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菜Ogu CMS恢复系16C外源恢复基因染色体片段SSR标记图谱构建与比较
1
作者 俎峰 和春芳 +6 位作者 杨素娟 何晓莹 陈苇 李劲 张国建 张建昆 王敬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1-777,共7页
为推进Ogu CMS不育系统杂种优势利用,探知甘蓝型油菜Ogu CMS优良恢复系16C外源导入恢复基因Rfo携带的染色体片段大小并比较其与欧洲Ogu CMS恢复系R2000的异同,以Ogu CMS不育系81A与恢复系16C为双亲构建F2分离群体,结合38对依据萝卜参考... 为推进Ogu CMS不育系统杂种优势利用,探知甘蓝型油菜Ogu CMS优良恢复系16C外源导入恢复基因Rfo携带的染色体片段大小并比较其与欧洲Ogu CMS恢复系R2000的异同,以Ogu CMS不育系81A与恢复系16C为双亲构建F2分离群体,结合38对依据萝卜参考基因组开发的SSR引物进行育性性状差异标记筛选,并构建Rfo基因连锁标记图谱。SSR标记筛选结果显示:12对SSR引物在F2分离群体不育与可育DNA混合池间表现出差异,其中R9SSR2416与R9SSR3326为两侧边缘标记位点;16C与R2000差异比较结果显示:11对SSR标记在16C与R2000间扩增有差异,其中R9SSR2421与R9SSR3282为16C特有标记位点,其余9对为R2000特有标记位点。综上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Ogu CMS恢复系16C外源导入恢复基因染色体片段来源于萝卜R9染色体,片段大小约为3.30 Mb(Chromosome_R9:8480586-11779992),与欧洲Ogu CMS恢复系R2000恢复基因携带的外源染色体片段大小与来源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Ogu CMS恢复系 SSR标记 分子标记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芥菜型油菜资源品质及苗期耐旱性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原小燕 符明联 +6 位作者 张云云 李根泽 王敬乔 俎峰 罗延青 赵凯琴 何晓莹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3-584,共12页
为研究芥菜型油菜的耐旱性,对150份云南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品质及苗期不同干旱程度下植株地上及地下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芥菜型油菜耐旱性总体表现较好,品质变异丰富,其中油酸、芥酸变异系数大于1,依据品质性状参试品种大致聚... 为研究芥菜型油菜的耐旱性,对150份云南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品质及苗期不同干旱程度下植株地上及地下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芥菜型油菜耐旱性总体表现较好,品质变异丰富,其中油酸、芥酸变异系数大于1,依据品质性状参试品种大致聚为三类;中度及重度干旱均能显著影响油菜地上部及根系的生长,其中对根系影响更大;各品质性状与耐旱性相关分析表明,中度干旱条件下,耐旱性与含油量及芥酸、花生烯酸2种极长链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与5种长链脂肪酸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显著负相关,而重度干旱条件下均不相关,同一品种在不同程度干旱下其耐旱性有差别;含油量与极长链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与长链脂肪酸及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极长链脂肪酸与长链脂肪酸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共筛出8个综合耐旱性强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耐旱鉴定 苗期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甘蓝型油菜每角粒数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苇 俎峰 +7 位作者 罗延青 赵凯琴 张建昆 张国建 刘亚俊 董云松 李劲 王敬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1-339,共9页
