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组学技术在乳牛隐性乳房炎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 1
-
-
作者
侯智明
张磊
何义波
张俊鹏
张树义
-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
-
出处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10-3518,共9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MD723805)
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21-110-3-10)。
-
文摘
乳房炎是乳牛的常见疾病,其形成原因较多。隐性乳房炎发病过程中不产生明显的临床表现,因而会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需采用合适的方法对隐性乳房炎加以防治。传统的检测手段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全面阐述其机制,与此同时,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组学技术能很好地探索隐性乳房炎的致病机制及宿主的抗病机制。其中,代谢组学能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药物和环境污染物的作用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来解释隐性乳房炎的生理病理变化;蛋白质组学能分析患病乳牛样本细胞中所有蛋白的表达,并阐明该蛋白的特性及结构功能,为诊断隐性乳房炎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基因组学能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等信息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从而实现关键基因的定位;而转录组学可检测到特殊环境及特殊生理状态下某些细胞、组织及生物体内的全部RNA表达量;表观组学能在不改变个体DNA序列的前提下使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从而起到调控性状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乳牛隐性乳房炎的致病机制及宿主的抗病机制,笔者综述了组学技术在乳牛隐性乳房炎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更深入地探索乳牛隐性乳房炎提供参考。
-
关键词
乳牛
隐性乳房炎
组学
遗传物质
生物标志物
-
Keywords
dairy cows
subclinical mastitis
omics
genetic material
biomarkers
-
分类号
S855.1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1979—1983年中国通货膨胀的测量和分析
- 2
-
-
作者
陈乃伦
侯智明
张海林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88年第4期38-45,共8页
-
文摘
序言在相当长时期里保持物价的相对稳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之一。可是,三十年来也的确出现过几次通货膨胀。四十年代末期的物价飞涨,在1950年得到控制以后,通货膨胀的压力于1953年和1956年再度出现。不过,这两次压力都比较小,并且很快被克服了。1958—1959年大跃进之后,生产和财政严重亏损,从而引起1960—1962年间的价格水平急剧上升,此次通货膨胀的压力比较强烈。
-
关键词
中国通货膨胀
价格水平
流通速度
零售商品
商品供应
价格结构
浮动价格
延续时间
零售价格指数
四十年代
-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