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快速石蜡切片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侯巧燕 曾思恩 +1 位作者 张美艳 陈峰 《华夏医学》 2004年第5期761-761,共1页
关键词 快速石蜡切片 冷冻切片 手术中 超声 加温 病理标本 病理科 日常 要求 准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肝组织免疫组化中非特异性显色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侯巧燕 陈罡 张美艳 《华夏医学》 2005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初步研究加热抗原修复对内源性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物 (EABA)的影响 ,探讨蛋清液在封闭肝组织 EABA、消除非特异性显色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及蛋清液封闭法 ,对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 30例肝细胞癌组织 ,30例门脉性肝硬化... 目的 :初步研究加热抗原修复对内源性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物 (EABA)的影响 ,探讨蛋清液在封闭肝组织 EABA、消除非特异性显色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及蛋清液封闭法 ,对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 30例肝细胞癌组织 ,30例门脉性肝硬化组织 ,10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之周围正常肝组织进行 EABA检查。结果 :1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肝组织中的 EABA被封闭。 2加热抗原修复可造成 EABA暴露。 3EABA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及肝癌组织中都有分布 ,主要以颗粒状形式存在于胞质中 ,造成非特异性显色。4 2 0 %蛋清液可封闭肝组织中的 EABA,消除它对正常染色的干扰。结论 :加热修复可使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的 EABA重新暴露 ,暴露的 EABA见于人体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和肝癌组织中 ,因而对正常免疫组化染色可造成干扰 ;暴露的 EABA可被蛋清液封闭 ,以蛋清液消除肝组织中非特异性显色的方法经济便捷 ,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BA 非特异性显色:免疫组织化学 蛋清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细胞癌中P-gp、GST-л和TOPOⅡ的表达及其意义
3
作者 侯巧燕 周英琼 +1 位作者 李凡彩 陆明深 《华夏医学》 2005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MDR)基因产物P糖蛋白(P- gp)、谷胱甘肽- S-转移酶(GST- л)和DNA拓扑异构酶 (TOPO )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方法检测4 5例肾细胞癌组织和1 0例正常肾...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MDR)基因产物P糖蛋白(P- gp)、谷胱甘肽- S-转移酶(GST- л)和DNA拓扑异构酶 (TOPO )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方法检测4 5例肾细胞癌组织和1 0例正常肾组织中P- gp、GST- л和TOPO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 90 %的正常肾组织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膜和/胞质有P- gp表达;P- gp、GST- л和TOPO 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71 .1 %和31 .1 %。P- gp、GST-л和TOPO 阳性表达与肾细胞癌组织学分型、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有无脉管浸润转移均无关(P>0 .0 5 ) ;2两种MDR基因产物的共表达率为5 1 .1 %,两种或两种以上MDR基因产物的共表达率为71 .1 %,均明显高于单独基因的表达率1 5 .6 %(P- gp)和8.9%(TOPO )。GST-л表达均伴有P- gp和/或TOPO 的表达;P- gp表达和GST- л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 .0 1 )。TOPO 表达与P- gp、GST- л表达均无相关性(P>0 .0 5 )。结论:P- gp、GST- л蛋白高表达和TOPO 蛋白低表达在肾细胞癌的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多基因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术后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P-gp、GST-Л和TOPOⅡ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及p53基因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泓基 臧真真 +2 位作者 侯冰宗 侯巧燕 陆竞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0,127,共5页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及p53基因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用快捷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Syk蛋白及mRNA的表达,同...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及p53基因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用快捷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Syk蛋白及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p53蛋白及mRNA的表达,分析食管鳞癌中上述2个基因表达变化的相关性,并观察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食管鳞癌组织Syk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食管鳞癌组织p53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5);Syk蛋白表达与p53蛋白(突变型)表达呈负相关(rs=-0.604,P<0.05);Syk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Syk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减弱及缺失与其发生和转移倾向相关;Syk可能是食管鳞癌的肿瘤抑制基因,其作用可能是p53(野生型)依赖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抑癌基因 脾酪氨酸激酶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bB-2、P53、ER和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美艳 乐江华 +1 位作者 侯巧燕 乐承艺 《华夏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C-erbB-2、P 53、ER和PR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erbB-2、P 53、ER和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54例乳腺癌中C-erbB-2、P 53、ER和PR蛋白阳性... 