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织EGFR和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侯冰宗 李小易 +4 位作者 苏永辉 吴庆 徐家琪 卜巨源 易先平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EGFR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88例胃癌标本及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做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EGFR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EGF... 目的探讨EGFR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88例胃癌标本及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做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EGFR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EGFR和VEGF在胃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18%和52.27%,两者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EGFR和VEGF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部位无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 EGFR、VEGF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及分期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EGFR VEGF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肼诱导高龄SD大鼠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侯冰宗 周少朋 +4 位作者 余水平 卜巨源 李培平 谢玉妍 张百萌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究化学剂诱导、全过程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建立,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60只20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40只)和对照组(20只),实验组采用二甲基肼(DMH)颈项部皮下注射(30mg/kg)诱导,对照组注射... 目的探究化学剂诱导、全过程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建立,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60只20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40只)和对照组(20只),实验组采用二甲基肼(DMH)颈项部皮下注射(30mg/kg)诱导,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周1次,连续18周。于第26周及32周分别处死大鼠。观察其结直肠肿瘤形成及肝脏转移的情况。结果诱癌24、28、32周,实验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诱癌26周,大鼠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为33.3%(4/12)。诱癌32周大鼠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为53.8%(14/26),肝转移发生率为19.2%(5/26)。对照组结直肠均未见异常。结论二甲基肼可成功诱导高龄SD大鼠结直肠癌并肝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二甲基肼 结直肠癌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门静脉灌输CD_3AK细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侯冰宗 李佩英 +3 位作者 李绵 钟能锭 解立桦 何天昌 《华夏医学》 CAS 2000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 +门静脉插管化疗、灌输 CD3AK细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2 5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 A,B两组 ,A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 +门静脉插管化疗、灌输CD3AK细胞治疗 ,B组行肝...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 +门静脉插管化疗、灌输 CD3AK细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2 5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 A,B两组 ,A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 +门静脉插管化疗、灌输CD3AK细胞治疗 ,B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 +门静脉插管化疗治疗。结果 :A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在术后迅速恢复且维持在高水平状态 ,避免了机体由于手术打击而导致术后免疫力普遍降低的现象。而 B组术后细胞免疫功能较术前明显降低 ( P<0 .0 5 ) ,且恢复缓慢。A、B两组术后同期各指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C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布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在术前、术后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 P>0 .0 5 ) ,但均比 A、B组高。A组临床有效率为 80 % ,B组为 6 0 %。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 +门静脉插管化疗、灌输 CD3AK细胞治疗转移性肝癌能提高临床疗效 ,提高肿瘤的 期切除率及迅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栓塞 门静脉灌输 CD3AK细胞 转移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局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侯冰宗 周少朋 +4 位作者 房思炼 舒晓春 莫湘琼 卜巨源 李凌霄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术中局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行根治性手术,术中局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800mg;B组,术中单纯行根治性手术;两组术后治疗相同。另... 目的研究术中局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行根治性手术,术中局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800mg;B组,术中单纯行根治性手术;两组术后治疗相同。另设C组,16例结直肠良性肿瘤局部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B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4/CD8、NKC、IL-2R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体液免疫指标(sIL-2R和TNF-a),在术后1w、2w、3w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A、B两组同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布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在术前、术后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比A、B组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机体免疫功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氟尿嘧啶 结直肠癌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及p53基因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泓基 臧真真 +2 位作者 侯冰宗 侯巧燕 陆竞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0,127,共5页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及p53基因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用快捷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Syk蛋白及mRNA的表达,同...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及p53基因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用快捷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Syk蛋白及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p53蛋白及mRNA的表达,分析食管鳞癌中上述2个基因表达变化的相关性,并观察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食管鳞癌组织Syk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食管鳞癌组织p53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5);Syk蛋白表达与p53蛋白(突变型)表达呈负相关(rs=-0.604,P<0.05);Syk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Syk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减弱及缺失与其发生和转移倾向相关;Syk可能是食管鳞癌的肿瘤抑制基因,其作用可能是p53(野生型)依赖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抑癌基因 脾酪氨酸激酶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ol对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后肠道菌群移位及内毒素血症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苏永辉 徐家琪 +2 位作者 卜巨源 李霄凌 侯冰宗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l)对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后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30只,采用四氯化碳诱导行肝硬化建模,将建模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不阻断肝门)、对照组(阻断肝门)、实验组(阻断肝... 目的探讨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l)对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后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30只,采用四氯化碳诱导行肝硬化建模,将建模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不阻断肝门)、对照组(阻断肝门)、实验组(阻断肝门前后静注Tempol)。