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大开发中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考 被引量:5
1
作者 侯京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3-117,共5页
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是否能够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这是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比例的 80 % ,而实现西部地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对传统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提高农业增长的结构变动效益 ... 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是否能够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这是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比例的 80 % ,而实现西部地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对传统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提高农业增长的结构变动效益 ,树立大农业观念 ,延长农业产业链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经营权的集中规模种植 ,达到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生态化和产业一体化目标。西部地区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 ,如何将自身的发展环境劣势转变为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链 结构变动效益 三元结构 结构调整生态化 西部大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经济: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融入的另一途径 被引量:1
2
作者 侯京林 何新东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5-50,共6页
我国共有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除去市辖区、特区和林区,共有2000个县级行政单位。所有县域内共有19410个镇。这些县域和县镇构成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基面和接纳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载体。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成为未来20年国家如何... 我国共有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除去市辖区、特区和林区,共有2000个县级行政单位。所有县域内共有19410个镇。这些县域和县镇构成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基面和接纳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载体。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成为未来20年国家如何解决4亿-5亿农民成为城市居民,以及解决我国未来新兴城市如何增长及怎样增长的重大问题。而如何合理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且能够让他们在县域经济及社会发展中发挥主人翁作用,是最终促进中国城市化道路可持续发展之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县域经济 农村剩余劳动力 合理安置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经济中的生态问题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侯京林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8期36-42,共7页
生物圈与智能圈蕴涵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丰富内涵以及传统经济模式的局限性,促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诞生。生态经济的核心在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反馈和自然环境负反馈之间找到平衡,从正向和逆向的时间序列中考虑人类需求和行为模式... 生物圈与智能圈蕴涵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丰富内涵以及传统经济模式的局限性,促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诞生。生态经济的核心在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反馈和自然环境负反馈之间找到平衡,从正向和逆向的时间序列中考虑人类需求和行为模式对整个生物圈的影响,最终达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内涵 生物圈 技术成因型经济 环境保护型经济 生态基金 生态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