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往真实的和想象的空间的旅程——析爱德华·苏贾的“第三空间”理论 被引量:12
1
作者 侯斌英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爱德华·苏贾的空间理论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第三空间"理论和"作为他者化的第三化"批评策略,而且还结合空间女权主义批判、后殖民批判以及都市研究批判来验证自身理论的有效性。苏贾的理论始终强调融历史性、空... 爱德华·苏贾的空间理论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第三空间"理论和"作为他者化的第三化"批评策略,而且还结合空间女权主义批判、后殖民批判以及都市研究批判来验证自身理论的有效性。苏贾的理论始终强调融历史性、空间性、社会性三者为一体的"三元辩证"思维和跨学科的研究视野,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对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都很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 想象 第三空间 三元辩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宪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批判性借鉴 被引量:2
2
作者 侯斌英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08-113,共6页
20世纪80年代,冯宪光率先在国内展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系统研究,他努力全面准确地述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与中国新时期文艺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批判地借鉴其优秀成果。他从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体论形态角度... 20世纪80年代,冯宪光率先在国内展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系统研究,他努力全面准确地述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与中国新时期文艺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批判地借鉴其优秀成果。他从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体论形态角度入手,提出从人类学文论、意识形态批评文论、艺术生产文论、政治学文论四种形态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从中国传统哲学和文艺理论中吸收具有启示意义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为建构我国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做出了开拓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宪光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借鉴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詹姆逊论大众文化 被引量:1
3
作者 侯斌英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8-91,共4页
詹姆逊认为,大众文化不同于通俗文化;大众文化作为意识形态不仅具有压迫性质,还具有鸟托邦性质;大众文化主要手法是拚凑,拼凑使其具有了娱乐性;进入后现代社会,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一起溶为后现代文化。
关键词 大众文化 詹姆逊 通俗文化 意识形态 后现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研究视野下受众研究的嬗变 被引量:4
4
作者 侯斌英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20-124,共5页
从法兰克福学派的被动受众观到霍尔“编码/解码”模式中对受众主动性的肯定,再到费斯克对受众创造性的张扬,受众研究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社会制度的不同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导致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与中国大众文化现实之间产生隔膜。... 从法兰克福学派的被动受众观到霍尔“编码/解码”模式中对受众主动性的肯定,再到费斯克对受众创造性的张扬,受众研究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社会制度的不同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导致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与中国大众文化现实之间产生隔膜。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其实应该是一种“主体间性”关系,应该把“主体间性”概念引入当代受众研究的视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受众研究 嬗变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的一曲挽歌——读格非的《不过是垃圾》
5
作者 侯斌英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3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格非 垃圾 《小说月报》 挽歌 叙事风格 《长城》 小说叙事 叙事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