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Gd(W_yMo_(1-y))_2O_(8-x/2)F_x∶Eu^(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特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叶信宇 罗洋 +3 位作者 刘松彬 侯得健 游维雄 夏李斌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3-1212,共10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Gd(W_yMo_(1-y))_2O_(8-x/2)F_x∶0.4Eu^(3+)(x=0~1,y=0~1)系列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形貌、结构、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3+)、F...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Gd(W_yMo_(1-y))_2O_(8-x/2)F_x∶0.4Eu^(3+)(x=0~1,y=0~1)系列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形貌、结构、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3+)、F-和WO_4^(2-)的掺杂没有改变LiGd(MoO_4)_2的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F^-和WO_4^(2-)最佳掺杂量分别为x=0.6,y=0.4。在396 nm激发下,LiGd(W_(0.4)Mo_(0.6))_2O_(7.7)F_(0.6)∶0.4Eu^(3+)的发光强度比未掺杂样品提高了60%,量子效率可达66.23%。当温度升高至100℃时,样品的发射强度降为25℃时的76.6%。在460 nm激发下,样品的最强窄带发射峰位于617 nm处,归属于~5D_0→~7F_2跃迁,色坐标为(0.649 9,0.346 3)。5D0能级的荧光寿命曲线遵循单指数规律衰减,随着F-掺杂浓度的增加,5D0能级的荧光寿命不断增加,归因于低声子能量的F-掺入有效减小了能量的无辐射跃迁概率。所制备的LiGd(W_(0.4)Mo_(0.6))_2O_(7.7)F_(0.6)∶0.4Eu^(3+)荧光粉有望应用于白光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红色荧光粉 白光LED 高温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Ca_2SiO_4∶Ce^(3+),Al^(3+)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江建青 杨凤丽 +2 位作者 侯得健 周明 叶信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32-1338,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γ-Ca_2SiO_4∶x Ce^(3+),y Al^(3+)黄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 200~1 300℃温度下生成β-Ca_2SiO_4,在1 350~1 ...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γ-Ca_2SiO_4∶x Ce^(3+),y Al^(3+)黄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 200~1 300℃温度下生成β-Ca_2SiO_4,在1 350~1 500℃下生成γ-Ca2SiO_4,Al^(3+)和Ce^(3+)的掺入未改变Ca2SiO_4的结构。在1 450℃下合成的γ-Ca_2SiO_4∶0.5%Ce^(3+),4%Al^(3+)样品的相对发光强度最强。在450 nm激发下,在565 nm处存在一个宽带发射峰,主要源于Ce^(3+)的5d→2F7/2和5d→2F5/2跃迁。荧光粉受热影响较大,在450 nm激发下,样品在475 K时的发光强度降为室温的63%。监控波长为565 nm时,Ce^(3+)的衰减曲线符合单指数衰减规律,荧光寿命为104.2 ns,与其跃迁类型和离子价态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SiO4 黄色荧光粉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暖白光LED用Na_2TiF_6∶Mn^(4+)红色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罗洋 江建青 +2 位作者 侯得健 游维雄 叶信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02-1408,共7页
采用简便的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Mn4+掺杂摩尔分数的Na2Ti F6∶Mn4+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傅立叶红外光谱、激发和发射光谱及荧光寿命曲线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n4... 采用简便的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Mn4+掺杂摩尔分数的Na2Ti F6∶Mn4+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傅立叶红外光谱、激发和发射光谱及荧光寿命曲线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n4+的掺杂没有改变Na2Ti F6的晶格结构,样品具有六方结构。Mn4+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4.77%,量子效率为74%。在460 nm激发下,最强窄带发射峰位于628 nm处(2Eg-4A2),色坐标为(0.681,0.317)。2Eg能级的荧光寿命曲线遵循双指数衰减,其荧光寿命值为3.148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2Ti F6∶Mn4+ 红色荧光粉 白光LEDs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_xCa_(2-x)SiO_4:Ce^(3+),Al^(3+)(M=Mg,Sr,Ba荧光粉的结构与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江建青 周明 +2 位作者 杨凤丽 侯得健 叶信宇 《材料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76-80,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M_xCa_(2-x)SiO_4:0.5mol%Ce^(3+),4mol%Al^(3+)(M=Mg,Sr,Ba;x=0.05,0.1,0.15,0.2)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g^(2+)掺杂量在x=0.0...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M_xCa_(2-x)SiO_4:0.5mol%Ce^(3+),4mol%Al^(3+)(M=Mg,Sr,Ba;x=0.05,0.1,0.15,0.2)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g^(2+)掺杂量在x=0.05时合成的荧光粉物相与未掺Mg^(2+)时一致,为γ-Ca_2SiO_4;在450nm激发下特征峰位于565nm,主要源于Ce^(3+)的5d→~2F_(7/2)和5d→~2F_(5/2)跃迁;Mg^(2+)掺杂量在x=0.1~0.2时,荧光粉物相变为β-Ca_2SiO_4,并随着Mg^(2+)的浓度增大,出现杂相,在365nm激发下发射峰位置由503nm迁移至423nm。Sr^(2+)掺杂量在x=0.05~0.15时,合成的荧光粉物相为γ-Ca_2SiO_4,激发和发射光谱与未掺Sr^(2+)时基本一致;当x=0.2时,物相转变为α'_H-Ca_2SiO_4荧光粉,在365nm激发下特征峰位于465nm。Ba^(2+)掺杂量在x=0.05~0.10时,荧光粉物相未有明显变化,但x=0.15~0.20时,合成的荧光粉物相转变为α-Ca_2SiO_4,在365nm激发下特征峰位于460nm。不同离子掺杂获得的荧光粉物相及发光性质变化的原因实际是,由于参与反应的碱土氧化熔点逐渐降低,Mg^(2+)、Sr^(2+)和Ba^(2+)进入Ca_2SiO_4晶格引起相变的趋势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SiO4 碱土金属 荧光粉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激活K_2CaP_2O_7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质 被引量:4
5
作者 赖海珍 朱斌 +3 位作者 王婧 邹文真 侯得健 李金燕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系列不同浓度Eu^(3+)离子掺杂的K_2CaP_2O_7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曲线等手段对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荧光粉均属于单斜结构,E...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系列不同浓度Eu^(3+)离子掺杂的K_2CaP_2O_7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曲线等手段对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荧光粉均属于单斜结构,Eu^(3+)离子掺杂没有引起晶体结构明显变化,荧光粉形貌不规则,颗粒为微米量级且部分发生团聚。在393 nm紫外光激发下,荧光粉显示出红光发射,最强发射峰位于613 nm。Eu^(3+)离子掺杂浓度对发光强度有显著影响,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0.08,由此计算能量传递临界距离为1.61 nm。荧光寿命受掺杂浓度影响较小,当Eu^(3+)掺杂摩尔分数为0.005~0.10时,荧光寿命在2.45~2.58 ms范围内。变温发射光谱显示,测试温度为150℃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为室温的73%。研究表明,Eu^(3+)离子掺杂的K_2CaP_2O_7是性能较好的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荧光粉 Eu3+ K2CaP2O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