目的:探讨C-erbB-2、P 53、ER和PR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erbB-2、P 53、ER和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54例乳腺癌中C-erbB-2、P 53、ER和P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0%(47/54)、83.3%(45/54)、66.7%(36/54)和61.1%(33/54);C-erbB-2和P 53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erbB-2、P 53、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C-erbB-2和P 5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C-erbB-2、P 53、ER和PR基因蛋白对判断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ERBB-2 P53 ER P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mac、Livi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林静 侯巧燕 +1 位作者 农林琳 乐江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存活蛋白(Livin)在宫颈鳞状细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份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宫颈癌组)3、2份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内瘤变组)、9份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中Smac、Livin的表达,分... 目的探讨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存活蛋白(Livin)在宫颈鳞状细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份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宫颈癌组)3、2份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内瘤变组)、9份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中Smac、Livin的表达,分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mac、Liv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内瘤变组、正常组Sma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67%、62.50%0、,宫颈癌组、内瘤变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宫颈癌组阳性率高于内瘤变组(P均<0.01);L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67%、90.63%、22.22%,宫颈癌组、内瘤变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mac、Livin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Smac、Livin表达与宫颈鳞状细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表达相关性提示可能共同参与细胞凋亡通路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促凋亡蛋白 存活蛋白 子宫肿瘤 子宫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莓对铅染毒大鼠血清SOD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梁荣感 侯巧燕 +2 位作者 李植飞 容明智 韦玲 《华夏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15-16,共2页
观察茅莓对铅中毒大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 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分成4组,以醋酸铅(20m g/kg)灌胃染毒,隔天1次,连续6次,给予依地酸钙钠(0.1g/kg)及茅莓提取物(1g/kg,0.5g/kg),用试剂盒法检测血清SOD活性... 观察茅莓对铅中毒大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 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分成4组,以醋酸铅(20m g/kg)灌胃染毒,隔天1次,连续6次,给予依地酸钙钠(0.1g/kg)及茅莓提取物(1g/kg,0.5g/kg),用试剂盒法检测血清SOD活性及肝脏M DA含量。结果:茅莓能显著升高铅中毒大鼠SOD活性(P<0.05)和降低M DA含量(P<0.05)。结论:茅莓能对抗大鼠铅中毒引起SOD活性降低和M DA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中毒 茅莓 SOD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p、GST-Л、TOPO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凡彩 周英琼 +1 位作者 侯巧燕 陆明深 《华夏医学》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 (MDR)产物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方法检测 6 0例肺癌组织中 MDR基因产物 (P- gp、GST-Л和 TOPO )的表达情况。结果 :1肺癌组织中的 P- gp、GST-Л和 TOPO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 (MDR)产物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方法检测 6 0例肺癌组织中 MDR基因产物 (P- gp、GST-Л和 TOPO )的表达情况。结果 :1肺癌组织中的 P- gp、GST-Л和 TOPO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3.3%、6 6 .7%和 5 0 .0 %。