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13钢等离子渗氮-类金刚石膜(DLC)复合处理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侯惠君 代明江 +1 位作者 林松盛 张姣姣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研究了等离子渗氮-离子镀类金刚石膜复合处理工艺与未氮化离子镀类金刚石膜处理工艺对H13钢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等离子渗氮后镀类金刚石涂层复合处理的H13钢表面硬度、膜/基结合强度、耐磨性能等均优于未氮化镀类金刚石涂层的... 研究了等离子渗氮-离子镀类金刚石膜复合处理工艺与未氮化离子镀类金刚石膜处理工艺对H13钢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等离子渗氮后镀类金刚石涂层复合处理的H13钢表面硬度、膜/基结合强度、耐磨性能等均优于未氮化镀类金刚石涂层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复合处理 等离子渗氮 类金刚石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钨类金刚石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侯惠君 李洪武 +3 位作者 林松盛 朱霞高 林凯生 代明江 《广东有色金属学报》 2006年第3期184-187,共4页
采用无灯丝长条离子源结合非平衡磁控溅射的方法,在不同基体上制备了面积较大、光滑、均匀的掺钨类金刚石(W-DLC)膜层,用SEM、Raman、XPS、XRD、硬度计、划痕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手段分析和研究了膜层的形貌、结构及部分性能.结... 采用无灯丝长条离子源结合非平衡磁控溅射的方法,在不同基体上制备了面积较大、光滑、均匀的掺钨类金刚石(W-DLC)膜层,用SEM、Raman、XPS、XRD、硬度计、划痕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手段分析和研究了膜层的形貌、结构及部分性能.结果表明:膜/基硬度高,W—DLC/Si为Hv0.02515=3577;膜/基结合力在45-75N之间;摩擦系数小,抗磨损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钨类金刚石膜 无灯丝离子源 非平衡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钕铁硼永磁材料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及相关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芳 许伟 +2 位作者 代明江 林松盛 侯惠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23,共4页
着重概述了国内外应用于NdFeB永磁材料的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的种类、特点及所制备防护涂层耐腐蚀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NdFeB永磁材料的前处理和后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并提出NdFeB永磁材料PVD技术及相关工艺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 NDFEB永磁材料 物理气相沉积 耐腐蚀性能 前处理 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LED散热基片的金刚石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齐 韦春贝 +2 位作者 代明江 邱万奇 侯惠君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8-142,共5页
介绍了LED散热基片(金刚石-铜)的基本连接方式,分析金刚石与金属材料的直接焊接和金刚石先表面金属化后再和金属焊接的两种方式,概述了金刚石焊接检测技术并提出了金刚石钎焊存在的相关问题。对依次镀钛、银薄膜的金刚石块和镀银铜基片... 介绍了LED散热基片(金刚石-铜)的基本连接方式,分析金刚石与金属材料的直接焊接和金刚石先表面金属化后再和金属焊接的两种方式,概述了金刚石焊接检测技术并提出了金刚石钎焊存在的相关问题。对依次镀钛、银薄膜的金刚石块和镀银铜基片在500℃进行真空焊接研究,对焊接前后的样品进行XRD衍射分析得知:镀钛银的金刚石薄膜在焊接时,钛金属与金刚石表面的碳原子形成了碳化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金刚石 焊接 金属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衡磁控溅射沉积TiC/a-C多层膜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3
5
作者 肖晓玲 洪瑞江 +2 位作者 林松盛 李洪武 侯惠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4-687,672,共5页
