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附-包埋结合法共固定化糖化酶和酵母菌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侯红萍 闫跃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1-204,共4页
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以硅藻土或活性炭或Al2O3为吸附剂,采用吸附-包埋结合法共固定化糖化酶和酵母菌。实验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的最佳配比是9:1,最适吸附剂为硅藻土,其添加量为0.6g/20ml;实验还研究了共固定化颗粒... 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以硅藻土或活性炭或Al2O3为吸附剂,采用吸附-包埋结合法共固定化糖化酶和酵母菌。实验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的最佳配比是9:1,最适吸附剂为硅藻土,其添加量为0.6g/20ml;实验还研究了共固定化颗粒的发酵性能。结果显示,其最佳发酵条件是底物浓度25%、发酵温度30℃、起始pH5.0、糖化发酵时间7d,此条件下发酵酒度达11%(V/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海藻酸钠 共固定化 吸附-包埋法 硅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诱变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 被引量:8
2
作者 侯红萍 杜文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X期44-46,共3页
利用透明圈法和刚果红染色法从堆肥中分离出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霉菌7株。通过测定其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力和滤纸(FPA)酶活力,筛选出酶活力较高的5株菌,分别命名为D_2、D_(12)、D_(13)、D_(21)、D_(23),其中菌株D_2产酶能力最强,CM... 利用透明圈法和刚果红染色法从堆肥中分离出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霉菌7株。通过测定其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力和滤纸(FPA)酶活力,筛选出酶活力较高的5株菌,分别命名为D_2、D_(12)、D_(13)、D_(21)、D_(23),其中菌株D_2产酶能力最强,CMC酶活和FPA酶活分别为252.3U/mL和104.4U/mL。根据D_2菌株的菌落、菌丝、分生孢子梗、孢子的形态等特征,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了进一步提高菌株D_2的产酶能力,对其进行了微波诱变,得到产酶活力最高的突变株W_(41),其滤纸(FPA)酶活达到128.7U/mL,比D_2菌株提高了23.3%。经连续传代,其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纤维素酶 微波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糖化酶与酵母菌共固定化条件 被引量:2
3
作者 侯红萍 闫跃文 马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6-118,共3页
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复合凝胶为载体,采用包埋法共固定化糖化酶和酵母菌。以糖化酶包埋量、酵母菌包埋量和复合凝胶浓度为3个主要因素,以共固定化颗粒的酒精发酵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出共固定化糖化酶和酵母菌的最佳条件是:... 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复合凝胶为载体,采用包埋法共固定化糖化酶和酵母菌。以糖化酶包埋量、酵母菌包埋量和复合凝胶浓度为3个主要因素,以共固定化颗粒的酒精发酵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出共固定化糖化酶和酵母菌的最佳条件是:载体溶液20mL,糖化酶包埋量72.4mg、酵母菌包埋量34.2mg、复合凝胶浓度8.1%,此条件下理论酒精度为10.4%vol。对最佳共固定化条件经过验证性试验,重复3次得到平均酒精度为10.2%vol,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法 聚乙烯醇 糖化酶 酵母菌 共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根霉曲在麸曲白酒生产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侯红萍 肖冬光 《酿酒》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43,共2页
对活性根霉曲代替部分糖化酶生产麸曲白酒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糖化酶减半 ,添加0 4%活性根霉曲和 0 1%酿酒ADY ,培菌 12h的生产工艺是可行的 ,原料出酒率提高了 2 4个百分点 ,总酯含量提高 14 9% ,达到提量不降质的目的。
关键词 活性根霉曲 糖化酶 麸曲白酒 生产工艺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渣固态酒精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侯红萍 庞全海 《酿酒》 CAS 1998年第5期43-44,共2页
关于苹果渣酒精发酵,国外已有报道,但国内报道很少。Hang等(1981)报道,苹果渣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0℃〔1〕,Lonsane等(1985)报道,底物的含水量对固态酒精发酵有影响〔2〕,但关于苹果渣含水量及搅拌... 关于苹果渣酒精发酵,国外已有报道,但国内报道很少。Hang等(1981)报道,苹果渣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0℃〔1〕,Lonsane等(1985)报道,底物的含水量对固态酒精发酵有影响〔2〕,但关于苹果渣含水量及搅拌速度对酒精产量的影响未见报道。故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渣 酒精发酵 固态酒精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曲酒生产中根霉曲培菌糖化过程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侯红萍 肖冬光 《酿酒科技》 1999年第1期26-28,共3页
