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闲话正山小种松烟香
被引量:
7
1
作者
侯凯东
《中国茶叶》
2011年第6期22-22,共1页
去年参加了广东省评茶师福建考察团,参观考察了部分福建茶叶生产单位。在世界红茶发源地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其间,调研学习了正山小种红茶的传统加工工艺,了解了松烟香的由来。现在社会上很多朋友对正山小种红茶的松烟香不了解,也就是...
去年参加了广东省评茶师福建考察团,参观考察了部分福建茶叶生产单位。在世界红茶发源地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其间,调研学习了正山小种红茶的传统加工工艺,了解了松烟香的由来。现在社会上很多朋友对正山小种红茶的松烟香不了解,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烟熏味,现将情况介绍如下。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的始祖,正山小种红茶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出现。成书于明朝中期(约16世纪)的《多能鄙事》曾提及"红茶"这一名称,是现存最早的记录。正山小种红茶是17世纪英国皇家用茶,曾风靡欧洲上流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种红茶
松烟
传统加工工艺
生产单位
参观考察
武夷山市
考察团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茯茶始祖“泾阳茯砖”
被引量:
6
2
作者
侯凯东
《中国茶叶》
2013年第2期33-33,共1页
泾阳县位于咸阳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东与三原、高陵县交界,南与成阳市渭城区接壤,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三原县毗邻。从泾阳县城出发到西安城北客运站44公里。茯茶的问世,约在公元1368年(...
泾阳县位于咸阳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东与三原、高陵县交界,南与成阳市渭城区接壤,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三原县毗邻。从泾阳县城出发到西安城北客运站44公里。茯茶的问世,约在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即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初),采用湖南安化黑毛茶为原料,手工筑制,因原料送到泾阳筑制,称“径阳砖”;茯砖早期称“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以其药效似土茯苓,就由“伏茶”美称为“茯茶”或“福砖”。由于系用官引制造,清代前期须在兰州府缴纳三成至五成砖茶作为税金,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其余的砖茶由茶商按照政府指定的销区销售,故称为“附茶”。在清道光年间,将安化黑毛茶中色黄叶粗的甘引,用篾篓踩成大包,包重90公斤,运往陕西泾阳压制成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砖茶
关中平原
咸阳市
泾阳县
成阳市
礼泉县
三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话说英德红茶
被引量:
2
3
作者
侯凯东
《中国茶叶》
2012年第4期32-33,共2页
英德是个古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英德种茶可追溯到唐朝。《英德县志》中记载:"若中隅西华山茶,相传六祖手植"。说明唐代禅宗六祖慧能(638~713年)曾在英德西华山植茶,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另外,唐代英德县城南郊...
英德是个古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英德种茶可追溯到唐朝。《英德县志》中记载:"若中隅西华山茶,相传六祖手植"。说明唐代禅宗六祖慧能(638~713年)曾在英德西华山植茶,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另外,唐代英德县城南郊南山已建有"煮茗台",也可证明,那时英德已盛行饮茶之风。陆羽《茶经》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当时英德是韶州的主要植茶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史料记载
《茶经》
英德县
西华山
历史
唐代
饮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困鹿山皇家古茶园的复兴
4
作者
侯凯东
《中国茶叶》
2012年第9期25-26,共2页
清朝年间,云南宁洱镇困鹿山历史上为皇家专用贡茶园,贡茶的采摘和制作均由官府派兵监制,秘而不宣,鲜为人知。据专家考证:困鹿皇家古茶园被清政府定为皇家御用茶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即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当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在...
清朝年间,云南宁洱镇困鹿山历史上为皇家专用贡茶园,贡茶的采摘和制作均由官府派兵监制,秘而不宣,鲜为人知。据专家考证:困鹿皇家古茶园被清政府定为皇家御用茶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即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当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镇建立了贡茶茶厂,精选当年最好的春芽女儿茶,精制成团条砖和茶膏,仅上贡朝廷。困鹿山茶园是清代普洱府的贡茶基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云南
鹿
贡茶
女儿茶
历史
普洱
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俄茶马古道上的“独轮车”
5
作者
侯凯东
《中国茶叶》
2011年第11期34-35,共2页
独轮车在老一辈人中可能见惯不怪,年轻一代对其有所了解,又知它与鄂俄茶马古道有何重大关系的恐怕不一定多。如果说云南茶马古道的代表是马帮,川藏茶马古道的代表是背佚,那么鄂俄茶马古道当是独轮车了。明清石板街上的辙痕横向串连...
