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南渡江鱼类种类组成和分布现状 被引量:11
1
作者 余梵冬 王德强 +5 位作者 顾党恩 胡隐昌 朱海 佟延南 李芳远 申志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为了解海南岛河流鱼类种类组成和分布现状,2016-2017年对海南岛代表性河流——南渡江进行了全流域的采样调查。调查过程中共采集到鱼类样本1 249.79 kg,共计17 755尾,包含鱼类物种136种,隶属于13目50科108属。结果表明,南渡江鱼类种类... 为了解海南岛河流鱼类种类组成和分布现状,2016-2017年对海南岛代表性河流——南渡江进行了全流域的采样调查。调查过程中共采集到鱼类样本1 249.79 kg,共计17 755尾,包含鱼类物种136种,隶属于13目50科108属。结果表明,南渡江鱼类种类保存相对完整,本次调查鱼类种数占历史总种数的89.48%;在鱼类区系上,以鲈形目52种居首位,占总数的38.2%,其次为鲤形目的 46种和鲇形目的 16种;在种类变化上,新出现27种,其中包括尼罗罗非鱼、云斑尖塘鳢等11种外来鱼类。同时也缺失43种鱼类,鲤形目和鲈形目缺失较为严重,鲤形目由历史的第一大目变为如今的第二大目;在鱼类分布上,以河口的灵山和上游山区的白沙鱼类保护最为完好,种类最多,分别为73种和6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渡江 鱼类区系 种类变化 鱼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水河流域鱼类物种、功能和分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夏治俊 刘飞 +2 位作者 余梵冬 唐瑞 王剑伟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98,共10页
淡水鱼类多样性格局研究目前大多集中在物种层面,通过结合不同层面的多样性指数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与生态价值。基于2019年和2020年对赤水河流域30个样区的鱼类调查数据,对鱼类物种丰富度(Richness)、Shannon-W... 淡水鱼类多样性格局研究目前大多集中在物种层面,通过结合不同层面的多样性指数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与生态价值。基于2019年和2020年对赤水河流域30个样区的鱼类调查数据,对鱼类物种丰富度(Richness)、Shannon-Weiner指数(H)、功能丰富度(FRic)、功能均匀度(FEve)、功能离散度(FDiv)、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等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125种(亚种),隶属于7目、20科、80属;其中,土著鱼类112种(亚种),隶属于6目、17科、71属;外来鱼类13种(亚种),隶属于5目、6科、11属。7个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的纵向梯度分布格局,上游到下游也呈增加趋势,但FEve、FDiv和Δ+指数在河段间的增量相对较小。不同生物多样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从不显著到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物种多样性相比,功能和分类多样性指数能够反映河流鱼类纵向空间格局的不同信息。综合使用3种层面的多样性指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淡水鱼类分布格局,为鱼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功能性状 分类多样性 空间分布 赤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两江一河”淡水土著鱼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现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高俊 顾党恩 +4 位作者 蔡杏伟 李芳远 王海桂 余梵冬 申志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22,共8页
为了解海南岛“两江一河”土著鱼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现状,根据2016-2019年对海南岛“两江一河”的系统调查,统计和整理了海南岛主要河流的土著鱼类资源信息,研究结果显示:海南岛“两江一河”现有淡水土著鱼类5目18科96种,其中,鲤形目60... 为了解海南岛“两江一河”土著鱼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现状,根据2016-2019年对海南岛“两江一河”的系统调查,统计和整理了海南岛主要河流的土著鱼类资源信息,研究结果显示:海南岛“两江一河”现有淡水土著鱼类5目18科96种,其中,鲤形目60种,占总种数62.50%;鲈形目21种,占总种数21.88%;鲇形目11种,占总种数11.46%;合鳃鱼目和颌针鱼目各2种,占总种数2.08%。与历史数据相比,海南岛鱼类物种多样性明显下降,土著鱼类缺失14种,其中特有鱼类4种。结果表明,海南岛土著鱼类生存状况较差,亟需加强栖息地保护、开展生态修复和涉鱼工程的专题论证与补偿,并对特有种类和濒危种类开展有效的保育遗传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淡水鱼类 土著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