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发现从始祖鸟到反鸟的重要缺失环节   被引量:34
1
作者 侯连海 拉里.马丁 +2 位作者 周忠和 周忠和 艾伦.费多契亚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8-95,共8页
最近在中国辽宁省北票地区中生代义县组地层中又发现了迄今最为原始的反鸟──始反鸟(Eoenantiornis buhleri gen. et sp. nov.)。在系统进化上,这一具有牙齿的反鸟介于始祖鸟和华夏鸟(Cath... 最近在中国辽宁省北票地区中生代义县组地层中又发现了迄今最为原始的反鸟──始反鸟(Eoenantiornis buhleri gen. et sp. nov.)。在系统进化上,这一具有牙齿的反鸟介于始祖鸟和华夏鸟(Cathayornis)之间,后者也产于中国的同一地区的早白垩世九佛常组中。这种过渡或转变突出地表现在其肩带上.新属与其他鸟类的牙齿具有共同的特征,这也说明该种齿型和其独特的植入和替换方式是所有已知中生代具牙齿鸟类的共同特征。该鸟小于始祖鸟和孔子鸟,但大于早白垩世的反鸟类。这表明在反鸟类的早期演化中,向小个体方向演化趋势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辽宁 中生代 原始反鸟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早白垩世早期—鸟化石 被引量:31
2
作者 侯连海 张江永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7-224,250,共8页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宁朝阳地区早白垩世早期一新的鸟类。这是继三塔中国鸟(Sinornis santensis)、燕都华夏鸟(Cathayomis yandica)之后报道的辽宁中生代第三种鸟化石,它的脊柱和腰带与始祖鸟和恐龙相似,但其肋骨又具有现代鸟类的性状,...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宁朝阳地区早白垩世早期一新的鸟类。这是继三塔中国鸟(Sinornis santensis)、燕都华夏鸟(Cathayomis yandica)之后报道的辽宁中生代第三种鸟化石,它的脊柱和腰带与始祖鸟和恐龙相似,但其肋骨又具有现代鸟类的性状,这是早期鸟类化石的又一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鸟纲 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山旺发现中新世大型猛禽化石 被引量:7
3
作者 侯连海 周忠和 +1 位作者 张福成 李俊德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4-110,165,共7页
记述了山东山旺地区发现的首件大型猛禽类化石。一新属种,Qiluornis taishanensisgen. et sp. nov.。新鸟较我国以前发现的中新世唯一一件大型猛禽类化石,江苏泗洪的顾氏中新鹫(Mioaopiu... 记述了山东山旺地区发现的首件大型猛禽类化石。一新属种,Qiluornis taishanensisgen. et sp. nov.。新鸟较我国以前发现的中新世唯一一件大型猛禽类化石,江苏泗洪的顾氏中新鹫(Mioaopius gui Hou 1984)稍小,但保存更加完整并较进步。这一大型猛禽的发现,为研究早期猛禽的演化,以及山旺组地层与相关地层时代对比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山旺 中新世 鹰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中生代鸟类综述 被引量:18
4
作者 侯连海 周忠和 +1 位作者 顾玉才 孙玉铁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1-271,共11页
本文对发现于辽宁中生代地层中的鸟类化石,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化石的系统分析表明,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在这一地区存在两个亚纲的鸟类分子:蜥鸟亚纲(Sauriurae)和今鸟亚纲(Ornithurae)。其中,蜥鸟亚纲的成员不仅数量居多,而... 本文对发现于辽宁中生代地层中的鸟类化石,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化石的系统分析表明,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在这一地区存在两个亚纲的鸟类分子:蜥鸟亚纲(Sauriurae)和今鸟亚纲(Ornithurae)。其中,蜥鸟亚纲的成员不仅数量居多,而且存在较大的分异。今鸟亚纲的分子则种类和数量都相对较少。辽西中生代鸟类的大量出现,除了鸟类自身的发展原因外,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这一地区适宜的生态环境也为鸟类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辽西地区陆相中生代地层义县组和九佛堂组的时代分别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纲 辽宁 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晚中生代鸟类及鸟类飞行进化 被引量:15
5
作者 侯连海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8-266,314,共9页
