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DF纳米包芯纱线的连续制备及其无线传感应用
1
作者 魏子君 杨伟峰 +4 位作者 侯成义 李克睿 李耀刚 王宏志 张青红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随着可穿戴领域的发展,满足穿戴设备的能量需求和实现数字信号无线传输技术变得尤为迫切。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技术的纤维及纤维组件,在能量收集和自供电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采用共轭静电纺丝技术连续制备聚偏二氟乙烯(PVDF... 随着可穿戴领域的发展,满足穿戴设备的能量需求和实现数字信号无线传输技术变得尤为迫切。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技术的纤维及纤维组件,在能量收集和自供电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采用共轭静电纺丝技术连续制备聚偏二氟乙烯(PVDF)纳米包芯纱线,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及水接触角等方法对纤维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以所制备的纳米包芯纱线为TENG的能量来源,结合电感电容(LC)谐振电路,构建无线传感织物。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摩擦电纱线不仅可数字刺绣,还具备136.2°的疏水接触角,并能与多种织物摩擦产生电荷,展现出优异的电学输出性能。此外,通过调控纤维刺绣图案和并联外部电容,能够区分谐振信号的频率,实现无线电话拨号功能。这种将纳米包芯纱线与LC谐振电路结合的方法为下一代自供电无线传感纺织品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包芯纱线 无线传感 LC谐振电路 可穿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基褶皱薄膜的制备及其三模态红外调控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清洲 侯成义 +3 位作者 张青红 李耀刚 王宏志 李克睿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均辐射红外能量,通过调控辐射的方式,可实现目标红外隐身或热管理,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天器组件、伪装平台、防护服及容器包装等领域。然而,目前基于温度场、电场及机械应变的热辐射红外调控技术,仅能实现高发射-低... 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均辐射红外能量,通过调控辐射的方式,可实现目标红外隐身或热管理,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天器组件、伪装平台、防护服及容器包装等领域。然而,目前基于温度场、电场及机械应变的热辐射红外调控技术,仅能实现高发射-低发射或高反射-高透过两种模式间的切换,尚缺乏三模态间的灵活调控。采用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作为弹性体基底,碳化钛(Ti_(3)C_(2)T_(x)MXene)作为红外调控层,通过预拉伸法制备褶皱MXene/SEBS-SBS三模态红外调控薄膜,对不同应变状态下的复合薄膜进行了微观形貌观察及红外光谱分析,旨在探究其红外性能与所施加应变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MXene薄膜的引入显著提高了SEBS-SBS弹性基底的断裂伸长率(475%)和拉伸强度(0.52 MPa)。在机械应变作用下,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在中远红外波段实现了调控效果:发射率由0应变时的0.40降至100%应变时的0.26,而透过率则由100%应变时的0.56%显著提升至200%应变时的24%。这一发现为红外调控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褶皱结构 三模态 红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极电致发光纤维的连续制备及其可视化液体传感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小锐 杨伟峰 +4 位作者 李克睿 李耀刚 张青红 王宏志 侯成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9-1057,共9页
随着柔性电子产品、智能传感器、智能穿戴等领域的兴起,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柔性电致发光纤维以其便携性、柔软性及可编织性,为可视化传感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受限于其大多为双电极结构,制备工艺复杂,使其在成... 随着柔性电子产品、智能传感器、智能穿戴等领域的兴起,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柔性电致发光纤维以其便携性、柔软性及可编织性,为可视化传感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受限于其大多为双电极结构,制备工艺复杂,使其在成本、器件均匀性、灵敏性及柔软性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开发了一种单电极电致发光纤维,通过简单、可扩展和低成本的制造工艺,实现了电致发光纤维的连续制备。且通过无线驱动的方式实现了电致发光,单电极纤维接受无线电场能量,通过接地线与大地、无线发射源形成闭合回路,从而消除了对外部电源的依赖。单电极电致发光纤维由导电层、介质层和发光层构成,发光波长为456 nm,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发光性能及柔软性。单电极电致发光纤维可应用于溶液的可视化传感,其发光强度对于氯化钠浓度的识别度可达到0.001%(质量分数),具有出色的灵敏度,在汗液检测及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发光纤维可进一步编织成发光织物,其透气性及力学方面均与普通的商用面料相媲美,并可实现不同浓度氯化钠的可视化传感。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无线驱动的单电极电致发光纤维具有实现视觉显示和通信功能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纤维 可视化传感 连续制备 无线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与材料的交响:硫化锌基场致发光纤维
4
作者 常博雅 郭素文 +5 位作者 郑岩 李克睿 李耀刚 张青红 王宏志 侯成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58-1766,共9页
