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对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侯美如 尹珺伊 +4 位作者 王岩 刘宇 陈楠楠 秦平伟 史同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58,共4页
建立HPLC-UV法检测黄芪甲苷含量,比较固态发酵对发酵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采用色谱条件:Inertsustain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检测波长203nm,柱温25℃,流速1mL/min,进样量20μL。结果表明,该... 建立HPLC-UV法检测黄芪甲苷含量,比较固态发酵对发酵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采用色谱条件:Inertsustain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检测波长203nm,柱温25℃,流速1mL/min,进样量20μL。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6mg/mL^0.48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经检测,发酵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为6.336mg/g,非发酵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为4.593 mg/g,发酵黄芪较对照黄芪含量增加了37.95%,黄芪经发酵后可使黄芪甲苷含量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黄芪甲苷 固体发酵 黄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轮状病毒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侯美如 高俊峰 +4 位作者 周庆民 冯万宇 黄健 秦博 徐馨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63-66,共4页
牛轮状病毒是犊牛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轮状病毒的快速、准确检测对于疾病监测和疫情控制极为重要。文章总结了牛轮状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综述了经典检测技术、免疫技术、基因检测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新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在病... 牛轮状病毒是犊牛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轮状病毒的快速、准确检测对于疾病监测和疫情控制极为重要。文章总结了牛轮状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综述了经典检测技术、免疫技术、基因检测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新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在病毒检测中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检测方法 基因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工艺对黄芪总皂苷提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侯美如 刘宇 +5 位作者 王岩 尹珺伊 周庆民 秦平伟 史同瑞 杨淑萍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28,共5页
为了研究黄芪经发酵后对黄芪总皂苷释放量的影响。采用水浸法、水煎法提取黄芪与发酵黄芪中总皂苷,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总皂苷的提取量。结果显示,发酵黄芪经水浸法、水煎法提取的总皂苷量分别为6.568、4.843 mg/g,显著高于对照... 为了研究黄芪经发酵后对黄芪总皂苷释放量的影响。采用水浸法、水煎法提取黄芪与发酵黄芪中总皂苷,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总皂苷的提取量。结果显示,发酵黄芪经水浸法、水煎法提取的总皂苷量分别为6.568、4.843 mg/g,显著高于对照黄芪的提取量5.356、4.007 mg/g。黄芪经产纤维素酶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后,可有效提高黄芪总皂苷的释放量,长时间水煎会致皂苷受损,致使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中药 黄芪甲苷 释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轮状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5
4
作者 侯美如 侯喜林 +3 位作者 高俊峰 刘振格 王杰 杨明发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19-23,共5页
用差速离心法纯化的牛轮状病毒(BRV)分别免疫鼠和兔,制备了鼠抗BRV和兔抗BRV超免疫血清,并用层析方法进行了纯化,建立了检测BRV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该双抗体夹心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兔抗BRV IgG包被浓度为10μg.mL-1,鼠抗BRV Ig... 用差速离心法纯化的牛轮状病毒(BRV)分别免疫鼠和兔,制备了鼠抗BRV和兔抗BRV超免疫血清,并用层析方法进行了纯化,建立了检测BRV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该双抗体夹心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兔抗BRV IgG包被浓度为10μg.mL-1,鼠抗BRV IgG工作浓度为5μg.mL-1,样品反应时间60 min,酶标抗体工作浓度为1∶5 000,以OD450 nm≥0.432作为阳性判定标准。该方法的板间、板内重复性变异系数小于10%,最低检测浓度为1.41μg.mL-1,并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冠状病毒(BCV)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等病原无交叉反应。用建立的ELISA方法与BRV RT-PCR方法同时检测40份临床粪便样品,符合率达到95%。结果表明,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BRV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发酵前后黄酮含量及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侯美如 尹珺伊 +5 位作者 王岩 刘宇 陈楠楠 秦平伟 史同瑞 杨淑萍 《中国兽药杂志》 2018年第5期49-55,共7页
