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苗苗 郭培培 +1 位作者 余照娟 魏兆莲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期113-115,共3页
植物雌激素本身不是雌激素,是一类结构和功能类似于天然雌激素的非甾体类化合物,因含有与动物雌激素相似的杂环酚羟基而得名,能够和雌激素受体结合起类似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的双向调节作用。植物雌激素分为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和... 植物雌激素本身不是雌激素,是一类结构和功能类似于天然雌激素的非甾体类化合物,因含有与动物雌激素相似的杂环酚羟基而得名,能够和雌激素受体结合起类似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的双向调节作用。植物雌激素分为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和苯乙烯类四大类。植物雌激素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低亲和力而发挥弱的雌激素作用,其活性较人类雌激素弱102~10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雌激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在非男性不孕治疗中的临床结局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玉婷 余照娟 +2 位作者 李绪清 章志国 魏兆莲 《安徽医学》 2018年第5期520-524,共5页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非男性不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助孕治疗的患者,选择其中首次体外受精(IVF)中卵子完全...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非男性不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助孕治疗的患者,选择其中首次体外受精(IVF)中卵子完全不受精,行早期补救ICSI的患者,共197例,为A组;因第1周期行IVF或补救ICSI未妊娠、第2周期行直接ICSI的患者,共201例,为B组;以同期因单纯男性不育因素行直接ICSI的患者,共408例,为对照组(C组)。分析比较各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累计妊娠率等情况。结果 A、B、C 3组在正常受精率(80.33%、80.49%、80.59%)、卵裂率(96.09%、96.57%、96.08%)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优质胚胎率(44.86%、45.09%)、累计妊娠率(69.54%、69.65%)低于C组(57.30%,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ICSI可以降低受精失败的发生,并与重复周期行ICSI有相似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受精 早期补救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 受精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