本文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沉积技术,分别以石墨和甲烷气体为碳源,制备TiC/a-C多层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俄歇电子能谱仪和拉曼光谱仪等实验手段对所沉积的TiC/a-C多层膜的组织形态、结构及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 本文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沉积技术,分别以石墨和甲烷气体为碳源,制备TiC/a-C多层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俄歇电子能谱仪和拉曼光谱仪等实验手段对所沉积的TiC/a-C多层膜的组织形态、结构及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两种TiC/a-C薄膜中,TiC的晶粒呈柱状生长;用溅射石墨靶方法获得的TiC/a-C薄膜,无明显的层状结构,a-C相为石墨化和非石墨化的碳原子构成,碳原子的有序化程度较大;而采用甲烷气体为碳源沉积的TiC/a-C薄膜,呈规则的分层结构,碳原子的有序化程度低。采用过渡层及添加适当的金属元素能改善膜/基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a-C薄膜 非平衡磁控溅射 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金刚石/钛扬声器高音振膜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袁镇海 林松盛 +2 位作者 侯惠君 李似聪 朱霞高 《电声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扬声器 振膜材料 类金刚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丝到基体表面距离对HFCVD金刚石薄膜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赵齐 代明江 +2 位作者 韦春贝 邱万奇 侯惠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2-25,共4页
以紫铜为基体,在紫铜上先采用磁控溅射技术镀一层金属铬,再以H2和CH4作为反应气体,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FCVD)在铬过渡层上合成金刚石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镜(SEM)分析薄膜的结构、成分和... 以紫铜为基体,在紫铜上先采用磁控溅射技术镀一层金属铬,再以H2和CH4作为反应气体,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FCVD)在铬过渡层上合成金刚石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镜(SEM)分析薄膜的结构、成分和表面形貌,采用洛式硬度计压痕试验测量了膜基结合力,研究了钨丝-基体表面距离对金刚石薄膜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钨丝-基体表面距离在5~9mm时,金刚石晶型很好,薄膜致密度较好,晶粒的平均尺寸为6~7μm,薄膜内应力为-2.15 GPa;当钨丝-基体表面距离在9~15 mm时,金刚石的晶型相对较好,但薄膜致密性不好,晶粒的平均尺寸为7~8 μm,薄膜内应力为-1.59 GPa;当钨丝-基体表面距离大于15mm后,金刚石的晶型较差,不能形成连续的金刚石薄膜,晶粒的平均尺寸为5~6μm,薄膜内应力约为0 GPa;铬过渡层不能有效提高金刚石薄膜与铜基体的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铬过渡层 钨丝-基体表面距离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CrN/CrTiAlN/CrTiAlCN多元多层薄膜在微型钻头上的应用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松盛 代明江 +1 位作者 侯惠君 朱霞高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7-69,共3页
为了提高微电子线路板(PCB)加工用微型钻头的使用寿命及保证钻孔质量,采用中频反应磁控溅射、离子束辅助的方法分别在WC硬质合金和微型钻头上沉积了Cr/CrN/CrTiAlN/CrTiAlCN多元多层梯度硬质薄膜,研究了多层膜的结构、形貌及钻削性能。... 为了提高微电子线路板(PCB)加工用微型钻头的使用寿命及保证钻孔质量,采用中频反应磁控溅射、离子束辅助的方法分别在WC硬质合金和微型钻头上沉积了Cr/CrN/CrTiAlN/CrTiAlCN多元多层梯度硬质薄膜,研究了多层膜的结构、形貌及钻削性能。结果表明:在WC硬质合金上沉积的多层膜显微硬度为2631HV,膜/基结合力大于80N,摩擦系数为0.113;镀膜后微钻刃型完好,刃型角度没有改变,同一钻头不同部位沉积的膜层厚度一致;微钻镀膜后使用寿命提高1倍以上,且解决了断针、批锋、塞孔等问题,同时满足孔位精度、孔壁粗糙度等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多元多层薄膜 微型钻头 钻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S_2-C固体润滑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宋玉波 代明江 +3 位作者 余志明 韦春贝 侯惠君 林松盛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10年第4期530-533,共4页