对根霉曲培菌糖化过程的动力学及耗氧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限氧条件下的试饭糖分及酶活力均比不限氧时低,要提高培菌糖化率和出酒率,必须供给一定量的氧分。酿酒试验结果表明,培菌时间以16小时左右为宜。
关键词 小曲酒 根霉曲 培菌糖化 动力学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Ⅲ与绿色木霉Ⅰ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侯红萍 杨盛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28,共4页
对黑曲霉Ⅲ与绿色木霉Ⅰ混合发酵所产纤维素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得到5个洗脱峰,其中峰2含内切葡聚糖苷酶和外切葡聚糖苷酶,且内切葡聚糖苷酶活最高;峰3含内切酶... 对黑曲霉Ⅲ与绿色木霉Ⅰ混合发酵所产纤维素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得到5个洗脱峰,其中峰2含内切葡聚糖苷酶和外切葡聚糖苷酶,且内切葡聚糖苷酶活最高;峰3含内切酶、外切酶及β-葡萄糖苷酶,酶系较全面;峰5含内切酶和外切酶;峰1和峰4没有纤维素酶活性。采用DEAF FF弱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对峰2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纯化得到1种内切葡聚糖苷酶组分,经SDS-PAGE电泳分析,其分子量为61.5 KD。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CMC酶活在pH4.0~6.0的条件下,可保持初始酶活的70%~80%,最适酶反应pH值为5.0;温度在30~50℃范围内,酶活较高,最适酶反应温度为50℃,若超过60℃,酶活迅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黑曲霉 绿色木霉 混菌发酵 纤维素酶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 被引量:1
8
作者 侯红萍 杜文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3-56,共4页
以一株产纤维素酶的黑曲霉菌株D2为出发菌,进行了微波一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到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纤维素酶突变菌株N14,其最适生长pHNN5.0~6.0、最适生长温度28℃-30℃,酶解反应的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50℃。通过单因素和... 以一株产纤维素酶的黑曲霉菌株D2为出发菌,进行了微波一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到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纤维素酶突变菌株N14,其最适生长pHNN5.0~6.0、最适生长温度28℃-30℃,酶解反应的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50℃。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突变株N14的最佳液态产酶条件是:麸皮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碳氮比4:1、起始pH值为6.5,接种量6%,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3d。在上述条件下,菌株滤纸(FPA)酶活最高,达363.5U/mL,是出发菌株的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微波 亚硝基胍(NTG) 诱变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糖化发酵剂对清香型大曲酒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侯红萍 肖冬光 《酿酒》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6-78,共3页
使用糖化酶或活性根霉曲和酿酒ADY代替部分大曲生产清香型大曲酒 ,比较不同糖化发酵剂对清香型大曲酒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减曲 4 0 %、添加 0 3%活性根霉曲的工艺 ,其原料出酒率比全大曲工艺提高了 5 8个百分点 ;与减曲 4 0 %、添... 使用糖化酶或活性根霉曲和酿酒ADY代替部分大曲生产清香型大曲酒 ,比较不同糖化发酵剂对清香型大曲酒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减曲 4 0 %、添加 0 3%活性根霉曲的工艺 ,其原料出酒率比全大曲工艺提高了 5 8个百分点 ;与减曲 4 0 %、添加糖化酶的工艺相比 ,其出酒率基本持平 ,但总酯含量提高了 2 3% ,从而达到减曲不降质的目的 ,做到在保证酒质的前提下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酶 活性根霉曲 清香型大曲酒 酿酒ADY 原料出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高固态低盐发酵酱油的质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红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9-20,共2页