GST- Л和 P- gp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 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75 %和70 .8% ,在小细胞肺癌 (SCL C)中的表达率均为 14 .3% ,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GST- Л和 P- gp在腺癌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 (P<0 .0 1) ;TOPO 在腺癌组的表达率明显低于鳞状细胞癌组和小细胞癌组 (P<0 .0 5 )。 2两种或两种以上 MDR基因产物的共表达率为 80 % ,明显高于单独基因的表达率 11.7% (P- gp)和 13.3% (TOPO )。GST-Л表达均伴有 P- gp和 /或 TOPO 的表达 ;P- g P表达和 GST-Л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P<0 .0 1)。 TOPO 表达与P- gp、GST- Л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 (P<0 .0 1)。结论 :P- gp、GST- Л和 TOPO 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对肿瘤的耐药起重要作用 ,单基因和多基因协同作用 ,以多基因共表达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T-Л TOPOⅡ P-GP 表达及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小细胞肺癌(SCLC) 肺癌组织 多药耐药基因 P-GP表达 基因协同作用 基因产物 S-P方法 阳性表达率 显著性差异 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 相互关系 表达情况 小细胞癌 表达作用 MDR 正相关 负相关 单基因 多基因 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 44v6、E-cadherin和nm23-H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乐江华 侯巧燕 +1 位作者 张美艳 乐承艺 《华夏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CD 44V 6、E-cadherin和nm 23-H 1蛋白表达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颈癌组织和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CD 44v6、E-cadherin和nm 23-H 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D 44v6蛋白在子宫... 目的:探讨CD 44V 6、E-cadherin和nm 23-H 1蛋白表达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颈癌组织和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CD 44v6、E-cadherin和nm 23-H 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D 44v6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6%,CD 44v6高表达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及P<0.01)。E-cadherin和nm 23-H 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和48%,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100.0%),P<0.05及P<0.01,但E-cadherin和nm 23-H 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宫颈癌中CD 44v6表达与E-cadherin和nm 23-H 1表达呈负相关(P<0.01及P<0.05)。结论:在子宫颈癌中CD 44v6蛋白高表达和E-cadherin、nm 23-H 1蛋白低表达是判断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免疫组化 CD44V6 E-CADHERIN NM23-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蛋白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英琼 叶洪涛 +2 位作者 姚铁钧 曾思恩 侯巧燕 《华夏医学》 CAS 1997年第1期19-21,共3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检测了30种不同组织起源的294例良、恶性肿瘤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238例恶性肿瘤中,有130例阳性,阳性率为54.62%。在56例良性肿瘤中有3例阳性,阳性率为5.35%...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检测了30种不同组织起源的294例良、恶性肿瘤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238例恶性肿瘤中,有130例阳性,阳性率为54.62%。在56例良性肿瘤中有3例阳性,阳性率为5.35%。良、恶性肿瘤的阳性率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结果表明p53基因的变化在人类恶性肿瘤中常见,p53基因的变化可能是人类多种肿瘤恶性转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P16及P21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健 侯巧燕 +1 位作者 胡春萍 周英琼 《华夏医学》 2001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 :初步探测 P16及 P2 1基因异常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重 PCR扩增 P16及 P2 1基因外显子 2 ,免疫组化染色 (SP法 )检测 P16及 P2 1蛋白表达。结果 :本组乳腺癌中 P16基因外显子 2的纯合子缺失频率为47.2 % (17/ 36... 目的 :初步探测 P16及 P2 1基因异常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重 PCR扩增 P16及 P2 1基因外显子 2 ,免疫组化染色 (SP法 )检测 P16及 P2 1蛋白表达。结果 :本组乳腺癌中 P16基因外显子 2的纯合子缺失频率为47.2 % (17/ 36 ) ,蛋白阴性占 19.4% (7/ 36 ) ;未检出 P2 1基因外显子 2纯合子缺失 ,而蛋白阴性占 36 .1% (13/ 36 )。三种类型的乳腺癌中 P16及 P2 1基因异常频率有明显差异 ,淋巴转移组的基因异常频率极显著高于未转移组 (P<0 .0 1)。两种基因同时异常占 13.9% (5 / 36 )。结论 :P16及 P2 1基因异常与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分型相关 ,与乳腺癌的恶性进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16基因 P21基因 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sAg阳性患者HBcAg表达与肝组织淋巴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12
