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等级分类标准研究
1
作者 祁玉宁 魏伟 +2 位作者 陈卫英 侯建忠 朱顺娟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55-59,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方法,并制定肉苁蓉种子质量等级分级标准。以酒泉地产的10批肉苁蓉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肉苁蓉种子的形态特征、长度、宽度、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 本研究旨在建立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方法,并制定肉苁蓉种子质量等级分级标准。以酒泉地产的10批肉苁蓉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肉苁蓉种子的形态特征、长度、宽度、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实践,制定了肉苁蓉种子的质量等级分级标准。结果显示,肉苁蓉种子可划分为3个等级,Ⅰ级种子分级标准为发芽率≥80%、净度≥85%、千粒重≥0.11 g、含水量≤4.0%,Ⅱ级种子分级标准为55%<发芽率<80%、70%<净度<85%、0.80 g<千粒重<0.11 g、4.0%<含水量<6.0%,Ⅲ级种子分级标准为发芽率≤55%、净度≤70%、千粒重≤0.80 g、含水量≥6.0%。本研究为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肉苁蓉人工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种子质量 等级分类标准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登陆背景下陕西两次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侯建忠 陈小婷 +1 位作者 刘瑞芳 雷斌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494-500,共7页
采用天气学、动力诊断等方法对2010年7月陕西出现两次大暴雨过程综合分析。目的在于揭示近海台风活动对陕西区域性暴雨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近海台风活动是影响造成两次大暴雨的一个关键因子。两次暴雨的水汽输送均由登陆后的台风低压... 采用天气学、动力诊断等方法对2010年7月陕西出现两次大暴雨过程综合分析。目的在于揭示近海台风活动对陕西区域性暴雨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近海台风活动是影响造成两次大暴雨的一个关键因子。两次暴雨的水汽输送均由登陆后的台风低压环流东侧的偏南急流来实现,且以700hPa表现最为显著。前一次暴雨过程中热力条件和高层抽吸对增强上升运动和对流作用明显。后一次暴雨过程是因持续、深厚和稳定少动的河套低压自身不断发展加深的作用,加剧了上升运动发展,其上升运动区与暴雨区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天气诊断分析 登陆台风 西南涡 河套低压 陕西大暴雨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活动对陕西2007年两次大暴雨影响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侯建忠 许新田 +2 位作者 张小玲 李明 段昌辉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37-543,共7页
通过2007年陕西两次区域性大暴雨的分析发现,台风远距离的影响作用明显。在对流层中低层,台风西行发展和加强时,台风低压的东侧或东北侧的风场出现显著增强现象,为暴雨区输送大量能量和提供充沛的水汽。台风在海南附近时,其径向特征表... 通过2007年陕西两次区域性大暴雨的分析发现,台风远距离的影响作用明显。在对流层中低层,台风西行发展和加强时,台风低压的东侧或东北侧的风场出现显著增强现象,为暴雨区输送大量能量和提供充沛的水汽。台风在海南附近时,其径向特征表现明显,大暴雨出现在秦岭以南;台风在台湾附近时,其纬向特征表现明显,大暴雨出现在秦岭以北。垂直运动分析表明,台风低压系统的存在、维持、发展和加强对副热带高压有一定的维持、加强作用,有利于强降水的形势能够稳定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陕西 台风远距离影响 风速剧增 能量和水汽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陕西两次区域性秋季暴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4
作者 侯建忠 宁志谦 +1 位作者 谢双亭 邓爱军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648-653,共6页
2005年陕西秋淋天气明显且偏晚,通过WRF模式对秋淋期间的两次区域性暴雨模拟结果显示,暴雨雨带走向、强降雨中心位置以及强降水出现的时间段等都与实况基本吻合,预报时效可达36—48小时;模式能成功地模拟出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和不同时... 2005年陕西秋淋天气明显且偏晚,通过WRF模式对秋淋期间的两次区域性暴雨模拟结果显示,暴雨雨带走向、强降雨中心位置以及强降水出现的时间段等都与实况基本吻合,预报时效可达36—48小时;模式能成功地模拟出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和不同时段的风场演变变化。分析表明,利用该模式可以对不同类型暴雨进行机理分析和研究,能够作为未来客观预报陕西转折性天气和暴雨天气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秋季暴雨 WRF模式 模拟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AsO2中毒对大鼠左心收缩功能及心脏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黄磊 秦文娟 +3 位作者 董珊珊 侯建忠 王忠 芦桂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讨砷中毒对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心脏的毒性作用。材料与方法选取12周龄SD大鼠48只,体重(220±20)g。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自由饮水)以及低、中、高剂量NaAsO2染毒组(NaAsO2剂量分别为5mg/kg、10mg/kg、20... 目的探讨砷中毒对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心脏的毒性作用。材料与方法选取12周龄SD大鼠48只,体重(220±20)g。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自由饮水)以及低、中、高剂量NaAsO2染毒组(NaAsO2剂量分别为5mg/kg、10mg/kg、20mg/kg),每组12只。