如何提高固态低盐发酵酱油的质量侯红萍(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太谷030801)俗话说一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酱油在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 如何提高固态低盐发酵酱油的质量侯红萍(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太谷030801)俗话说一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酱油在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讲究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固态低盐发酵 工艺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曲为糖化发酵剂液固发酵法生产食醋
11
作者 侯红萍 庞全海 晓兵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17-19,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的中小型醋厂象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山西省仅中小型醋厂就有二百多家,在酿醋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许多醋厂仍延用传统的固态双边或三边发酵法,存在着技术落后、工艺不科学、产量低。
关键词 食用醋 大曲 麸曲 发酵剂 液固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颗粒固定酵母菌及在生料酿制白酒中的应用
12
作者 侯红萍 张磊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1-53,56,共4页
以陶瓷颗粒吸附酵母细胞后,再采用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混合液包埋制备固定化酵母菌。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固定条件为:陶瓷颗粒直径4mm、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浓度比为3:1、氯化钙-硼酸溶液的浓度为2%:4%。将固定化酵母应用于生料酿制白酒... 以陶瓷颗粒吸附酵母细胞后,再采用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混合液包埋制备固定化酵母菌。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固定条件为:陶瓷颗粒直径4mm、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浓度比为3:1、氯化钙-硼酸溶液的浓度为2%:4%。将固定化酵母应用于生料酿制白酒生产中,经20个批次的使用,其发酵性能稳定,原料出酒率达7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陶瓷颗粒 固定化酵母 液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方式对山药泡菜理化特性及微生物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马艳弘 魏建明 +3 位作者 侯红萍 张宏志 李亚辉 乔月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79-184,共6页
对比研究山药自然发酵、混料自然发酵、山药接种发酵、混料接种发酵等4种发酵方式对山药泡菜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并对其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接种发酵泡菜与自然发酵泡菜的发酵周期分别为11 d和14 d;与自然发酵... 对比研究山药自然发酵、混料自然发酵、山药接种发酵、混料接种发酵等4种发酵方式对山药泡菜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并对其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接种发酵泡菜与自然发酵泡菜的发酵周期分别为11 d和14 d;与自然发酵泡菜相比,接种发酵山药泡菜的pH值下降快、总酸含量高、亚硝酸盐含量低,乳酸菌数量多、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少,但其脆度与感官评分偏低;混料发酵山药泡菜口味纯正、品质优良,pH值为3,总酸含量为8.01 mg/kg。其中混料自然发酵亚硝酸盐含量1.4 mg/kg、乳酸菌数7.33(lg(CFU/mL))、菌落总数3.2(lg(CFU/mL))、大肠菌群数15 MPN/100 g、脆度2 975.00 g、感官评分89.10;混料接种发酵产品的亚硝酸盐含量1.2 mg/kg、乳酸菌数9.04(lg(CFU/mL))、菌落总数2.1(lg(CFU/mL))、大肠菌群数6 MPN/100 g、脆度2 765.00 g、感官评分86.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泡菜 发酵方式 理化特性 微生物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糖化酶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家东 姜子明 +2 位作者 曹彬 毕韬韬 侯红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16,24,共4页
研究了海藻酸钠包埋糖化酶与海藻酸钠/壳聚糖混合包埋糖化酶所得固定化糖化酶的性质,两种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都一样,分别为60℃和4.6,包埋法制得的固定化酶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比包埋-交联法制得的固定化酶的差。
关键词 包埋法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家东 王荣荣 侯红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3-176,共4页
综述了利用化学降解法、生物降解法、酶降解法制备高分子物质壳聚糖及其在食品工业、纺织工业、造纸工业医学、日化和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简要陈述。
关键词 壳聚糖 制备 应用 化学降解法 生物降解法 高分子物质 食品工业 酶降解法 纺织工业 造纸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降解纤维素混合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盛 侯红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23,共4页
