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筋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侯晓宙 殷京 +5 位作者 王海洋 谷金玉 万田豪 杨满红 夏迪 张清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51-257,共7页
目的:探讨理筋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iater epicondylitis,LE)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别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电力医院、北京丰盛骨伤科专科医院收集LE患者192例,采... 目的:探讨理筋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iater epicondylitis,LE)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别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电力医院、北京丰盛骨伤科专科医院收集LE患者1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6例,男36例,女60例;年龄28~60(41.20±5.50)岁;病程1~14(5.24±1.35)d;予理筋拔戳揉捻法配合肘关节练功法治疗,隔日1次,治疗2周。对照组96例,男33例,女63例;年龄26~60(43.35±7.75)岁;病程1~14(5.86±1.48)d,予外用扶他林配合护肘关节固定治疗,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11、13天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特种医院评分系统(Hospital for Surgery Scoring System,HSS)、肘关节旋前及旋后角度、腕关节掌屈及背伸角度、肘关节压痛,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美国特种医院评分系统2(Hospital for Surgery Scoring System2,HSS2)肘关节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14(12.0±1.6)d。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VAS分别为(6.83±1.36)、(6.79±1.58)分,末次治疗后降低至(1.49±1.09)、(2.11±1.81)分,其中治疗后第1、3、5、7、9、11、13天,治疗组VA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HSS评分分别为(61.73±11.00)、(36.47±12.45)分,末次治疗后提高至(94.42±5.90)、(91.44±9.11)分,其中治疗后第1、3、5、7、9、11、13天,治疗组HS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5天,治疗组肘关节外旋角度、内旋角度分别为(66.41±12.69)°、(66.35±13.54)°,对照组为(62.08±16.03)°、(61.77±16.35)°;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肘关节外旋角度、内旋角度分别为(69.79±12.64)°、(70.02±13.55)°,对照组为(65.28±15.86)°、(65.09±16.67)°,以上时间点治疗组肘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5天,治疗组腕关节背伸、掌屈角度为(39.43±15.94)°、(46.68±11.10)°,对照组为(38.51±18.49)°、(44.27±13.58)°;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腕关节背伸、掌屈角度分别为(42.52±16.50)°、(49.23±10.96)°,对照组为(41.18±20.09)°、(46.64±14.63)°;治疗组腕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3天,治疗组HSS2为(93.61±6.32)分,高于对照组(92.06±7.94)分(P<0.05)。两组各时间点肘关节压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他林外用联合肘部固定和理筋拔戳揉捻手法均能有效改善LE的症状,理筋拔戳揉捻手法较扶他林外用治疗具有止痛时间长和恢复肘关节功能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肱骨外上髁炎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筋骨并重”理论探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凯明 朱立国 +3 位作者 李玲慧 王尚全 张清 侯晓宙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11期63-65,共3页
从筋骨并重角度出发,探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指出“筋骨并重”理论倡导注重“筋与骨”的矛盾关系,以恢复骨关节功能与结构稳定为目标;临床多应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主要通过“调补肝肾”“强壮筋骨”改善... 从筋骨并重角度出发,探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指出“筋骨并重”理论倡导注重“筋与骨”的矛盾关系,以恢复骨关节功能与结构稳定为目标;临床多应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主要通过“调补肝肾”“强壮筋骨”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受限、疼痛、肿胀等症状,修复软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筋骨并重 补肾活血中药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生物力学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殷京 李俊杰 +6 位作者 赵宝力 刘广伟 侯晓宙 李凯明 杨满红 王平 张清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08-513,共6页
目的:量化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生物力学参数,探讨患者个体特征对手法操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0~50(34.37±8.41)岁,病程1~11(6.05±2.71)个月,采... 目的:量化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生物力学参数,探讨患者个体特征对手法操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0~50(34.37±8.41)岁,病程1~11(6.05±2.71)个月,采用生物力学传感器测量同一手法术者对患者患侧肘关节实施拔戳揉捻手法的生物力学参数,量化生物力学参数并研究参数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同时采集患者个体特征学参数,分析不同患者个体特征对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拔戳揉捻手法各阶段生物力学参数量化结果,旋后揉捻力(31.17±2.99)N,屈曲拔按力(44.99±2.38)N,旋前揉捻力(31.03±2.75)N,拔直戳按力(48.75±2.09)N,参数相关性分析显示旋后揉捻力与旋前揉捻力参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屈曲拔按力与拔直戳按力参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对患者个体特征参数与手法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体重与旋后揉捻力间呈显著相关,患者肘部压痛值与屈曲拔按力存在显著相关,患者病程与拔直戳按力呈显著相关。结论: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在体操作力大小具有一定的标准,手法各阶段术者操作的作用力趋势具有系统性,患者的体重、患肘压痛情况与病程是影响拔戳揉捻手法操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戳揉捻手法 肱骨外上髁炎 生物力学现象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搬法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4
作者 殷京 黄法森 +4 位作者 孙长贺 李凯明 王林 侯晓宙 张清 《江西中医药》 2019年第11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传统清宫正骨手法中常用手法三搬法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LDH患者60例,按照数字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 目的:观察传统清宫正骨手法中常用手法三搬法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LDH患者60例,按照数字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清宫正骨手法推拿和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单用清宫正骨手法治疗,3d治疗1次,治疗3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JOA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生活症状评分及JOA临床体征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搬法联合刺络放血治疗LDH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清宫正骨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搬法 刺络放血疗法 清宫正骨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