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岩酸化压裂CO_2量的计算 被引量:4
1
作者 侯博恒 施松杉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5期656-658,共3页
酸化压裂过程中,酸液沿裂缝壁面岩石流动反应,生成大量CO2。这些CO2部分溶解在残酸溶液中,部分游离于裂缝内,气相物质的存在对酸液流动反应过程具有重要影响。CO2的临界温度为31.05℃,临界压力为7.37 MPa,在储层条件下游离CO2一般处于... 酸化压裂过程中,酸液沿裂缝壁面岩石流动反应,生成大量CO2。这些CO2部分溶解在残酸溶液中,部分游离于裂缝内,气相物质的存在对酸液流动反应过程具有重要影响。CO2的临界温度为31.05℃,临界压力为7.37 MPa,在储层条件下游离CO2一般处于超临界状态。根据质量守恒原理与相平衡原理,文中总结了酸化压裂过程中CO2生成量、溶解量以及超临界游离CO2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酸-岩反应生成的CO2数量巨大,其中小部分溶解在残酸溶液中,绝大部分以超临界状态游离在裂缝中,需考虑其对酸液流动反应和裂缝延伸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压裂 CO2 溶解 游离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湿反转醇类溶液解堵实验效果与评价
2
作者 侯博恒 王晓磊 +2 位作者 赵立强 张锋 张赟新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28,共2页
含氟表面活性剂醇类溶液是基于润湿反转提出的解除反凝析及水锁伤害的解堵溶液,其中表面活性剂是实现润湿反转的关键因素。针对盆5凝析气田伤害特征,提出基于润湿反转的解堵方法。室内实验表明,含氟表面活性剂FT具有憎油憎水、低表面张... 含氟表面活性剂醇类溶液是基于润湿反转提出的解除反凝析及水锁伤害的解堵溶液,其中表面活性剂是实现润湿反转的关键因素。针对盆5凝析气田伤害特征,提出基于润湿反转的解堵方法。室内实验表明,含氟表面活性剂FT具有憎油憎水、低表面张力等特性,能有效改变岩心润湿性为中性润湿;采用含氟表面活性剂FT醇类复配溶液能将岩石变为中性气湿,起到预防和长效解除反凝析及水锁伤害的作用,实现恢复甚至提高凝析气井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反转 反凝析 水锁 表面活性剂 润湿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内纵向强非均质性低渗油藏产能评价方法--以恩平凹陷M油藏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侯博恒 谢明英 +2 位作者 李伟 宋伟 孙晓娜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2年第5期57-60,共4页
针对层内纵向强非均质性低渗油藏采用测井解释平均渗透率预测产能偏低的问题,运用分段产能评价方法,将油藏纵向分为不同小段,利用区域不同渗透率级别下流度与比采油指数的关系计算各段产能,再根据水电相似原理并联求取油藏产能。研究结... 针对层内纵向强非均质性低渗油藏采用测井解释平均渗透率预测产能偏低的问题,运用分段产能评价方法,将油藏纵向分为不同小段,利用区域不同渗透率级别下流度与比采油指数的关系计算各段产能,再根据水电相似原理并联求取油藏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层内纵向强非均质性油藏,不同渗透率级差下,层内流线分布差异较大,建议分段产能评价时不同小段的渗透率级差大于5。实例分析表明,采用测井解释平均渗透率预测的产能仅为测试产能的2.4%,分段产能评价方法的预测结果为测试产能的1.2倍,提高了该类油藏产能的预测精度,对推动海上类似油藏的开发动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 非均质性 分段 流度 比采油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南海东部砂岩油藏采收率预测方法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伟 唐放 +4 位作者 侯博恒 钱银 崔传智 陆水青山 吴忠维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5期730-735,743,共7页
目前南海东部砂岩油藏采收率预测多采用数值模拟和线性回归等方法,这些方法分别存在耗时长和精度低的缺点。为了快速、准确地预测油藏采收率,选择50个已开发油藏作为数据样本,在利用主成分分析对采收率影响因素进行特征提取的基础上,运... 目前南海东部砂岩油藏采收率预测多采用数值模拟和线性回归等方法,这些方法分别存在耗时长和精度低的缺点。为了快速、准确地预测油藏采收率,选择50个已开发油藏作为数据样本,在利用主成分分析对采收率影响因素进行特征提取的基础上,运用神经网络回归法,建立了适用于南海东部海相砂岩油藏的采收率预测模型。通过与支持向量机回归和线性回归两种方法建立的采收率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比表明,神经网络回归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快速评价此类油藏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南海东部 砂岩油藏 采收率 预测模型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高速开发模式下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实践——以珠江口盆地惠州2A油田为例
5
作者 侯博恒 谢明英 +2 位作者 涂志勇 陈一鸣 柴愈坤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3期46-50,共5页
