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薄膜的制备及光学性能 被引量:13
1
作者 余海湖 伍宏标 +2 位作者 李小甫 朱云洲 姜德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57-1061,共5页
以二氧化硅胶体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铝(PDDA)为原料,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PDDA/SiO_2复合薄膜.TEM图象显示.薄膜中的SiO_2纳米粒子为密堆积,薄膜均匀、致密;电子衍射实验结果显示,所组装的薄膜为非... 以二氧化硅胶体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铝(PDDA)为原料,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PDDA/SiO_2复合薄膜.TEM图象显示.薄膜中的SiO_2纳米粒子为密堆积,薄膜均匀、致密;电子衍射实验结果显示,所组装的薄膜为非晶态膜.载玻片表面组装SiO_2纳米粒子薄膜后,透射率随薄膜双层数增加呈现周期变化.薄膜具有增透作用,载玻片双面组装薄膜后在一定波长范围内的透射率可提高5%以上.PDDA/SiO_2复合薄膜的光学性质主要由SiO_2纳米粒子决定,每一双层的平均物理厚度小于SiO_2纳米粒于的粒径,薄膜中存在层间穿插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自组装 二氧化硅 纳米粒子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复合薄膜 光学性能 制备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微晶结构相变与光致发光 被引量:8
2
作者 余海湖 余丁山 +2 位作者 周灵德 姜德生 顾而丹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9-242,共4页
以钛酸四丁脂为前驱体制备了二氧化钛(TiO2)胶体,将其粉末在不同温度下作热处理,采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TiO2由板钛矿相经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在808℃左右出现一级... 以钛酸四丁脂为前驱体制备了二氧化钛(TiO2)胶体,将其粉末在不同温度下作热处理,采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TiO2由板钛矿相经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在808℃左右出现一级相变。原始粉末样品以及在600℃以下热处理的样品,在400nm处可观察到TiO2纳米晶的带边发光,在470 nm处可观察到表面态发光;当热处理温度达到850℃时,主晶相转变为金红石相,400 nm处的带边发光峰消失,位于470 nm处发光峰成为最强峰,但强度减弱,并且样品发光的波长范围明显变窄。其原因是,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晶粒不断长大,量子限域效应减弱乃至消失,晶粒的表面状况发生变化,导致样品的荧光发射行为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热处理 结构相变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在光纤上制备光学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余海湖 李小甫 +1 位作者 许丕池 姜德生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46,共4页
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在石英玻璃光纤和显微镜载玻片上制备了二氧化钛胶体与阴离子聚电解质 PSS、二氧化硅胶体与阳离子聚电解质 PDDA的复合薄膜 ,研究了薄膜的光反射性能 .在光纤端面上交替沉积光学厚度为λ/4的 PSS/Ti O2 高折射率薄膜... 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在石英玻璃光纤和显微镜载玻片上制备了二氧化钛胶体与阴离子聚电解质 PSS、二氧化硅胶体与阳离子聚电解质 PDDA的复合薄膜 ,研究了薄膜的光反射性能 .在光纤端面上交替沉积光学厚度为λ/4的 PSS/Ti O2 高折射率薄膜和光学厚度为λ/4的 PDDA/Si O2 低折射率薄膜 ,可以获得λ/4多层高反射膜 ,使样品表面的反射性能大大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 自组装技术 光纤 制备 光学薄膜 二氧化钛胶体 二氧化硅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金纳米粒子薄膜SERS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余海湖 何谋春 +1 位作者 周灵德 姜德生 《胶体与聚合物》 2003年第2期10-12,共3页
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金纳米粒子薄膜,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自组装金纳米粒子薄膜具有明显的SERS效应,其中2双层薄膜的增强效应最强。金纳米粒子相互靠近但又不至于连通的状态具有最强的增强效果。若金纳米粒... 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金纳米粒子薄膜,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自组装金纳米粒子薄膜具有明显的SERS效应,其中2双层薄膜的增强效应最强。金纳米粒子相互靠近但又不至于连通的状态具有最强的增强效果。若金纳米粒子通过点、面接触形成连通网络,将导致入射光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波的机率下低,使增强效果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自组装法 制备 金纳米粒子 单层膜 多层膜 SERS活性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聚电解质薄膜的低角度X射线衍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余海湖 秦麟卿 +1 位作者 周灵德 姜德生 《胶体与聚合物》 2002年第3期18-20,共3页