为培育高角粒数的油菜品种,研究种子(或胚珠)败育对每角果粒数的影响,选取36份双单倍体(DH)材料,采用自然开放和强制自交、杂交、辅助人工授粉等4种处理方式,分别调查各处理中初花时胚珠数和成熟风干角果中正常成熟籽粒和败育种子的数... 为培育高角粒数的油菜品种,研究种子(或胚珠)败育对每角果粒数的影响,选取36份双单倍体(DH)材料,采用自然开放和强制自交、杂交、辅助人工授粉等4种处理方式,分别调查各处理中初花时胚珠数和成熟风干角果中正常成熟籽粒和败育种子的数量与形态变化,探寻种子(或胚珠)败育发生原因。结果发现:材料的初始胚珠数为23. 05~36. 15个,差异极显著。种子成熟后,每角粒数为平均16. 80;胚珠数与每角粒数间的相关系数为0. 77**;各材料每角粒数占初始胚珠数的百分比平均为56. 19%,近44. 00%的胚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会发生败育;胚珠数与每角粒数呈正相关;败育是导致每角粒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不同材料胚珠数不同,胚珠数、败育比率均与材料基因型有关。根据胚珠的直径可将败育类型划分为3种:a类型(直径小于0. 1mm)、b类型(直径0. 1~1. 0mm)、c类型(胚败育)。3种败育类型在36个参试材料和4种试验处理中均有发生,前两种类型败育是胚珠(或种子)败育的主要类型,平均发生概率分别为19. 34%和7. 91%,胚败育发生概率较低,仅为1. 54%。胚珠(或种子)败育现象普遍存在于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原因可能与花粉和柱头发育、花粉与柱头识别、受精以及胚初期发育异常相关;胚败育可能与胚发育停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每角粒数 结实率 授粉 胚珠败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薹属作物根肿病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罗延青 李劲 +2 位作者 俎峰 李鹏 王敬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162-19163,共2页
对芸薹属作物上发生的根肿病致病机理、抗性遗传基础以及病害防控进行了综述,为根肿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研究及抗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芸薹属 根肿病 抗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特大籽粒新种质创制及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苇 李劲 +6 位作者 和爱花 罗延青 赵凯琴 马芳 俎峰 董云松 王敬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3-516,共4页
以春性早熟甘蓝型油菜花油8号、油菜品种Legency及半冬性晚熟甘蓝型油菜株系020010为亲本配制三交种;从DH群体中筛选出千粒重超过5.0g特大籽粒新种质。2007-2009年的多点试验中,5个大粒株系千粒重性状表现稳定,年度间变幅为10%~15%;与... 以春性早熟甘蓝型油菜花油8号、油菜品种Legency及半冬性晚熟甘蓝型油菜株系020010为亲本配制三交种;从DH群体中筛选出千粒重超过5.0g特大籽粒新种质。2007-2009年的多点试验中,5个大粒株系千粒重性状表现稳定,年度间变幅为10%~15%;与杂交种云油杂2号比较,株系DL01和DL02分别增产30.6%和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大籽粒 小孢子培养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粒甘蓝型油菜籽粒和角果发育形态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苇 李劲 +7 位作者 张国建 罗延青 赵凯琴 周丕才 瞿观 俎峰 董云松 王敬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8-664,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特大粒甘蓝型油菜种质DL01的大粒机理,以普通籽粒H8为对照,田间调查并比较分析它们的生育期、主花序角果和籽粒在形态、重量、灌浆速率和相对含水量等特征及变化。结果表明,特大籽粒DL01的平均全生育期为207d,比H8长17... 为进一步了解特大粒甘蓝型油菜种质DL01的大粒机理,以普通籽粒H8为对照,田间调查并比较分析它们的生育期、主花序角果和籽粒在形态、重量、灌浆速率和相对含水量等特征及变化。结果表明,特大籽粒DL01的平均全生育期为207d,比H8长17d,尤其是灌浆期长12d以上;在开花当天,DL01的花梗直径、子房的长度和宽度及重量分别是H8的1.30、1.21、1.39、1.46倍;其最大角果皮光合面积和角果鲜重分别是H8的2.2和3.0倍;单荚胚珠数二者相当,但DL01的着粒数比H8少,最大差异为64%;DL01最大籽粒鲜重(百粒重1.20g)、干重、体积和灌浆速率均是H8的2倍;在含水量方面,在荚角成熟前DL01的果皮含水量比H8略高(3%~5%),但H8荚果高含水量(〉75%)期只能维持68d,而DL01荚果高含水量(〉80%)期可维持80d;H8籽粒鲜重在47d时达到最高,其含水量为52%,DL01籽粒鲜重在62d时达到最高,其含水量为50%。因此结论是,DL01大粒源自大子房、粗花梗、大的角果皮表面积、低着粒数、高的果皮与籽粒含水量并且灌浆持续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特大籽粒 角果皮表面积 灌浆速率 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产生境下影响油菜DH株系收获指数的相关性状筛选 被引量:2