针对海相砂岩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稳产难度大的问题,以珠江口盆地南海东部海域第一个投产油田惠州2A油田为例,总结海上油田高速开发模式下剩余油分布模式。受韵律特征、夹层、构造等地质油藏因素以及开发策略、钻完井技术等影... 针对海相砂岩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稳产难度大的问题,以珠江口盆地南海东部海域第一个投产油田惠州2A油田为例,总结海上油田高速开发模式下剩余油分布模式。受韵律特征、夹层、构造等地质油藏因素以及开发策略、钻完井技术等影响,惠州2A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正韵律储层层内低渗段、夹层遮挡区以及构造高部位。其中,正韵律层内低渗段为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向,该类型剩余油因早期开发策略、渗透率极差等因素影响,开发效果较差;后期采用双分支水平井或鱼钩状水平井,增大单井泄油面积,提高低渗储层开发效果。对于夹层遮挡区剩余油,受夹层厚度、夹层遮挡范围等因素影响,采用短水平井开发效果较好。对于构造高部位剩余油,需根据局部构造大小、生产井井距等因素综合考虑挖潜策略。近5年来,惠州2A油田共实施5口调整井,且均在正韵律储层层内低渗段,单井平均日产油147m^(3)/d,油田含水率下降3%~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低渗 泄油面积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渗透率合成技术的砂岩油藏产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清辉 朱明 +2 位作者 冯进 管耀 侯博恒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112,共8页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准确计算钻杆地层测试(DST)渗透率,能够大幅提高海上非均质砂岩油藏产能预测精度。为此,综合考虑惠州凹陷宏观沉积成岩作用和微观孔隙结构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绝对渗透率的测井解释模型。正演分析表...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准确计算钻杆地层测试(DST)渗透率,能够大幅提高海上非均质砂岩油藏产能预测精度。为此,综合考虑惠州凹陷宏观沉积成岩作用和微观孔隙结构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绝对渗透率的测井解释模型。正演分析表明,射孔层段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储层对产能的贡献明显不同;对不同级别储层渗透率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合成测井渗透率,并对权系数大小进行约束,突出优势储层对产能的贡献,建立了DST渗透率的回归拟合方程;采用差分进化算法进行迭代,得到DST渗透率计算方程的最优解。采用该方法对惠州凹陷72个油层产能进行预测,48个油层的产能大于100 m^(3)/d,预测相对误差小于30%的油层占比90%;24个油层的产能为10~100 m^(3)/d,相对误差小于50%的油层占比79%。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渗透率合成技术的砂岩油藏产能预测方法,能够为海上油田测试作业决策提供指导,降低勘探作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渗透率 合成技术 产能预测 DST渗透率 惠州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低渗储层类型及成因
7
作者 陈一鸣 谢明英 +1 位作者 孙晓娜 侯博恒 《中外能源》 CAS 2021年第9期38-44,共7页
针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低渗储层类型及成因不明晰的问题,利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资料,对坳陷低渗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成岩特征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低渗储层的类型和成因,探讨了下一步勘探方向。结果表明,... 针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低渗储层类型及成因不明晰的问题,利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资料,对坳陷低渗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成岩特征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低渗储层的类型和成因,探讨了下一步勘探方向。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低渗储层类型多样,既有中浅层高孔低渗,也有深层低孔低渗,根据导致储层致密化最主要的岩性因素或成岩因素分为4类:强压实低渗、钙质胶结低渗、高泥质低渗和粉砂岩低渗。强压实低渗储层主要分布在埋藏较深的古近系,随着埋深的增加,储层的渗透率逐渐降低。强烈的压实作用是低渗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为石英次生加大、泥质杂基充填堵塞孔隙喉道。钙质胶结低渗储层易分布于砂泥岩界面处,主要成因为界面附近发生的碳酸盐沉淀胶结作用。高泥质低渗储层主要分布在浅层沉积物源侧翼及三角洲沉积边缘,弱水动力细粒及泥质沉积物大量沉积为其主要成因,显著物性特点为高孔低渗。粉砂岩低渗储层主要分布在恩平凹陷中浅层,稳定的弱水动力是其主要成因,储层纵向较为均质,横向分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成岩作用 类型 成因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