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反穿刺技术在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懿 侯克柱 林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反穿刺技术用于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nature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的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47例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资料,病灶下缘距齿状线5 cm 5例,病... 目的探讨改良反穿刺技术用于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nature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的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47例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资料,病灶下缘距齿状线5 cm 5例,病灶位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乙状结肠42例。肿瘤直径1.0~5.0 cm,平均2.8 cm。使用改良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下切开结肠壁,将抵钉座置入结肠,连接杆头端自结肠对系膜缘反向穿出,完成经肛门肠管吻合。结果4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280 min(平均98 min),抵钉座置入时间2~5 min(平均3.4 min),术后住院时间7~18 d(平均9.8 d)。吻合口漏4例,保守治疗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9月),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改良反穿刺技术应用在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安全可靠,降低腹腔镜手术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反穿刺技术 全腹腔镜手术 结直肠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车辆制动梁滚子轴断裂的原因
2
作者 侯克柱 《煤炭技术》 CAS 2004年第8期13-13,共1页
制动梁是影响车辆运行安全的关键部件之一 ,本文主要分析了制动梁滚子轴发生裂纹及断裂的原因 ,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
关键词 滚子轴 断裂 探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镜联合同期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与分期手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马飞 周琪 +2 位作者 侯克柱 林辉 朱松 《肝胆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45-49,56,共6页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46例,按照手术类型分为双镜联合同期手术治疗组(n=73)与双镜分期手术治疗组(n=73),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46例,按照手术类型分为双镜联合同期手术治疗组(n=73)与双镜分期手术治疗组(n=73),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白细胞计数(WBC)、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淀粉酶(AMS)、白细胞介素-6(1L-6)、C反应蛋白(CRP)、总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期间、平均住院时间、手术费用、耗材费用、总住院费用;术后胰腺炎、胆漏、出血、腹腔感染等指标.结果两组分别完成69、68例,双镜联合同期手术治疗患者总手术时间[(133.94±21.17)min vs.(158.64±21.22)min,P<0.001]、术后疼痛时间[(110.6±23.7)h vs.(173.6±14.8)h,P<0.001]、肛门排气时间[(115.61±33.1)h vs.(164.8±31.8)h,P=0.005]、平均住院时间[12(6~14)]d vs.[14(9~22)d,P<0.001]、较对照组缩短,总住院费用[(35432.10±2784.17)元vs.(56982.16±4384.54)元,P<0.001]较对比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治疗方式在WBC、TBIL、AST、ALP、AMS、IL-6、CRP、手术费用、耗材费用,术后胰腺炎、胆漏、出血、腹腔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镜联合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方式适用范围广,术后恢复快,减少花费,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镜联合同期治疗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对滞育因子的感受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振东 袁晓燕 侯克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1期66-66,75,共2页
利用人工诱导滞育的方法,对棉铃虫对滞育因子的感受情况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滞育因子的感受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不存在某个龄期对滞育因子特别敏感。在淮北只有当幼虫在低温(22℃)和短日照(12h)不发育,并使低温... 利用人工诱导滞育的方法,对棉铃虫对滞育因子的感受情况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滞育因子的感受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不存在某个龄期对滞育因子特别敏感。在淮北只有当幼虫在低温(22℃)和短日照(12h)不发育,并使低温保持到末龄幼虫和预蛹阶段才能使棉铃虫有较高的滞育度。在22℃,12h光照条件下淮北地区棉铃虫滞育的临界诱导虫态为3龄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滞育 滞育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