独轮车在老一辈人中可能见惯不怪,年轻一代对其有所了解,又知它与鄂俄茶马古道有何重大关系的恐怕不一定多。如果说云南茶马古道的代表是马帮,川藏茶马古道的代表是背佚,那么鄂俄茶马古道当是独轮车了。明清石板街上的辙痕横向串连起一条繁荣了两个世纪的中俄茶叶之路,在湖北省赵李桥茶厂的陈列室中,我看到了百年前的米砖茶、青砖茶、光绪年间砖茶运输的《合帮公议》、运茶的独轮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独轮车
光绪年间
陈列室
湖北省
砖茶
茶叶
石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见证广东熟普洱茶的活化石——广云贡饼(广东普洱茶饼)
6
作者
侯凯东
《中国茶叶》
2011年第6期36-37,共2页
广东是普洱熟茶及其加工技术工艺的发源地,"广云贡饼"或叫广东饼是广东的名茶代表之一,见证了广东普洱茶的发展历程,极具传奇色彩。自唐宋以来,广东省的潮汕、客家汉人和粤北瑶族同胞就有将土青茶(即晒青绿茶及后来的大叶青)、乌龙...
广东是普洱熟茶及其加工技术工艺的发源地,"广云贡饼"或叫广东饼是广东的名茶代表之一,见证了广东普洱茶的发展历程,极具传奇色彩。自唐宋以来,广东省的潮汕、客家汉人和粤北瑶族同胞就有将土青茶(即晒青绿茶及后来的大叶青)、乌龙茶存放起来,经多年自然陈化成为陈年黑茶饮用的习惯,当地人称之为"老茶"。客家人为女儿准备的陈年老茶叫做"女儿茶"。据考证,至少在明清时期以前,粤北曲江、乳源、三连一带的瑶胞和少数山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普洱茶
茶饼
活化石
技术工艺
普洱熟茶
自然陈化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细说方包茶——“马茶”
7
作者
侯凯东
《中国茶叶》
2012年第8期39-39,共1页
方包茶原产于四川灌县,是西路边茶的一个主要花色品种,因将原料茶筑压在方形篾包中而得名。过去西路边茶都用马驮运,每匹马驮两包,故又名“马茶”。
关键词
边茶
花色品种
原料茶
方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紫砂奇葩——栩栩如生的仿真雕塑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亚萍
侯凯东
《中国茶叶》
2012年第11期44-45,共2页
宜兴紫砂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仿真雕塑更是宜兴紫砂器中的一朵奇葩。紫砂泥特有的可塑性,为宜兴紫砂艺人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2006年,宜兴紫砂传统手工技艺就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宜兴紫砂始自北宋...
宜兴紫砂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仿真雕塑更是宜兴紫砂器中的一朵奇葩。紫砂泥特有的可塑性,为宜兴紫砂艺人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2006年,宜兴紫砂传统手工技艺就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宜兴紫砂始自北宋,盛于明清,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代有精品;在紫砂艺人的巧手之下,梅桩、干柴、果蔬、动物……无一例外地被提炼成形并赋予生命,巧夺天工栩栩如生。历代名家辈出,供春、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杨彭年、邵大亨、黄玉麟、程素珍、俞国良、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每一位都是名满天下的制陶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紫砂
雕塑
仿真
非物质文化遗产
陶瓷艺术
创作空间
手工技艺
紫砂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闲话正山小种松烟香
被引量:
7
1
作者
侯凯东
出处
《中国茶叶》
2011年第6期22-22,共1页
文摘
去年参加了广东省评茶师福建考察团,参观考察了部分福建茶叶生产单位。在世界红茶发源地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其间,调研学习了正山小种红茶的传统加工工艺,了解了松烟香的由来。现在社会上很多朋友对正山小种红茶的松烟香不了解,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烟熏味,现将情况介绍如下。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的始祖,正山小种红茶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出现。成书于明朝中期(约16世纪)的《多能鄙事》曾提及"红茶"这一名称,是现存最早的记录。正山小种红茶是17世纪英国皇家用茶,曾风靡欧洲上流社会。
关键词
小种红茶
松烟
传统加工工艺
生产单位
参观考察
武夷山市
考察团
广东省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茯茶始祖“泾阳茯砖”
被引量:
6
2
作者
侯凯东
出处
《中国茶叶》
2013年第2期33-33,共1页
文摘
泾阳县位于咸阳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东与三原、高陵县交界,南与成阳市渭城区接壤,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三原县毗邻。从泾阳县城出发到西安城北客运站44公里。茯茶的问世,约在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即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初),采用湖南安化黑毛茶为原料,手工筑制,因原料送到泾阳筑制,称“径阳砖”;茯砖早期称“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以其药效似土茯苓,就由“伏茶”美称为“茯茶”或“福砖”。由于系用官引制造,清代前期须在兰州府缴纳三成至五成砖茶作为税金,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其余的砖茶由茶商按照政府指定的销区销售,故称为“附茶”。在清道光年间,将安化黑毛茶中色黄叶粗的甘引,用篾篓踩成大包,包重90公斤,运往陕西泾阳压制成砖。
关键词
茯茶