应用HPLC-UV法比较发酵前后黄芪中4种黄酮含量及色谱图变化,旨在为发酵黄芪制品提供质控数据。采用色谱条件为Inertsustain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流速:1 mL/min... 应用HPLC-UV法比较发酵前后黄芪中4种黄酮含量及色谱图变化,旨在为发酵黄芪制品提供质控数据。采用色谱条件为Inertsustain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流速:1 mL/min,进样量:20μL。该方法中毛蕊异黄酮苷在12.34~790 mg/L、刺芒柄花苷在5.0~320 mg/L、毛蕊异黄酮在4.53~290 mg/L、芒柄花素在9.53~610 mg/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成分色谱峰分离程度较好。测定结果表明,黄芪经发酵后,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发酵黄芪含量分别为12.236±0.232、0.201±0.021和0.737±0.041 mg/g,对照黄芪含量分别为0.327±0.013、5.453±0.078和12.847±0.118 mg/g;发酵前后色谱图差异显著,说明生物发酵可使黄芪成分及其含量发生较大变化,试验可为黄芪发酵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发酵 黄酮 HPLC-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发酵散剂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侯美如 张军 《中国兽药杂志》 2023年第3期17-23,共7页
为黄芪发酵散剂的储存条件及有效期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发酵黄芪制剂的性状、粒度、外观均匀度检查、黄芪发酵散剂活菌数、黄芪甲苷含量为检测指标评价不同条件对药剂的影响程度,通过影响因素试验,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强光照射试验等... 为黄芪发酵散剂的储存条件及有效期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发酵黄芪制剂的性状、粒度、外观均匀度检查、黄芪发酵散剂活菌数、黄芪甲苷含量为检测指标评价不同条件对药剂的影响程度,通过影响因素试验,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强光照射试验等方法探究影响该制剂的因素,运用加速试验、长期试验为制订药物有效期做初步预定。经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发现黄芪散剂易受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影响,且以湿度和温度影响较大,考察项中以粒度、黄芪甲苷含量及活菌数变化明显,粒度易受到湿度的影响,黄芪甲苷及活菌数可受三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减少温度、湿度、光线因素对该药剂稳定性的影响,选用铝箔+PE复合包装袋密闭包装为市售包装,并对其进行了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经包装处理后的黄芪发酵散剂稳定性显著提高,粒度均合格,黄芪甲苷含量、活菌数有所下降,但均高于最低限度值。湿度、温度、光线三种因素对黄芪甲苷含量及活菌数均影响较大,在工业生产中应选择隔湿包装,在包装过程中也应控制环境湿度、温度,建议可将黄芪发酵散剂的有效期暂定为2年,使用铝箔+PE复合包装袋密闭包装,室温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发酵 稳定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用注射型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侯美如 周庆民 +4 位作者 冯万宇 王爽 徐馨 高俊峰 黄健 《北方牧业》 2014年第5期26-27,共2页
缓释注射剂与常规注射剂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主要表现为:可显著减少注射次数,减少动物注射应激,增强药物使用的顺从性,用药次数的减少,保障了用药时间,避免了耐药菌株的迅速发展,继而可以延长新兽药的使用寿命;提高药物血药浓度,减少药... 缓释注射剂与常规注射剂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主要表现为:可显著减少注射次数,减少动物注射应激,增强药物使用的顺从性,用药次数的减少,保障了用药时间,避免了耐药菌株的迅速发展,继而可以延长新兽药的使用寿命;提高药物血药浓度,减少药物总使用剂量;能够长期处于有效血药浓度,可提高药效;血药浓度曲线无明显的波峰波谷,能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降低动物使用上的风险;可将药物传递到作用部位,消除和减少副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制剂 注射剂 药物使用 兽用 血药浓度 毒副作用 动物使用 注射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SSY1株的安全性试验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岩 陈楠楠 +5 位作者 侯美如 尹珺伊 刘宇 周庆民 秦平伟 史同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28-934,共7页
为评估1株产纤维素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SSY1株的安全性,本试验对其进行了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细菌易位、代谢产物及药敏等安全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分为高剂量组(1.30×1010 CFU/mL)、中剂量组(0.90×1010 CFU/mL)、低剂量组(0.... 为评估1株产纤维素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SSY1株的安全性,本试验对其进行了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细菌易位、代谢产物及药敏等安全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分为高剂量组(1.30×1010 CFU/mL)、中剂量组(0.90×1010 CFU/mL)、低剂量组(0.65×1010 CFU/mL)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一次性灌服后观察14d,处死存活小鼠,剖检。慢性毒性试验分为高剂量组(0.65×1010 CFU/mL)、中剂量组(0.65×109 CFU/mL)、低剂量组(0.65×108 CFU/mL)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灌服1次/d,连续灌服30d。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小鼠的精神、食欲、行为、粪便等均未见异常,试验鼠全部存活,剖检未见病理变化;慢性毒性试验小鼠均无异常临床变化,剖检小鼠也未见病变,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间小鼠增重、饲料利用率、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及脏器系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解淀粉芽孢杆菌SSY1菌株在小鼠体内未发生易位,氨基脱羧酶、吲哚试验均为阴性,在测定的24种常用药物中,除林可霉素耐药外,菌株对其余23种药物均敏感。试验证实,解淀粉芽孢杆菌SSY1株的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安全性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昔明混悬乳剂的安全性试验 被引量:5
