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浅层大位移水平井“三低”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吴若宁 刘云 +5 位作者 余海棠 兰晓龙 艾先婷 郭星波 高攀明 邓富元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1期119-127,共9页
针对东部超浅层水平井水平段钻井中降摩阻扭矩大、托压严重等问题,分析了该区块的储层特征,构建了“低摩阻、强携砂、防水锁”的思路,优选了低成本的关键处理剂,形成了低摩阻、低成本和低伤害的水基钻井液体系,评价了其主要性能,并进行... 针对东部超浅层水平井水平段钻井中降摩阻扭矩大、托压严重等问题,分析了该区块的储层特征,构建了“低摩阻、强携砂、防水锁”的思路,优选了低成本的关键处理剂,形成了低摩阻、低成本和低伤害的水基钻井液体系,评价了其主要性能,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及试验表明,羧甲基纤维素(CMC)增黏提切效果好,最优加量为0.3%~0.5%,聚丙烯酸钾(KPAM)降失水明显,最优加量为1.0%~1.5%,复合润滑剂中固体润滑剂(SH-2)和液体润滑剂(RY-838)最佳复配比例为3∶7,防水剂为0.5%F-113。该钻井液体系渗透率恢复平均值为85.38%,中压失水小于5 mL,泥饼粘滞系数为0.0524~0.0612,动塑比为0.52~0.55。现场应用1口井,未出现严重托压,较邻井钻速提高13.5%,钻井液成本降低5.3%,有效解决了超浅层水平井钻井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浅层 井眼清洁 降摩减阻 储层保护 复合润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渗吸驱油用纳米流体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余海棠 邓雄伟 +1 位作者 刘艳梅 何亚斌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4-608,共5页
针对致密油储层压裂后长时间注水开发效果逐渐变差,注入常规化学药剂难以有效提高采收率的问题,以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FS-3、助溶剂ZR-1和C_(11)—C_(13)直链烷烃为主要原料,研制了一种适合致密油储层渗吸驱油用的纳米流体Nan-FS,室... 针对致密油储层压裂后长时间注水开发效果逐渐变差,注入常规化学药剂难以有效提高采收率的问题,以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FS-3、助溶剂ZR-1和C_(11)—C_(13)直链烷烃为主要原料,研制了一种适合致密油储层渗吸驱油用的纳米流体Nan-FS,室内评价了其综合性能。结果表明:纳米流体Nan-FS的粒径范围在10~100 nm,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纳米流体Nan-FS溶液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和润湿反转性能,当其质量分数为0.5%时,油水界面张力值降低至10^(-2) mN/m数量级,并且能使亲油石英片表面的接触角降低至64.5°。纳米流体Nan-FS溶液还具有良好的渗吸驱油效果,使用质量分数为0.5%的纳米流体作为渗吸液,可使天然岩心静态渗吸150 h后的采收率达到15%以上,而岩心水驱稳定后继续注入0.4 PV纳米流体溶液,可使岩心动态渗吸采收率继续提升25百分点。现场试验结果表明,M区块内5口采油井采取注纳米流体Nan-FS渗吸驱油措施后,平均日产油量明显提升,平均含水率明显降低,达到了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纳米流体 界面活性 静态渗吸 动态渗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 被引量:10
3
作者 余海棠 郝世彦 +2 位作者 赵晨虹 俞忠宝 陈锐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114,共3页
针对特低渗透油层容易被堵塞污染、常规酸化解堵措施效率低下且有效期短的情况,在分析油层堵塞原因(高分子聚合物、硫化亚铁及细菌等堵塞油层)的基础上,西区采油厂引进了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有效解除了油层污染。研究了二氧化氯的物... 针对特低渗透油层容易被堵塞污染、常规酸化解堵措施效率低下且有效期短的情况,在分析油层堵塞原因(高分子聚合物、硫化亚铁及细菌等堵塞油层)的基础上,西区采油厂引进了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有效解除了油层污染。研究了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能、解堵机理及室内基本性能,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有效解除油井的高分子聚合物、硫化亚铁及细菌的堵塞。在合理选井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现场,成功解除了地层堵塞,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解堵 油井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透油藏高温高压动态吞吐渗吸驱油实验 被引量:5
4
作者 余海棠 何亚斌 +1 位作者 刘艳梅 张添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86,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超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后的采收率,使用高温高压动态吞吐渗吸驱油实验装置对储层天然岩心开展了动态渗吸驱油实验,优选出了最佳的吞吐渗吸驱油参数,并将其成功地应用到矿场试验中。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当使用质量分数为0.5%... 为了进一步提高超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后的采收率,使用高温高压动态吞吐渗吸驱油实验装置对储层天然岩心开展了动态渗吸驱油实验,优选出了最佳的吞吐渗吸驱油参数,并将其成功地应用到矿场试验中。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当使用质量分数为0.5%的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YN-11溶液作为渗吸液时可以显著提高动态吞吐渗吸采收率,并且随着渗吸液注入量的不断增大,渗吸采收率逐渐增大,最佳注入量为0.4 PV;当驱替流速在0.05~0.10 mL/min时,渗吸采收率较高;随着岩心中裂缝开度的增大,渗吸采收率逐渐增大,矿场实践中应尽可能地增大裂缝开度;随着关井时间的延长,渗吸采收率逐渐增大,推荐最佳的关井时间为120 h;随着吞吐次数的增加,渗吸采收率增幅逐渐减小,最佳吞吐次数为3次。矿场试验结果表明,S区块内4口井采取动态吞吐渗吸驱油措施后,日产油量明显提升,平均含水率明显降低,增油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对超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动态渗吸 高温高压 吞吐驱油效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起泡剂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余海棠 郭学辉 白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0,共3页