为改善纯WS2薄膜在潮湿大气中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磁控溅射结合离子源的方法在TC4合金基体上沉积了WS2-C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对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及成分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显微硬度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薄膜的硬度及... 为改善纯WS2薄膜在潮湿大气中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磁控溅射结合离子源的方法在TC4合金基体上沉积了WS2-C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对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及成分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显微硬度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薄膜的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WS2-C复合薄膜的膜面较为平整,断面呈柱状晶方式生长、结构致密,C的原子比约为41%;WS2-C复合薄膜的显微硬度较纯WS2薄膜有所提高,随着法向载荷的加大,其摩擦系数有所降低,C的加入可以提高WS2薄膜在大气环境中的耐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2-C复合薄膜 TC4合金 摩擦系数 耐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直流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硬质合金上沉积氮化钛膜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戴达煌 谢红希 +3 位作者 侯惠君 黄邵江 刘兴诚 代明江 《广东有色金属学报》 1996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用直流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硬质合金上沉积TiN膜,研究了沉积工艺参数对膜层结构、膜层成分、断口形貌和膜层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700℃温度范围内,可以沉积出单相的TiN膜,膜层结构致密,硬度可达Hv215... 用直流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硬质合金上沉积TiN膜,研究了沉积工艺参数对膜层结构、膜层成分、断口形貌和膜层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700℃温度范围内,可以沉积出单相的TiN膜,膜层结构致密,硬度可达Hv21560N/mm2.在500片刀片装炉量的情况下,沉积室中不同部位的刀片均可得到相同结构和优异性能的膜层,因此采用此沉积法可以实现批量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法 硬质合金 氮化钛 镀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PCVD低温沉积无色透明类金刚石保护膜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霞高 侯惠君 +2 位作者 林松盛 袁镇海 戴达煌 《广东有色金属学报》 2006年第3期188-191,共4页
采用磁约束增强射频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RF—PCVD)低温沉积出无色透明的类金刚石保护膜(DLC),主要研究了炉压P0、射频功率Pf、自生负偏压U2、磁感应强度B、电极间距d、反应气体、镀膜时间t等工艺参数对成膜的影响... 采用磁约束增强射频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RF—PCVD)低温沉积出无色透明的类金刚石保护膜(DLC),主要研究了炉压P0、射频功率Pf、自生负偏压U2、磁感应强度B、电极间距d、反应气体、镀膜时间t等工艺参数对成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外加磁场B制约了带电粒子逃逸出电极空间,提高了反应气体的离化率及等离子体浓度和活性,并使非独立变量Pf和Uz成为独立变量,有利于工艺调节.当极间距大时,需适当提高Pf,Uz和C-H流量才可得到无色、较硬的DLC膜.在比功率密度大于0.009W·cm^-2·Pa^-1、C-H浓度即体积分数0.9%~1.4%及膜厚小于90nm的条件下,可沉积出无色透明、硬度较高的DLC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 类金刚石膜 比功率密度 磁感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电弧沉积类金刚石膜在电声中的应用——高保真DLC/Ti高音扬声器振膜的研发和生产
12
作者 袁镇海 林松盛 +2 位作者 侯惠君 朱霞高 李似聪 《广东有色金属学报》 2005年第1期26-29,共4页
阐述高保真类金刚石/钛高音振膜的研发和生产.在制备品质及外观兼优的纯钛振膜的基础上,利用阴极电弧沉积技术在钛膜上沉积类金刚石(DLC)膜层.结果显示各项物理性能及主观听感明显改善,并实现了批量生产,进入市场.
