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石莼在干出胁迫下上调表达基因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世国 杨帆 +3 位作者 吴倩倩 乔坤 佟少明 侯和胜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80,共9页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潮间带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在干出胁迫状态下上调表达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获得的阳性克隆经测序得到150条上调表达的EST片段,其中21条为冗余序列(RS),137条非冗余序列(NRS)。片段中最长833 bp,最...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潮间带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在干出胁迫状态下上调表达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获得的阳性克隆经测序得到150条上调表达的EST片段,其中21条为冗余序列(RS),137条非冗余序列(NRS)。片段中最长833 bp,最短106 bp,平均长度364 bp。参与比对的EST片段按照其注释功能可分类为:细胞生长与发育、蛋白合成与分解、代谢过程、胁迫应答、光合作用与光诱导、转录调节、信号转导等相关基因。未知功能和无对比结果序列共60条,占非冗余序列的43.80%。比对相似度主要分布在20%~60%之间,主要与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藻类或高等植物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孔石莼对密码子第三位碱基的使用偏好无显著差别(P〉0.05),GC使用总频率为50.66%,而对终止密码子则明显偏好TGA。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部分分离的基因在干出胁迫状态下表达量上调。这些不同功能基因的表达构成了复杂的调控网络,能够为揭示孔石莼抵御潮间带不良环境的分子机制提供多方面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石莼 潮间带 干出状态 抑制消减杂交 CDNA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河流域水生生物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谭红武 杜强 +1 位作者 侯和胜 王志坤 《东北水利水电》 2012年第10期36-38,63,共4页
基于太子河流域2010年9月水生态系统调查与水质监测数据,采用DCA与聚类分析揭示了各生物类群空间格局,利用去趋势典型对应分析(DCCA)分析了空间格局与理化影响因子的关系。表明:1)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26种,浮游动物76种,底栖生物4门19属2... 基于太子河流域2010年9月水生态系统调查与水质监测数据,采用DCA与聚类分析揭示了各生物类群空间格局,利用去趋势典型对应分析(DCCA)分析了空间格局与理化影响因子的关系。表明:1)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26种,浮游动物76种,底栖生物4门19属20种,鱼类10科34种。2)水生生物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水库与河道、上下游、干支流间差异显著,空间分异指示作用呈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顺序,总体空间格局呈清晰的由上游指向下游的梯度分布特征。3)太子河不同生物类群的主导水质因子各有不同,影响总体格局的主导因子有水温、DO、氨氮、TSP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群落 空间分布格局 太子河 去趋势典型对应分析(DC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出胁迫对孔石莼生长及生理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倩倩 佟少明 侯和胜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2-475,共4页
通过人工模拟干出条件研究孔石莼(Ulva pertusa)在不同干出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反应。以采自大连潮间带的孔石莼为材料,测定在不同的干出时间(0 h、0.5 h、1 h、2 h、4 h、6 h)下其叶绿素a(Chl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proline,Pro)... 通过人工模拟干出条件研究孔石莼(Ulva pertusa)在不同干出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反应。以采自大连潮间带的孔石莼为材料,测定在不同的干出时间(0 h、0.5 h、1 h、2 h、4 h、6 h)下其叶绿素a(Chl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干出胁迫会对孔石莼的生理生化过程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干出时间的延长,孔石莼中叶绿素a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丙二醛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呈现缓慢的升高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这些结果为孔石莼的抗性生理研究提供了补充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石莼 干出状态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裙带菜的生理作用及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石颖 侯和胜 《食品与药品》 CAS 2013年第3期213-215,共3页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属大型海洋褐藻,在我国北方海域有着广泛的地理分布。目前国内外关于裙带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养殖的育种、育苗及与其生物性状相关的生理生化和发育研究。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如何改良养殖品种从而提高其产量...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属大型海洋褐藻,在我国北方海域有着广泛的地理分布。目前国内外关于裙带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养殖的育种、育苗及与其生物性状相关的生理生化和发育研究。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如何改良养殖品种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使之适应更严酷的生长环境等方面。这些研究均源于裙带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广泛的生理药理作用及广阔的市场经济前景。本文将近年有关裙带菜的生理作用及药用价值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 生理作用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海域养殖裙带菜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乔坤 李世国 +1 位作者 李洪艳 侯和胜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9,共7页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辽宁大连海域的河口(HK)、旅顺(Ls)、金石滩(JST)、凌水(LSH)4个裙带菜养殖基地和1个实验室人工单一配子体杂交(ZJ)共5个种群45个裙带菜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4个ISSR引物共...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辽宁大连海域的河口(HK)、旅顺(Ls)、金石滩(JST)、凌水(LSH)4个裙带菜养殖基地和1个实验室人工单一配子体杂交(ZJ)共5个种群45个裙带菜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4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清晰可辨的位点176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70个,多态位点百分数为96.59%。结果分析表明,在群体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280~0.2328,Shannon’s信息指数为0.1944—0.3458,Nei的分析结果显示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566,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47.57%,种群内变异占总变异的52.43%。UPGMA聚类结果为河口(HK)、金石滩(JST)和凌水(LSH)种群相聚为一支,旅顺(LS)和杂交(zJ)种群聚为另一支。ISSR分析结果表明,这5个裙带菜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低,不宜用作育种和育苗的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 遗传多样性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程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纪元 佟少明 侯和胜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第5期65-65,共1页
植物病程相关蛋白(PRs)在植物抗病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植物抗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其生物特性、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诱导及诱导因子、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生物功能等方面着眼,分析该领域近年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 植物病程相关蛋白(PRs)在植物抗病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植物抗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其生物特性、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诱导及诱导因子、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生物功能等方面着眼,分析该领域近年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程相关蛋白 诱导 抗病性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