7
作者 符明联 原小燕 +5 位作者 张云云 李淑琼 俎峰 田正书 贺斌 奚俊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9-485,共7页
采用高、低收获指数材料纯合自交系G25和H008杂交,然后小孢子培养获得200份DH株系材料,在丽江和临沧两个云南早熟油菜高产生境下种植,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从各生育阶段时间长度、初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重量、不同部位角果数和角粒数... 采用高、低收获指数材料纯合自交系G25和H008杂交,然后小孢子培养获得200份DH株系材料,在丽江和临沧两个云南早熟油菜高产生境下种植,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从各生育阶段时间长度、初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重量、不同部位角果数和角粒数、单株产量、千粒重、小区实收产量和籽粒含油量等17个性状中筛选与籽粒产量收获指数(YHI)关系密切的性状,为高收获指数油菜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临沧育苗移栽高产生境下,营养体健壮,生物产量高、花期长,特别是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多,是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因素。丽江直播栽培高产生境下,油菜苗期长而花期短,营养体不足,主花序角果多而分枝角果少,一次分枝角果数和角粒数、二次分枝角粒数、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和含油量与收获指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培育壮苗提高单株经济性状水平,可进一步提高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而提高收获指数。云南高产生境下,单株产量对收获指数有密切相关的正向效应,初花期干物质产量有密切的负向效应,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变幅大,通过品种和栽培技术调控,控制初花期干物质产量、保持合理的一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角果数和千粒重,获得较高的单株籽粒产量,是提高云南高产生境下油菜收获指数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DH群体 高产生境 收获指数 生育期 经济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薹根肿菌侵染早期甘蓝型油菜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罗延青 王云月 +9 位作者 俎峰 符明联 赵凯琴 张云云 王敬乔 田正书 陈苇 李劲 原小燕 李根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1-434,共14页
根肿病是油菜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探索根肿病菌和油菜互作中的抗性分子机制,采用RNA-seq技术对根肿病早期侵染中抗病品系ZHE-226(R)和感病油菜10159(S)进行转录组分析。与感病材料S相比,在0、12、48和72h 4个接种时间点,抗性材料R中... 根肿病是油菜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探索根肿病菌和油菜互作中的抗性分子机制,采用RNA-seq技术对根肿病早期侵染中抗病品系ZHE-226(R)和感病油菜10159(S)进行转录组分析。与感病材料S相比,在0、12、48和72h 4个接种时间点,抗性材料R中共有809个基因上调表达,1082个基因下调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几丁质酶、R基因、WRKY、水杨酸和茉莉酸等抗性相关(PRR)基因在抗病材料R和感病材料S中诱导表达并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抗病材料R中PRR相关基因主要表现为下调表达,R基因上调表达,水杨酸表现为前期下调后期上调表达,茉莉酸、几丁质酶和WRKY因子在R和S中均诱导表达。结果表明PRR介导的PTI(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反应)在感病材料S中显著诱导,在抗病材料R中作用不明显;R基因介导的ETI(效应蛋白触发的免疫反应)和水杨酸介导的抗病信号途径对根肿病抗性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肿病抗性 芸薹根肿菌 甘蓝型油菜 RNA-SE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芥菜型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及抗性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韩俣天 何晓莹 +8 位作者 任静 张建昆 罗延青 陈苇 董云松 李庆刚 田志梅 程小毛 俎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8-1140,共13页