研究了8株菌的生长及产酶情况,从而确定了4种组合方式;通过比较4组混合菌的酶活大小,最终确定组合2为降解纤维素效果最好的混合菌。优化混合菌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250mL三角瓶装量100mL,玉米芯和麸皮为碳源(4:1),酵母膏为氮源,... 研究了8株菌的生长及产酶情况,从而确定了4种组合方式;通过比较4组混合菌的酶活大小,最终确定组合2为降解纤维素效果最好的混合菌。优化混合菌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250mL三角瓶装量100mL,玉米芯和麸皮为碳源(4:1),酵母膏为氮源,碳氮比4:1,起始pH值为5.0,30℃、150r/min恒温振荡培养7d,FPA酶活达到281.6U/mL,分别是出发菌黑曲霉的2.67倍和绿色木霉的2.7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混合菌 酶活性 产酶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黄青霉、扣囊复膜孢酵母替代部分大曲提高食醋原料利用率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琪 王静慧 +3 位作者 花锦 王如福 侯红萍 霍乃蕊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32,共5页
从分离自山西老陈醋大曲中高产糖化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中筛选优良菌株,制成麸曲与大曲共发酵,采用混料回归设计确定最佳原料配比并检测食醋质量。结果表明,以菌株AS3.4309(M0)为对照菌株,筛选出产黄青霉(M4)和扣囊复膜孢酵母(M8),大曲... 从分离自山西老陈醋大曲中高产糖化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中筛选优良菌株,制成麸曲与大曲共发酵,采用混料回归设计确定最佳原料配比并检测食醋质量。结果表明,以菌株AS3.4309(M0)为对照菌株,筛选出产黄青霉(M4)和扣囊复膜孢酵母(M8),大曲与麸曲的最佳总添加量为主料的40%,其中大曲25.10%,M8麸曲6.81%,M4麸曲8.09%,安琪酵母0.06%,料水比1∶3(g∶m L),此时酒精度为11.2%vol。制成麸曲与大曲共发酵后酒精度显著高于菌株M0(P<0.05),与大曲单独发酵相比,麸曲M4+M8+大曲共酵提高原料利用率提高了31.81%,减少大曲用量37.25%,且食醋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黄青霉 扣囊复膜孢酵母 大曲 山西老陈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盛 侯红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7-30,共4页
纤维素酶是一种分解纤维素的高活性生物催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文章介绍了纤维素酶的特性、应用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特性 应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及生物法预处理秸秆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白春艳 魏如腾 侯红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1,共5页
对实验室分离筛选的3株绿色木霉和6株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及产酶情况进行了研究,综合确定绿色木霉绿2与芽孢杆菌S3为混合菌中产纤维素酶酶活最高的组合。在此基础上,采用解脂假丝酵母处理高粱秸秆。先将解脂假丝酵母的种子培养液按照3%... 对实验室分离筛选的3株绿色木霉和6株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及产酶情况进行了研究,综合确定绿色木霉绿2与芽孢杆菌S3为混合菌中产纤维素酶酶活最高的组合。在此基础上,采用解脂假丝酵母处理高粱秸秆。先将解脂假丝酵母的种子培养液按照3%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产酶培养基中,隔24 h将绿色木霉绿2的孢子悬浮液按照2.67%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产酶培养基中,再隔12 h将芽孢杆菌S3的种子培养液按照5.33%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产酶培养基中,测定出的滤纸酶活(FPA)最高,为389.89 U/m L,比优化前提高了1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枯草芽孢杆菌 混合菌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醅中醋酸菌的分离及产酸耐酸能力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琳 王如福 +2 位作者 侯红萍 张浩 霍乃蕊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22,27,共5页
以山西老陈醋正常发酵的醋醅为样品,从中分离并筛选出产酸高、耐酸能力强的醋酸菌菌株,为从微生物学角度改良食醋酿造工艺,提高产量和质量奠定基础。醋醅经富集培养,碳酸钙平板初筛,获得了14株产透明圈较大的菌株,命名为JC1-JC14... 以山西老陈醋正常发酵的醋醅为样品,从中分离并筛选出产酸高、耐酸能力强的醋酸菌菌株,为从微生物学角度改良食醋酿造工艺,提高产量和质量奠定基础。醋醅经富集培养,碳酸钙平板初筛,获得了14株产透明圈较大的菌株,命名为JC1-JC14,经鉴定11株为醋酸杆菌。产酸能力强的菌株,其耐酸能力也较强。测定产酸量,5株产酸能力强的菌株依次为JC 7(18.30g/L)>JC 5(15.90g/L)>JC10(13.95g/L)>JC 8(13.35g/L),这5株醋酸杆菌在发酵后期,其产酸速率基本不受影响,酸性环境反而更利于JC8产酸。筛选出的这5株醋酸菌,产酸高、耐酸强,有望用于高酸度醋的发酵生产,将其改良还可用于液态发酵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醋酸杆菌 产酸 耐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