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槽式板材幕墙应用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侯建群 于华新 《石材》 2016年第2期30-33,共4页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幕墙已大规模应用于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各种材料的建筑外装饰面板安装在各类建筑物上,建筑幕墙已成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建筑幕墙之所以有生命力,是由于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新技术、新材料的...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幕墙已大规模应用于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各种材料的建筑外装饰面板安装在各类建筑物上,建筑幕墙已成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建筑幕墙之所以有生命力,是由于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我国的建筑幕墙生产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本文介绍一种背槽式板材幕墙技术,并针对建筑师们所关心的幕墙板材选型,介绍石材、微晶石及各类人造板在建筑幕墙中的使用。同时介绍一些背槽式板材幕墙成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槽式板材幕墙 纤维安全增强层 背槽式锚固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结构多层住宅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初明进 冯鹏 +2 位作者 侯建群 叶列平 刘彦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6-45,共10页
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结构是一种免模板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由腹板开孔冷弯薄壁型钢和与之正交的型钢拉条构成钢构骨架,再外覆钢模网充当永久模板,最后浇入混凝土从而形成墙体和楼板等住宅建筑中的基本构件。通过4个钢网构架混... 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结构是一种免模板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由腹板开孔冷弯薄壁型钢和与之正交的型钢拉条构成钢构骨架,再外覆钢模网充当永久模板,最后浇入混凝土从而形成墙体和楼板等住宅建筑中的基本构件。通过4个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结构墙体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这种新型结构形式的剪力墙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延性、刚度退化等受力性能,分析其破坏机理。研究表明,此新型墙体在多层住宅结构中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较好的延性,其中型钢和钢模网共同影响着墙体的破坏形态,墙体中配钢能显著提高墙体的延性和承载力。在试验的基础上,对此墙体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基于现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计算公式建议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墙体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结构 剪力墙 延性 新型墙体 钢骨混凝土 住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框架-支撑体系多层学生公寓结构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宝双 侯建群 郝亚民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4年第3期6-8,共3页
介绍了某6层全装配钢结构学生公寓的设计情况。结构主体采用钢框架-支撑体系,楼板采用SP预应力空心楼板,内外墙采用轻质墙板。本工程的实践表明:这种体系受力可靠,施工速度快,经济指标合理。
关键词 多层建筑 钢结构 框架-支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槽式幕墙连接技术
4
作者 于华新 侯建群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9-931,共3页
背槽式幕墙连接技术一般有挑件连接、栓固连接、扣件连接和通用更换四种安装方式,与其他连接技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安装方便快捷。论述了背槽式幕墙的工艺方法、布点形式与参数、材料、结构计算和节点图设计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 背槽式幕墙 幕墙板 背槽锚固件 连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剪力墙单元与TUS/ADBW系统
5
作者 吴立信 侯建群 朱平 《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 1996年第3期52-54,共3页
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设计程序已应用多年。近年来高层建筑的体型和平面布置日趋复杂,对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量的工程设计应用中,结构设计程序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力学模型正确;第二,程序运行可靠计算结果可... 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设计程序已应用多年。近年来高层建筑的体型和平面布置日趋复杂,对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量的工程设计应用中,结构设计程序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力学模型正确;第二,程序运行可靠计算结果可信;第三,使用方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研制的TUS/ADBW多层及高层空间结构通用设计系统,以新型剪力墙单元为结构分析的理论基础,以国家现行规范为依据,可对各种复杂结构进行分析。该系统的全部功能均经过严格地考核验证。该系统运行于MS-Windows环境下,为用户提供方便、友好、易用的界面,使用非常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结构 剪力墙单元 TUS/ADBW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钢框架-带肋薄墙板结构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宗敏 曹万林 +3 位作者 王如伟 侯建群 陈宇军 李东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8,共9页
为研究装配式钢框架–带肋薄墙板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一个两层两跨的足尺房屋模型,并对其展开了12个工况组的振动台试验.试验选用El Centro波、Taft波和人工波,地震动加速度峰值(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从0.07 g逐级增长至... 为研究装配式钢框架–带肋薄墙板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一个两层两跨的足尺房屋模型,并对其展开了12个工况组的振动台试验.试验选用El Centro波、Taft波和人工波,地震动加速度峰值(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从0.07 g逐级增长至1.2 g.研究了模型在各工况下的破坏特征、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结果表明:8度基本地震动时模型处于弹性阶段,8度罕遇地震动时模型损伤集中于装配式薄墙板,而钢框架应变较低.随着PGA增大,薄墙板作为结构的第一道抗震防线逐渐开裂变形,使得结构刚度逐渐退化,而钢框架损伤轻微.最终PGA达到1.2 g时模型X向、Y向抗侧刚度分别下降37.8%和33.6%.试验过程结构阻尼比介于4.29%~7.19%,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各楼层加速度放大系数介于0.93~2.46,低于传统刚性结构.模型在8度多遇、罕遇地震动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868和1/220,满足规范限值要求;在9度极罕遇地震动时最大层间位移角达到1/71而模型未倒塌,表明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在高设防烈度地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柱 带肋墙板 振动台试验 残余层间位移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