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在单晶硅和石英玻璃基片上制备了阳离子聚电解质PDDA和阴离子聚电解质PS-119的多层复合薄膜,对薄膜作低角度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清晰的Kiessig衍射曲线,根据衍射曲线估算了薄膜的厚度。自组装PDDA/PS-119薄膜的层状结... 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在单晶硅和石英玻璃基片上制备了阳离子聚电解质PDDA和阴离子聚电解质PS-119的多层复合薄膜,对薄膜作低角度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清晰的Kiessig衍射曲线,根据衍射曲线估算了薄膜的厚度。自组装PDDA/PS-119薄膜的层状结构特征不明显,聚电解质单层的厚度可以控制在1nm上下,双层的厚度可以控制在2nm左右,薄膜的总厚度与聚电解质水溶液的浓度有关,与薄膜的双层数成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薄膜 静电自组装 多层薄膜 低角度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安全玻璃的生产与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余海湖 《汽车科技》 1997年第3期24-27,共4页
介绍了安全玻璃的性质特点、历史发展及生产方法。
关键词 安全玻璃 钢化玻璃 夹层玻璃 汽车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加工云母微晶玻璃的研制
7
作者 余海湖 赵宏声 《国外建材科技》 1997年第3期53-56,共4页
研制了一种以白云母为主晶相、具有良好加工性能的微晶玻璃,研究了玻璃的分相与微晶化过程,讨论了影响微晶玻璃加工性能的诸因素。
关键词 微晶玻璃 可加工 白云母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玻璃湿敏光纤传感头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余海湖 赵宏声 +3 位作者 伍宏标 黄俊 毛豫兰 姜德生 《国外建材科技》 1997年第4期44-47,共4页
初步研究了一种可用于制作NFF型光纤湿度传感器的传感头,该传感头系由块状多孔玻璃涂敷CoCl_2制得。文中探讨了制备多孔玻璃及传感头的工艺条件,测定了传感头的感湿性能,讨论了有关问题。
关键词 多孔玻璃 光纤传感器 湿敏传感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玻璃研究的进展
9
作者 余海湖 《汽车工艺与材料》 1997年第8期25-26,共2页
汽车玻璃研究的进展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余海湖1前言汽车玻璃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能、外观、车内舒适程度以及汽车的某些特殊功能。在汽车制造业兴起的初期,汽车上所使用的玻璃为有机玻璃和普通无机玻璃。有... 汽车玻璃研究的进展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余海湖1前言汽车玻璃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能、外观、车内舒适程度以及汽车的某些特殊功能。在汽车制造业兴起的初期,汽车上所使用的玻璃为有机玻璃和普通无机玻璃。有机玻璃硬度小、容易擦伤、易老化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玻璃 夹层玻璃 钢化玻璃 风挡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自组装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小甫 余海湖 姜德生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51-54,共4页
静电自组装技术有许多优点 :工艺简单 ,能精确控制膜厚 ,每层膜厚都能控制在分子级水平 ,膜的稳定性较传统方法有较大提高 ,适用于制造大面积的薄膜器件。本文综述了静电自组装技术的特点、注意事项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分子器件 静电自组装 薄膜器件 平面光波导 纳米材料 膜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金纳米粒子薄膜AFM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德生 余海湖 周灵德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以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金胶体,采用静电吸附自组装法在单晶硅片表面制备了金纳米粒子薄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与结构。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薄膜 静电自纽装 原子力显微镜 薄膜结构 化学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化学法制备PbS纳米立方体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鹏 余海湖 +2 位作者 邓金阳 陈求索 黄金山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73-75,共3页
硫化铅(PbS)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其能带间隙为0,41eV,具有较大的激子半径(18nm),在非线性光学器件、IR探测器、显示装置、发光二极管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超声化学法,制备了PbS纳米立方体,... 硫化铅(PbS)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其能带间隙为0,41eV,具有较大的激子半径(18nm),在非线性光学器件、IR探测器、显示装置、发光二极管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超声化学法,制备了PbS纳米立方体,并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bS纳米晶属面心立方晶系,边长为40~60nm,在1728nm处出现了激子吸收峰,在1641nm处出现了荧光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铅 纳米立方体 超声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_2-SiO_2平面波导的应用及其发展