建立NaAsO2染毒模型12周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然后处死大鼠,取左心室心肌组织,经Masson染色后观察大鼠心肌胶原纤维的分布情况,测定心肌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NaAsO2染毒组大鼠LVEF及LVF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LVEF:(69.89±2.35)%比(83.92±2.39)%;LVFS:(38.79±1.64)%比(49.28±1.71)%,(P均<0.05)]。Masson染色显示,NaAsO2染毒组大鼠心肌细胞明显肥大,心肌间隙中的胶原纤维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NaAsO2染毒组大鼠心肌组织组织中的SOD活力及GSH水平较低,而MDA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AsO2中毒可能导致大鼠左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形态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亚砷酸盐类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毒性作用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南部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的干侵入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瑞芳 王亚斌 +2 位作者 郭大梅 李萍云 侯建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94-6597,共4页
[目的]对陕西南部地区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方法]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以及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10年7月16~18日发生在陕西南部地区的区域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进行了分析;并利用... [目的]对陕西南部地区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方法]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以及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10年7月16~18日发生在陕西南部地区的区域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经向风、相对湿度以及假相当位温等物理量,探讨了干侵入的特征及其在暴雨中的作用。[结果]500 hPa中高纬度形势比较稳定,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700、850 hPa切变线或低涡是造成陕南地区产生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登陆台风对暴雨的作用非常明显,台风与副高相互作用,不仅使得低空急流得以形成和加强,还将水汽和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陕南地区,为暴雨的增幅起到重要作用。此次暴雨过程中有2次明显的干侵入,主要表现为在对流层中高层的一个深厚干层,干层的存在有利于对流不稳定能量在低层的积聚,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可以将低层的暖湿气流向上输送至较高的层次,有利于降水的发生。θse的经向垂直剖面图分析表明,在这次暴雨过程中有锋区的存在,且这次暴雨过程中的干空气活动非常强烈。[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的预报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干空气侵入 陕西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致洪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瑞芳 李萍云 +1 位作者 陈小婷 侯建忠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06-313,共8页
为了探索陕西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机制,采用天气学、动力诊断等方法对2011年7月5~6日陕西南部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对流复合体是造成此次暴雨的直接原因,强降水发生在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云顶亮温北边界的等值线密集区... 为了探索陕西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机制,采用天气学、动力诊断等方法对2011年7月5~6日陕西南部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对流复合体是造成此次暴雨的直接原因,强降水发生在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云顶亮温北边界的等值线密集区;沿海至陕西建立起水汽和温湿能的输送通道,高温高湿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不同暴雨阶段的中低层大气稳定性有明显的差异,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是暴雨发展维持的重要机制;对流层低层较大的垂直螺旋度东侧可能预示着大暴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天气诊断分析 致洪暴雨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螺旋度 湿位涡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距离台风影响下陕西省2010年一次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胡皓 侯建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46-148,156,共4页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运用天气学、动力诊断等方法,通过对2010年7月22~25日陕西省大暴雨天气的特点、环境场条件和物理量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海台风活动是影响这次陕西出现大暴雨的一个关键因子,台风“灿都”...