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中国省域能源碳排放公平性多维评价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陈先鹏
余福强
方恺
何思昆
-
机构
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
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688-10698,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2&ZD1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074193)
+1 种基金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C03154)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优秀青年人才”专项(2023QNRC17)。
-
文摘
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厘清省域能源碳排放公平性状况,对于增强省域碳减排增汇的协同性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区域碳排放公平性内涵进行了拓展,从生态空间占用、经济产出、人口规模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揭示了中国省域能源碳排放公平性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能源碳排放公平性的内在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能源碳排放压力程度呈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且随时间呈递增态势,超过2/3省份增速随时间有所放缓。(2)能源碳排放公平性在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维度之间存在权衡关系,而在经济和社会维度之间存在协同关系,其中,能源碳排放生态承载贡献呈由西向东递减态势,能源碳排放经济贡献和人口支撑贡献均呈由南向北递减态势,且省际格局均保持相对稳定。(3)能源碳排放公平性在生态、经济、社会等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主要表现为失调状态,失调省份主要位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而协调省份协调程度较低,主要位于西部和西南部地区,且能源碳排放公平性耦合协调度随时间整体呈降低态势。中国能源碳排放在生态承载、生产效率、人口支撑等领域均具有潜在的省际协作空间,应基于此分区分类施策以实现优势互补,进而增强碳减排增汇的协同性。
-
关键词
碳排放公平性
能源碳足迹
碳承载力
耦合协调度
净初级生产力
-
Keywords
carbon emission equity
energy-related carbon footprint
carbon carrying capacity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
分类号
F42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X3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