关键词 阴极电弧沉积 高保真 高音扬声器 类金刚石膜 振膜 研发 DLC TI 应用 电声 物理性能 沉积技术 批量生产 钛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的布气装置之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绍江 谢红希 +1 位作者 侯惠君 戴达煌 《广东有色金属学报》 2002年第1期21-25,共5页
推导了在设计真空镀膜设备时 ,计算镀膜室内布气管的直径和出气孔孔径的公式 ,di =[d-41- D-4L∑im=2(n + 1- m) /(h + 10 -6Bq) ]-1/4 ,以达到均匀布气的目的 .给出了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中的计算实例及应用情况 ,实践证明 ,用... 推导了在设计真空镀膜设备时 ,计算镀膜室内布气管的直径和出气孔孔径的公式 ,di =[d-41- D-4L∑im=2(n + 1- m) /(h + 10 -6Bq) ]-1/4 ,以达到均匀布气的目的 .给出了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中的计算实例及应用情况 ,实践证明 ,用此公式设计真空镀膜均匀布气装置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布气装置 设计 真空沉积 流量分布 管道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化工艺对双辉渗银不锈钢膜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孔维欢 侯惠君 +2 位作者 卢德宏 韦春贝 张玲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91-94,119,共5页
不锈钢双辉渗银处理获得的渗银层硬度较低且不耐磨,因此设计硬化方案对渗银不锈钢进行硬化,以改善其耐磨性。采用等离子氮碳共渗技术进行渗银层的改性工作,对不同工艺下膜层的微观形貌、成分及物相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其硬度及磨损... 不锈钢双辉渗银处理获得的渗银层硬度较低且不耐磨,因此设计硬化方案对渗银不锈钢进行硬化,以改善其耐磨性。采用等离子氮碳共渗技术进行渗银层的改性工作,对不同工艺下膜层的微观形貌、成分及物相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其硬度及磨损性能。两种硬化工艺下测得的硬度及磨损试验数据如下:渗银处理(×3h)+渗氮碳处理(×10h)工艺制备的试样表面硬度值为283HV0.025,15s,平均摩擦系数为0.4287,磨损失重为12.9mg;渗氮碳处理(×10h)+渗银处理(×3h)工艺制备的硬度值为544HV0.025,15s,平均摩擦系数为0.4266,磨损失重为11.5mg。可以看出渗银处理(×3h)+渗氮碳处理(×10h)工艺未提升渗银不锈钢的表面硬度,渗氮碳处理(×10h)+渗银处理(×3h)工艺将渗银不锈钢的表面硬度提升了近1倍。两种硬化工艺对渗银不锈钢的耐磨性能略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不锈钢 复合工艺 显微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Ti-TiN-Zr-ZrN多层膜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松盛 周克崧 +5 位作者 代明江 石倩 胡芳 侯惠君 韦春贝 刘建武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1-35,共5页
采用多靶位真空阴极电弧沉积技术,在TC11钛合金表面制备24周期的Ti-TiN-Zr-ZrN软硬交替多元多层膜。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结合力划痕仪、球-盘摩擦磨损试验仪、砂粒冲刷试验仪和3D表面形貌仪,研究多层膜的表面及截面... 采用多靶位真空阴极电弧沉积技术,在TC11钛合金表面制备24周期的Ti-TiN-Zr-ZrN软硬交替多元多层膜。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结合力划痕仪、球-盘摩擦磨损试验仪、砂粒冲刷试验仪和3D表面形貌仪,研究多层膜的表面及截面形貌、相结构、厚度、硬度、膜/基结合力、摩擦磨损性能和抗砂粒冲蚀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TiTiN-Zr-ZrN多层膜厚度约为5.8μm,维氏显微硬度为28.10GPa,膜基结合力为56N;TC11钛合金表面镀多层膜后耐磨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体积磨损率由7.06×10^(-13) m^3·N^(-1)·m^(-1)降低到3.03×10^(-14) m^3·N^(-1)·m^(-1);多层膜软硬层交替的结构,受砂粒冲蚀时裂纹扩展至金属软层时应力的缓冲而出现偏转,对TC11钛合金有良好的抗砂粒冲蚀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iN-Zr-ZrN多层膜 钛合金 冲蚀 真空阴极电弧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处理技术在模具上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侯惠君 代明江 +3 位作者 林松盛 韦春贝 廖芳 胡芳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12年第4期219-223,共5页
本文综述了模具表面处理新技术,包括了化学气相沉积(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CVD)、物理气相沉积(PVD)等,重点介绍了模具离子氮碳共渗与沉积类金刚石(DLC)膜复合处理的性能及其应用.