近年来,场致发光(EL)技术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和视觉交互传感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兴趣。硫化锌(ZnS)基场致发光器件因其优良的发光性能、高稳定性和耐久性,已经成为众多应用场景和可视化交互平台的焦点。本文系统回顾了硫化锌基场... 近年来,场致发光(EL)技术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和视觉交互传感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兴趣。硫化锌(ZnS)基场致发光器件因其优良的发光性能、高稳定性和耐久性,已经成为众多应用场景和可视化交互平台的焦点。本文系统回顾了硫化锌基场致发光材料的性能,深入探讨了其发光机制、器件设计和应用研究,着重分析了硫化锌基场致发光纤维的最新研究动态,揭示了其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致发光纤维 柔性 显示 智能可穿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充能的多重荧光安全防伪织物的研究
5
作者 李明财 侯成义 +3 位作者 张青红 李克睿 王宏志 吉亚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1,共5页
SrS∶Eu,Sm具有红外响应频带宽、效率高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上转换荧光防伪材料。以高温固相法和共沉淀法规模化制备出SrS∶Eu,Sm和NaYF4∶Yb,Er上转换荧光粉(SrS-NaYF4UCPs),通过共混后丝网印刷得到具有多波段、宽频带响应的安全防伪织... SrS∶Eu,Sm具有红外响应频带宽、效率高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上转换荧光防伪材料。以高温固相法和共沉淀法规模化制备出SrS∶Eu,Sm和NaYF4∶Yb,Er上转换荧光粉(SrS-NaYF4UCPs),通过共混后丝网印刷得到具有多波段、宽频带响应的安全防伪织物,织物经过日光下充能后在980nm激发光下印刷图案会逐渐变色发光,在850nm红外摄像头及智能手机红外镜头下可响应发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等多种表征手法,对所制备荧光粉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证明了该织物在防伪、防偷拍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宽频带 丝网印刷 光充能 防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电缆用超疏水二氧化硅@石英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6
作者 张港澳 秦宗益 +6 位作者 张亚闪 侯成义 张青红 李耀刚 靳志杰 王宏志 李克睿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7,共5页
具有低介电常数的SiO_(2)复合材料在低介电和隔热保温材料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SiO_(2)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吸水性强、保存条件苛刻等问题。使用疏水改性剂(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硬脂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对SiO_(2)@石英纤... 具有低介电常数的SiO_(2)复合材料在低介电和隔热保温材料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SiO_(2)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吸水性强、保存条件苛刻等问题。使用疏水改性剂(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硬脂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对SiO_(2)@石英纤维复合材料进行改性,研究疏水改性剂类型及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疏水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的HMDS改性复合材料的疏水改性效果最好(接触角为151.6°),保存240d后接触角最低为132.6°,200℃煅烧后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低至1.87。将疏水改性SiO_(2)@石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同轴通信电缆,所得电缆的电压驻波比为1.48,衰减值为1.56dB,特性阻抗为48Ω。疏水改性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缆性能,在通信电缆等领域展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石英纤维复合材料 低介电常数 疏水改性 同轴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增强复合电解质的电致变色纤维
7
作者 翟凯悦 范庆超 +5 位作者 吴锡录 侯成义 张青红 李耀刚 王宏志 李克睿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4,共5页
具有光反射调节的电致变色纤维在智能服装、自适应伪装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有的电致变色纤维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电化学稳定性差、切换速度慢等问题。使用SiO_(2)纳米颗粒对电致变色电解质进行改性,对基于改性电解质制备的电... 具有光反射调节的电致变色纤维在智能服装、自适应伪装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有的电致变色纤维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电化学稳定性差、切换速度慢等问题。使用SiO_(2)纳米颗粒对电致变色电解质进行改性,对基于改性电解质制备的电致变色纤维的光学性能、电化学性能进行讨论,同时分析SiO_(2)纳米颗粒对变色材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SiO_(2)改性电致变色纤维的着色效率达53.1 cm^(2)/C,展现出较快的切换速度(22.9/12.6 s);300个电化学循环后,仍具有良好的变色稳定性(光学反射对比度保持初始值的58.3%)。未掺杂SiO_(2)改性的电致变色纤维的着色效率(20.2 cm^(2)/C)较低、切换速度(34.7/38.4 s)较慢。此外,电致变色纤维器件具有优异的机械柔性,在可穿戴显示等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 电致变色 纤维 变色稳定性 变色切换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高升阻比两段翼型设计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侯成义 龚志斌 +1 位作者 刘城斌 周丽琼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8-151,214,共4页
