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产后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初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
被引量:
27
1
作者
侯燕文
黄蓉
+1 位作者
李艳
庄薇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3期6-10,共5页
目的 探讨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初产妇及健康足月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母婴皮肤接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6-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 探讨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初产妇及健康足月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母婴皮肤接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6-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产妇分娩后即刻给予母婴皮肤接触1h,对照组产妇分娩后给予母婴皮肤接触至会阴伤口缝合完毕,约20-30min,评价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吸吮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情况、产后第1天新生儿有效吸吮次数、出院当天泌乳量及出院时的喂养方式。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首次母乳喂养吸吮时间为(17.06±8.66)min,长于对照组的(12.11±9.0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7,P〈0.05);观察组产妇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后第1天新生儿有效吸吮次数、出院当天泌乳量及出院时的纯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产后持续1h的母婴皮肤接触有利于促进初产妇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接触
初产妇
母乳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断脐时间对足月儿贫血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
11
2
作者
黄蓉
万宏伟
+3 位作者
侯燕文
周敏
朱静
朱毓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81-83,共3页
目的 综合评价早断脐与晚断脐对足月儿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断脐时机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等数据库检索关于延迟断脐研究的随机对...
目的 综合评价早断脐与晚断脐对足月儿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断脐时机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等数据库检索关于延迟断脐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以RevMan5.1软件进行定量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晚断脐组出生时血红蛋白浓度、出生后2h内红细胞压积、出生后24~48 h血红蛋白浓度均高于早断脐组(SMD为0.76、0.02、1.46),出生4~6个月时早断脐组铁缺乏症发病风险高于晚断脐组(OR=0.36);而出生后两组红细胞增多症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差异(OR=2.61,P>0.05).结论 晚断脐是预防婴幼儿贫血的一种较为有效、廉价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儿
断脐时间
延迟断脐
贫血
红细胞增多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
15
3
作者
万宏伟
侯燕文
+1 位作者
丁梅
洪莉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0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在产科实施"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恢复和常见问题的影响。方法比较实施"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的产妇与实施岗位功能制护理模式的产妇产后尿潴留、奶胀的发生率、出院时和产后6周时的母乳喂养率,及...
目的探讨在产科实施"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恢复和常见问题的影响。方法比较实施"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的产妇与实施岗位功能制护理模式的产妇产后尿潴留、奶胀的发生率、出院时和产后6周时的母乳喂养率,及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出院时及产后6周的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知晓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后6h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72h内观察组未发生奶胀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发生奶胀的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贯制"责任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降低了产妇产后尿潴留、奶胀的发生率,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
岗位功能制护理
孕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子宫内膜癌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
20
4
作者
洪莉华
汪冰倩
+1 位作者
王菁
侯燕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MC)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创伤后成长(PTG)水平,分析影响患者术后PTG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护理部收治的120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EMC患者资料,根据出院...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MC)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创伤后成长(PTG)水平,分析影响患者术后PTG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护理部收治的120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EMC患者资料,根据出院后PTG评定量表评分,将其分为PTG水平正常组(PTG评定量表评分≥70分,75例)和PTG水平低下组(PTG评定量表评分<70分,45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MC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PTG的影响因素。结果PTG水平低下组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为Ⅱ期占比、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占比、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3分占比及压力知觉量表(PSS)评分高于PTG水平正常组,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分低于PTG水平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Ⅱ期、SAS评分≥50分、SDS评分≥53分、高PSS评分是EMC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PTG水平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高SSRS评分是其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EMC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PTG水平受社会支持、压力知觉、心理负性情绪、FIGO分期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全子宫切除术
创伤后成长
社会支持
压力知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产后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初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
被引量:
27
1
作者
侯燕文
黄蓉
李艳
庄薇
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护理部
出处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3期6-10,共5页
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540345)
文摘
目的 探讨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初产妇及健康足月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母婴皮肤接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6-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产妇分娩后即刻给予母婴皮肤接触1h,对照组产妇分娩后给予母婴皮肤接触至会阴伤口缝合完毕,约20-30min,评价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吸吮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情况、产后第1天新生儿有效吸吮次数、出院当天泌乳量及出院时的喂养方式。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首次母乳喂养吸吮时间为(17.06±8.66)min,长于对照组的(12.11±9.0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7,P〈0.05);观察组产妇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后第1天新生儿有效吸吮次数、出院当天泌乳量及出院时的纯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产后持续1h的母婴皮肤接触有利于促进初产妇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皮肤接触
初产妇
母乳喂养
Keywords
skin-to-skin contact
primipara
breast feeding
分类号
R473.71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断脐时间对足月儿贫血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
11
2
作者
黄蓉
万宏伟
侯燕文
周敏
朱静
朱毓
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
出处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81-83,共3页
文摘
目的 综合评价早断脐与晚断脐对足月儿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断脐时机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等数据库检索关于延迟断脐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以RevMan5.1软件进行定量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晚断脐组出生时血红蛋白浓度、出生后2h内红细胞压积、出生后24~48 h血红蛋白浓度均高于早断脐组(SMD为0.76、0.02、1.46),出生4~6个月时早断脐组铁缺乏症发病风险高于晚断脐组(OR=0.36);而出生后两组红细胞增多症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差异(OR=2.61,P>0.05).结论 晚断脐是预防婴幼儿贫血的一种较为有效、廉价的途径.
关键词
足月儿
断脐时间
延迟断脐
贫血
红细胞增多症
META分析
Keywords
term neonates
timing for cord clamping
delayed cord clamping
anemia
polycythemia
meta-analysis
分类号
R473.71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
15
3
作者
万宏伟
侯燕文
丁梅
洪莉华
机构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出处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0期8-10,共3页
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申康中心2008年“临床优化管理”科研课题(SHDC2008613)
文摘
目的探讨在产科实施"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恢复和常见问题的影响。方法比较实施"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的产妇与实施岗位功能制护理模式的产妇产后尿潴留、奶胀的发生率、出院时和产后6周时的母乳喂养率,及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出院时及产后6周的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知晓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后6h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72h内观察组未发生奶胀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发生奶胀的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贯制"责任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降低了产妇产后尿潴留、奶胀的发生率,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
岗位功能制护理
孕产妇
Keywords
consistency primary nursing model
functional nursing model
pregnant woman
分类号
R197.323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子宫内膜癌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
20
4
作者
洪莉华
汪冰倩
王菁
侯燕文
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护理部
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护理部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MC)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创伤后成长(PTG)水平,分析影响患者术后PTG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护理部收治的120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EMC患者资料,根据出院后PTG评定量表评分,将其分为PTG水平正常组(PTG评定量表评分≥70分,75例)和PTG水平低下组(PTG评定量表评分<70分,45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MC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PTG的影响因素。结果PTG水平低下组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为Ⅱ期占比、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占比、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3分占比及压力知觉量表(PSS)评分高于PTG水平正常组,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分低于PTG水平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Ⅱ期、SAS评分≥50分、SDS评分≥53分、高PSS评分是EMC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PTG水平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高SSRS评分是其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EMC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PTG水平受社会支持、压力知觉、心理负性情绪、FIGO分期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全子宫切除术
创伤后成长
社会支持
压力知觉
Keywords
Endometrial carcinoma
Total hysterectomy
Post-traumatic growth
Social support
Stress perception
分类号
R737.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产后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初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
侯燕文
黄蓉
李艳
庄薇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断脐时间对足月儿贫血影响的Meta分析
黄蓉
万宏伟
侯燕文
周敏
朱静
朱毓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
万宏伟
侯燕文
丁梅
洪莉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子宫内膜癌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洪莉华
汪冰倩
王菁
侯燕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