9
作者 史同瑞 朱庆贺 +5 位作者 王爽 陈曦 王观悦 杨淑萍 侯美如 于万才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6-89,共4页
应用全身过敏性、皮肤刺激性、黏膜刺激性和乳腺刺激性试验,评定了利福昔明混悬乳剂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致敏试验豚鼠均未出现过敏性反应。在皮肤刺激性试验中,单次敷药组家兔皮肤均未见异常变化,多次敷药组虽有1只试验兔皮肤出现了短... 应用全身过敏性、皮肤刺激性、黏膜刺激性和乳腺刺激性试验,评定了利福昔明混悬乳剂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致敏试验豚鼠均未出现过敏性反应。在皮肤刺激性试验中,单次敷药组家兔皮肤均未见异常变化,多次敷药组虽有1只试验兔皮肤出现了短暂性轻微红斑,但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平均值仅为0.2。在黏膜刺激性试验中,受试药物组有1只试验兔的阴道黏膜出现轻微的充血现象,阴道黏膜刺激反应积分平均值为0.2。乳腺刺激性试验羊乳房未见异常症状,乳腺组织未见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利福昔明混悬乳剂是一种安全性良好的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昔明 混悬乳剂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液体保护膜“乳宁散”预防奶牛乳房炎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万宇 周庆民 +2 位作者 侯美如 徐馨 黄健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51-53,共3页
为观察乳头液体保护膜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隐性乳房炎奶牛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试验I组为对照组;II组为4%次氯酸钠组;III组为0.5%洗必泰组;IV组为1%碘伏组;V组为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浸组。在0、30、60、90 d采用SCC法... 为观察乳头液体保护膜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隐性乳房炎奶牛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试验I组为对照组;II组为4%次氯酸钠组;III组为0.5%洗必泰组;IV组为1%碘伏组;V组为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浸组。在0、30、60、90 d采用SCC法和CMT法检测牛乳中体细胞数并记录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发病数和发病率,同时记录各组奶牛泌乳总量和平均泌乳量。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病牛体细胞数,且对奶牛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汁pH值、比重、日均泌乳量几乎没有影响。用于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时,试验III、V的效果高于试验II、IV组,差异显著(P<0.05)。在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治疗试验时,试验V组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78%和88.89%,远远高于其他各组。说明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是一种更适合于进行临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新型奶牛药浴药物,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类药物用于奶牛生产中,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乳头液体保护膜 预防 乳成分 泌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黄芪对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史同瑞 尹珺伊 +4 位作者 陈楠楠 侯美如 王岩 刘宇 秦平伟 《养猪》 2017年第6期25-27,共3页
为评价解淀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黄芪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将90头约5周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均分为3组,两个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3%和0.5%发酵黄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28 d。试验期间每天统计仔猪腹泻情况... 为评价解淀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黄芪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将90头约5周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均分为3组,两个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3%和0.5%发酵黄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28 d。试验期间每天统计仔猪腹泻情况,试验结束时统计耗料量,空腹称重,采集血液样品测定血清IgG和IgA含量。结果显示,饲喂0.3%发酵黄芪与0.5%发酵黄芪能极显著提高仔猪增重(P<0.01),仔猪末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2.97%和11.70%,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提高仔猪血清中IgG和IgA含量,但对仔猪腹泻的防治效果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发酵黄芪能显著促进仔猪生长,对仔猪的免疫功能也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黄芪 仔猪 生长性能 腹泻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味中药对兔球虫卵囊孢子化抑制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高俊峰 王卓林 +2 位作者 侯美如 李桂伟 王丽坤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36-39,共4页
