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属性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7
1
作者 侯伯刚 杨池银 +1 位作者 武站国 吴伯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3-558,574,共7页
地震属性技术在勘探地震与开发地震之间起着桥梁作用 ,本文认为重新认识地震属性分类及单时窗沿层地震属性的地质含义 ,以及属性优化的原则 ,对应用属性解决实际地质问题是有意义的。本文还重点探讨速度、信噪比。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储层预测 含油性 地质问题 勘探 信噪比 速度 属性优化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差函数的参数和井数对随机反演精度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侯伯刚 韩大匡 +2 位作者 刘文岭 任殿星 邓晓梅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4-763,共10页
高含水后期陆相油藏可寻找的剩余油多分布在较薄的储层中,高效挖潜剩余油的重点和难点是井间储层的预测,因为现有井网仍然无法有效控制砂体边界,因此随机反演技术成为预测井间砂体边界的有效手段。以XSG油田典型区块为试验区,分析改变... 高含水后期陆相油藏可寻找的剩余油多分布在较薄的储层中,高效挖潜剩余油的重点和难点是井间储层的预测,因为现有井网仍然无法有效控制砂体边界,因此随机反演技术成为预测井间砂体边界的有效手段。以XSG油田典型区块为试验区,分析改变变差函数的参数和参与反演的井数对随机反演预测井间储层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垂向变差函数对随机反演结果的影响比水平变差函数更敏感;随着反演井数的增加,预测的砂岩储层空间分布趋于更加客观真实。在正确选择变差函数和密井网的条件下,随机反演可以大幅度提高薄储层反演的精度。因此,具有良好薄层预测能力的随机反演将是高含水后期薄储层预测的一项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地震 随机反演 储层预测 变差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东一区井震联合剩余油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侯伯刚 刘文岭 +2 位作者 王经荣 胡水清 张秋娥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80,共6页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呈现"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格局,认识井间储层与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是处于开发后期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针对港东一区一断块高含水油层,开展了以地震分频处理技术、井震精细标定和地震分频反演技术...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呈现"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格局,认识井间储层与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是处于开发后期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针对港东一区一断块高含水油层,开展了以地震分频处理技术、井震精细标定和地震分频反演技术为特色的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研究;基于地震约束建立的储层地质模型,采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研究区的剩余油富集区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对剩余油富集圈闭,采取补孔、堵层、优化注采井网等措施,获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地球物理 开发地震 剩余油 储层预测 分频处理 分频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井震联合重构地下认识体系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文岭 韩大匡 +5 位作者 程蒲 胡水清 王玉学 侯伯刚 王经荣 王继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0-937,1012+833,共8页
从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需求的角度,将高含水油田重构地下认识体系划分为重构地下构造认识体系、重构地下储层认识体系和重构地下流体认识体系,并提出了相对应的井震联合研究方法———以井上断点数据指示和引导的地震资料小断层识别和解... 从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需求的角度,将高含水油田重构地下认识体系划分为重构地下构造认识体系、重构地下储层认识体系和重构地下流体认识体系,并提出了相对应的井震联合研究方法———以井上断点数据指示和引导的地震资料小断层识别和解释方法;以地震标准层解释数据为约束的微幅度构造成图方法;以地质小层约束和随机地震反演为特色的高精度薄互层地震储层预测方法;以地震解释的断层、构造和储层预测成果为约束的地震约束储层地质建模方法;以地震约束建立的高精度储层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油藏数值模拟分层历史拟合小层剩余油预测方法。以在我国东部Z油田的应用为例,综合发挥井震资料分别在纵横向具有密集采样的优势,在开展井震联合攻关对断层、微幅度构造、单砂体横向边界和剩余油分布等方面取得新认识的基础上,重构了研究区地下新的认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二次开发 重构地下认识体系 剩余油预测 提高采收率 油藏地球物理 开发地震 地震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油藏井震联合等时地层对比技术与应用——以大港王徐庄油田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文岭 王大星 +4 位作者 萧希航 侯伯刚 黄晓娣 吴勇 马水平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0-549,共10页