砖茶
关中平原
咸阳市
泾阳县
成阳市
礼泉县
三原县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话说英德红茶
被引量:
2
3
作者
侯凯东
出处
《中国茶叶》
2012年第4期32-33,共2页
文摘
英德是个古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英德种茶可追溯到唐朝。《英德县志》中记载:"若中隅西华山茶,相传六祖手植"。说明唐代禅宗六祖慧能(638~713年)曾在英德西华山植茶,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另外,唐代英德县城南郊南山已建有"煮茗台",也可证明,那时英德已盛行饮茶之风。陆羽《茶经》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当时英德是韶州的主要植茶之地。
关键词
红茶
史料记载
《茶经》
英德县
西华山
历史
唐代
饮茶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困鹿山皇家古茶园的复兴
4
作者
侯凯东
出处
《中国茶叶》
2012年第9期25-26,共2页
文摘
清朝年间,云南宁洱镇困鹿山历史上为皇家专用贡茶园,贡茶的采摘和制作均由官府派兵监制,秘而不宣,鲜为人知。据专家考证:困鹿皇家古茶园被清政府定为皇家御用茶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即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当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镇建立了贡茶茶厂,精选当年最好的春芽女儿茶,精制成团条砖和茶膏,仅上贡朝廷。困鹿山茶园是清代普洱府的贡茶基地之一。
关键词
茶园
云南
鹿
贡茶
女儿茶
历史
普洱
采摘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俄茶马古道上的“独轮车”
5
作者
侯凯东
出处
《中国茶叶》
2011年第11期34-35,共2页
文摘
独轮车在老一辈人中可能见惯不怪,年轻一代对其有所了解,又知它与鄂俄茶马古道有何重大关系的恐怕不一定多。如果说云南茶马古道的代表是马帮,川藏茶马古道的代表是背佚,那么鄂俄茶马古道当是独轮车了。明清石板街上的辙痕横向串连起一条繁荣了两个世纪的中俄茶叶之路,在湖北省赵李桥茶厂的陈列室中,我看到了百年前的米砖茶、青砖茶、光绪年间砖茶运输的《合帮公议》、运茶的独轮车、
关键词
茶马古道
独轮车
光绪年间
陈列室
湖北省
砖茶
茶叶
石板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见证广东熟普洱茶的活化石——广云贡饼(广东普洱茶饼)
6
作者
侯凯东
出处
《中国茶叶》
2011年第6期36-37,共2页
文摘
广东是普洱熟茶及其加工技术工艺的发源地,"广云贡饼"或叫广东饼是广东的名茶代表之一,见证了广东普洱茶的发展历程,极具传奇色彩。自唐宋以来,广东省的潮汕、客家汉人和粤北瑶族同胞就有将土青茶(即晒青绿茶及后来的大叶青)、乌龙茶存放起来,经多年自然陈化成为陈年黑茶饮用的习惯,当地人称之为"老茶"。客家人为女儿准备的陈年老茶叫做"女儿茶"。据考证,至少在明清时期以前,粤北曲江、乳源、三连一带的瑶胞和少数山民。
关键词
广东省
普洱茶
茶饼
活化石
技术工艺
普洱熟茶
自然陈化
明清时期
分类号
F426.8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细说方包茶——“马茶”
7
作者
侯凯东
出处
《中国茶叶》
2012年第8期39-39,共1页
文摘
方包茶原产于四川灌县,是西路边茶的一个主要花色品种,因将原料茶筑压在方形篾包中而得名。过去西路边茶都用马驮运,每匹马驮两包,故又名“马茶”。
关键词
边茶
花色品种
原料茶
方形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紫砂奇葩——栩栩如生的仿真雕塑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亚萍
侯凯东
出处
《中国茶叶》
2012年第11期44-45,共2页
文摘
宜兴紫砂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仿真雕塑更是宜兴紫砂器中的一朵奇葩。紫砂泥特有的可塑性,为宜兴紫砂艺人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2006年,宜兴紫砂传统手工技艺就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宜兴紫砂始自北宋,盛于明清,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代有精品;在紫砂艺人的巧手之下,梅桩、干柴、果蔬、动物……无一例外地被提炼成形并赋予生命,巧夺天工栩栩如生。历代名家辈出,供春、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杨彭年、邵大亨、黄玉麟、程素珍、俞国良、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每一位都是名满天下的制陶大师。
关键词
宜兴紫砂
雕塑
仿真
非物质文化遗产
陶瓷艺术
创作空间
手工技艺
紫砂器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闲话正山小种松烟香
侯凯东
《中国茶叶》
201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茯茶始祖“泾阳茯砖”
侯凯东
《中国茶叶》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话说英德红茶
侯凯东
《中国茶叶》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云南困鹿山皇家古茶园的复兴
侯凯东
《中国茶叶》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鄂俄茶马古道上的“独轮车”
侯凯东
《中国茶叶》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见证广东熟普洱茶的活化石——广云贡饼(广东普洱茶饼)
侯凯东
《中国茶叶》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细说方包茶——“马茶”
侯凯东
《中国茶叶》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紫砂奇葩——栩栩如生的仿真雕塑
陈亚萍
侯凯东
《中国茶叶》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