作者 郭芳 李美琼 +3 位作者 陈秋月 林静 侯巧燕 曾思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9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HBsAg阳性患者HBcAg表达与肝组织中T、B淋巴细胞、NK细胞、Kupffer细胞数量等临床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HBsAg阳性表达的患者肝组织及23例肝血管瘤患者瘤旁正常肝组织,分别进行CD3、CD57、CD20、CD68及HBcAg免疫组织化... 目的研究HBsAg阳性患者HBcAg表达与肝组织中T、B淋巴细胞、NK细胞、Kupffer细胞数量等临床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HBsAg阳性表达的患者肝组织及23例肝血管瘤患者瘤旁正常肝组织,分别进行CD3、CD57、CD20、CD68及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病理图像分析仪测量每例患者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每平方微米面积阳性细胞数。结果HBsAg阳性表达的患者肝组织中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和Kupffer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正常肝组织,以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最为显著(P<0.05),HBcAg阳性表达组与HBcAg阴性表达组肝组织中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和Kupffer细胞数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HBcAg阳性表达组比HBcAg阴性表达组外周血的AFP、ALT含量高(P均<0.05),AST、GGT、ALP、白蛋白减少(P均<0.05),A/G比例降低(P<0.01)。结论各免疫细胞数量变化与膜型HBsAg的表达有关,与核型HBcAg表达无关;但核型HB-cAg的表达与各临床指标的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T淋巴细胞 杀伤细胞 天然 B淋巴细胞 KUPFFER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微波技术的应用
13
作者 叶洪涛 周英琼 +2 位作者 侯巧燕 韦华生 曾思恩 《华夏医学》 CAS 1996年第4期149-,168,共2页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微波技术的应用ApplicationsofMicrowaveTechniquein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叶洪涛周英琼侯巧燕韦华生曾思恩(广西桂林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桂林...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微波技术的应用ApplicationsofMicrowaveTechniquein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叶洪涛周英琼侯巧燕韦华生曾思恩(广西桂林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桂林市541001)关键词微波技术;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技术 免疫组织 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在鼻咽部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
14
作者 陈罡 李凡彩 +2 位作者 蔡方 侯巧燕 陈秋月 《华夏医学》 2004年第6期1009-1010,共2页
关键词 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 鼻咽癌 P53 细胞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p53和p21基因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5
作者 乐承艺 李凡彩 +2 位作者 曾思恩 侯巧燕 张美艳 《华夏医学》 2001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了解抑凋亡基因 bcl- 2、抑癌基因 p5 3和癌基因 p2 1基因蛋白在肝细胞癌 (HCC)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 :用 bcl- 2、p5 3和 p2 1基因蛋白抗体对 5 5例肝细胞癌合并结节性肝硬变手术标本进行 S- P免疫组化检测 ,分析基因蛋白表... 目的 :了解抑凋亡基因 bcl- 2、抑癌基因 p5 3和癌基因 p2 1基因蛋白在肝细胞癌 (HCC)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 :用 bcl- 2、p5 3和 p2 1基因蛋白抗体对 5 5例肝细胞癌合并结节性肝硬变手术标本进行 S- P免疫组化检测 ,分析基因蛋白表达率与病理分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bcl- 2基因蛋白在 HCC和结节性肝硬变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72 .7% (4 0 /5 5 )和 36 .4% (2 0 /5 5 ) ,两者存在差异 (P<0 .0 5 ) ;p5 3蛋白在 HCC中表达率为 5 4.5 % (30 /5 5 ) ,而肝硬变组织均呈阴性表达 ,两者存在显著差异 (P<0 .0 1) ;p2 1蛋白在 HCC和结节性肝硬变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6 3.6 % (35 /5 5 )和 38.2 %(2 1/5 5 ) ,两者无差异 (P>0 .0 5 ) ;而 bcl- 2、p5 3和 p2 1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与 HCC的病理分级无关 (P>0 .0 5 )。另外 ,在随访 2 9例 HCC患者中发现生存率短组 (6个月至 1年 )的 16例中 ,bcl- 2、p5 3和 p2 1的共同表达率为 5 0 % (8/16 )。研究结果提示 :HCC的发生、发展与 bcl- 2、p5 3和 p2 1蛋白的异常表达或突变有关 ;bcl- 2、p5 3和 p2 1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作用 ,对 HCC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bcl- 2、p5 3和 p2 1蛋白过度表达反应了 HCC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增殖情况 ,因而可作为 HCC诊断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抑凋亡基因bcl-2 抑癌基因P53 癌基因p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蛋白在鼻咽癌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英琼 姚铁钧 +2 位作者 李凡彩 韦华生 侯巧燕 《华夏医学》 1998年第5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p53基因产物在鼻咽癌(NPC)的表达状态,探讨其与NPC的发生及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p53蛋白的表达率为90.4%(113/125)。