3组均取门静脉、腔静脉血检测血清内毒素,取肠系膜淋巴结、肝组织、肺组织行细菌培养,以及小肠黏膜形态与细胞凋亡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可明显减少肝门阻断后的肠道细菌移位及血清内毒素水平(P均<0.05)。结论 Tempo1可有效地预防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后的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4-羟基-2 2 6 6-四甲基哌啶 再灌注损伤 内毒素血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叶有强 丁秋娥 +4 位作者 侯冰宗 刘巧丹 王思阳 王成涛 程志斌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对22例不适合手术治疗、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根据患者肿瘤大小及肝功能状况,每次分割剂量1.8~2Gy,每日一次,每周五次,照射次数为22~3...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对22例不适合手术治疗、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根据患者肿瘤大小及肝功能状况,每次分割剂量1.8~2Gy,每日一次,每周五次,照射次数为22~30次(中位27次),总剂量44~60Gy,平均(54±6.1)Gy。观察近期疗效及放疗毒副反应。结果 22例患者临床分期Ⅰ期1例,Ⅱ期10例,Ⅲ期4例,Ⅳa期6例,Ⅳb期1例。根据CT检查、AFP水平及临床症状,治疗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8.2%(15/22)、76.5%(13/17)、85%(17/20)。毒副反应包括低热(18/22)、乏力(18/22)、恶心(16/22)、右上腹隐痛(6/22)、呕吐(5/22)及轻微肝功能改变,毒副反应均能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疗效 毒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o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苏永辉 徐家琪 +2 位作者 卜巨源 李霄凌 侯冰宗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8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取90只SD成年大鼠采用传统四氯化碳(CCL4)法制作肝硬化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各30只。模型组及治疗组行开腹肝门阻断... 目的探讨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取90只SD成年大鼠采用传统四氯化碳(CCL4)法制作肝硬化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各30只。模型组及治疗组行开腹肝门阻断术(假手术组只暴露肝门,不阻断),肝门阻断后30 min恢复血流。治疗组术前缓慢静脉注射TEMPO 10 mg/100 g(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术后每12 h静注1次;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术前均缓慢静脉注射与治疗组所用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每12 h静注1次。术后72 h观察两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细胞凋亡情况;测定肝组织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测定三组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肝组织上清液中SOD、CAT、GSH-Px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ALT、AST及LDH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TEMPO对肝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肝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2 2 6 6-四甲基哌啶 肝硬化 肝脏缺血再灌注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Ⅳ期结直肠癌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1
9
作者 殷放 陈凯 +3 位作者 邹劲林 侯冰宗 汤聪 张百萌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1期20-21,共2页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切除方式对Ⅳ期结直肠癌预后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Ⅳ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将这167例患者分为两组:95例根治性切除组与72例姑息性切除或仅行造瘘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以及长...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切除方式对Ⅳ期结直肠癌预后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Ⅳ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将这167例患者分为两组:95例根治性切除组与72例姑息性切除或仅行造瘘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以及长期生存率。结果根治性切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2%,姑息性切除或仅行造瘘术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7.9%(P<0.05);根治性切除组手术死亡率为3.1%,姑息性切除或仅行造瘘术组死亡率为5.5%(P>0.05);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5.7%、63.2%、38.4%,姑息性切除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5%、41.3%、8.6%,仅行造瘘的患者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5.3%、0%、0%。结论对于Ⅳ期结直肠癌施行积极的根治性切除手术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根治性切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C2成分SUZ1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永辉 侯冰宗 +2 位作者 徐家琪 卜巨源 李宵凌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PRC2成分SUZ1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检测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76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SUZ12的表达,分析SUZ12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 目的探讨PRC2成分SUZ1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检测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76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SUZ12的表达,分析SUZ12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SUZ12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水平(9.24±4.47)明显高于配对的正常结直肠组织(3.45±2.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Z1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P=0.014)、TNM分期(P=0.016)及淋巴结转移(P=0.036)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SUZ12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估结直肠癌恶性程度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Z12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改进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一武 侯冰宗 +1 位作者 梁建深 李锦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7年第6期40-40,43,共2页
该院应用电机腹腔镜阑尾切除改进方法治疗急、慢性阑尾炎20例,效果满意。改进方法的本前准备和麻醉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采用的套管位置更美观,改进方法操作较简单,所需器械普通,费用降低,便于推广应用,临床实践证明该手术具有... 该院应用电机腹腔镜阑尾切除改进方法治疗急、慢性阑尾炎20例,效果满意。改进方法的本前准备和麻醉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采用的套管位置更美观,改进方法操作较简单,所需器械普通,费用降低,便于推广应用,临床实践证明该手术具有安全、损伤轻、恢复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与治疗
12
作者 殷放 陈凯 +3 位作者 邹劲林 侯冰宗 汤聪 张百萌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3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本院2002年至2008年诊治的7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确诊2例,疑是原发性肝癌3例,疑是肝细胞腺瘤1例,疑是肝血管...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本院2002年至2008年诊治的7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确诊2例,疑是原发性肝癌3例,疑是肝细胞腺瘤1例,疑是肝血管瘤1例。无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全部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结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术前确诊目前困难,积极稳妥的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肝肿瘤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局部复发的治疗
13
作者 彭建军 侯冰宗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133-137,共5页
我国是胃癌大国,每年大约有40万新发病例及30万死亡病例。在接受手术的患者中,约91%胃癌患者死于术后复发[1]。胃癌复发有多种方式,分为局部复发、肝转移复发、肝转移以外的血行转移性复发、腹膜播散、淋巴结转移复发、其他等6种,其局部... 我国是胃癌大国,每年大约有40万新发病例及30万死亡病例。在接受手术的患者中,约91%胃癌患者死于术后复发[1]。胃癌复发有多种方式,分为局部复发、肝转移复发、肝转移以外的血行转移性复发、腹膜播散、淋巴结转移复发、其他等6种,其局部(手术野)复发和残胃复发合称为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病例的具体复发原因往往难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粘连 胃肿瘤 局部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