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运用天气学、动力诊断等方法,通过对2010年7月22~25日陕西省大暴雨天气的特点、环境场条件和物理量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海台风活动是影响这次陕西出现大暴雨的一个关键因子,台风“灿都”前部与副高西部环流之间为一股强劲的偏南气流,形成了从南海到陕西地区的水汽通道;此次大暴雨高层纬向急流较短,高空急流在陕西与甘肃东部有一个小的反气旋环流形成;低空急流从台风“灿都”环流的东侧一直北伸越过秦岭直至陕西北部,为这次暴雨过程输送了充足的水汽;此次大暴雨过程是位于黄河河套地区的深厚的低压系统云系原地发展、加强和东移所造成;暴雨和台风所在区域为较大范围的上升运动区,而2个上升区之间则为宽广的下沉区域;台风低压系统的维持、发展和加强对副热带高压有一定的维稳作用进而使强降水形势能够稳定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环境场条件 物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7月陕西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小婷 刘瑞芳 +1 位作者 侯建忠 李萍云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01-506,共6页
为了探索陕西区域性暴雨发生发展的机制,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利用实况高空观测、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1°×1°格点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11年7月28日陕西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西风槽、西太平洋... 为了探索陕西区域性暴雨发生发展的机制,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利用实况高空观测、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1°×1°格点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11年7月28日陕西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西风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700hPa及其以下的切变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大风速带和南海台风的远距离作用是暴雨增幅的重要因子;暴雨区具有强的能量锋和对流不稳定,降水产生在850hPa温湿能等值线密集区偏高值一侧;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台风外围;辐合、辐散中心下移是强降水即将发生的一个信号,850hPa以下出现比湿猛增现象对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流域暴雨预报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诊断分析 区域性暴雨 水汽输送 温湿能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莳萝子及常见混淆品鉴别方法研究
10
作者 侯建忠 朱顺娟 +3 位作者 李瑶 魏伟 侯晓玲 殷丽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67-70,F0003,共5页
建立莳萝子及常见混淆品的鉴别方法,以区分不同形状的莳萝子。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市售和采集的莳萝子、千里香、小茴香进行鉴别。结果表明,市售莳萝子实为毒芹子,市售千里香实为莳萝子。莳萝子、毒芹子、小茴香... 建立莳萝子及常见混淆品的鉴别方法,以区分不同形状的莳萝子。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市售和采集的莳萝子、千里香、小茴香进行鉴别。结果表明,市售莳萝子实为毒芹子,市售千里香实为莳萝子。莳萝子、毒芹子、小茴香3种药材在性状和显微上存在明显差异,莳萝子分果呈扁广卵圆形,有不明显的三条脊棱,两侧的脊棱呈翅状;小茴香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毒芹子分果呈半圆球形,两侧的脊棱不呈翅状。将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在紫外光灯254 nm处检视,莳萝子薄层色谱图中仅可见与芹菜脑位置和颜色一致的斑点,毒芹子、小茴香中还可见其他斑点。结果表明,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区分莳萝子及其混淆品,可为莳萝子、毒芹子、小茴香3种药材的快速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莳萝子 毒芹子 小茴香 显微 薄层色谱 香芹酮 芹菜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茴香橘核丸中7种成分
11
作者 侯建忠 李瑶 +3 位作者 朱顺娟 魏伟 侯晓玲 殷丽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66-69,共4页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茴香橘核丸中青皮、补骨脂、延胡索、木香、小茴香、八角茴香等多味药材主要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_(18)(4.6 mm×250.0 mm,5μm)色谱柱,以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茴香橘核丸中青皮、补骨脂、延胡索、木香、小茴香、八角茴香等多味药材主要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_(18)(4.6 mm×250.0 mm,5μm)色谱柱,以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290 nm(分时段切换),柱温31℃。结果显示,橙皮苷在60.42~362.55μg/mL、补骨脂素在4.88~29.25μg/mL、延胡索乙素在40.72~244.35μg/mL、异补骨脂素在5.20~31.20μg/mL、木香烃内酯在10.72~64.35μg/mL、反式茴香脑在6.28~37.65μg/mL、去氢木香内酯在11.90~71.4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均良好,R2分别为0.9997、0.9993、0.9997、1.0000、0.9999、0.9998、0.9997,其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0.33%~100.03%,RSD为1.26%~2.85%。该方法专属性强、测定结果准确,可为茴香橘核丸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香橘核丸 含量测定 HPLC 分时段切换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孔密射孔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12
