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012号台风暴雨过程的位涡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侯定臣 庄小兰 黄燕波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64-70,共7页
通过9012号台风登陆前后等熵面位涡图和位涡剖面图的分析,研究了台风的位涡场结构以及它在登陆后与中纬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台风的位涡结构为一深厚的高位涡“柱”,对流层的高低层各有一个高位涡中心... 通过9012号台风登陆前后等熵面位涡图和位涡剖面图的分析,研究了台风的位涡场结构以及它在登陆后与中纬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台风的位涡结构为一深厚的高位涡“柱”,对流层的高低层各有一个高位涡中心;中层高位涡平流或正位涡平流随高度增加以及等熵面上的切变线可作为定性判断台风和外围暴雨落区的一个指标;中纬度系统对9012号台风的作用,主要在于冷空气进入台风环流导致台风迅速减弱消亡;等熵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位涡 降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日本梅雨锋区(个例)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侯定臣 庄小兰 何金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45-151,共7页
通过1982年梅雨期的个例分析,研究和比较了中国和日本梅雨锋区的结构。分析表明:(1)梅雨锋区系统由对流层上部宽广的斜压区和对流层低层较狭窄的弱斜压区共同组成;(2)在两个个例中,中国剖面上锋区均呈“椅”型结构。日本... 通过1982年梅雨期的个例分析,研究和比较了中国和日本梅雨锋区的结构。分析表明:(1)梅雨锋区系统由对流层上部宽广的斜压区和对流层低层较狭窄的弱斜压区共同组成;(2)在两个个例中,中国剖面上锋区均呈“椅”型结构。日本剖面上,6月呈均匀倾斜结构,7月略呈“椅”型;涡度场上中国剖面为相当正压结构,日本剖面为斜压结构;(3)梅雨锋区系统可看成是均匀斜压区在不均匀加热情况下结构改变的结果;(4)中国大陆雨区高层大量潜热释放,雨区附近蒸发冷却及雨区北侧地面加热有利于形成“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 梅雨锋 正压结构 倾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年梅雨期副热带锋区的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侯定臣 庄小兰 马生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78-185,共8页
通过分析逐候平均的沿120°E的经向垂直剖面图,研究了1991年梅雨各个阶段东亚副热带锋区的结构及锋区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1)1991年梅雨第一阶段与典型梅雨不同,是在冬夏流型转变中局部异常环流条件下形成的;(2)梅雨期三个阶段... 通过分析逐候平均的沿120°E的经向垂直剖面图,研究了1991年梅雨各个阶段东亚副热带锋区的结构及锋区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1)1991年梅雨第一阶段与典型梅雨不同,是在冬夏流型转变中局部异常环流条件下形成的;(2)梅雨期三个阶段的锋区结构分别为浅薄型、深厚Ⅰ型和深厚Ⅱ型,浅薄型锋区低层正涡度轴线近于垂直,深厚型锋区正涡度轴线自下而上向北倾斜,分别对应相当正压结构和斜压结构;(3)深厚型锋区南侧对应完整的季风环流圈,它在Ⅰ型锋区中主要以冷空气活动为驱动因子,而在Ⅱ型锋区中则由暖湿空气所驱动;(4)梅雨期间锋区对流层下部的高位涡扰动和雨区附近的暖区对锋区结构的形成和维持有重要作用,梅雨锋区的动力性质与包含潜热释放的半地转锋生模式的模拟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副热带锋区 位涡分析 斜压结构 梅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夏季江淮气旋的动能平衡过程及其与大尺度环流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侯定臣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42-247,共6页
本文用准拉格朗日方法计算了两例夏季江淮气旋各个阶段的动能收支及旋转风、辐散风对动能制造项的贡献,并讨论了它们与大尺度环流的关系。主要结论有:(1)气旋区域动能平衡的特点随大尺度环流改变;(2)动能的水平输送取决于气旋和高空急... 本文用准拉格朗日方法计算了两例夏季江淮气旋各个阶段的动能收支及旋转风、辐散风对动能制造项的贡献,并讨论了它们与大尺度环流的关系。主要结论有:(1)气旋区域动能平衡的特点随大尺度环流改变;(2)动能的水平输送取决于气旋和高空急流中心的相对位置;(3)稳定少动的高空急流入(出)口区有较强的旋转风动能制造(消耗),与水平输送项反号,移动快的急流附近,此项数值较小;(4)发展的气旋波,高层和低层有较强的辐散风动能制造;(5)夏季江淮气旋波转化为温带气旋时,高层表现为动能输入,高空急流转为气旋式弯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 环流 气旋 动能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暖带附近锋生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侯定臣 高学浩 庄小兰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76-283,共8页
采用半地转方程的二维锋生模式,研究了地面暖带附近锋生过程中,大尺度斜压区、地面暖带和潜热释放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变形场中的孤立暖带,当它位于大尺度斜压区暖空气一侧时.可在有限时间内形成强锋区(有潜热加热时锋生速... 采用半地转方程的二维锋生模式,研究了地面暖带附近锋生过程中,大尺度斜压区、地面暖带和潜热释放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变形场中的孤立暖带,当它位于大尺度斜压区暖空气一侧时.可在有限时间内形成强锋区(有潜热加热时锋生速度更快);当暖带与大尺度斜压区配合时,可出现双锋区结构,强锋区可能先在暖带中出现。在暖带深厚并有潜热释放时表现更明显且有利于双锋区结构的维持。锋生强迫作用和位温扰动是梅雨锋附近两条中-α尺度雨带形成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暖带 数值试验 锋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雨锋附近的条件性对称稳定度 被引量:1
6
作者 侯定臣 《热带气象》 CSCD 1990年第2期180-187,共8页
