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藏史数值模拟——以渤海湾盆地文安斜坡古生界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侯创业 孟元林 +5 位作者 李臣 冯文彦 邵学军 杨辉 秦建忠 聂昌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8-302,共5页
通过成藏温度、压力及生、储、盖、运、圈、保的数值模拟,建立了成藏史数值模拟系统,并以渤海湾盆地文安斜坡为例说明了这一系统的应用。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文安斜坡古生界煤成烃油气藏的形成有两期:第一期发生在中生代末,但成藏后被... 通过成藏温度、压力及生、储、盖、运、圈、保的数值模拟,建立了成藏史数值模拟系统,并以渤海湾盆地文安斜坡为例说明了这一系统的应用。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文安斜坡古生界煤成烃油气藏的形成有两期:第一期发生在中生代末,但成藏后被其后的燕山运动破坏;第二期在老第三纪,是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本区的油气藏形成主要取决于生、排烃史与圈闭形成期的匹配和油气藏形成之后的保存条件,所以冀中坳陷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勘探应集中于那些喜山期形成、且位于二次生烃区内及其周围的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史 盆地模拟 成岩史 油气藏 煤成烃 古生界 冀中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80断块超稠油藏汽化学吞吐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侯创业 李可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B12期72-74,共3页
在对杜80断块超稠油油藏周期吞吐规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蒸汽化学吞吐试验。结果表明,蒸汽化学吞吐工艺在超稠油开发过程中,对于提高周期采油,周期回采水率,油汽比具有重要作用,可简化超稠油开采工艺,最终提高区块开发效果和... 在对杜80断块超稠油油藏周期吞吐规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蒸汽化学吞吐试验。结果表明,蒸汽化学吞吐工艺在超稠油开发过程中,对于提高周期采油,周期回采水率,油汽比具有重要作用,可简化超稠油开采工艺,最终提高区块开发效果和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化学吞吐 超稠油油藏 回采水率 杜80断块 兴隆台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层模糊判别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侯创业 毕克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5-29,55,共6页
本文从牛居油田实际出发,用深三侧向视电阻率与声波时差,建立油层模糊判别技术,在油井挖潜应用中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油层 识别 电阻率 模糊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化录井油气层判别模型及其在科尔沁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孟元林 肖丽华 +5 位作者 张庆昌 侯创业 李太浩 郝翠娟 张崇刚 李戈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4-76,89,共4页
本文应用地球化学录井和地球物理测井中的 3项参数 Pg、AC、Rt,通过三维趋势分析 ,建立了一个油气层综合判别模型 。
关键词 地球物理测井 地球化学录井 储集层 油气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回模型在曙二区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必轩 侯创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B12期37-38,共2页
本文结合曙光油田开发实际,以应用数学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以适于不同油气藏稳产和递减价的指标预测模型。在些基础上,通过推导,实现了在EXCEL下的参数求解,无需编程,通过实际验证,该模型具有运算速度快,准确率高的特点,是一种... 本文结合曙光油田开发实际,以应用数学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以适于不同油气藏稳产和递减价的指标预测模型。在些基础上,通过推导,实现了在EXCEL下的参数求解,无需编程,通过实际验证,该模型具有运算速度快,准确率高的特点,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生命体系 翁旋回 数学模型 产量预测 应用 曙二区 曙光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油气(矿)藏品质与油基质开发、加工参数分析
6
作者 牛嘉玉 侯创业 +2 位作者 王好平 杨元一 金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1-306,共16页
化石能源物理模型和煤岩油气(矿)藏的提出,为化石能源——石油和煤炭两大工业系统的资源开发与加工建立起相关的统一评价参数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填补了H/C原子比为0.90~1.35的化石能源资源在自然界中存在方式和储集场所等方面的认识空... 化石能源物理模型和煤岩油气(矿)藏的提出,为化石能源——石油和煤炭两大工业系统的资源开发与加工建立起相关的统一评价参数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填补了H/C原子比为0.90~1.35的化石能源资源在自然界中存在方式和储集场所等方面的认识空白。笔者从煤岩热成烃、与挥发分等参数的对应关系、煤岩组分构成特征、煤岩形成的地质环境和不同组分加工工艺评价参数等方面的分析入手,确定了煤岩油气(矿)藏的品质评价参数和划分方案,提出了我国不同品质煤岩油气(矿)藏的开发与加工技术思路。它区别于煤全岩直接加氢液化工艺,而是通过煤岩油气(矿)藏中油基质的开发,即富集和均质化类似于石油体系中的稠油-特超稠油组分,直接进入现有石油工业稠油加工体系,降低转化为石油制品的技术门槛,提高加工工艺的可控性,实现煤炭工业丰富的油基质资源和石油加工两大工业体系的对接,达到资源优势与加工优势互补的目的。并指出,中、西部地区可造就成为我国未来石油制成品的重要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能源工业 煤岩油气(矿)藏品质 油基质开发 油基质加工 油气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潜在的“石油”资源——“煤岩油气(矿)藏”的认识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金军 牛嘉玉 +2 位作者 王好平 侯创业 杨元一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1-629,共9页
在分析化石能源盆地组成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化石能源物理结构模型。煤岩是由大分子碳基质和中、低分子油基质两相组成,其中碳基质包括骨干相和枝干相,是固定碳的转化基质,而广义的"石油"组分——油基质是热成烃的基础物质... 在分析化石能源盆地组成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化石能源物理结构模型。煤岩是由大分子碳基质和中、低分子油基质两相组成,其中碳基质包括骨干相和枝干相,是固定碳的转化基质,而广义的"石油"组分——油基质是热成烃的基础物质,储集在碳基质骨架中,构成"煤岩油气(矿)藏"。并依据这一认识,在归纳现已工业化的煤转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来可能工业化的油煤浆连续焦化技术和煤岩油气(矿)藏分散、溶解、相分离技术和油基质加工的工艺路线,以期对煤岩油气(矿)藏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使其成为商业化能源。通过资源和储量的初步分析,我国煤岩油气资源大约为常规油气资源的数倍,从而为保障我国石油能源安全开拓了一个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能源盆地 化石能源物理模型 煤岩油气(矿)藏 碳基质 油基质 油煤浆连续焦化 分散一溶 解一相分离技术 油气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氮气助排工艺技术提高杜66断块稠油吞吐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川华 侯创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B12期53-55,共3页