作者 汤学志 侯建忠 《油气井测试》 2007年第2期42-43,共2页
高孔密射孔具有提高产能,有效防砂,均衡注汽量和注水量,避免补孔对油井套管造成的伤害等优点。辽河油田自2004年应用该技术以来,较常规射孔有较好生产效果。
关键词 辽河油田 高孔密射孔 应用 优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川楝子-小茴香药对盐炙前后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13
作者 王小鹏 马天翔 +2 位作者 刘文海 侯建忠 朱顺娟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建立川楝子-小茴香药对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比较川楝子-小茴香药对盐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其盐炙机理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采用HPLC方法建立川楝子-小茴香药对生品和盐炙品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 建立川楝子-小茴香药对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比较川楝子-小茴香药对盐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其盐炙机理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采用HPLC方法建立川楝子-小茴香药对生品和盐炙品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色谱图进行处理,采用SMICA13.0软件对生品和盐炙品各10批样品共有峰峰面积数据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标定了20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了其中9个色谱峰;通过OPLS-DA分析,共筛选出14个共有峰为川楝子小茴香药对生品和盐炙品的差异性成分(VIP>1),分别为20号(反式茴香脑)、19号(α-蒎烯)、18号(川楝素)、15号(异川楝素)色谱峰(盐炙后响应降低),17号、14号、12号、6号(异槲皮素)、13号、16号(山奈酚)、5号、8号色谱峰(盐炙后响应增加),以及21号(槲皮素)、22号色谱峰(盐炙后新增加的色谱峰)。试验结果表明川楝子-小茴香盐炙前后成分差异显著,川楝素、异川楝素、反式茴香脑、α-蒎烯、山奈酚、槲皮素、异槲皮素可作为二者的差异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小茴香 盐炙 指纹图谱 多元统计分析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的盐对炮制川楝子-小茴香药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4
作者 王小鹏 朱顺娟 +1 位作者 侯建忠 魏伟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53-57,共5页
考察不同种类的盐对川楝子-小茴香药对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影响,为筛选炮制辅料用盐提供参考。采用不同厂家、不同地区生产的盐,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对川楝子-小茴香(1∶1)药对进行炮制,采用HPLC方法测定各炮制品中川... 考察不同种类的盐对川楝子-小茴香药对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影响,为筛选炮制辅料用盐提供参考。采用不同厂家、不同地区生产的盐,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对川楝子-小茴香(1∶1)药对进行炮制,采用HPLC方法测定各炮制品中川楝素、异川楝素、α-蒎烯、反式茴香脑的含量,采用SPSS统计学方法比较其含量差异。结果显示,5种盐炙样品(S1~S5)中α-蒎烯和反式茴香脑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2样品中异川楝素和川楝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样品(P<0.01或P<0.05),其他组样品中川楝素和异川楝素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5种盐对川楝子-小茴香药对中α-蒎烯和反式茴香脑含量的影响相似,Y2号盐(低钠盐)炮制后样品中川楝素和异川楝素含量高于其他盐炙样品。因此,结合文献研究及药效安全性的考虑,优选除低钠盐外的普通盐作为川楝子-小茴香药对的炮制用辅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小茴香 炮制 辅料盐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技术在蛤蚧定喘丸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5
作者 伊辉 王小鹏 +1 位作者 朱顺娟 侯建忠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78-80,F0003,共4页
探讨显微技术在蛤蚧定喘丸质量控制中的应用。采用显微鉴别方法对蛤蚧定喘丸执行标准规定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并新建未规定检验项目的其他8味药材的显微鉴别方法,同时建立处方中麦冬混淆品山麦冬的显微检查方法。最终筛选出了处方中瓜... 探讨显微技术在蛤蚧定喘丸质量控制中的应用。采用显微鉴别方法对蛤蚧定喘丸执行标准规定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并新建未规定检验项目的其他8味药材的显微鉴别方法,同时建立处方中麦冬混淆品山麦冬的显微检查方法。最终筛选出了处方中瓜蒌子、紫菀、醋鳖甲、甘草、麦冬、炒紫苏子、炒苦杏仁、石膏等8味药材中镜检率较高的粉末显微特征,作为蛤蚧定喘丸的显微鉴别依据;研究并建立了中成药中麦冬和山麦冬的显微鉴别方法;12批样品中均能检出相应药材的显微特征,均未发现山麦冬的显微特征,表明样品质量在显微鉴别结果上无明显差异。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直观、经济,可更加全面地控制蛤蚧定喘丸的质量,提示传统的显微技术能够在指标成分缺乏或含量过低的中药的鉴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蚧定喘丸 显微鉴别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地区森林植被和气候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王索民 王宇 侯建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5期6804-6806,共3页