研究单味中药在不同时间及不同浓度下对兔球虫卵囊孢子化抑制效果。首先,在同浓度单味中药培养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除鸦胆子中卵囊孢子化率没有升高外,其余中药球虫卵囊孢子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鸦胆子对兔球虫卵... 研究单味中药在不同时间及不同浓度下对兔球虫卵囊孢子化抑制效果。首先,在同浓度单味中药培养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除鸦胆子中卵囊孢子化率没有升高外,其余中药球虫卵囊孢子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鸦胆子对兔球虫卵囊孢子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仙鹤草、常山、青蒿、马鞭草、使君子和柴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各组洗去中药继续培养3 d,发现各组卵囊孢子化率均呈上升趋势。这表明,虽然有些中药对兔球虫孢子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却不能杀灭卵囊。不同浓度中药抑制实验结果表明,仙鹤草、常山、青蒿、鸦胆子随浓度增高孢子化率改变明显,100%浓度抑制球虫卵囊孢子化的效果优于50%和25%浓度,而马鞭草、使君子、柴胡随浓度变化改变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兔球虫 卵囊 孢子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齐哈尔地区仔猪腹泻大肠杆菌血清型与毒力基因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楠楠 史同瑞 +5 位作者 尹珺伊 侯美如 王岩 秦平伟 刘宇 朱战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9-23,共5页
为了解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仔猪腹泻大肠杆菌的优势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流行情况,从齐齐哈尔地区40个养猪场的腹泻仔猪体内分离到100株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凝集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进行血清型及毒力基因检测。血清型检测结果表明,10... 为了解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仔猪腹泻大肠杆菌的优势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流行情况,从齐齐哈尔地区40个养猪场的腹泻仔猪体内分离到100株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凝集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进行血清型及毒力基因检测。血清型检测结果表明,100株大肠杆菌有49个分离株鉴定出血清型,其中O8、O9、O101、O147、O157、O64为优势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77.55%。毒力基因PCR测定结果表明,黏附素基因987P(50/71,70.42%)、肠毒素基因LT(65/71,91.54%)、强毒力岛FyuA(43/71,60.56%)为主要流行的毒力基因。研究揭示了齐齐哈尔地区仔猪腹泻大肠杆菌的优势血清型和主要携带的毒力基因,为临床防治大肠杆菌性仔猪腹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齐哈尔地区 致病性大肠杆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牛轮状病毒的分离及其基因型鉴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金鑫 侯喜林 +4 位作者 董华兴 柳强 张佩鑫 刘鹏 侯美如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56-59,共4页
为了解轮状病毒在腹泻奶牛中的流行情况,从2008年12月到2009年6月,我们在大庆某牛场共收集117份小于7日龄新生牛的腹泻标本,用A群轮状病毒抗原诊断试剂盒对腹泻标本进行检测;应用MA104细胞对阳性标本进行分离,扩增细胞分离株保护性抗原... 为了解轮状病毒在腹泻奶牛中的流行情况,从2008年12月到2009年6月,我们在大庆某牛场共收集117份小于7日龄新生牛的腹泻标本,用A群轮状病毒抗原诊断试剂盒对腹泻标本进行检测;应用MA104细胞对阳性标本进行分离,扩增细胞分离株保护性抗原VP7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腹泻标本中有10份标本(8.5%)经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确认为阳性,成功的分离出一株轮状病毒,命名为:DQ-75,分离株DQ-75VP7基因的基因型是G10,该分离株中VP7基因与现有G10型轮状病毒毒株的VP7编码区氨基酸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提示其可能是随着奶牛的购入而进入我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基因型 G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驴源干酪乳杆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宇 尹珺伊 +9 位作者 江波涛 史同瑞 徐伟生 杨文忠 李阳 陈楠楠 秦平伟 侯美如 王岩 朱战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6-19,共4页
为了分离出可用于研发驴用微生态制剂的乳酸杆菌,采集健康驴新鲜粪样4份,通过分离培养、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筛选出革兰氏阳性,厌氧,无芽孢杆菌1株。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PCR鉴定,确定该分离菌株为干酪乳杆菌,编号为LV1。生物学特性研究结... 为了分离出可用于研发驴用微生态制剂的乳酸杆菌,采集健康驴新鲜粪样4份,通过分离培养、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筛选出革兰氏阳性,厌氧,无芽孢杆菌1株。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PCR鉴定,确定该分离菌株为干酪乳杆菌,编号为LV1。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LV1安全,无致病性,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30~40℃,培养液初始p H3~8条件下均能生长。研究为研发驴用乳酸杆菌微生态制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驴 干酪乳酸杆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球虫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俊峰 侯美如 +1 位作者 李桂伟 王丽坤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59-61,共3页
