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负荷大鼠脑组织Cu、Zn、Fe分布及其对神经元细胞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佳炜 侯焕喜 +5 位作者 王训 吴君霞 程楠 韩咏竹 胡纪源 杨任民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1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铜负荷大鼠不同脑区脑组织Cu、Zn、Fe分布,并探讨其对神经元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均分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含硫酸铜1 g/kg的粉状饲料和0.185%硫酸铜水,对照组正常喂饲。第12周结束时,取血、... 目的观察铜负荷大鼠不同脑区脑组织Cu、Zn、Fe分布,并探讨其对神经元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均分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含硫酸铜1 g/kg的粉状饲料和0.185%硫酸铜水,对照组正常喂饲。第12周结束时,取血、脑组织标本,检测血和不同脑区Cu、Zn、Fe及Cu/Zn-SOD、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各脑区脑组织Cu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Zn、Fe含量无明显变化;血清、大脑皮层及基底节区Cu/Zn-SOD活力均较对照组减低(P均<0.05),MDA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Cu负荷大鼠脑组织Cu含量明显增高,其对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可能与Cu/Zn-SOD活力减低、MDA含量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代谢障碍疾病 铜负荷 氧化性应激 细胞损伤 神经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8例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吕晓侠 侯焕喜 +3 位作者 刘红旗 王靖东 黄卫 任京京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258例眩晕患者,根据其临床特点结合辅助检查,分析其眩晕病因。结果 258例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41例(54.7%),后循环缺血54例(21.0%),神经症33例(12.8%),高血压病10例(... 目的探讨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258例眩晕患者,根据其临床特点结合辅助检查,分析其眩晕病因。结果 258例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41例(54.7%),后循环缺血54例(21.0%),神经症33例(12.8%),高血压病10例(3.9%),前庭神经元炎5例(1.9%),偏头痛5例(1.9%),梅尼埃病3例(1.2%),多发性硬化2例(0.8%),脑干出血2例(0.8%),桥脑小脑角肿瘤1例(0.4%),不明原因2例(0.8%)。结论 BPPV是眩晕患者最常见的原因。对眩晕患者需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合理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后循环缺血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血清Hcy、hs-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璨 侯焕喜 +1 位作者 黄卫 刘红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于安徽省淮北矿工总医院接受治疗...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于安徽省淮北矿工总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ACI伴A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单数)与研究组(双数),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与双抗血小板干预,研究组基于对照组进行丁苯酞序贯疗法干预。治疗90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cy、hs-CRP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Hcy、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y、hs-CRP水平、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ACI合并AS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同时还可有效降低血清Hcy、hs-CRP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丁苯酞序贯疗法 双抗血小板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