关键词 模具 表面改性 离子氮碳共渗 类金刚石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体偏压对AlCrSiN涂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明 代明江 +4 位作者 韦春贝 邱万奇 林松盛 侯惠君 李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099-3103,共5页
AlCrSiN涂层因具有高硬度、优异的耐磨损性及抗高温氧化性而备受关注。为提高AlCrSiN涂层的性能,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制备了AlCrSiN涂层,研究了基体偏压对AlCrSiN涂层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 AlCrSiN涂层因具有高硬度、优异的耐磨损性及抗高温氧化性而备受关注。为提高AlCrSiN涂层的性能,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制备了AlCrSiN涂层,研究了基体偏压对AlCrSiN涂层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计、划痕仪及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AlCrSiN涂层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体偏压的AlCrSiN涂层具有B1-NaCl晶体结构和无柱状晶结构;适当提高基体偏压,可细化AlCrSiN涂层的晶粒,提高涂层的表面质量及致密性,从而提高涂层的性能;基体偏压为150V的涂层致密性最好,具有更高的硬度(3 430HV)、结合力(76N)及更好的耐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基体偏压 AlCrSiN涂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离子镀NiCrAlY和NiCoCrAlYHfSi涂层抗高温氧化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伟 石倩 +3 位作者 代明江 易健宏 林松盛 侯惠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267-2271,共5页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镍基高温合金DZ22B表面包覆一层NiCrAlY和NiCoCrAlYHfSi涂层,对比了两种涂层的微观形貌、结构和抗高温氧化性能,并讨论了不同活性元素在氧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NiCrAlY涂层主要由γ′-Ni3Al/γ-Ni、β-NiAl和α-C...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镍基高温合金DZ22B表面包覆一层NiCrAlY和NiCoCrAlYHfSi涂层,对比了两种涂层的微观形貌、结构和抗高温氧化性能,并讨论了不同活性元素在氧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NiCrAlY涂层主要由γ′-Ni3Al/γ-Ni、β-NiAl和α-Cr相组成,而NiCoCrAlYHfSi除上述组成外还形成了NiCoCr合金相,两种涂层热处理期间均发生β-NiAl向γ′-Ni_3Al的转变过程。NiCrAlY和NiCoCrAlYHfSi涂层1 050℃恒温氧化200h的平均氧化速率分别为0.072 3g/(m^2·h)和0.052 7g/(m^2·h)。NiCrAlY氧化初期直接形成α-Al_2O_3、NiCr_2O_4和Cr_2O_3,随后出现裂纹、孔洞等缺陷,氧化物沿孔洞向涂层内部延伸,同时由于基材中的Ti元素发生外扩散,涂层中还形成了TiO_2。NiCoCrAlYHfSi氧化初期形成了亚稳态的θ-Al_2O_3,随后慢慢转变为α-Al_2O_3,氧化物层比NiCrAlY均匀致密,抗高温氧化性能更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镍基高温合金 涂层 抗高温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transmittance of diamond-like carbon (DLC) films
19
作者 林松盛 侯惠君 +3 位作者 朱霞高 袁镇海 戴达煌 李洪武 《广东有色金属学报》 2005年第2期502-506,共5页
In this paper, the transparent hard diamond-like carbon (DLC)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glass substrate by magnetic confined radio-frequency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The structure of films was studied by Raman ... In this paper, the transparent hard diamond-like carbon (DLC)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glass substrate by magnetic confined radio-frequency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The structure of films was studied by Raman spectra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a (XPS), the transmittance of films by Spectrophotometer. The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of films structure on transmittance of the films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ckness of films was lower than 100nm, and the transmittance was over 90% in 380-780 nm region. Discussion in theory on the influence of film structure on transmittance was correspondence to experimen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结构参数 人工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