本文记述了在内蒙鄂托克旗查布苏木地区下白垩统伊金霍洛组中发现的一新的原始鸟类:成吉思汗鄂托克鸟(Otogornisgenshisigen.etsp.nov.)材料包括保存相当好的一对肩带、一对肱骨、前肢骨和少量羽毛印痕。特征与迄今报道的中国其... 本文记述了在内蒙鄂托克旗查布苏木地区下白垩统伊金霍洛组中发现的一新的原始鸟类:成吉思汗鄂托克鸟(Otogornisgenshisigen.etsp.nov.)材料包括保存相当好的一对肩带、一对肱骨、前肢骨和少量羽毛印痕。特征与迄今报道的中国其它中生代鸟类不同:长骨骨壁特别原始,不是充气骨骼;肱骨近端没有气窝、远端鹰咀窝很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中生代 鸟纲 飞行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包头市阿善遗址鸟类化石 被引量:2
6
作者 侯连海 张子慧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84-789,共6页
研究表明,内蒙古包头市阿善遗址的鸟类化石总计有5目7科10属10种鸟类,其中赤嘴潜鸭、白枕鹤和骨顶鸡为中国鸟类首次化石记录。阿善遗址鸟类群除3种为鸡形目地栖者外,其余全为涉水鸟类,是中国迄今为止首次发现的以水鸟为主体的史前时期... 研究表明,内蒙古包头市阿善遗址的鸟类化石总计有5目7科10属10种鸟类,其中赤嘴潜鸭、白枕鹤和骨顶鸡为中国鸟类首次化石记录。阿善遗址鸟类群除3种为鸡形目地栖者外,其余全为涉水鸟类,是中国迄今为止首次发现的以水鸟为主体的史前时期鸟类群。这些鸟类化石对研究遗址的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以及鸟类地理分布、迁徙和演化等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包头市 阿善遗址 新石器时代 鸟类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松滋早始新世一鸟化石 被引量:7
7
作者 侯连海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4-42,T001,T002,共11页
本文记述了采自湖北松滋县王家桥区黑档口早始新世洋溪组页岩中一保存较好的鸟化石。依其形态特征归于鹤形目内,但它与已知鹤形目各科又有某些明显的区别,与秧鸡科比较接近。建立一新科:松滋鸟科Songzidae fam. nov.代表我国已知鹤形目... 本文记述了采自湖北松滋县王家桥区黑档口早始新世洋溪组页岩中一保存较好的鸟化石。依其形态特征归于鹤形目内,但它与已知鹤形目各科又有某些明显的区别,与秧鸡科比较接近。建立一新科:松滋鸟科Songzidae fam. nov.代表我国已知鹤形目化石最早的记录。这一发现还证明始新世早期亚洲东部北纬30°左右已有比较原始的小型鹤形目鸟类分布。本文还讨论了松滋鸟的某些形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松滋 早始新世 鹤形目 鸟类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三个泉地区一中始新世鸟化石 被引量:2
8
作者 侯连海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5-70,84,共7页
本文记述了产自新疆三个泉地区早第三纪鹳形目鸟类一新属——始鹳属(Eociconia gen.nov.)这是早第三纪鹳形目在我国的首次记录。化石出自依希白拉组,同时发现的还有不少哺乳动物。
关键词 新疆三个泉 始新世 鹳形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发现古新世秧鸡化石 被引量:1
9
作者 侯连海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0-65,共6页
本文记述了产自安徽潜山古新世痘姆组一鹤形目鸟类化石。依据其肱骨、胫跗骨和跗骨等具有的不同于已知鹤形目鸟类的特征,订一新属种,隶属于秧鸡科,它既填补了鹤形目在古新世的空白,也是秧鸡科最早和形态比较原始的代表。
关键词 古新世 秧鸡科 化石 鸟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北极地区黄昏鸟化石
10
作者 侯连海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8-233,共6页
加拿大北极地区Bylot岛晚白垩世陆相沉积中发现一黄昏鸟化石。这是首次在极地地区发现这类不会飞行的已绝灭的潜水鸟类,该地点也是白垩纪最晚期的黄昏鸟产地。新材料的形态构造与Heaperornis regalis比较接近... 加拿大北极地区Bylot岛晚白垩世陆相沉积中发现一黄昏鸟化石。这是首次在极地地区发现这类不会飞行的已绝灭的潜水鸟类,该地点也是白垩纪最晚期的黄昏鸟产地。新材料的形态构造与Heaperornis regalis比较接近,但它个体大,颈椎椎体后部特别向两侧扩展,椎体侧凹亦特别大而深等,具特化的性状,因而建一新属新种:Canadaga arctica gen.et.sp. 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Bylot岛 晚白垩世 黄昏鸟科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鸟(Confuciusornis)骨骼微观组织结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福成 侯连海 欧阳涟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基于孔子鸟(Confuciusornis)股骨骨骼的微观组织结构与现生鸟类的相似性,认为孔子鸟具有较高而恒定的生长率,其新陈代谢可能已进化到相当高的水平,这种较高的代谢水平的起源要晚于鸟类的系统起源.