针对某特定无人机的使用设计要求,在单段翼型设计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了高升阻比低雷诺数两段翼型的设计方法的分析与研究。采用求解椭圆型方程加控制点约束条件的"椭圆-控制点切割法"完成了两段翼型外形的生成,并针对巡航构型... 针对某特定无人机的使用设计要求,在单段翼型设计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了高升阻比低雷诺数两段翼型的设计方法的分析与研究。采用求解椭圆型方程加控制点约束条件的"椭圆-控制点切割法"完成了两段翼型外形的生成,并针对巡航构型的襟翼偏角对缝道参数进行了优化;应用MSES计算分析程序对所设计的两段翼型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估。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两段翼型的最大升力系数达到2.72,最大升阻比为158.71;与原始单段翼型相比,最大升力系数增大了74.35%,最大升阻比增大了28.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 高升阻比 两段翼型 翼型设计 翼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O算法的翼型气动外形优化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侯成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7-139,共3页
针对随机优化算法计算量大和最优响应面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采用EI最优策略综合平衡响应预测值及预测精度,建立了高效的优化系统.使用该方法进行了翼型气动外形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将翼型阻力系数降低22%,具有良好的优化精度... 针对随机优化算法计算量大和最优响应面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采用EI最优策略综合平衡响应预测值及预测精度,建立了高效的优化系统.使用该方法进行了翼型气动外形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将翼型阻力系数降低22%,具有良好的优化精度,而总计算耗时与粒子群算法相比约降低68%,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代理模型 翼型 数值模拟 E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用飞机结构抗坠性设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侯成义 葛东云 《航空工程进展》 2011年第1期70-77,共8页
飞机的飞行事故严重威胁着乘务人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在飞机设计的初级阶段加入抗坠性设计可以大大提高飞机的安全性能。本文简单回顾大型客机结构在抗坠毁性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内外大型飞机结构抗坠性的研究内容和... 飞机的飞行事故严重威胁着乘务人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在飞机设计的初级阶段加入抗坠性设计可以大大提高飞机的安全性能。本文简单回顾大型客机结构在抗坠毁性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内外大型飞机结构抗坠性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重点介绍了目前结构抗坠性设计的分析方法和思路,提出了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作用下的综合设计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结构 抗坠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项目管理组织平台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侯成义 张守华 《航空科学技术》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企业项目管理组织平台设计是保证企业长期成功地实施项目管理的核心,也是国际项目管理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目前企业项目管理组织平台类型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企业项目管理组织平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构架体系,给出了一种企业项... 企业项目管理组织平台设计是保证企业长期成功地实施项目管理的核心,也是国际项目管理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目前企业项目管理组织平台类型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企业项目管理组织平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构架体系,给出了一种企业项目管理组织平台设计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项目管理 组织平台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工程的UCAV系统中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炜 宋笔锋 侯成义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79,共4页
针对作战无人机系统中存在的认知工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当前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建立了地面控制系统设计的多学科优化概念模型,在综合分析相关的人的因素及若干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面向任务的认知工程综合模型框架。