兔球虫病是家兔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对养兔业危害极大。各种品种的家兔对兔球虫都有易感性,死亡率也较高。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兔球虫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家兔 球虫病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发酵饲料及其对猪肠道菌群和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宇 王爽 +7 位作者 李阳 王岩 侯美如 尹珺伊 秦平伟 陈楠楠 史同瑞 朱战波 《猪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50-52,8,共3页
液态发酵饲料可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功能,提高猪只生长性能,是饲用抗生素潜在替代品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文内通过综述液态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品质影响因素、及其对猪胃肠道pH、菌群和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为... 液态发酵饲料可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功能,提高猪只生长性能,是饲用抗生素潜在替代品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文内通过综述液态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品质影响因素、及其对猪胃肠道pH、菌群和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液态发酵饲料的产业化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发酵饲料 抗生素 菌群平衡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顶鹤体内曲领棘缘吸虫的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丽坤 张莹 +3 位作者 崔宇超 高俊峰 侯美如 杨淑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37-39,105,共4页
为了鉴定经吡喹酮治疗有拉稀症状的丹顶鹤排出的吸虫种类,应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吸虫进行虫种鉴定。结果显示:该虫体形态与文献中报道的曲领棘缘吸虫的形态一致;所分离的吸虫ITS r DNA序列全长为1 083 bp,通过与NCBI上其他... 为了鉴定经吡喹酮治疗有拉稀症状的丹顶鹤排出的吸虫种类,应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吸虫进行虫种鉴定。结果显示:该虫体形态与文献中报道的曲领棘缘吸虫的形态一致;所分离的吸虫ITS r DNA序列全长为1 083 bp,通过与NCBI上其他棘口科吸虫的ITS序列进行比对,表明该虫体与Echinostoma trivolvis的同源性可高达93%,属于棘口属吸虫,得出虫体鉴定结果为曲领棘缘吸虫,为鱼媒介寄生虫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形态学 ITS序列 曲领棘缘吸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苦参总生物碱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馨 周庆民 +7 位作者 冯万宇 侯美如 秦平伟 黄健 韩欢胜 谢国梁 陈志辉 李成 《现代化农业》 2014年第8期52-54,共3页
采用单因素考察和响应面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提取液pH、渗漉流速、料液比3个影响总生物碱提取率的关键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苦参中总生物碱的提取模型,回归模型显著。最终确定提取优化条件为提取液pH=2.76,以3.22mL/(kg·min)的渗... 采用单因素考察和响应面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提取液pH、渗漉流速、料液比3个影响总生物碱提取率的关键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苦参中总生物碱的提取模型,回归模型显著。最终确定提取优化条件为提取液pH=2.76,以3.22mL/(kg·min)的渗漉流速,收集4.31倍量的渗漉液。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通过验证实验得出苦参总生物碱提取率为94.5%,与预测值94.932%较为接近。试验得到结论,Box-Bohnken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可很好地对苦参总生物碱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球面设计 生物碱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建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庆民 冯万宇 +2 位作者 侯美如 徐馨 黄健 《猪业科学》 2014年第8期80-81,共2页
动物消化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每克肠道内容物中大约含1×1010个以上微生物,它们大部分与机体细胞亲密接触,对于促进机体物质能量交换、信息传递、宿主营养、免疫及促生长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与其宿主的长期生物进化的过程... 动物消化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每克肠道内容物中大约含1×1010个以上微生物,它们大部分与机体细胞亲密接触,对于促进机体物质能量交换、信息传递、宿主营养、免疫及促生长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与其宿主的长期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是动物肠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员,其他包括肠道上皮细胞及食源性非生物成分、以及来自胃、肝和胰的分泌物(如激素、酶类、黏液和胆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环境 影响因素 物质能量交换 肠道上皮细胞 机体细胞 生态系统 动物肠道 信息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