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背软组织CT表现对鼻骨隐匿骨折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侯开渝 周琨 +1 位作者 李振光 王振常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鼻背软组织结构在鼻骨骨折时的异常改变,进一步明确鼻骨骨折尤其是隐匿骨折的CT诊断。方法收集我院行副鼻窦CT扫描的受检者60例(120侧)作为正常对照组,外伤骨折组60例(120侧)。所有图像均通过Phillips 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骨算... 目的探讨鼻背软组织结构在鼻骨骨折时的异常改变,进一步明确鼻骨骨折尤其是隐匿骨折的CT诊断。方法收集我院行副鼻窦CT扫描的受检者60例(120侧)作为正常对照组,外伤骨折组60例(120侧)。所有图像均通过Phillips 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骨算法及软组织算法重建,传输至Extended Brilliance TM Workspace(EBW)工作站,标准化重建鼻骨横断面及冠状面图像。观察两组鼻背软组织解剖结构,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二者在影像学的区别。结果正常对照组60例(120侧)鼻背软组织不肿,其中57例(114侧)鼻背软组织间隙清晰可见,3例(6侧)间隙不清。外伤骨折组60例(120侧)中,鼻骨骨折侧109侧/120侧,鼻背软组织肿胀109侧/109侧,软组织结构不清109侧/109侧。结论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正常鼻背软组织解剖结构。鼻背软组织肿胀,软组织层次消失可作为判断新鲜鼻骨骨折,尤其是隐匿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背软组织 鼻骨 隐匿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结核误诊为晚期胃癌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侯开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5期330-330,357,共2页
关键词 胃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容积CT中耳前庭窗及前庭窗龛的解剖学研究
3
作者 侯开渝 王振常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6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前庭窗及前庭窗龛形态学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正常值参数,为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7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颞骨64层螺旋CT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受检者240例(480耳),并... 目的探讨正常前庭窗及前庭窗龛形态学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正常值参数,为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7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颞骨64层螺旋CT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受检者240例(480耳),并将其按年龄分为四组:儿童组(﹤18岁),青年组(18岁≦年龄﹤45岁),中年组(45岁≦年龄﹤60岁),老年组(≧60岁)。每组60例,男女各30例。采用后处理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ceTM Work-space(EBW)多平面重建,图像经标准化处理后测量前庭窗及前庭窗龛各径线、方位以及对前庭窗和面神经水平段的关系进行分类。左、右侧别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男、女性别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组别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设定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前庭窗及前庭窗龛各测量值在左右侧别、男女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240例前庭窗及前庭窗龛各测量值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单位mm):横轴位前庭窗径长1.46±0.40(0.68~2.24);冠状位前庭窗径长1.19±0.19(0.82~1.56),前庭窗龛外口径长3.14±0.47(2.22~4.06),前庭窗龛深2.24±0.32(1.61~2.87);矢状位前庭窗径长1.73±0.33(1.08~2.38),前庭窗龛外口径长2.59±0.44(1.73~3.45),前庭窗龛深3.14±0.52(2.12~4.16)。前庭窗空间位置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前庭窗前后方位内倾角21.30°±7.99°(5.64°~36.96°);前庭窗上下方位外倾角42.15°±8.60°(25.29°~59.01°);前庭窗左右方位前倾角74.19°±11.10°(52.43°~95.95°)。结论容积CT可很好显示前庭窗及前庭窗龛细微结构影像解剖,结合后处理技术可准确进行量化测量,为该区异常病变的诊断及避免术中意外损伤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窗 前庭窗龛 解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螺旋CT正常内耳前庭空间方位的解剖学研究
4