通过各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森林植被演变分析发现,人口剧增,耕地开垦,历代建城及生活用材,使得森林植被逐渐砍伐殆尽,自然植被严重破坏;进而使毁林区域降水减少,人类居住的环境、气候随之也发生缓慢变化。观测事实和敏感性试验结果验证... 通过各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森林植被演变分析发现,人口剧增,耕地开垦,历代建城及生活用材,使得森林植被逐渐砍伐殆尽,自然植被严重破坏;进而使毁林区域降水减少,人类居住的环境、气候随之也发生缓慢变化。观测事实和敏感性试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提示人们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加强对自然环境、森林植被的保护,促使该区气候向温和、正常方向回归、过渡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黄河中游 森林植被 气候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舒通安泰胶囊中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含量 被引量:7
17
作者 侯建忠 喻利坚 杨铖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7期61-63,共3页
目的:建立舒通安泰胶囊中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C18色谱柱(5μm,4.0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每100 mL中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4 g,再以磷... 目的:建立舒通安泰胶囊中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C18色谱柱(5μm,4.0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每100 mL中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4 g,再以磷酸调节pH值为4.0),检测波长为345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盐酸小檗碱的进样量在0.18034~0.9016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舒通安泰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通安泰胶囊 高效液相色谱法 小檗碱 表小檗碱 黄连碱 巴马汀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舒通安泰胶囊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建忠 喻利坚 杨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61-62,共2页
目的建立舒通安泰胶囊中大黄素、大黄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C18柱(5μm,4.0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1.0 mL/m... 目的建立舒通安泰胶囊中大黄素、大黄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C18柱(5μm,4.0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大黄素的进样量在0.016~0.080μg之间时,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6。大黄酚的进样量在0.032~0.160μg时,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舒通安泰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通安泰胶囊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黄素 大黄酚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桃树栽培技术及管理 被引量:8
19
作者 侯建忠 《农技服务》 2014年第2期100-100,103,共2页
桃是我国主要的果树之一,桃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其栽培较为容易,同时桃树开始结果比较早,早期的收益也较高。提高桃树的栽培及管理,不仅仅能提高桃树的结果率,同时通过科学性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桃树经济效益,带动桃树果树副业的经济发展... 桃是我国主要的果树之一,桃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其栽培较为容易,同时桃树开始结果比较早,早期的收益也较高。提高桃树的栽培及管理,不仅仅能提高桃树的结果率,同时通过科学性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桃树经济效益,带动桃树果树副业的经济发展。本文对桃树栽培技术及管理进行简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栽培 栽培技术 桃树栽培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桑品种强桑1号地区适应性试验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侯建忠 陈德奎 +1 位作者 孙锋 周慧琴 《中国蚕业》 2013年第2期10-11,18,共3页
对强桑1号的性状、产叶量及抗病性差异进行了调查。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幼林期时强桑1号的产叶量不及育71-1,成园以后其产叶量略少于育71-1,而秋季产叶量与育71-1相当;从春期桑树的发芽情况看,强桑1号比育71-1早2~3 d;因此,强桑1号比... 对强桑1号的性状、产叶量及抗病性差异进行了调查。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幼林期时强桑1号的产叶量不及育71-1,成园以后其产叶量略少于育71-1,而秋季产叶量与育71-1相当;从春期桑树的发芽情况看,强桑1号比育71-1早2~3 d;因此,强桑1号比育71-1更易遭遇春季晚霜危害;强桑1号对桑疫病易感,在如皋市推广该品种有一定的风险,但从地区桑品种多样性看,可以适当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品种 强桑1号 品种性状 产叶量 地区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