菌核病是严重危害油菜生产的广谱性病害,而芥菜型油菜中蕴含着丰富的菌核病抗性基因资源。因此,开展芥菜型油菜菌核病抗性种质资源筛选,定位与发掘抗性位点对油菜菌核病抗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云南省各地收集而来的芥菜型油菜... 菌核病是严重危害油菜生产的广谱性病害,而芥菜型油菜中蕴含着丰富的菌核病抗性基因资源。因此,开展芥菜型油菜菌核病抗性种质资源筛选,定位与发掘抗性位点对油菜菌核病抗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云南省各地收集而来的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在三种生长环境下进行菌核病抗性鉴定,并结合其中91份芥菜型油菜种质材料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开展菌核病抗性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根据三种生长环境下离体叶片鉴定结果,筛选出1份高抗菌核病种质材料J7667和1份相对高抗菌核病种质材料J047。91份重测序数据比对到芥菜型油菜参考基因组上进行变异检测分析,共检测出11337871个SNP和4017890个InDel,分布于芥菜型油菜18条染色体上;数据过滤后获得403211个高质量SNP;分别利用Emmax和Tassel两种分析软件对91份材料在罗平冬播、小哨夏播、小哨冬播三种生长环境下的离体叶片、离体茎秆与活体茎秆菌核病抗性鉴定表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离体叶片中,两种分析方法在三种不同生长环境下共定位到62个抗性显著关联SNP位点,其中罗平冬播和小哨冬播分别检测到23个与39个显著关联SNP位点,小哨夏播环境下未检测到抗性位点;罗平冬播活体茎秆中两种方法共检测到3个与抗性显著关联SNP位点;而小哨夏播环境下离体茎秆未检测到显著相关的SNP。Tassel方法中罗平冬播和小哨冬播分别在A2、A8、B2染色体上检测到位置相近抗性SNP位点;Emmax方法中罗平冬播和小哨冬播分别在B5、B8染色体上检测位置相近抗性SNP位点。此外,本研究还将前人鉴定到的菌核病抗性QTL位点与本研究鉴定到的抗性位点共同映射到芥菜型油菜参考基因组,发现本研究鉴定到抗性QTL区间(XLRA2-2、XLRA1-4)分别与前人报道的抗性QTL位点Sll2和qsr10-1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核盘菌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薹属作物TT8基因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镇 何晓莹 +5 位作者 任静 俎峰 赵凯琴 李根泽 黄晓霞 程小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55,共12页
为探明芸薹属作物TT8基因的序列特征和基因组组成,以拟南芥TT8基因为种子序列,利用BLAST工具对芸薹属作物(白菜、甘蓝、甘蓝型油菜、芥菜、黑芥)TT8同源基因进行系统鉴定,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芸薹属作物中... 为探明芸薹属作物TT8基因的序列特征和基因组组成,以拟南芥TT8基因为种子序列,利用BLAST工具对芸薹属作物(白菜、甘蓝、甘蓝型油菜、芥菜、黑芥)TT8同源基因进行系统鉴定,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芸薹属作物中共鉴定出7个AtTT8同源基因,其中甘蓝型油菜2个、白菜1个、甘蓝1个、芥菜2个、黑芥1个。芸薹属作物7个TT8基因的基本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和蛋白三级结构等均无明显差异;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均属bHLH超家族,其中甘蓝型油菜两个TT8同源拷贝分别同白菜与甘蓝聚为一类,亲缘关系紧密;sgRNA分析获得了4条在7个AtTT8同源基因中均高度保守存在的sgRNA位点,推测与TT8基因功能高度相关。最后,本研究还分析43份甘蓝型油菜种质材料的重测序数据,在甘蓝型油菜TT8两个同源基因中共检测到11个多态性位点,包括4个SNP和7个InDel,总频率分别为0.00109和0.00199,均位于5’UTR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属 TT8基因 生物信息学 sg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