复杂断块、复杂岩性、复杂地层油藏受复杂断裂体系、岩性和地层尖灭或剥蚀的影响,准确合理地开展地层对比难度大。油田现场的地质分层数据往往沿用不同历史时期测井资料解释的结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误分层问题,因此,在老油田重构地下... 复杂断块、复杂岩性、复杂地层油藏受复杂断裂体系、岩性和地层尖灭或剥蚀的影响,准确合理地开展地层对比难度大。油田现场的地质分层数据往往沿用不同历史时期测井资料解释的结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误分层问题,因此,在老油田重构地下层位认识体系很有必要。以大港王徐庄油田为例,在总结井震联合分层方案和细分层统层对比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声波引导地震约束模式控制等时地层对比技术,将声波时差曲线引入到地质分层工作之中,提高了含钙质较高、致密或含有较大泥岩段储层地质分层的品质。井震联合等时地层对比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大港王徐庄油田地质分层的精度,为复杂油藏开展细分层和不同层系单独分层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复杂岩性油藏 高含水油田 地质分层 井震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各向异性介质方位旅行时正演 被引量:8
6
作者 熊金良 刘洋 侯伯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0-304,共5页
在研究任意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旅行时正演方法时,针对含气裂隙和含水裂隙模型,本文给出了各向异性介质中射线追踪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①在垂直裂隙情况下,纵波反射时间随炮检距、方位角变化,含气裂隙纵波反射时间的方位差异和炮检距... 在研究任意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旅行时正演方法时,针对含气裂隙和含水裂隙模型,本文给出了各向异性介质中射线追踪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①在垂直裂隙情况下,纵波反射时间随炮检距、方位角变化,含气裂隙纵波反射时间的方位差异和炮检距差异更为明显;②在相同炮检距时,随着方位角变化反射波旅行时间呈近似椭圆规律变化,含气裂隙介质反射时间的方位差异比含水裂隙差异明显;③在不同裂隙面倾角情况下,反射波旅行时间的方位差异在裂隙面垂直时最为明显,然后随裂隙倾角的减小而减小,当裂隙面水平时变成方位各向同性介质;④在不同方位的测线中,以垂直裂隙走向测线的.纵波反射时间与平行于裂隙走向测线的纵波反射时间差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介质 正演 反射时间 各向同性介质 垂直裂隙 旅行时间 炮检距 方位差 裂隙面 计算方法 射线追踪 计算结果 裂隙介质 时间差异 方位角 反射波 含气 纵波 椭圆规 波反射 含水 倾角 减小 测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AVO属性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侯成福 侯伯刚 谢春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3-126,共4页
碳酸盐油气藏中裂缝分布控制着油气的产能,确定裂缝发育的区域、方位和密度在裂缝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具有重大意义。理论与实践证实P波传播速度、反射振幅及AVO斜率随观测方位角呈余弦关系变化。针对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扣46井区沙一段生... 碳酸盐油气藏中裂缝分布控制着油气的产能,确定裂缝发育的区域、方位和密度在裂缝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具有重大意义。理论与实践证实P波传播速度、反射振幅及AVO斜率随观测方位角呈余弦关系变化。针对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扣46井区沙一段生物灰岩储集层,开展三维纵波方位AVO属性分析。经过实际地震资料的叠前精细处理,分方位提取速度、振幅等参数,利用方位AVO各向异性方法预测出工区内沙一段生物灰岩储集层分布范围和裂隙发育带。指出裂缝方向以北东向为主,以小型溶孔、裂隙为主,缺少大型缝洞,储层非均质性强,呈宽带状分布,受古地貌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油气藏 叠前保持振幅处理 各向异性 速度 叠前AVO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资料在井震联合标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海明 刘颖华 侯伯刚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1-4,共4页
井震联合标定地震反射目的层是构造解释、岩性反演中最基础的工作,是连接地震、测井数据的桥梁。建立目标层位与地震反射之间对应关系的工具是利用测井资料合成地震记录。从合成地震记录的原理及制作方法入手,指出影响井震联合层位标定... 井震联合标定地震反射目的层是构造解释、岩性反演中最基础的工作,是连接地震、测井数据的桥梁。建立目标层位与地震反射之间对应关系的工具是利用测井资料合成地震记录。从合成地震记录的原理及制作方法入手,指出影响井震联合层位标定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正确处理测井数据和准确提取地震子波。利用杏树岗油田杏六东Ⅰ区块x5-4-135井资料和该区地震资料试验研究了测井曲线与地震子波对合成地震记录质量的影响。证明利用测井曲线提取确定性子波标定效果优于Ricker子波和统计性子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联合标定 测井数据 反射系数 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波形相似特征的反射波同相轴追踪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海明 刘颖华 侯伯刚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3,24,共4页
在地震勘探中,反射波同相轴追踪拾取是地震资料解释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追踪拾取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最终解释成果的准确性。在研究了各种同相轴自动拾取思想的基础上,依据反射波波形高度相似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形相似特征的反... 在地震勘探中,反射波同相轴追踪拾取是地震资料解释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追踪拾取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最终解释成果的准确性。在研究了各种同相轴自动拾取思想的基础上,依据反射波波形高度相似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形相似特征的反射波同相轴追踪算法"。经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试算和实际资料试算,证明该算法简单有效,计算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波同相轴 自动拾取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