鸟类骨骼内部的组织结构特征与骨... 基于孔子鸟(Confuciusornis)股骨骨骼的微观组织结构与现生鸟类的相似性,认为孔子鸟具有较高而恒定的生长率,其新陈代谢可能已进化到相当高的水平,这种较高的代谢水平的起源要晚于鸟类的系统起源.鸟类骨骼内部的组织结构特征与骨骼外部的形态特征的进化是不同步的。孔子鸟等的祖先类型应是一生长速率较低而不恒定的、较原始的爬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鸟 微观组织结构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鸟与鸟类的早期演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忠和 侯连海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大量孔子乌标本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识别这一早期鸟类的一些前所未知的形态特征。依据这些特征,并结合近年来中国发现的其他中生代鸟类资料,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早期鸟类研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诸如鸟类飞行的起源等。孔子鸟头骨的最... 大量孔子乌标本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识别这一早期鸟类的一些前所未知的形态特征。依据这些特征,并结合近年来中国发现的其他中生代鸟类资料,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早期鸟类研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诸如鸟类飞行的起源等。孔子鸟头骨的最典型特征是进步的角质像的出现和原始眶后骨的完全保留。孔子鸟的眶后骨和颧骨相连接,这一特征尚未见于其他鸟类。由于始祖鸟也已缺失了眶后骨,因此眶后骨在孔子鸟中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始祖鸟在早期鸟类演化中的旁支地位,同时也表明,鸟类真正的祖先比我们以往所了解的更加原始。孔子鸟保留了三个指爪。第三指爪(中间一个)常较退化,这和飞羽附着第三指有关。发育的趾爪及指爪,显示孔子鸟适应攀援树木的生活。基本愈合的尾椎和尚不完善的飞行器官,不仅支持这一假设,而且可能还表明,孔子鸟尚不能从地面起飞。孔子鸟尚未发育小冀羽,这也更加证实了其飞行的原始性。孔子鸟的某些个体,保存一对长的尾羽,这可能代表雄性的特征。另一些个体的头部还保留装饰性羽毛。数百件个体的集中发现或许还表明,孔子鸟具备了某些现生鸟类集群性的行为方式。个体大小的变化在早期鸟类飞行能力演化中的作用十分显著。早白垩世的反鸟类的成员都明显小于始祖鸟和孔子鸟,加之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鸟 鸟类 早期演化 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辽西九佛堂组一新的始反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莉 段冶 +3 位作者 胡东宇 王丽 程绍利 侯连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6-226,共1页
关键词 九佛堂组 反鸟 辽西 中国 早白垩世 鸟类 新属种 中生代 鼻骨 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辽西晚中生代义县组一可能的具尾综骨的长尾鸟类
14
作者 吕君昌 侯连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鸟类 义县组 始祖鸟 辽西 关节面 器官 辨认 晚中生代 发现 演变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发现首例中生代异趾型鸟类
15
作者 张子慧 侯连海 +3 位作者 Yoshikasu HASEGAVA Jingmai O'CONNOR Larry D MARTIN Luis M CHIAPPE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17-1517,共1页
关键词 中生代 鸟类 中国 个体大小 骨骼发育 生活方式 义县组 大凌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白垩纪一原始肿头龙化石 被引量:4
16
作者 侯连海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77年第3期198-202,237-238,共7页
肿头龙类(Pachycephalosaurian)是鸟臀类晚期一支稀少而特化的动物。其特征是头盖骨(额顶骨)增厚、平到拱起,表面(尤其四周)有许多骨质突起,在头骨拱起类型中上颞孔一般封闭。前上颌骨齿列存在,多少有些异齿系性质,牙齿单列。它的亲缘... 肿头龙类(Pachycephalosaurian)是鸟臀类晚期一支稀少而特化的动物。其特征是头盖骨(额顶骨)增厚、平到拱起,表面(尤其四周)有许多骨质突起,在头骨拱起类型中上颞孔一般封闭。前上颌骨齿列存在,多少有些异齿系性质,牙齿单列。它的亲缘关系至今尚不明确。1856年,Leidy开始对这类恐龙研究,至今仅发现6属1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头龙 头骨 骨质 下领骨 化石 棱齿龙 隅骨 齿骨 齿列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