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淮海经济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周慧慧
史春云
余美蓉
冯亮
孙晓欣
-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部
-
出处
《旅游研究》
2016年第3期80-88,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旅游线路模式的时空格局与目的地旅游合作网络模型研究"(41101130)
-
文摘
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有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灰色关联度等方法,揭示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时空格局。研究发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处于低水平稳定状态,前者发展水平普遍低于后者,东北部、沿海、沿东陇海线一带发展水平较高;耦合协调关系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特征,且东北多协调,西南多失调,结合两者发展综合特征,将该地区分为相应的四种协调类型,并发现两者关联的主要内部因素是地区旅游收入水平与财政收入状况。
-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
淮海经济区
-
Keywords
tourism industry
regional economy
coupling coordination
Huaihai economic zone
-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淮海经济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李晨
史春云
周慧慧
余美蓉
冯亮
-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
出处
《旅游研究》
2018年第2期50-61,共12页
-
基金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资助
-
文摘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2009~2015年淮海经济区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探讨生产率的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并综合旅游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二者特征,划分旅游效率的状态类别与演进模式,并简要分析其成因及改善途径。结果发现:时间特征上,淮海经济区城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波动变化特征,表现为"降-升"循环模式,分解效率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变化的影响较大;空间特征上,热点区呈现"北-南"的迁移方向及"放-缩"的范围变化,冷点区表现为"东南-北-南"的演化特征,次热点区为"西南-东"的迁移特征,而次冷点区的迁移方向具有很强的跳跃性,涉及的城市较多。结合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与旅游综合效率将淮海经济区的效率形态分为低降型、低升型、高升型、高降型四种,并根据效率形态的演化特征划分凹槽性、循环型、波动型和平稳型四种效率演变模式。
-
关键词
旅游
全要素生产率
效率评价
淮海经济区
-
Keywords
tourism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efficiency evaluation
Huaihai economic zone
-
分类号
F59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