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严重下肢静脉曲张 被引量:14
1
作者 侯雨生 邓为民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8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腔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严重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39例(47条患肢)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行传统手术,B组行腔镜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SEPS)+传统手术。C组行腔镜筋膜外交通... 目的探讨腔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严重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39例(47条患肢)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行传统手术,B组行腔镜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SEPS)+传统手术。C组行腔镜筋膜外交通支离断术(ELPS)+传统手术。分别比较3组患者疼痛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溃疡愈合及色素沉着好转时间。结果 47条患肢经手术治疗后肢体症状及浅静脉曲张消失,溃疡愈合,色素沉着好转。B、C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后局部肿胀、胫前麻木及3个月后色素沉着、皮下脂肪硬化程度优于A组。随访3个月,各组均未出现新生溃疡及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腔镜深筋膜下及腔镜筋膜外交通静脉离断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重要手术方式,治疗严重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损伤少,并发症少,优于传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交通静脉 腔镜 点式剥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AR图像配准雷达几何法处理性能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路瑞峰 赵迪 +3 位作者 侯雨生 陈重华 魏春 陈筠力 《上海航天》 CSCD 2018年第6期71-78,共8页
图像配准是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信号处理的关键步骤。基于雷达几何的InSAR图像配准方法。利用主辅雷达成像几何和外部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主辅SAR图像配准。基于SAR图像距离多普勒定位方程,系统梳理了配准处理精度的影响因素,对... 图像配准是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信号处理的关键步骤。基于雷达几何的InSAR图像配准方法。利用主辅雷达成像几何和外部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主辅SAR图像配准。基于SAR图像距离多普勒定位方程,系统梳理了配准处理精度的影响因素,对各误差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综合分析了该算法对重复航过和单次航过InSAR系统图像的配准处理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结果对我国InSAR地面系统建设和相关卫星指标论证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图像配准 雷达几何 合成孔径雷达(SAR)距离多普勒方程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射频干扰抑制技术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筠力 陶明亮 +2 位作者 李劼爽 侯雨生 刘艳阳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2期1-13,共13页
射频干扰(RFI)是影响合成孔径雷达精确遥感的一个难点问题,严重阻碍了原始回波的采集、成像和后续解译过程。本文对适用于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RFI抑制技术进行了综述研究。首先分析了典型的星载和地面RFI源以及其对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影... 射频干扰(RFI)是影响合成孔径雷达精确遥感的一个难点问题,严重阻碍了原始回波的采集、成像和后续解译过程。本文对适用于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RFI抑制技术进行了综述研究。首先分析了典型的星载和地面RFI源以及其对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影响,给出了典型RFI类型的信号模型和实测数据示例;然后系统地介绍了抑制RFI的先进信号处理技术,并从适用性的角度讨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从认知、综合和自适应的角度探讨了未来干扰抑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遥感 合成孔径雷达 射频干扰 干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Hough变换的ASAR图像船只尾迹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巩彪 王海涛 +2 位作者 席沛丽 侯雨生 路瑞峰 《上海航天》 2016年第6期82-87,共6页
为能更准确地对先进合成孔径雷达(ASAR)图像中船只尾迹进行探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Hough变换的船只尾迹检测算法。切割ASAR窗口图像,以尾迹为中心、略小于尾迹长度为高度,确定含船只目标及其尾迹的窗口,将船只用窗口图像灰度均值替代... 为能更准确地对先进合成孔径雷达(ASAR)图像中船只尾迹进行探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Hough变换的船只尾迹检测算法。切割ASAR窗口图像,以尾迹为中心、略小于尾迹长度为高度,确定含船只目标及其尾迹的窗口,将船只用窗口图像灰度均值替代以使其不影响尾迹检测。用改进Hough算法,先后对亮尾迹和暗尾迹进行检测,在变换域中由设定的阈值寻找峰值,反演出尾迹所在直线,再由阈值条件确定尾迹的起点和终点。给出了用于ASAR图像船只尾迹检测算法的流程。对两幅含船只尾迹的ASAR图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该算法运算简单,实现速度快,能较准确地检测到船只尾迹及其起点和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先进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船只尾迹 检测 HOUGH变换 船只掩膜 阈值 约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飞编队InSAR卫星的地面双星联合测试