13
作者 许丕池 余海湖 +2 位作者 李小甫 李鸿辉 姜德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27,31,共4页
综合论述了GeO_2-SiO_2薄膜平面波导的发展历史和前景以及在集成光学中的应用。对该系统各种制备薄膜的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GeO2 GeO2-SiO2 平面波导 制备 二氧化锗 二氧化硅 半导体 集成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自组装技术制备TiO_2/SiO_2光学增反膜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小甫 余海湖 姜德生 《国外建材科技》 2002年第2期46-48,52,共4页
以异丙氧钛(titanium isopropoxid)、SiO_2胶体为原料,用离子自组装技术在光纤端面制备了TiO_2/SiO_2增反膜,研究了薄膜层数对增反膜反射光强的影响。实验证明,增反膜的增反效果相当明显。
关键词 离子自组装 增反膜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灵敏保偏光纤模式干涉温度传感研究
15
作者 杨威 余海湖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9-774,共6页
该文介绍了一种灵敏度较高的Mach-Zehender干涉温度传感器,在单模光纤之间嵌入一段保偏光纤,并通过重叠挤压放电方式形成反向凸起锥,形成单模光纤-保偏凸锥形光纤-单模光纤结构的传感器,凸锥结构增加了包层模式的能量,提高了传感器透射... 该文介绍了一种灵敏度较高的Mach-Zehender干涉温度传感器,在单模光纤之间嵌入一段保偏光纤,并通过重叠挤压放电方式形成反向凸起锥,形成单模光纤-保偏凸锥形光纤-单模光纤结构的传感器,凸锥结构增加了包层模式的能量,提高了传感器透射谱对比度。实验证明,当保偏光纤长度为2.5 cm时,在30~70℃内温度灵敏度达到最大值126.45 pm/℃。此外,该文通过计算不同偏振模式及相应的模式传播常数,分析得到参与模式干涉的主要成分,从而验证了温度灵敏度测试的精准度。此结构的传感器具有结构紧凑、尺寸小、制作工艺简单的特点,可被应用于温度传感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Zehender干涉 保偏光纤 温度传感器 干涉仪 光纤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C_(60)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分子沉积膜的制备
16
作者 杨恩宇 余海湖 +2 位作者 陈小幺 李鸿辉 李小甫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62-64,共3页
采用NaOH和发烟硫酸对富勒烯C60进行化学处理,合成了富勒烯磺酸基化合物和羟基化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对富勒烯衍生物进行表征,并分别与聚电解质(PDDA)进行了分子沉积膜实验,结果显示富勒烯磺酸基化合物能较好地获得... 采用NaOH和发烟硫酸对富勒烯C60进行化学处理,合成了富勒烯磺酸基化合物和羟基化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对富勒烯衍生物进行表征,并分别与聚电解质(PDDA)进行了分子沉积膜实验,结果显示富勒烯磺酸基化合物能较好地获得分子沉积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 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分子沉积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同弱光纤光栅阵列反射信号仿真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柯宇锷 郑羽 +2 位作者 刘宇 郭会勇 余海湖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41,共3页
全同弱光栅通过时分/波分混合复用时,光栅阵列中的阴影效应、多重反射等对反射信号会产生影响。对全同弱光纤光栅阵列所作的时域反射信号仿真计算和分析表明,阴影效应和多重反射不会引起光栅中心波长漂移,但会导致光栅中心波长处的反射... 全同弱光栅通过时分/波分混合复用时,光栅阵列中的阴影效应、多重反射等对反射信号会产生影响。对全同弱光纤光栅阵列所作的时域反射信号仿真计算和分析表明,阴影效应和多重反射不会引起光栅中心波长漂移,但会导致光栅中心波长处的反射强度降低。若阵列中的单个光栅的反射率较高,受阴影效应的影响,光栅阵列远端的光栅将可能检测不到,不能达到增加光栅复用数量的目的;但若单个光栅的反射率太低,则又会使阵列上的光栅的被测反射信号强度降低,从而增加了信号检测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栅 光栅阵列 时分复用 阴影效应 多重反射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氧化物纳米管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求索 余海湖 +2 位作者 黄金山 吴银伟 史勇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54-56,59,共4页
以V2O5粉末、十六胺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得钒氧化物纳米管,采用SEM、TEM、XRD、FT-IR对纳米管进行了表征.生成的纳米管长度约为1~5μm,直径约为30~80nm.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十六胺与钒酸盐前驱体发生插层反应,形成板层结构... 以V2O5粉末、十六胺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得钒氧化物纳米管,采用SEM、TEM、XRD、FT-IR对纳米管进行了表征.生成的纳米管长度约为1~5μm,直径约为30~80nm.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十六胺与钒酸盐前驱体发生插层反应,形成板层结构,板层结构表面的几层脱离母体,形成钒氧化物-有机物薄层,薄层发生卷曲,逐步形成钒氧化物纳米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氧化物 纳米管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