关键词 作战无人机 认知工程 人的因素 地面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ZnS∶Cu基力致发光弹性体及其在视觉交互织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玥 杨伟峰 +4 位作者 陈浩廷 钟欣 曾国坪 李耀刚 侯成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09-1619,共11页
随着柔性电子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需求逐渐增多。其中,具有视觉交互功能的智能发光纺织品因其应用场景和功能的多样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ZnS∶Cu基力致发光弹性体仅在受到机械应力下就可以实现可见光的发射,具... 随着柔性电子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需求逐渐增多。其中,具有视觉交互功能的智能发光纺织品因其应用场景和功能的多样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ZnS∶Cu基力致发光弹性体仅在受到机械应力下就可以实现可见光的发射,具备可循环的力-光可视化传感特性,在智能发光服装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弹性聚合物基体网络结构调控、Al_(2)O_(3)纳米粒子掺杂的方法来增加应力传递位点,从而提高ZnS∶Cu复合弹性体的发光强度。通过挤出包覆、3D打印、丝网印刷等工艺实现了力致发光智能织物的连续化和图案化制备,改善了力致发光纺织品的力-光转换的灵敏度和穿戴舒适性问题,其在可穿戴传感、运动健康监测、智慧交通警示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致发光 弹性体 纳米粒子 可视化响应 发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厚度多层介质结构的一种三维数值半解析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秦 席德科 侯成义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1-76,共6页
应用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分层理论思维,建立起以样条函数、级数及插值相结合的新型三维数值半解析算法,以期解决复材层合变厚度结构的变形及内力分析,并作为该类型结构优化设计的高精度内核计算工具。本文方法克服了一般半解析方法对解... 应用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分层理论思维,建立起以样条函数、级数及插值相结合的新型三维数值半解析算法,以期解决复材层合变厚度结构的变形及内力分析,并作为该类型结构优化设计的高精度内核计算工具。本文方法克服了一般半解析方法对解析函数类型的过分依赖性;在原始数据准备、计算规模、数值精度、收敛特性及稳定性诸方面都较有限元方法有显著改善;特别对复材层合结构的变厚度区段,无需引入任何理论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数值半解析算法 变厚度 层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戴新材料 编织大未来——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15
作者 陈丽芸 侯成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可穿戴智能服饰——当今时尚与科技领域的一次革命性融合,在航空航天、国防军事、智能生活、医疗健康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高德纳公司预测,2016年可穿戴智能服饰的市场将达到100亿美元。谷歌、三星、苹果、微软等高科技公司已... 可穿戴智能服饰——当今时尚与科技领域的一次革命性融合,在航空航天、国防军事、智能生活、医疗健康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高德纳公司预测,2016年可穿戴智能服饰的市场将达到100亿美元。谷歌、三星、苹果、微软等高科技公司已竞相加入此领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欧洲Hewlett-Packard实验室等都相继在植入式柔性传感器、可穿戴能源装备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改性 柔性传感器 佐治亚理工 国家重点实验室 能源装备 植入式 石墨烯 国防军事 医疗健康 Hewle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降温纳米纤维医用防护服面料及传感系统集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钦鑫 侯成义 +3 位作者 李耀刚 张青红 秦宗益 王宏志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30,共7页
针对传统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差、功能单一等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具有辐射降温功能的二氧化硅/聚偏氟乙烯(SiO_(2)/PVDF)纳米纤维,采用热压法将SiO_(2)/PVDF纳米纤维与非织造布制成新型防护服面料(SiO_(2)/PVDF-NWF)。测试了Si... 针对传统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差、功能单一等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具有辐射降温功能的二氧化硅/聚偏氟乙烯(SiO_(2)/PVDF)纳米纤维,采用热压法将SiO_(2)/PVDF纳米纤维与非织造布制成新型防护服面料(SiO_(2)/PVDF-NWF)。测试了SiO_(2)/PVDF纳米纤维的结构和红外光透过率,以及新型防护服面料的穿着舒适性、防护性、辐射降温性能。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15%的PVDF纺丝液中,当SiO_(2)粒径为2μm,SiO_(2)与PVDF的质量比为0.15时,SiO_(2)/PVDF纳米纤维的红外光透过率最好;将传统防护服上的部分面料替换为SiO_(2)/PVDF-NWF,测试人员穿着时的服内温度比传统防护服低2℃,相对湿度下降5%。此外,在辐射降温防护服面料上集成了血氧、温湿度和定位传感器,构筑了多功能防护系统,其在医疗应急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服面料 二氧化硅/聚偏氟乙烯 静电纺丝 辐射降温 多功能防护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服装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17
作者 顾伟 侯成义 +2 位作者 张青红 李耀刚 王宏志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7-843,共7页