通过对杜66断块地质条件及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对其实施氮气助排技术辅助蒸汽吞吐,以实现扩大蒸汽加热带,改善稠油蒸汽吞吐效果目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氮气助排起到了良好的隔热效果,改善了层间矛盾,提高了油井产能,其广泛应用将... 通过对杜66断块地质条件及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对其实施氮气助排技术辅助蒸汽吞吐,以实现扩大蒸汽加热带,改善稠油蒸汽吞吐效果目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氮气助排起到了良好的隔热效果,改善了层间矛盾,提高了油井产能,其广泛应用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氮气助排 吞吐效果 热氮混注比例 杜66断块 曙光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曙1—7—5断块边底水块状特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特征研究
9
作者 董旭昊 侯创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B12期22-25,共4页
根据矿场生产资料,运用经验分析法,统计法,油藏工程等方法,对曙1-7-5块蒸汽驱开发特征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认识该区块生产特征,从而为油田下步开发及同类油田开发提供借鉴经验。结果表明,该油藏是依靠蒸汽驱和边,底水驱等几... 根据矿场生产资料,运用经验分析法,统计法,油藏工程等方法,对曙1-7-5块蒸汽驱开发特征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认识该区块生产特征,从而为油田下步开发及同类油田开发提供借鉴经验。结果表明,该油藏是依靠蒸汽驱和边,底水驱等几种方式并存,开发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块状稠油油藏 蒸汽驱 热水驱 蒸汽吞吐 曙1-7-5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型胶体颗粒的表面电位和表面电荷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好平 罗根祥 +2 位作者 刘春生 侯创业 金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4-756,共3页
The electrical potential distribution for a charged surface in an electrolyte solution at equilibrium is described by the Poisson-Boltzmann equation. For spherical particle, it is (d2y)/(dX2)+2/X(dy)/(dX) =sin... The electrical potential distribution for a charged surface in an electrolyte solution at equilibrium is described by the Poisson-Boltzmann equation. For spherical particle, it is (d2y)/(dX2)+2/X(dy)/(dX) =sinhy, where y is a normalized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defined as y=eψ/(kT), and ψ is the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X is a normalized distance from the sphere center with radius a. X=ka+kx=ka+ξ. In this paper a flat-plate approxim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resolution of the PB equation. By using the extended Langmuir′s method, PB equation is changed to (d2y)/(dζ2)=1/2ey-2/(ka)ey-1. Performing the integration we obt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rface charge density and surface potential for a spherical colloidal particle with a high surface potential. I=-(dy/dζ)<sup>ζ=0 =ey0/2 +{4/(ka)}. Thus the surface excess of co-ions and the double-layer free energy are easily derived. The success of the flat-plate approximation depends so strongly on the value of surface potential y0 and the radius of curvature of the spherical particle. When the surface potential increases even if the radius of curvature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flat-plate approximation is also satisfactory approximations for the sphere. It explains why the present expressions are applicable to spherical particles with a high surface potential. These expressions are shown to be satisfactory approximations to exact numerical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胶体颗粒 双电层 表面电荷与表面电位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化录井中一种新的生、排烃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28
11
作者 肖丽华 孟元林 +3 位作者 高大岭 郝翠绢 李宏 侯创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8-102,共5页
本文综合考虑了成岩压实、有机质热浪化和类型的影响,以干酪根中无效欣在生烃过程中其绝对含量保持恒星这一原则,建立起一个新的有机碳恢复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适用于地化录并应用的生、排烃量计算公式,从而使整个过程比以前的图... 本文综合考虑了成岩压实、有机质热浪化和类型的影响,以干酪根中无效欣在生烃过程中其绝对含量保持恒星这一原则,建立起一个新的有机碳恢复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适用于地化录并应用的生、排烃量计算公式,从而使整个过程比以前的图解法更加准确、高效。本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辽河油田海上、陆上和外盆地的地优录并。但本文中仅以铁岭盆地的一口井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铁岭盆地昌参2井的地化录井表明,其生径强度为263.794×104t/kin2,排烃强度为138.166×104t/km2,资源密度为13.190×104t/km2,达到了我国Ⅰ类含油气盆地的生烃强度标准,昌图凹陷具有较为充足的油气来源,可望形成一些中、小型油气田,下一步勘探的方向主要是寻找圈闭和有利的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生烃 排烃 地球化学录井 计算方法 录井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