5
作者 叶兴彬 庄磊 +4 位作者 侯蕾 侯雨生 温俊健 吴远波 陈重华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3-159,共7页
针对绕飞编队干涉SAR(InSAR)卫星区别于单SAR的星间通信,星间基线测量,星间时间与相位同步,编队控制以及雷达干涉测量等双星功能、性能的地面联合测试需求,结合绕飞编队InSAR卫星的双星协同工作方式及原理,提出了专项试验结合整星双星... 针对绕飞编队干涉SAR(InSAR)卫星区别于单SAR的星间通信,星间基线测量,星间时间与相位同步,编队控制以及雷达干涉测量等双星功能、性能的地面联合测试需求,结合绕飞编队InSAR卫星的双星协同工作方式及原理,提出了专项试验结合整星双星联合测试的地面实施方案。研究了星间绕飞通信无线链路性能专项试验、GNSS天线相位中心标定专项试验和SAR天线相位中心标定专项试验的方法及实施要点,构建了整星总装集成测试(AIT)阶段的双星地面联合测试系统,给出了基于双星联合测试系统实施绕飞编队InSAR卫星双星功能、性能测试的主要实施步骤。文章的研究工作对绕飞编队InSAR卫星的工程研制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飞编队 星间通信 相位中心 双星联合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地面沉降监测 被引量:4
6
作者 范军 陈筠力 +3 位作者 李相东 路瑞峰 侯雨生 刘艳阳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2期118-125,共8页
城市施工建设及地下水开采活动日益频繁,导致城市地面沉降问题日益严重。虽然传统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的精度较高,但成本也高。近年来,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发展起来,已被用于监测大范围地表形变,具有低成本、大面积、高精... 城市施工建设及地下水开采活动日益频繁,导致城市地面沉降问题日益严重。虽然传统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的精度较高,但成本也高。近年来,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发展起来,已被用于监测大范围地表形变,具有低成本、大面积、高精度等特点。首次采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监测上海西南某区域2017—2021年间的地面沉降。结果显示:除一处楼房外,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未发生沉降,最大沉降速率约−7.10 mm/a,最大沉降量约25.43 mm。采用该技术监测沉降,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本研究成果对城市地表沉降的科学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 沉降监测 科学防治 时间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波段天基雷达射频干扰机理及抑制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筠力 李劼爽 +2 位作者 侯雨生 刘艳阳 陶明亮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0年第5期48-55,共8页
天基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重要的主动遥感设备,在测绘、目标警戒、资源探测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全天时、全天候优势。但由于低波段电磁频谱异常拥挤复杂,也容易受到其他无线电设备的非蓄意射频干扰(RFI)。本文针对工作于P、L波段的天基... 天基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重要的主动遥感设备,在测绘、目标警戒、资源探测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全天时、全天候优势。但由于低波段电磁频谱异常拥挤复杂,也容易受到其他无线电设备的非蓄意射频干扰(RFI)。本文针对工作于P、L波段的天基SAR系统,分析其常见的地面射频干扰源及其干扰机理,并构建典型的窄带与宽带干扰模型,比较分析了频域陷波、最小均方(LMS)算法、自适应线谱增强(ALE)、特征子空间分解与时频滤波等多种干扰抑制算法,并在卫星实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仿真验证抑制宽带干扰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时频滤波算法抑制宽带干扰效果最好,造成的信号损失最小,能够为后续天基合成孔径雷达的抗干扰算法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基合成孔径雷达 低波段 射频干扰 干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SAR多基线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国忠 赵迪 +3 位作者 王晓鹏 侯雨生 陈亮 张德新 《上海航天》 2016年第6期26-30,共5页
为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系统的测高精度,对干涉SAR多基线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用多基线最大似然相位估计方法,比较干涉相位误差最小和相位解缠稳健性最大两种准则,确定选择后者作为多基线系统的基线比例设计... 为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系统的测高精度,对干涉SAR多基线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用多基线最大似然相位估计方法,比较干涉相位误差最小和相位解缠稳健性最大两种准则,确定选择后者作为多基线系统的基线比例设计准则。给出了多基线长度优化设计方法:先设计多基线系统中的长基线,基于单基线对测高性能的传递模型,按测高精度要求反推长基线的长度范围;再以多基线相位解缠的稳健性最大化为准则进行基线比例寻优,获得短基线长度范围,解决长基线的相位解缠。给出了针对山区地形的一个多基线InSAR系统设计样例,结果表明:采用最大似然法,通过短基线辅助长基线相位解缠,获得了平滑的解缠相位和数字高程模型(DEM)重建结果。该信号处理方法具提高DEM产品精度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卫星 合成孔径雷达 多基线干涉 最大似然法 长短基线干涉 相位解缠 相位估计 基线比例 DEM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