成了从民间南戏到文人南戏的转型,也使得戏曲史上失去了民间南戏这一环。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南戏
民间性
理论提升
改编旧本
改革唱腔
Keywords
Southern Opera
Folk Attribute
Theoretical Promotion
Adapt the Old Version
Reform Voices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徐复祚的《南北词广韵选》和曲韵论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毛先舒的《南曲正韵》和曲韵论
俞为民
《文化艺术研究》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24全国南戏展演“戏话泉州” 海丝戏剧研讨会专家谈
叶小钢
王安葵
俞为民
宋官林
黎继德
王评章
《福建艺术》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餐食品制作课程教学精品菜创新研究及教学应用
王德君
王秋
庞龙
俞为民
王宁
《中国食品工业》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南戏流变考述——兼谈南戏与传奇的界限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昆曲的现代性发展之可能性研究
俞为民
《文化艺术研究》
2011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元代夏庭芝《青楼集》研究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昆曲的现代性发展之可能性研究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明代南京书坊刊刻戏曲考述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7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生旦为主的戏曲脚色体制的形成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北曲曲调的组合形式考述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胡祗遹的戏曲理论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明世德堂本《荆钗记》考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南音三籁》的性质与曲学成就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南戏《东窗事犯》的流传与衍变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南戏《荆钗记》在川剧高腔中的流传和变异
俞为民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曲调句式研究
俞为民
《文化艺术研究》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李开先的曲学实践与戏曲理论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明初南戏汇考
俞为民
《文化艺术研究》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明代文人对南戏民间性的切割和提升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