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进服装向智能方向发展,通过赋予服装信息传感和通信等功能,便于用户更好地感知自身与外界信息,从而达到人机交互的功能。综述了智能服装的由来,讨论了智能变色、能量储存与采集、柔性智能传感和智能变形4个智能... 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进服装向智能方向发展,通过赋予服装信息传感和通信等功能,便于用户更好地感知自身与外界信息,从而达到人机交互的功能。综述了智能服装的由来,讨论了智能变色、能量储存与采集、柔性智能传感和智能变形4个智能服装主要发展方向,阐述了智能服装的发展趋势及技术瓶颈,可以预期未来智能服装将向高集成度、多功能、低成本和安全耐用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服装 智能变色 能量储存与采集 柔性智能传感 智能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Xenes的功能纤维的制备及其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晓辉 侯成义 +3 位作者 李耀刚 李克睿 张青红 王宏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9-118,共20页
在电子信息和物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人类对可穿戴电子器件和智能织物的需求愈发突出,功能纤维作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功能纤维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的基础构筑单元。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s)作为一种... 在电子信息和物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人类对可穿戴电子器件和智能织物的需求愈发突出,功能纤维作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功能纤维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的基础构筑单元。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s)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材料,凭借其高电导率、优异的可加工性能、可调节的表面特性以及出色的机械强度等优点,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也逐渐成为构筑功能纤维的重要单元。本文将主要综述MXenes的湿化学、熔融盐、无氟试剂刻蚀等方法和力学、电学、光学和化学稳定性等性能,阐述基于该材料制备的功能纤维在传感、储能以及其他智能领域的应用,最后讨论了基于MXenes材料的功能纤维的未来应用前景和技术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MXenes 功能纤维 可穿戴设备 智能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PA6辐射降温长丝及其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小双 李耀刚 +2 位作者 张青红 侯成义 王宏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38,244,共5页
将被动式辐射冷却结构纳入个人热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人类免受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SiO_(2)和聚酰胺6(PA6)为原料,采用工业化熔融纺丝方法制备具有被动辐射降温功能的长丝,并通过手动织布机将其编织成织物。测试了SiO_(... 将被动式辐射冷却结构纳入个人热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人类免受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SiO_(2)和聚酰胺6(PA6)为原料,采用工业化熔融纺丝方法制备具有被动辐射降温功能的长丝,并通过手动织布机将其编织成织物。测试了SiO_(2)/PA6长丝的无机粒子分散情况、纤维力学性能及其织物的室内外辐射降温性能。结果表明,无机粒子在纤维中分散均匀;当SiO_(2)粒径为4μm,质量占比为5%时,性能最优。同时,在模拟夜间冷却效果的实验中,与未添加SiO_(2)的织物相比,添加SiO_(2)的织物具有4℃的降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降温 二氧化硅/聚酰胺6 熔融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基紫精/离子液体复合电解质的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自豪 李贤英 +3 位作者 侯成义 张青红 李耀刚 王宏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107,共5页
通过调控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EMIM]TF_(2)N)在电解质中的比例,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将乙基二溴紫精(乙基紫精)作为电致变色剂加入电解液后制备出电致变色离子凝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其光学... 通过调控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EMIM]TF_(2)N)在电解质中的比例,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将乙基二溴紫精(乙基紫精)作为电致变色剂加入电解液后制备出电致变色离子凝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其光学性能以及离子电导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酸丙烯酯(PC)与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的体积比为1∶3时,所制电致变色离子凝胶性能较好,电导率达到最大为1.37mS/cm。将所制电致变色离子凝胶组装成电致变色器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C∶[EMIM]TF_(2)N=1∶3的电致变色离子凝胶所组装的电致变色器件展现出最佳电致变色性能,光调制范围达到61%,着色时间和褪色时间分别为26s和35s,着色效率达到180.5cm^(2)/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电致变色离子凝胶 乙基紫精 电致变色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