作者 侯开渝 王振常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测量正常内耳前庭空间方位,为进一步研究前庭相关疾病提供基础性数据。方法收集201 1年4月~201 2年7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颞骨64层螺旋CT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受检者240例(480耳),按年龄分为4组:儿童组(<18岁),青...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测量正常内耳前庭空间方位,为进一步研究前庭相关疾病提供基础性数据。方法收集201 1年4月~201 2年7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颞骨64层螺旋CT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受检者240例(480耳),按年龄分为4组:儿童组(<18岁),青年组(18岁≤年龄<45岁),中年组(45岁≤年龄<60岁),老年组(≥60岁)。每组60例,男、女各30例。采用后处理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ce^(TM) Workspace,EBW)多平面重建,图像经标准化处理后测量前庭在不同方位的空间角度。结果前庭前后方位外倾角、上下方位外倾角、左右方位后倾角在左右侧别间、男女性别间、不同年龄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庭前后方位外倾角、上下方位外倾角、后倾角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21.21°±5.51°(10.41°~32.01°);45.82°±5.49°(37.76°~56.58°);37.00°±4.98°(27.24°~46.76°)。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可定位前庭空间位置,为进一步阐明某些内耳疾病的发生机理提供信息,为前庭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耳蜗 前庭 解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空间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T重建层厚、层间距与肺小结节显示关系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培玺 赵锦桥 +1 位作者 侯开渝 张迎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3期78-78,110,共2页
目的:探讨MDCT重建层厚、重建层间距与肺小结节显示之间的关系,找到能够减少肺小结节漏诊的重建方法。方法:将飞利浦64层多排螺旋CT对21名均有肺小结节的患者肺容积扫描的原始数据用多种不同的层厚、层间距进行重建,计数每种重建参数肺... 目的:探讨MDCT重建层厚、重建层间距与肺小结节显示之间的关系,找到能够减少肺小结节漏诊的重建方法。方法:将飞利浦64层多排螺旋CT对21名均有肺小结节的患者肺容积扫描的原始数据用多种不同的层厚、层间距进行重建,计数每种重建参数肺部图像中肺小结节数目,对数据进行统计,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重建层厚、层间距增加,肺小结节的显示百分数不断减少;固定3mm层厚,用多种不同层间距重建时,重建层厚与肺小结节数量之间呈直线负相关,相关系数r=-0.9833;固定3mm层间距,用不同层厚重建,重建层厚与肺小结节显示数量之间呈直线负相关,相关系数r=-0.9682。结论:选择最小重建层厚及层间距重建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肺小结节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单纯型肺动静脉瘘的螺旋CT表现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建伟 赵雅萍 +2 位作者 许崇永 王培玺 侯开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238-239,共2页
关键词 单纯型肺动静脉瘘 螺旋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建伟 王培玺 +1 位作者 毕可森 侯开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6期365-367,共3页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 :搜集螺旋CT双期扫描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2 0例 ,其中门静脉主干栓塞 15例 ,门静脉左右分支 14例 ,肝内门静脉分支 3例 ,肠系膜上静脉 2例 ,脾静脉1例。结果 :门...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 :搜集螺旋CT双期扫描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2 0例 ,其中门静脉主干栓塞 15例 ,门静脉左右分支 14例 ,肝内门静脉分支 3例 ,肠系膜上静脉 2例 ,脾静脉1例。结果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主要表现为门静脉狭窄和阻塞 ,门静脉周围建立侧支静脉网及肝脏血流灌注的异常改变。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有一定诊断价值 ,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息肉的CT诊断价值(附124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毕可森 许崇永 +3 位作者 王培玺 杨建伟 侯开渝 周嘉慧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 :探讨鼻息肉的CT诊断价值 ,为外科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息肉病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仰卧位CT扫描 ,其中横断位 11例 ,冠状位 87例 ,横断 +冠状位 2 6例。平扫 88例 ,平扫 +增强36例。结果 :鼻... 目的 :探讨鼻息肉的CT诊断价值 ,为外科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息肉病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仰卧位CT扫描 ,其中横断位 11例 ,冠状位 87例 ,横断 +冠状位 2 6例。平扫 88例 ,平扫 +增强36例。结果 :鼻息肉多位于筛窦 +上中鼻道 ;单发息肉呈圆形、卵圆形 ,多发息肉充满鼻腔呈不规则形 ;平扫呈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密度 ,CT值约 2 5~ 5 0HU ,增强后多呈轻至中度强化 ,CT值约 35~ 70HU。阻塞性炎症可为全副鼻窦炎或上颌窦炎 +筛窦炎。分型以息肉型和OMC型居多 ;鼻息肉常伴有中下鼻甲肥大 ,鼻中隔偏曲 ,Haller气房及板障型筛窦等解剖变异。结论 :螺旋CT冠状位扫描能直观地显示鼻道、鼻窦整体解剖影像 ,显示病变范围 ,大小 ,毗邻关系及继发改变 ,指导内窥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