本文根据二维基本气流的理论,通过实例分析了梅雨锋附近的条件性对称稳定度的分布和演变;它与准地转锋生环流的相互作用;它与锋区垂直结构及大尺度水平环流的关系。发现对流不稳定大气因垂直对流而达到对流中性后,可能由于局地条件性对... 本文根据二维基本气流的理论,通过实例分析了梅雨锋附近的条件性对称稳定度的分布和演变;它与准地转锋生环流的相互作用;它与锋区垂直结构及大尺度水平环流的关系。发现对流不稳定大气因垂直对流而达到对流中性后,可能由于局地条件性对称不稳定而激发斜对流;如果暖区条件性对称稳定度很弱,准地转锋生环流的上升支也会产生类似对流的强降水带,从而使暴雨在对流稳定的条件下持续。这种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和弱稳定性与锋区的垂直结构、大范围水平环流、尤其与200hPa南亚高压及500hPa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的相对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峰 条件性 对称 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热释放和初始位温扰动对锋生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亦平 侯定臣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2-127,共6页
在Chan和Cho作的基础上,用中α尺度位温扰动代替了原来的中β尺度位温扰动,并且增加了一个高度函数H(Z),模式还改变了相对湿度的分布,取了可供比较的两个试验,并运行了半地转湿大气锋生模式程序,积分一段时间后,绘出有关的物理量的等... 在Chan和Cho作的基础上,用中α尺度位温扰动代替了原来的中β尺度位温扰动,并且增加了一个高度函数H(Z),模式还改变了相对湿度的分布,取了可供比较的两个试验,并运行了半地转湿大气锋生模式程序,积分一段时间后,绘出有关的物理量的等值线图,分析、比较了非绝热加热及初始位温扰动对物理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初始位温扰动为中α尺度比中β尺度更接近实际情况,对流层湿度分布不均匀,非绝热加热的作用比初始位温扰动的影响明显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锋生 非绝热加热 初始位漫扰动 物理量场 相对温度 对流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7
8
作者 卜新华 侯定臣 赵铁锁 《山西农业科学》 2000年第2期41-43,共3页
对 12个夏大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中作 96 6产量居第 1位 ,平均为 370 2kg/hm2 ,比对照早熟 18增产 9.9% ;太 96 - 38居第 2位 ,平均产量 342 7.5kg/hm2 ,比对照增产 1.7%。但产量居前 3位的品种均比对照晚熟 ,生育日数超过 1... 对 12个夏大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中作 96 6产量居第 1位 ,平均为 370 2kg/hm2 ,比对照早熟 18增产 9.9% ;太 96 - 38居第 2位 ,平均产量 342 7.5kg/hm2 ,比对照增产 1.7%。但产量居前 3位的品种均比对照晚熟 ,生育日数超过 10 0d ,不适宜在太原地区种植 ,在临汾、运城无霜期较长的地区可以作夏播品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生育期 丰产性 品种比较试验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江淮气旋的Ertel位涡诊断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侯定臣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本文应用Ertel位势涡度的理论,分析了两例夏季江准气旋活动的等熵面位涡图和位涡垂直廓线,讨论了这类系统发生发展的一种可能机制以及它们与典型温带气旋的区别,从而得出了夏季江淮气旋活动的一个概念模式:从高原一带东移的对流层中层... 本文应用Ertel位势涡度的理论,分析了两例夏季江准气旋活动的等熵面位涡图和位涡垂直廓线,讨论了这类系统发生发展的一种可能机制以及它们与典型温带气旋的区别,从而得出了夏季江淮气旋活动的一个概念模式:从高原一带东移的对流层中层弱的扰动在有利条件下引起江淮地区较强降水,中层潜热释放导致气旋性环流向下延伸,最终可在地面静止锋上形成波动。当副热带锋区北侧平流层下部空气沿等熵面南下时,气旋波可能发展成为典型的温带气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气旋 位涡 诊断 江淮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江淮气旋的准地转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定臣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524-531,共8页
本文通过实例计算,讨论了包含潜热的淮地转ω方程在夏季江淮气旋活动及梅雨暴雨预报中的适用性,并分析了绝热因子和非绝热因子的贡献。主要结论有:(1)上述方程可以较准确地确定上升、下沉区及其主要中心的位置;(2)垂直运动的符号基本上... 本文通过实例计算,讨论了包含潜热的淮地转ω方程在夏季江淮气旋活动及梅雨暴雨预报中的适用性,并分析了绝热因子和非绝热因子的贡献。主要结论有:(1)上述方程可以较准确地确定上升、下沉区及其主要中心的位置;(2)垂直运动的符号基本上可由绝热因子确定,潜热加热对上升运动起增辐作用;(3)稳定性降水对地面低压中心的生成起主要作用;(4)可以通过计算500hPa Q矢量散度来预报降水区、暴雨区及气旋波活动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气旋 准地转 夏季 江淮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旱育苗床土调酸剂的效应
11
作者 姜洪华 白莲香 +2 位作者 侯定臣 王正华 王景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364-366,共3页
新研制的床土调酸剂,经93年在南郊董茹村试验,与用糠醛渣相比:调酸亩用量减少2600公斤,节省投资236元。培育的旱苗比糠醛渣苗株高增加3.9cm,叶片增多0.2片,单苗根数增多1.3条,地上部分百株干重增重1克;产... 新研制的床土调酸剂,经93年在南郊董茹村试验,与用糠醛渣相比:调酸亩用量减少2600公斤,节省投资236元。培育的旱苗比糠醛渣苗株高增加3.9cm,叶片增多0.2片,单苗根数增多1.3条,地上部分百株干重增重1克;产量经t检验达极显著水平,(t值=7.03>t0.01=4.604)增产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育苗 床土调酸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