文中从几种常见的聚氧乙烯醚系列中选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作为合适的原料,并通过实验确定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最佳聚合度。然后采用合适的磺化剂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磺化反应制得起泡剂主剂,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确定了该反应的最佳反... 文中从几种常见的聚氧乙烯醚系列中选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作为合适的原料,并通过实验确定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最佳聚合度。然后采用合适的磺化剂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磺化反应制得起泡剂主剂,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确定了该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再经过合理的复配研制成功一种高抗油起泡剂。与油田应用效果较好的起泡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起泡剂的性能完全能够满足实际需要,成本低廉,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良好经济效益的采油用起泡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泡剂 泡沫排水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磺化反应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化损伤作用的页岩动态自吸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余海棠 丁乙 +3 位作者 刘艳梅 彭妙 梁利喜 余小龙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148,共10页
页岩自吸作用是影响其钻井、压裂等工程措施的重要基础现象。不同于砂岩、碳酸盐岩地层,页岩黏土矿物发育,水相介质侵入页岩后与黏土接触诱发水化结构损伤,促进自吸。因此,若忽略自吸过程中的水化损伤,不符合页岩实际吸水状态,从而影响... 页岩自吸作用是影响其钻井、压裂等工程措施的重要基础现象。不同于砂岩、碳酸盐岩地层,页岩黏土矿物发育,水相介质侵入页岩后与黏土接触诱发水化结构损伤,促进自吸。因此,若忽略自吸过程中的水化损伤,不符合页岩实际吸水状态,从而影响钻完井工程设计。为此,基于室内试验手段,建立了水化结构损伤定量表征方法,并以水化损伤演变规律为依据,在建立动态自吸毛细管力与动态迂曲度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构建了页岩动态自吸模型。页岩动态自吸模型预测的自吸曲线与实际自吸曲线吻合程度较好,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准确性。利用所构建的页岩动态自吸模型系统分析了影响页岩动态自吸的因素,结果表明,水化作用对页岩自吸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强水化作用下,页岩孔隙度增大、迂曲度降低,具备更强的驱动力与更小的流动阻力,导致自吸量与自吸速率明显增大,表明水化损伤是影响页岩自吸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深化了对页岩自吸机制的认识,为页岩地层钻完井工程制定合理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自吸 水化损伤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力学特性的钻井液优选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地层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余海棠 庄严 +1 位作者 梁利喜 丁乙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5期109-114,119,共7页
钻井液稳定井壁性能是决定页岩地层能否安全高效钻进的基础,常规评价方法主要针对钻井液化学性能,但页岩井壁垮塌的本质是力学失稳。基于此,通过硬度、抗压强度等多项岩石力学参数对钻井液进行优选,与常规钻井液性能评价方法相比,本方... 钻井液稳定井壁性能是决定页岩地层能否安全高效钻进的基础,常规评价方法主要针对钻井液化学性能,但页岩井壁垮塌的本质是力学失稳。基于此,通过硬度、抗压强度等多项岩石力学参数对钻井液进行优选,与常规钻井液性能评价方法相比,本方法可实现钻井液保持页岩力学强度及井壁稳定性的量化评价,更具有现场应用价值。钻井液与页岩接触,水相介质进入页岩,与内部黏土发生水化作用,导致页岩硬度与抗压强度均出现明显下降,造成井壁失稳;同时,钻井液作用48 h后的页岩地层坍塌压力当量密度增加了0.43 g/cm^(3),增加了井壁失稳的可能性,使安全密度窗口大幅变窄,不利于安全钻进。通过对比优化后的钻井液对目标页岩地层硬度、抗压强度和坍塌压力的影响程度,优选出具有良好效果的钻井液体系,为研究区及其他地区同类地层的钻井液优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岩石力学 坍塌压力 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喷射径向钻孔技术的现场试验 被引量:5
8
作者 余海棠 杜素珍 +2 位作者 俞忠宝 童长兵 李伟峰 《复杂油气藏》 2013年第4期62-64,共3页