p53蛋... 目的:观察p53基因产物在鼻咽癌(NPC)的表达状态,探讨其与NPC的发生及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p53蛋白的表达率为90.4%(113/125)。p53蛋白的表达率与NPC的病理组织学分型和预后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p53蛋白的过表达与NPC的发生密切相关,但NPC的发展、转移可能是涉及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共同过程,抑癌基因p53的突变在其中可能并不起主导作用,因此仅根据p53的突变率来估计NPC患者的预后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免疫组织化学 P53
全文增补中
bcl-2、p53和p21基因蛋白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凡彩 乐承艺 +2 位作者 周英琼 陈锋 侯巧燕 《华夏医学》 1998年第3期6-8,共3页
目的:了解抑凋亡基因bcl2、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p21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存在状况及意义。方法:用bcl2、p53和p21蛋白抗体对42例脑星形细胞瘤手术标本进行SP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表达率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目的:了解抑凋亡基因bcl2、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p21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存在状况及意义。方法:用bcl2、p53和p21蛋白抗体对42例脑星形细胞瘤手术标本进行SP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表达率与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良性星形细胞瘤bcl2呈现高表达(90%),恶变后表达下降,良性组表达率不仅显著高于低度恶性组(P<0.01),亦显著高于高度恶性组(P<0.05);p53和p21的表达则随恶性程度增高而呈增高趋势,良性组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组(P<0.01)。研究结果提示:星形细胞瘤的发生与bcl2、p53和p21蛋白的异常表达或突变有关;p53、p21和bcl2之间可能有互相抑制作用;p53和p21表达反映了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增殖情况,因而可作为判定脑星形细胞瘤恶性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抑凋亡基因bcl-2 抑癌基因P53 癌基因p21
全文增补中
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进 侯巧燕 《华夏医学》 CAS 1997年第6期128-130,共3页
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概况张进1侯巧燕2(广西桂林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1广西桂林医学院病理科2桂林市541001)空气污染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是多样性的,大多数空气污染物直接影响呼吸和心血管系统,随着环境监测手段... 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概况张进1侯巧燕2(广西桂林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1广西桂林医学院病理科2桂林市541001)空气污染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是多样性的,大多数空气污染物直接影响呼吸和心血管系统,随着环境监测手段的发展,国内外均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人群健康 研究概况 环境与健康 肺功能 儿童唾液 大气污染水平 儿童健康 年平均浓度 城市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尖锐湿疣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19
作者 郑茜 叶洪涛 +5 位作者 侯巧燕 周英琼 于江 谈小秀 韦华生 曾思恩 《华夏医学》 CAS 1997年第1期22-23,共2页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对病理学上诊断或拟诊为尖锐湿疣的96例外阴活检标本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抗原检测。结果表明尖锐湿疣HPV的阳性率为59.38%,SP法对可疑病例,可...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对病理学上诊断或拟诊为尖锐湿疣的96例外阴活检标本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抗原检测。结果表明尖锐湿疣HPV的阳性率为59.38%,SP法对可疑病例,可作为病原学诊断的依据。对组织学形态不够典型的病例和尚未形成诊断性挖空细胞的早期病例,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乳头状瘤 病毒感染 外阴 免疫组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良恶性病变AgNORs计数研究及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
20
作者 叶洪涛 侯巧燕 +1 位作者 凌霞 陈峰 《华夏医学》 CAS 1994年第1期11-13,共3页
对137例肝脏良恶性病变分别进行嗜银蛋白核仁形成区(AgNORs)定量计数及其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结果显示:肝细胞癌(HCC)、肝硬化和不典型增生肝细胞(LCD)的AgNORs数量均明... 对137例肝脏良恶性病变分别进行嗜银蛋白核仁形成区(AgNORs)定量计数及其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结果显示:肝细胞癌(HCC)、肝硬化和不典型增生肝细胞(LCD)的AgNORs数量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慢性持续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p<0.001),HCC与肝硬化之间差异也非常显著(p<0.001),提示AgNORs定量对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有重要参考价值,而有无HBV感染与AgNORs定量无明显关系,故可能HBV不影响核仁形成区而致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形成区 肝脏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