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补液对40%血容量失血大鼠胃组织缺血性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侯经元 张立俭 +3 位作者 周国勇 李琳 胡森 盛志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对失血量达40%的大鼠胃组织缺血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雄性SD大鼠,用氯胺酮-速眠新Ⅱ肌肉注射复合麻醉后行右颈动脉插管。将大鼠随机分为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组(S组,24只)、失血性休克组(H组,24只)和...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对失血量达40%的大鼠胃组织缺血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雄性SD大鼠,用氯胺酮-速眠新Ⅱ肌肉注射复合麻醉后行右颈动脉插管。将大鼠随机分为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组(S组,24只)、失血性休克组(H组,24只)和失血性休克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组(H+GES组,24只),各组又根据失血时间分为2 h、4 h和24 h3个亚组(各8只)。S组大鼠不放血,仅右颈动脉插管25 min后拔管,术后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H组和H+GES组大鼠按全身血容量的40%分两次间隔15 min放血,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H+GES组大鼠于失血后0.5、1、6 h分3次给予3倍失血量的葡萄糖-电解质液灌胃。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各组大鼠失血后2、4、24 h的胃组织血流量,然后处死动物取胃组织检测Na+-K+-ATP酶活性和胃组织含水率,并做病理学检查。结果失血后不同时间点,H组和H+GES组大鼠胃黏膜血流量、Na-K-ATP酶活性、胃组织含水率与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失血后不同时间点,H+GES组大鼠上述各指标与H组大鼠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后24 h病理检查显示,H+GES组大鼠胃组织水肿和充血改变较H组大鼠明显减轻。结论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能显著增加早期失血性休克大鼠胃黏膜血流量和Na+-K+-ATP酶活性,减轻胃组织水肿和缺血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 补液疗法 胃黏膜 NA^+-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创(烧)伤性休克院前救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侯经元 胡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0-662,共3页
休克是大量战、创(烧)伤员的死亡原因,在入院前及早进行简单有效的救治,能在短期内稳定伤员的生命体征,为后继救治争取时间,对提高休克的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休克的院前救治方法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 补液疗法 烧伤 创伤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沙比利对40%血容量丢失大鼠口服补液时胃排空率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胡森 周国勇 +2 位作者 李琳 侯经元 盛志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55-856,共2页
目的研究莫沙比利(MOS)对40%血容量丢失大鼠早期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GES)时胃排空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GES组(假手术后口服GES)、H+GES组(失血后口服GES液)和H+GES/MOS组(失血后口服GES和莫沙比利)。用氯胺酮-速眠新Ⅱ肌肉... 目的研究莫沙比利(MOS)对40%血容量丢失大鼠早期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GES)时胃排空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GES组(假手术后口服GES)、H+GES组(失血后口服GES液)和H+GES/MOS组(失血后口服GES和莫沙比利)。用氯胺酮-速眠新Ⅱ肌肉注射复合麻醉后,行右侧颈动脉插管,按全身血容量的40%分两次间隔15min放血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于失血后0.5、1.0h分两次给予2倍失血量的GES灌胃。莫沙比利(0.5mg.kg-1.w-1)溶于GES,于首次灌胃时给予。失血后4.0h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动物,检测血浆胃动素(MTL)和一氧化氮(NO)水平,酚红法测定胃排空率。结果失血后4.0hGES组、H+GES组和H+GES/MOS组胃排空率分别为(92±13)%、(62±11)%和(80±11)%,3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H+GES/MOS组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H+GES组〔(104±11)pg/L和(73±14)pg/L〕,但低于GES组〔(132±24)pg/L,P<0.05〕。H+GES/MOS组NO水平显著低于H+GES组〔(83±13)μmol/L和(106±13)μmol/L〕,但高于GES组〔(54±7)μmol/L,P<0.05〕。结论莫沙比利能显著增加大鼠失血性休克时血浆胃动素水平,降低NO水平,促进胃对口服液体的排空,提高口服补液复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补液疗法 促胃动素 胃排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巴胆碱对失血性休克犬口服补液时肠黏膜血流量和吸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琳 蒋纤 +1 位作者 侯经元 胡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卡巴胆碱对失血性休克犬口服补液时肠黏膜血流量(IMBF)和吸收效率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Beagle犬12只,先期无菌手术行颈总动脉、颈外静脉、空肠造口置管,24h后按全身血容量的40%放血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将犬分为口服补液组(... 目的探讨卡巴胆碱对失血性休克犬口服补液时肠黏膜血流量(IMBF)和吸收效率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Beagle犬12只,先期无菌手术行颈总动脉、颈外静脉、空肠造口置管,24h后按全身血容量的40%放血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将犬分为口服补液组(n=6)和卡巴胆碱组(n=6),失血后24h口服补液组经胃输入3倍于失血量的葡萄糖-电解质溶液(GES),卡巴胆碱组则输入溶有卡巴胆碱(0.25μg/kg)的GES。测定犬失血前(0h)和失血后2、4、8h的肠黏膜血流量及小肠对水的吸收率。失血8h后处死动物,记录肠道GES吸收总量。结果伤后两组对水的吸收率均较0h明显下降,但卡巴胆碱组对水的吸收率显著高于口服补液组(P<0.05)。伤后8h卡巴胆碱组肠吸收GES总量高于口服补液组(P<0.05)。与失血前比较,各组犬IMBF在失血后均大幅降低(P<0.05)。两组IMBF于伤后2h开始恢复,各时间点卡巴胆碱组IMBF恢复程度要大于口服补液组(P<0.05)。结论 40%血容量失血后口服补液中加入卡巴胆碱能显著改善肠吸收功能,增加肠黏膜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复苏术 卡巴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复苏增加失血性休克犬肺组织含水量和血管通透性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森 李琳 +1 位作者 侯经元 王瑞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5-567,共3页
目的:研究延迟补液对失血性休克犬肺组织含水量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Beagle犬14只,先期无菌手术行颈动、静脉置管,24h后从颈动脉放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总失血量为全身血容量的42%。随机分为延迟补液组(n=8)和立即补液组(n=6)。失血后... 目的:研究延迟补液对失血性休克犬肺组织含水量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Beagle犬14只,先期无菌手术行颈动、静脉置管,24h后从颈动脉放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总失血量为全身血容量的42%。随机分为延迟补液组(n=8)和立即补液组(n=6)。失血后第1个24h延迟补液组无治疗,立即补液组静脉输入3倍失血量的乳酸林格氏液。失血后24h起两组犬均实施静脉补液。于失血前(0h)和失血后第2、4、8、24、48h和72h测定动物非麻醉状态下的呼吸频率(RR)、动脉氧分压(PaO2)、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于失血后72h或动物濒死前测定肺组织含水率。结果:失血后72h延迟补液组死亡率为5/8(62.5%),而立即补液组为0。失血后8h,延迟补液组MAP[(55.8±4.1)mmHg]和PaO2[(86.3±2.9)mmHg]分别比失血前降低46.2%和22.4%;ELWI[(168.8±12.1)mL]和PVPI(5.9±0.6)增加31.4%和78.8%。立即补液组MAP和PaO2显著高于延迟补液组;ELWI和PVPI显著低于延迟补液组(均P<0.05)。延迟补液组肺组织含水率[(88.37±2.73)%]显著高于立即补液组[(81.52±2.13)%,P<0.05]。结论:延迟补液显著增加失血休克动物肺血管通透性和肺组织含水量,加重肺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肺水肿 液体治疗 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