为了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长油田在老井改造中试验了水力喷射径向钻孔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原理、选井原则和施工工艺;根据技术适用性对试验井进行选井选层论证,结合试验井的油藏特性进行了钻孔参数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井达到了方... 为了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长油田在老井改造中试验了水力喷射径向钻孔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原理、选井原则和施工工艺;根据技术适用性对试验井进行选井选层论证,结合试验井的油藏特性进行了钻孔参数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井达到了方案设计要求,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为延长油田老井改造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喷射 径向钻孔 老井改造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积压裂工艺在延长油田超低渗油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许亮 杨红 +3 位作者 童长兵 余海棠 王迪东 金永辉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2期31-33,共3页
通过对比国外已成功进行体积压裂改造的储层参数,确定了延长油田下寺湾试验区长7特低渗油层组具备体积压裂改造技术的基本地质条件,并通过判别对比参数建模,初步确定了延长油田体积压裂改造技术选区的储层地质参数和判定标准。下寺湾试... 通过对比国外已成功进行体积压裂改造的储层参数,确定了延长油田下寺湾试验区长7特低渗油层组具备体积压裂改造技术的基本地质条件,并通过判别对比参数建模,初步确定了延长油田体积压裂改造技术选区的储层地质参数和判定标准。下寺湾试验区实验井蒲丛71-2井经过体积压裂改造后的产量指标较同条件的临近对比井均高出了数倍,表明体积压裂改造技术可以适用于延长特低渗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压裂 延长特低渗油田 适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特殊地貌条件下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伟峰 赵习森 +3 位作者 于小龙 王艳 刘云 余海棠 《非常规油气》 2017年第4期102-106,共5页
针对常规定向井、二维水平井在受限资源开发方面控制能力和适应性不足的难题,本文开展了复杂轨道水平井优化设计和摩阻控制技术研究。小靶前距水平井采取负位移设计方式,均摊狗腿度,降低斜井段施工摩阻;长靶前距井,采取非常规双增加稳... 针对常规定向井、二维水平井在受限资源开发方面控制能力和适应性不足的难题,本文开展了复杂轨道水平井优化设计和摩阻控制技术研究。小靶前距水平井采取负位移设计方式,均摊狗腿度,降低斜井段施工摩阻;长靶前距井,采取非常规双增加稳斜探顶的改进型三增剖面,压低造斜点,提高入窗精度;首次提出三维井偏位比计算标准,建立了基于油层垂深和偏位比交互影响的三维水平井轨道设计优选图版;配合多工况摩阻目标控制技术,实现复杂轨迹水平井多工况摩阻精确预测和风险评估。有效应对地下井网的规则性与地面受限因素的客观性、随机性矛盾,实现受限资源的现实控制和有效动用,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水平井 非常规 复杂结构井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单井计量系统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俞忠宝 余海棠 王江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0-363,共4页
延长油田油井数量多,单井产量低,采取地面罐和管线输送两种集油方式,与之配套的计量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分析各种计量方式的优、缺点,并结合油田实际,提出通过在井场增设计量罐、配套辅助流程、优化单井计量方式,满足油井计量需求,节约... 延长油田油井数量多,单井产量低,采取地面罐和管线输送两种集油方式,与之配套的计量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分析各种计量方式的优、缺点,并结合油田实际,提出通过在井场增设计量罐、配套辅助流程、优化单井计量方式,满足油井计量需求,节约大量成本。对丛式井组,引进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单井交替自动计量,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保障油井计量的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方式 计量系统 优化 自动控制系统 间歇产液 延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边油田双级固井设计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俞忠宝 余海棠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B12期129-131,共3页
由于新安边油田地层破裂压力低,且作业封固段长,固井质量难以保证。针对固井过程中的漏失问题,开展水泥浆性能研究,优化水泥浆体系,应用低密度固井工艺技术,调整分级箍位置,使低密度固并技术在双级固井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减小... 由于新安边油田地层破裂压力低,且作业封固段长,固井质量难以保证。针对固井过程中的漏失问题,开展水泥浆性能研究,优化水泥浆体系,应用低密度固井工艺技术,调整分级箍位置,使低密度固并技术在双级固井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减小了水泥浆环空液柱压力,解决了固井过程中的漏失问题,提高了油层段封固质量,实现了全井封固,延长了油水井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固井 液柱压力 漏失 新安边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边油田双级固井设计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忠宝 沙丽红 余海棠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6-58,61,共4页
新安边油田构造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缘,东西横跨宁陕古河、蒙陕古河,油层埋深1560-2500 m。由于地层破裂压力低,且作业封固段长,固井质量难以保证。通过调整分级箍位置,优化水泥浆体系,减少了水泥浆环空液柱压力,解决了固井过程... 新安边油田构造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缘,东西横跨宁陕古河、蒙陕古河,油层埋深1560-2500 m。由于地层破裂压力低,且作业封固段长,固井质量难以保证。通过调整分级箍位置,优化水泥浆体系,减少了水泥浆环空液柱压力,解决了固井过程中的漏失问题,提高了油层段封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固井 液柱压力 漏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糊与色料糊的配合
14
作者 余海棠 《新型建筑材料》 1990年第1期4-6,共3页
关键词 聚氯乙烯糊 色料糊 配合 壁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