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情绪性语音加工的正性偏向——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丹丹 陈钰 +4 位作者 敖翔 孙国玉 刘黎黎 侯新琳 陈玉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2-470,共9页
准确解码语音中的情绪信息能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此能力对新生儿和婴儿尤其重要,因为人类刚出生时听觉系统远比视觉系统发育得完善。虽然已有研究表明5~7月龄的婴儿能分辨不同情绪种类的语音,但目前对新生儿的研究还非常少。人... 准确解码语音中的情绪信息能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此能力对新生儿和婴儿尤其重要,因为人类刚出生时听觉系统远比视觉系统发育得完善。虽然已有研究表明5~7月龄的婴儿能分辨不同情绪种类的语音,但目前对新生儿的研究还非常少。人类是否在出生时即具有分辨不同种类情绪性语音的能力?新生儿对情绪的加工是否存在正性或负性偏向?本文选用odd-ball范式考察高兴、恐惧、愤怒三种韵律性语音在1~6天龄新生儿大脑中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实验1直接对比三种情绪性条件,发现新生儿大脑的额区(F3和F4电极点)可以区分情绪性语音的正负性,正性(高兴)语音诱发的"失匹配反应"幅度明显大于负性(愤怒和恐惧)语音。实验2采用偏差和标准刺激反转的odd-ball范式,证实了实验1的结果并非源于三种情绪语音物理属性的差异。本文的结果提示,新生儿大脑可自动辨别正性与负性情绪语音,但尚不能将愤怒和恐惧两种负性语音区分开来。更重要的是,高兴语音比两种负性语音诱发了更大的失匹配反应,这一结果首次从神经学层面(电生理指标)为新生儿情绪性语音加工的正性偏向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正性偏向 高兴语音 恐惧语音 愤怒语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价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脑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佳 侯新琳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4期218-222,共5页
目的 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评价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母亲血糖控制情况对新生儿脑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 目的 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评价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母亲血糖控制情况对新生儿脑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且母亲诊断为GDM的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共纳入患儿115例。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满意组与不满意组,每组再分为饮食运动与胰岛素治疗两个亚组。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内检测血糖;出生后72小时内进行aEEG监测,以振幅、原始脑电和睡眠周期任一项异常为aEEG异常。超声测量侧脑室后角比值,该比值〉0.5为异常。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GDM母亲血糖控制情况对新生儿aEEG结果的影响。结果 血糖控制满意组新生儿aEEG异常的比例低于血糖控制不满意组[13%(11/88)与85%(23/27),χ~2=52.4,P〈0.05]。血糖控制满意者中,饮食运动组与胰岛素组的新生儿aEEG异常比例分别为11%(8/74)与21%(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P〉0.05)。血糖控制不满意者中,饮食运动组与胰岛素组的新生儿aEEG异常比例分别为83%(20/24)与100%(3/3),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6,P〉0.05)。共有34例患儿aEEG异常,其中23例轻度振幅异常,无重度异常者;34例患儿的原始脑电均不连续。新生儿血糖正常组与低血糖组aEEG异常的比例分别为27%(11/41)与31%(23/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P〉0.05)。72例新生儿aEEG与头颅B超结果均正常,13例两项检查结果均异常,诊断符合率为74%(85/115)。结论 GDM母亲血糖控制不满意,对新生儿脑发育影响较大;采用aEEG可帮助评价新生儿的脑发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脑发育 振幅整合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应用罗伊氏乳杆菌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李旭冉 邢蒙 +3 位作者 张银柱 王瑞娟 侯新琳 杨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7期94-98,共5页
目的观察早产儿应用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北京和睦家医院出生且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6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添加益生菌组和不添加益生菌组。不添加益生菌组采取普通治... 目的观察早产儿应用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北京和睦家医院出生且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6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添加益生菌组和不添加益生菌组。不添加益生菌组采取普通治疗;添加益生菌组在普通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持续服用至出院。同时根据胎龄分为≤28周(10例)、>28周(53例),根据体重分为≤1500 g(26例)、>1500 g(37例)。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添加益生菌组呕吐消失时间、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短于不添加益生菌组,满月体重增长多于不添加益生菌组(P<0.05)。胎龄≤28周,添加益生菌组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短于不添加益生菌组(P<0.05)。胎龄>28周,添加益生菌组呕吐消失时间、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短于不添加益生菌组,满月体重增长多于不添加益生菌组(P<0.05)。出生体重≤1500 g,添加益生菌组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短于不添加益生菌组,满月体重增长多于不添加益生菌组(P<0.05)。出生体重>1500 g,添加益生菌组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短于不添加益生菌组,满月体重增长多于不添加益生菌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院内感染。结论使用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可缩短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满月体重增长更多,对早产儿治疗有明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 早产儿 全胃肠内营养 体重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